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花生青枯病菌致病型及生物型的测定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晓敏 胡方平 吴燕榕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70-473,共4页
从采自福建 10个县 (市 )花生青枯病株标样中 ,分离出花生青枯病原菌菌株 72个 .对其中有代表性的15个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 ,2 9个菌株进行生理生化测定 .供试菌株在鉴别寄主上的致病反应表明 ,福建省的花生青枯病菌属于致病型 和 ,其... 从采自福建 10个县 (市 )花生青枯病株标样中 ,分离出花生青枯病原菌菌株 72个 .对其中有代表性的15个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 ,2 9个菌株进行生理生化测定 .供试菌株在鉴别寄主上的致病反应表明 ,福建省的花生青枯病菌属于致病型 和 ,其中以致病型 为主 .对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甘露醇、山梨醇和甜醇的利用能力以及对硝酸盐的还原作用表明 ,除晋江菌株的硝酸盐还原作用不产生气泡 ,定为生物型 - 4 ,同安菌株由于不利用三糖而利用三醇定为生物型 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青枯病 青枯病原菌 生物型 致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香蕉枯萎病鉴定 被引量:75
2
作者 林时迟 张绍升 +2 位作者 周乐峰 黄月英 胡方平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65-469,共5页
香蕉枯萎病 [Fusarium oxysporum f.cubense( E.F.Smith) Snyder et Hasen]在福建为首次记录 .描述了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古巴尖镰孢菌 症状 病原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肥料效应及其应用展望 被引量:90
3
作者 葛均青 于贤昌 王竹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87-88,共2页
简述了微生物肥料种类、特点及其生理生态效应,指出应加强微生物肥料基础与应用研究,并展望微生物肥料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肥效 种类 特点 生理生态效应 发展前景 绿色农业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稻瘟病菌群体致病性变异新趋势 被引量:12
4
作者 姬红丽 廖华明 +5 位作者 龚爱清 朗冬梅 刘文德 张燕 涂建华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86-290,共5页
试验2002~2004年在蒲江病圃和室内进行,发现不同组合及其恢复系对稻瘟病菌确实具有不同的抗性,2004年20个主要杂交水稻恢复系接种118个稻瘟病菌株后,所有菌株均至少对5个恢复系具有致病力,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使得同一田块病菌群... 试验2002~2004年在蒲江病圃和室内进行,发现不同组合及其恢复系对稻瘟病菌确实具有不同的抗性,2004年20个主要杂交水稻恢复系接种118个稻瘟病菌株后,所有菌株均至少对5个恢复系具有致病力,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使得同一田块病菌群体获得了对其他不同品种的致病力,其中对全部参试恢复系致病菌株出现频率为11 90%,显著高于仅对一个恢复系致病的菌株频率(P 0 01),水稻多样化抗性逐步为病菌所克服。利用pot2 1和pot2 2引物,对68个对多恢1号致病菌株rep PCR扩增获得多种指纹图谱,各菌株指纹图谱与其地区和品种来源无相关性,表明对多恢1号致病的菌株是由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演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群体 致病性变异 2004年 趋势 四川 致病菌株 指纹图谱 恢复系 致病力分化 PCR扩增 杂交水稻 出现频率 品种来源 遗传背景 多样化 相关性 抗性 病圃 接种 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触角的显微结构及其作用 被引量:37
5
作者 杨广 黄桂诚 尤民生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小菜蛾触角 ,发现雄蛾有 9种感觉器 ,雌蛾有 8种感觉器 .触角切除试验表明 ,触角是小菜蛾重要的感觉器官 。
关键词 小菜蛾 触角 超微结构 定向行为 感受器 种类 分布 数量 切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预处理小菜蛾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刚 尤民生 +1 位作者 赵士熙 江树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4-461,共8页
研究了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幼虫经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预处理后 ,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敏感性的变化以及预处理对小菜蛾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 转移酶和谷胱甘肽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 研究了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幼虫经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预处理后 ,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敏感性的变化以及预处理对小菜蛾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 转移酶和谷胱甘肽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苏云金杆菌预处理抗性小菜蛾幼虫后 ,其对甲胺磷、水胺硫磷和克百威的敏感性分别为未处理组的 6 74、 8 83和 8 5 0倍 ;处理敏感小菜蛾幼虫后则分别为未处理组的 2 96、 1 6 9和 3 88倍。苏云金杆菌预处理抗性小菜蛾 ,未处理组乙酰胆碱酯酶的Km 和Vmax值分别为预处理组的 1 86和 1 5 6倍 ,所使用的 6种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Ki值 ,处理组为未处理组的 1 80~ 2 6 6倍 ,苏云金杆菌预处理抗性小菜蛾对羧酸酯酶的Km、Ki 影响不大 ,但能显著地抑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的活性并导致谷胱甘肽含量下降 (对照分别为处理的 2 0 2、 1 76和 1 6 6倍 )。苏云金杆菌预处理敏感小菜蛾 ,对乙酰胆碱酯酶的Km 、Vmax、Ki 值和羧酸酯酶的Km 、Ki 值以及谷胱甘肽含量影响不大 ,但能显著地抑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的活性 (对照分别为处理的 1 5 4和 1 6 4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苏云金杆菌 化学杀虫剂 乙酰胆碱酯酶 解毒酶 有机磷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斯氏线虫控制黄曲条跳甲幼虫的田间应用技术 被引量:17
7
