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于标准的喉返及喉上神经监测技术在腔镜及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的拓展应用
1
作者 赵文新 黄其健 +1 位作者 张立永 蔡少俊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3-16,共4页
神经监测技术的标准化开展可极大程度上减少手术中神经损伤概率,尤其在甲状腺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在标准化操作基础上,笔者团队对该技术进行创新、扩展。随着经验的积累,系统总结并归纳为操作指导口令,本文结合... 神经监测技术的标准化开展可极大程度上减少手术中神经损伤概率,尤其在甲状腺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在标准化操作基础上,笔者团队对该技术进行创新、扩展。随着经验的积累,系统总结并归纳为操作指导口令,本文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神经监测技术的扩展应用,以提高腔镜及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及流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腔镜 机器人 喉返神经 喉上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普通外科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鹤光 王耀东 +3 位作者 池畔 王烈 石铮 赵文新 《海峡科学》 201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该文简要回顾了福建省普通外科学学科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福建省普通外科学学科在临床医疗、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不足,展望福建省普通外科学科的发展前景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 福建省 普通外科学 发展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万光俊 赵文新 +1 位作者 王波 颜守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1247-1250,共4页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甲状腺癌的术前准确诊断依然存在挑战。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甲状腺癌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为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探讨、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开辟新的思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甲状腺癌的术前准确诊断依然存在挑战。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甲状腺癌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为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探讨、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开辟新的思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目前PTC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仍然有限,本文详细介绍PTC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蛋白质组学 肿瘤标记物 双向电泳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对腔镜甲状腺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凤芹 赵文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0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7月收治的98例接受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选...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7月收治的98例接受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2012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6例接受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设为研究组,根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②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1±0.8)d,对照组为(6.2±1.1)d;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为(7800±152)元,对照组为(8200±12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针对性护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省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护理满意度刘盘床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病理分析及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映红 连渊娥 +1 位作者 赵文新 冯昌银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6-859,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病理诊断方法。方法复习存档病理资料125例PTMC(2010年),详细描述其组织学诊断标准,并与近3年来PTMC病理资料作比较。结果微小乳头状癌以女性患者居多,共107...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病理诊断方法。方法复习存档病理资料125例PTMC(2010年),详细描述其组织学诊断标准,并与近3年来PTMC病理资料作比较。结果微小乳头状癌以女性患者居多,共107例,占85.6%(男女比例为1∶6);≤45岁58例(46.4%),>45岁64例(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49例(39.38%),右侧63例(50.4%),双侧12例(9.6%),峡部1例。术中冰冻切片检查121例,未做4例,确诊113例(88.43%),冰冻切片漏诊8例(6.6%)。确诊病例中92例做了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淋巴结出现转移28例(30.44%),无转移64例(69.7%)。其中原发灶≥0.5cm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4.0%(18/53),<0.5cm者转移率为25.6%(10/39),两者比例为1.7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结论术中冰冻切片确诊为PTMC者应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球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思思 王波 +1 位作者 谢超 赵文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5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程度与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的关系,探讨PTC患者术前Tg检测对其术前淋巴转移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PT...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程度与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的关系,探讨PTC患者术前Tg检测对其术前淋巴转移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PTC患者共3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检测Tg,并由同一组医师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未转移组(N0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N1a组)、侧颈淋巴结转移组(N1b组),对比分析以上三组患者术前Tg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各组内淋巴结转移个数与Tg水平的差异。结果三组间术前血清Tg水平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且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不同T分期间术前血清Tg水平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T2与T3、T2与T4分期患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组两两比较,Tg水平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中央区及侧颈部转移患者淋巴结转移个数与T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06、0.161,P> 0.05)。结论术前Tg水平与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与转移个数无明显相关性,可应用于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参考,并对其病理T分期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球蛋白 淋巴结转移 T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识别与保护技术:现状与未来展望
