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血透治疗蛇咬伤后急性肾衰36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黄书堤 许葆雄 +4 位作者 辛明华 辛军 王美春 代松灵 梁萌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总结36例园斑蝰蛇咬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血透治疗疗效。方法36例患者分2组,中西医组18例应用中成药八宝丹胶囊、大黄粉、肾舒冲剂、蛇药等治疗同时进行血透,前3d每天透析2~4h,3d后视病情每周透析2次;18例单用血透治疗... 目的总结36例园斑蝰蛇咬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血透治疗疗效。方法36例患者分2组,中西医组18例应用中成药八宝丹胶囊、大黄粉、肾舒冲剂、蛇药等治疗同时进行血透,前3d每天透析2~4h,3d后视病情每周透析2次;18例单用血透治疗。结果除1例妇女月经期间被蝰蛇咬伤急性肾功能衰竭,救治中死于阴道不可挽救的大出血外,余35例均顺利康复,其中2例轻者无血透,经中西医结合治愈,并随访2年以上无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结论蛇毒中除出血因子大于透析膜孔40000个道尔顿,其他毒素均能被透析膜滤过,透析能迅速缓解蛇伤后急性肾衰,中西医结合能促进严重并发症的提前恢复,使患者顺利渡过少尿、无尿期,进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蝰蛇咬伤 急性肾衰 血透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三维空间结构改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瘤p21^WAF1/CIP1蛋白定量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一峰 庄建良 +2 位作者 连云宗 张鹏飞 李一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600-603,共4页
目的:从结构分子生物学深度探讨p53蛋白三维空间结构改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TFA)中p21WAF1/CIP1蛋白定量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DNA序列分析、计算机重构p53蛋白三维空间结构和有关分析软件、免疫组织... 目的:从结构分子生物学深度探讨p53蛋白三维空间结构改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TFA)中p21WAF1/CIP1蛋白定量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DNA序列分析、计算机重构p53蛋白三维空间结构和有关分析软件、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进行研究。根据p53基因Exon5-8突变与否把PTC划分为Ⅰ组(p53基因突变组)和Ⅱ组(无p53基因突变组),再根据突变型p53蛋白三维构象改变的空间位点不同,把Ⅰ组分为ⅠA和ⅠB组。结果:Ⅱ组和ⅠA组的阳性细胞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M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数差1.26,P>0.05。Ⅲ组(TFA组)和Ⅱ组、Ⅲ组和ⅠB组、Ⅲ组和ⅠA组之间,尤其是ⅠB组和ⅠA组之间的MO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分别为12.57、25.80、13.84和-1.96,P<0.01。结论:p53蛋白空间构象的改变与p21WAF1/CIP1蛋白定量表达的变化之间存在着质变与量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蛋白质P53 蛋白质p21^WAF1/CIP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联合肾舒冲剂治疗上尿路结石 被引量:7
3
作者 黄书提 庄建良 +7 位作者 辛明华 辛军 伍伯聪 林俊雄 苏仲宁 黄志扬 蔡经爽 吴岑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6期475-476,共2页
目的总结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PCNL)联合肾舒冲剂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将通道扩张至F14-18,从造瘘通道插入输尿管镜到结石处,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将结石击碎,取出碎石片。术后... 目的总结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PCNL)联合肾舒冲剂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将通道扩张至F14-18,从造瘘通道插入输尿管镜到结石处,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将结石击碎,取出碎石片。术后口服肾舒冲剂,促进排石、消炎和肾功能恢复。结果42例患者,27例一期取净结石,8例1周后二期取净结石,7例肾盏内有小块结石残留,经体外震波碎石(ESWL)或软性膀胱镜取石后治愈。结论经皮肾微造瘘碎石、取石术疗效佳,损伤小,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治疗肾、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的重要方法,若与ESWL结合疗效更佳。术后应用肾舒冲剂促进消炎、利尿、排石,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碎石术 输尿管镜 肾舒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血酶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肖慧芳 朱雄鹏 《血栓与止血学》 2008年第1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抗凝血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发热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成祖 苏智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4期528-529,共2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D)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符合FUO诊断标准的5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FUD患者的病因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获确诊的最终诊断方法以临床经过和(或)诊断性治疗、...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D)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符合FUO诊断标准的5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FUD患者的病因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获确诊的最终诊断方法以临床经过和(或)诊断性治疗、血清学/细菌学、体液检查、影像学为主。结论:FUO病因多为常见病的少见表现而不是罕见疾病,对FUO患者的诊治需遵循"个体化医疗"原则,在反复细致地询问病史,全面系统查体,综合评价实验室资料的基础上,尽早明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麻疹89例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柯邵鹏 林琪 苏智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有效的干预措施及规范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住院的89例小儿麻疹的临床资料,包括观察时段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诊治经过等。结果:本组流动人口占44.94%(40/89);年龄组以3...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有效的干预措施及规范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住院的89例小儿麻疹的临床资料,包括观察时段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诊治经过等。结果:本组流动人口占44.94%(40/89);年龄组以3岁以下的嬰幼儿为主,占71.91%(64/89),其中8月龄~3岁占56.18%(50/89);符合麻疹计划免疫接种条件75例,接种率为26.67%(20/75),流动人口接种率为7.5%(3/40);74.39%(61/82)病例发病前均有多家医院就诊史,临床特点:热程长,体温高峰较高,出疹期时间延长,并发症较多(小年龄组尤其明显);并发症仍以肺炎、肠炎为主;死亡1例,死亡率为1.12%(1/89);院外未频繁使用退热药组和频繁使用退热药组的出疹期和热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50例诊断为肺炎或支气管炎,40%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结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防止医源性传播应作为控制麻疹流行的重要措施,抗菌及退热药物的合理使用亟待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疫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7例染色体异常细胞遗传学分析
7
作者 王明泉 庄建良 +3 位作者 许荣誉 高晶晶 林丽屏 郑亚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6-726,共1页
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染色体病在遗传性疾病中占有重要的份量,由于先天性疾病的医治现代医疗效果很有限,因此,预防重于治疗。减少或杜绝先天性疾病特别是染色体病儿出生,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本地区选择性人群染色体病... 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染色体病在遗传性疾病中占有重要的份量,由于先天性疾病的医治现代医疗效果很有限,因此,预防重于治疗。减少或杜绝先天性疾病特别是染色体病儿出生,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本地区选择性人群染色体病发生率,我室从门诊遗传咨询5005例患者染色体检查中发现染色体异常707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分析 先天性疾病 出生人口素质 染色体病 遗传性疾病 染色体检查 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