作者 侯有明 尤民生 +1 位作者 庞雄飞 梁广文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 ,探讨菜田不同黄曲条跳甲幼虫基数、斯氏线虫 (A2 4 品系 )施用量和不同施用条带等条件下线虫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控制效果 .结果表明 ,黄曲条跳甲幼虫基数的大小和线虫施用条带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 .而在这几个...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 ,探讨菜田不同黄曲条跳甲幼虫基数、斯氏线虫 (A2 4 品系 )施用量和不同施用条带等条件下线虫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控制效果 .结果表明 ,黄曲条跳甲幼虫基数的大小和线虫施用条带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 .而在这几个因素中 ,在线虫一定施用量范围内 ,线虫数量的作用并不是主要因素 .同时建立了控制效果随这些因素变化的动态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模拟 ,建立了田间不同条件下线虫的定量化应用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线虫 黄曲条跳甲 生态控制 田间应用技术 蔬菜害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菌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邝文静 张贵胜 +5 位作者 章振羽 姬红丽 沈丽 倪建英 王宗华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3-2331,共9页
自2005年起在四川省郫县病圃连续播种1.5hm^2抗病品种川麦42作为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捕获圃,周围感病品种上接种四川各地采集的小麦条锈病菌样品,2005—2008年川麦42反应型为0—2级。2009年川麦42乳熟后期突然普遍发病,反应型为... 自2005年起在四川省郫县病圃连续播种1.5hm^2抗病品种川麦42作为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捕获圃,周围感病品种上接种四川各地采集的小麦条锈病菌样品,2005—2008年川麦42反应型为0—2级。2009年川麦42乳熟后期突然普遍发病,反应型为3^-,将发病叶片分离的条锈病菌毒性突变体接种全国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含有已知抗条锈基因的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及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后,发现新毒性突变体对在目前在四川仍表现抗病的贵农22、川麦42、含有Yr10的近等基因系NILS12、Moro、含有Yr24的NILS16、以及合有Yr26的NILS17均具有毒性,新毒性突变体因而被命名为avrYr10/24/26/ch42;avrYr10/24/26/ch42突变体对含抗条锈基因Yr9的洛夫林13等不具毒性。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AFLP分析表明,其遗传相似度在0.94以上,因此可能来自于同一克隆。avrYr10/24/26/ch42突变体能够侵染39个四川小麦新品种中除资麦一号外的38个品种,能够引起四川大面积生产上83.26%田块种植的小麦发病。以上结果表明,建立捕获圃可以提前获得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指导抗性品种选育和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毒性突变 抗性基因 抗源 生产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和敏感小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谷胱甘肽的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刚 尤民生 赵士熙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研究了抗性和敏感小菜蛾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 GSTs)在不同发育期的变化及有机磷类杀虫剂对虫体谷胱甘肽 ( GSH)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抗性和敏感小菜蛾 GSTs比活力在各发育期中变化不大 ,但虫体 GSTs总活力随虫体生长发育而... 研究了抗性和敏感小菜蛾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 GSTs)在不同发育期的变化及有机磷类杀虫剂对虫体谷胱甘肽 ( GSH)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抗性和敏感小菜蛾 GSTs比活力在各发育期中变化不大 ,但虫体 GSTs总活力随虫体生长发育而显著增加 ,在 4龄和蛹期达到最大值 .抗性小菜蛾 GSTs活力明显高于敏感小菜蛾 .甲胺磷和水胺硫磷对敏感小菜蛾幼虫 GSH影响不明显 ,但可导致抗性小菜蛾 GSH质量摩尔浓度的显著降低 .因此可以认为 ,GSTs活力增高和 GSH的结合作用应是小菜蛾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的重要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谷胱甘肽 有机磷类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蛾绒茧蜂和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及酶学特性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刚 江树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32,共8页
分别采用药膜法和浸叶法测定了菜蛾绒茧蜂Apantelesplutellae和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对杀虫剂的敏感度。结果显示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阿维菌素和锐劲特对菜蛾绒茧蜂高毒 ,而抑太保和Bt为低毒 ,然而 ,短时间 ... 分别采用药膜法和浸叶法测定了菜蛾绒茧蜂Apantelesplutellae和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对杀虫剂的敏感度。结果显示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阿维菌素和锐劲特对菜蛾绒茧蜂高毒 ,而抑太保和Bt为低毒 ,然而 ,短时间 (1h)接触常规防治剂量的锐劲特、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和乙酰甲胺磷对菜蛾绒茧蜂低毒。增效剂胡椒基丁醚 (PB)、磷酸三苯酯(TPP)和马来酸二乙酯 (DEM )对菜蛾绒茧蜂的甲胺磷、克百威、氰戊菊酯、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锐劲特敏感性增效显著 ,但对抑太保无增效作用。PB的增效作用显著高于TPP和DEM。PB和TPP对菜蛾绒茧蜂羧酸酯酶 (CarE) ,以及DEM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具显著的活体抑制作用 ,但PB ,TPP和DEM对菜蛾绒茧蜂乙酰胆碱酯酶 (AChE)无抑制作用。菜蛾绒茧蜂AChE的米氏常数 (Km)、最大反应速度 (Vmax)、CarE和GST活性分别为小菜蛾的 0 2 2、2 0 8、4 60和 0 45倍 ,甲胺磷、敌敌畏和克百威对菜蛾绒茧蜂AChE的双分子速度常数 (Ki)分别为对小菜蛾的 14 7、10 5和 2 6 0倍。酶与抑制剂反应温度增高将导致酶抑制率增高 ,尤其对菜蛾绒茧蜂AChE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结果表明 ,菜蛾绒茧蜂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高敏感性与其显著高的AChE敏感性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蛾绒茧蜂 小菜蛾 杀虫剂敏感度 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的负面效应:过去、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3
11
作者 顾晓军 田素芬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0-83,共4页
农药曾经为世界农作物生产作出过巨大贡献 ,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 .通过近些年的努力 ,农药的负面效应已经有所降低 ,将来还可望进一步降低 .