7
作者 林炫 黄文煜 +2 位作者 王思思 赵文新 王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在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和保护面临挑战。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存在较大变异,使其容易被误切或损伤。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工具,甲状旁腺的准确定位、识别和血供评估仍然是临床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将探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甲状... 在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和保护面临挑战。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存在较大变异,使其容易被误切或损伤。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工具,甲状旁腺的准确定位、识别和血供评估仍然是临床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将探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甲状旁腺识别与保护问题,分析现有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定位与识别 血供分析 近红外自体荧光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甲状腺乳头状癌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文新 颜守义 +2 位作者 王波 万光俊 张立永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305-309,314,共6页
目的比较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筛选PTC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方法以PTC组织为实验组,甲状腺腺瘤周围正常组织为对照组;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各组总蛋白,建立PTC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蛋白表达图谱。用I... 目的比较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筛选PTC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方法以PTC组织为实验组,甲状腺腺瘤周围正常组织为对照组;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各组总蛋白,建立PTC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蛋白表达图谱。用Image Master 2DE1ite 5.0图像分析2组蛋白表达差异,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并搜索Swiss-port数据库查询蛋白功能。结果比较PTC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蛋白表达谱,共发现55个差异蛋白点,经质谱鉴定出10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cytoskeletal 19、Mitochondrial 3,2-trans-enoyl-CoA isomerase、CD147、Cathepsin B、carbonyl reductase-1、annexin A1共6种蛋白质在PTC中高表达;tropomyosin-2、tropomyosin-1、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tigen-like isoform 2 precursor、fibrinogen beta chain共4种蛋白为低表达。结论 PTC与正常腺体组织间存在多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通过细胞周期调控、细胞代谢及影响肿瘤的侵袭与转移等机制参与PTC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邱凯 林挺 江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34例双侧甲状腺术后病例进行动态监测血清钙的变化。结果双侧甲状腺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53例。85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患者中术后出现低钙血症36例(42.4%),49例非双侧甲状腺全切...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34例双侧甲状腺术后病例进行动态监测血清钙的变化。结果双侧甲状腺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53例。85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患者中术后出现低钙血症36例(42.4%),49例非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17例(34.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患者术后第1、2、3天血钙水平与非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患者相比,不会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需要进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的患者,采用精细化手术操作,并不增加术后低钙血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甲状腺切除术 低钙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凯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国内外报道较少,且现将1999年1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7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 诊治 2009年 发病率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科化甲状腺超声检查的优点及技术要点
11
作者 梁荣喜 王波 +3 位作者 薛恩生 陈舜 王晓红 叶琴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2期2370-2372,2376,共4页
通过甲状腺专科化超声医师,用更适合的仪器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超声检查,通过病例快速积累及经验的不断丰富,可对甲状腺疾病诊断提供更高效、更准确、临床医师更易理解及信任的诊断信息,也为甲状腺的人工智能(AI)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样本... 通过甲状腺专科化超声医师,用更适合的仪器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超声检查,通过病例快速积累及经验的不断丰富,可对甲状腺疾病诊断提供更高效、更准确、临床医师更易理解及信任的诊断信息,也为甲状腺的人工智能(AI)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样本。专科化甲状腺超声检查要注意三个技术要点:首先对甲状腺结节的评估,要注意结节的位置、与包膜的关系、周边累及情况,并与甲状腺周边结构鉴别,必要时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可对甲状腺结节提供更精细、准确的评估。其次,对甲状腺周围淋巴结的评估,注意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单还是双侧,并关注局部淋巴结微小灶性转移及胸骨上窝或胸骨后方等易漏诊区域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提高对淋巴结评估准确性。最后,超声通过观察喉部声襞(声带)及前庭襞的运动情况,来评估喉返神经的累及情况;通过颈总动脉与锁骨下动脉的走行情况预测喉不返神经的可能性。专科化的甲状腺超声检查,关注上述的几个要点,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高质量、更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甲状腺超声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化 甲状腺 超声检查 技术要点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
12
作者 谢莹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3期350-351,共2页
本文总结了83例复发性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效果,主要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1例)、喉返神经损伤(7例)、喉上神经损伤(3例)、术后出血(6例),乳糜漏(2例),认为正确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对复发性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有明显缓解作... 本文总结了83例复发性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效果,主要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1例)、喉返神经损伤(7例)、喉上神经损伤(3例)、术后出血(6例),乳糜漏(2例),认为正确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对复发性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有明显缓解作用,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铭 陈幸生 +5 位作者 郭志辉 谢义德 詹明坤 周亚宽 江成鸿 陈小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403-2407,共5页
目的研究口服普萘洛尔前后婴幼儿血管瘤病灶内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年龄≤3个月、血管瘤病灶位于肢体或隐蔽部位、家属要求手术治疗却具备单独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条件... 目的研究口服普萘洛尔前后婴幼儿血管瘤病灶内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年龄≤3个月、血管瘤病灶位于肢体或隐蔽部位、家属要求手术治疗却具备单独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条件、排除口服普萘洛尔禁忌证、先前未接受过其他任何相关治疗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9例。经过与家属沟通并征得其书面同意,先按口服普萘洛尔诊疗常规,口服用药前在局麻下夹取血管瘤体组织活检,后口服8周普萘洛尔[剂量:2 mg/(kg.d),分2次,每12小时用药],继而手术切除瘤体。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口服用药前后病灶组织内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变化,计算口服用药前后病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免疫组化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均提示,口服普萘洛尔后血管瘤病灶内MVD值明显减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18.458,P<0.01),MMP-2、MMP-9表达水平较用药前明显减少(P<0.01),TIMP-1、TIMP-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且口服用药后上述4个因子免疫组化平均积分光密度、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与MVD值变化密切相关。结论普萘洛尔可下调血管瘤病灶内MMP-2、MMP-9的表达,上调TIMP-1、TIMP-2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普萘洛尔 MMP-2 MMP-9 TIMP-1 TI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3在PTC患者中的表达与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珊 林梃 陈幸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62-1866,共5页
目的:研究miR143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瘤患者(PTC)预后、细胞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应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首先使用QPCR检测30例PT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143的表达水平,并同时调取TCGA数据库中PTC患者生存信息,并检测miR... 目的:研究miR143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瘤患者(PTC)预后、细胞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应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首先使用QPCR检测30例PT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143的表达水平,并同时调取TCGA数据库中PTC患者生存信息,并检测miR143对生存率与转移率的影响。PTC细胞系IHH-4随后分别转染CON与p Genesil1-miR143载体,48 h后QPCR检测miR143的变化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随后检测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0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中miR143、IL-10、IFN-γ,并计算皮尔森积矩系数,最后,将患者分为miR143高表达与低表达组,并计算IL-10、IFN-γ的表达量。结果:miR143在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15)vs(0.12±0.06),miR143的表达同时与患者生存率、转移率密切相关(P<0.001)。IHH-4p Genesil1-miR143与CON组的miR143表达水平分别为8.63±0.71 vs 1.0±0.06,在48 h时,p Genesil1-miR143组增殖指数显著低于CON(P<0.01),p Genesil1-miR143组与CON组Annexin V+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0±7.2)vs(2±0.38),迁移细胞数的比值分别为(40±7.2)vs(2±0.38),以上P值均小于0.001。在PTC患者中,IL-10、IFN-γ中,r2分别为-0.4,0.62(P<0.001),miR143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IFN-γ的表达量分别为(8±0.23)vs(11.2±0.12),IL-10(12±3.1)vs(8.43±0.44)(P<0.05)。结论:miR143在PTC患者中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生存相关。miR143的高表达使得IHH-4细胞系增殖减弱、凋亡增加、迁移降低,同时miR143的表达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瘤 miR143 免疫 IL-10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述情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张越 周凤芹 《中国校医》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调查首发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述情障碍现状,并分析述情障碍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2—12月选取412名首发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个月患者进行个体资料、疾病特征、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调查。结果 有22... 目的 调查首发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述情障碍现状,并分析述情障碍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2—12月选取412名首发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个月患者进行个体资料、疾病特征、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调查。结果 有22.6%和21.8%的首发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分别为可疑述情障碍和存在述情障碍。首发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0.61±14.25)分,存在述情障碍组的创伤后成长得分为(35.46±6.34)分,无述情障碍组得分为(58.68±13.04)分,可疑述情障碍组得分为(45.43±5.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17.726,6.407,P均<0.001)。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后成长的人际关系、新可能性、个人力量和精神改变维度是述情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有淋巴结转移、病灶≥1.5 cm、TNM分期Ⅱ期是述情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首发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述情障碍发生率高,创伤后成长、病灶转移、病灶大小、疾病分期影响其发生,应加强针对性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根治术 创伤后成长 述情障碍
原文传递
针式辅助技术在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波 赵文新 +2 位作者 颜守义 张立永 李文锦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针式辅助技术在全腔镜胸乳入路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评价针式辅助技术对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接受腔镜单侧甲状腺手术的1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目的探讨针式辅助技术在全腔镜胸乳入路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评价针式辅助技术对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接受腔镜单侧甲状腺手术的1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腔镜组(64例)及针式辅助组(81例)。人组患者男性11例,女性134例;年龄12~54岁,平均年龄36岁。两组均接受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针式辅助组采用MiniLap辅助进行手术。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常规腔镜组和针式辅助组的腺叶切除时间分别为(42±7)min和(31±7)min(t=9.082,P=0.000),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间分别为(33±6)min和(26±3)min(t=9.050,P=0.000),术后一过性喉返神经麻痹例数分别为4例和0例(χ2=5.206,P=0.036)。在其他并发症及术后美容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腔镜胸乳入路甲状腺癌手术及针式辅助的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均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较高的美容效果。针式辅助器械的应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一过性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内窥镜检查 针式辅助技术
原文传递
腔镜甲状腺手术中Berry韧带区解剖标志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波 赵文新 +2 位作者 颜守义 张立永 王思思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腔镜甲状腺术中最容易出血及发生并发症Berry韧带区域,探索程序化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思路。方法对2011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56例346侧腔镜甲状腺手术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记录影响腔镜甲状腺手术过程的血管... 目的研究腔镜甲状腺术中最容易出血及发生并发症Berry韧带区域,探索程序化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思路。方法对2011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56例346侧腔镜甲状腺手术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记录影响腔镜甲状腺手术过程的血管及其与神经的关系。结果在由下向上的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存在2个动脉和喉返神经交叉层面解剖标志,分别为甲状腺下动脉(inferiorthyroidartery,ITA)层面及上旁腺动脉(parathyroidglandartery,PGA)层面,ITA层面u型牵拉的出现率左侧为75.18%,右侧为82.78%;PGA层面u型牵拉的出现率左侧为52.6%,右侧为74.2%。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中,ITA和PGA两个动脉和喉返神经交叉层面是腔镜视野下甲状腺手术的重要标志结构,手术中对ITA和PGA两个动脉层面的松解是保护喉返神经和保护甲状旁腺血供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ry韧带 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精确解剖
原文传递
针式辅助全腔镜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点、线、面结合的策略与技巧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文新 王波 +1 位作者 颜守义 张立永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23-827,共5页
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对美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全腔镜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有较好的美容效果,对患者心理的创伤小;结合针式辅助技术可降低操作难度.针式辅助技术主要包括缝线悬吊、V型针式... 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对美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全腔镜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有较好的美容效果,对患者心理的创伤小;结合针式辅助技术可降低操作难度.针式辅助技术主要包括缝线悬吊、V型针式拉钩、MiniLap、3 mm腔镜器械的应用.在应用针式辅助技术行全腔镜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时应谨慎掌握适应证.在手术操作中,需充分运用“关键点”“标志线”和“筋膜层面”进行定位,在腔镜视角下进行精准操作.另外,需根据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确定清扫的范围,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内窥镜检查 颈淋巴结清扫术
原文传递
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文新 颜守义 +3 位作者 王波 张立永 李文锦 黎世雄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80-283,297,共5页
目的探讨PTC右侧RLN后方vIb2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111例PTC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PTCVIb区RLN后方VIb2... 目的探讨PTC右侧RLN后方vIb2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111例PTC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PTCVIb区RLN后方VIb2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浸润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11例PTC中71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63.96%;VIb区RLN后方VIb2区淋巴结总清扫数(2.720±2.037),转移率为27.03%(30/111),均低于VIb1区(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VIb2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及VIbl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Ib1区淋巴结转移是VIb区RLN后方VIb2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右侧WC患者VIb区RLN后方VIb2区淋巴结转移率高.清扫有利手术的规范性及彻底性,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从而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以指导术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 喉返神经
原文传递
双侧中央区清扫在CNO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波 翁煜景 +5 位作者 赵文新 颜守义 张立永 王思思 黄俊艺 文佳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索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前瞻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CN0...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索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前瞻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CN0期PTMC患者共200例,按照住院号尾数的单双,分成单侧中央区清扫组和双侧中央区清扫组,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双侧中央区清扫的清扫效果和并发症。结果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0.7cm、患者年龄≥45岁和男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发生在肿瘤直径≥0.5cm的患者,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2%。该部分患者单侧和双侧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9.53±6.04)枚和(12.19±7.18)枚,P=0.035;淋巴结阳性数分别为(1.17±1.47)枚和(2.11±2.75)枚,P=-0.022。结论在肿瘤直径≥0.5cm的患者中,双侧中央区清扫有利于提高肿瘤清扫的彻底性:患者RLN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并不因对侧中央区清扫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中央区清扫 危险因素 CN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