关键词 农药 负面效应 抗药性 人畜中毒 天敌 登记制度 使用技术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有机磷抗性季节性变化及毒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刚 江树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6-710,共5页
1998~ 2 0 0 3年期间的田间监测结果显示 ,福州地区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对甲胺磷和敌敌畏的抗性水平呈季节性变化 ,每年春秋季的抗性水平显著高于夏季 7月期间的抗性水平。与 2 5℃ 2 d的饲养条件相比 ,35℃ 2 d和 5℃ 30 d可... 1998~ 2 0 0 3年期间的田间监测结果显示 ,福州地区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对甲胺磷和敌敌畏的抗性水平呈季节性变化 ,每年春秋季的抗性水平显著高于夏季 7月期间的抗性水平。与 2 5℃ 2 d的饲养条件相比 ,35℃ 2 d和 5℃ 30 d可使小菜蛾羧酸酯酶 (Car E)和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GST)活力显著抑制 ,35℃ 2 d还可使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 (ACh E)活力显著抑制 ,但 5℃4 d对小菜蛾 ACh E、Car E和 GST活力影响差异不显著。当反应温度均为 2 5℃时 ,在 35℃ 2 d、2 5℃ 2 d和 5℃ 30 d下饲养的小菜蛾 ACh E对甲胺磷和克百威的敏感性 (K i值 )没有明显变化 ,但酶与杀虫剂在 37℃的反应温度下 ,甲胺磷、敌敌畏和克百威对在 2 5℃下饲养的小菜蛾 ACh E的抑制作用显著增高。上述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会影响小菜蛾的解毒代谢及杀虫剂对 ACh E的抑制作用。探讨了环境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田间小菜蛾有机磷抗性水平影响的毒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有机磷抗性 环境温度 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粉虱的发育速率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辉 张晓俊 +1 位作者 郑月琼 赵士熙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74-477,共4页
利用稻粉虱在 5个恒温下发育速率的试验数据 ,分析比较了昆虫发育速率 3种模型 (线性日度模型、L 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 )对稻粉虱各虫态及全世代发育速率的拟合效果 .结果表明 ,两种非线性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效果 ,χ2 达到极显著水... 利用稻粉虱在 5个恒温下发育速率的试验数据 ,分析比较了昆虫发育速率 3种模型 (线性日度模型、L 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 )对稻粉虱各虫态及全世代发育速率的拟合效果 .结果表明 ,两种非线性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效果 ,χ2 达到极显著水平 ,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比 Logistic模型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粉虱 发育速率 数学模型 温度 水稻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结线虫属新种──龙眼根结线虫的描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国坤 张绍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7-172,共6页
龙眼根结线虫(Meloidogynedimocarpusn.sp.)采自中国福建省福州金山一龙眼园的龙眼根部。其鉴别特征为雌虫会阴花纹近圆形 ,线纹细密 ,背弓中等高而圆 ,尾端为线纹的起源中心 ,具有一个由不规则的短线纹组成的明显尾轮 ,由同心圆线纹包... 龙眼根结线虫(Meloidogynedimocarpusn.sp.)采自中国福建省福州金山一龙眼园的龙眼根部。其鉴别特征为雌虫会阴花纹近圆形 ,线纹细密 ,背弓中等高而圆 ,尾端为线纹的起源中心 ,具有一个由不规则的短线纹组成的明显尾轮 ,由同心圆线纹包围 ;阴门与肛门之间有多条连续线纹 ;侧区两侧为双侧线 ,或其中一侧为单侧线 ;头部正面观中唇中部显著凹陷 ,形成相对独立的两唇片 ,侧唇圆而大 ;口针长14.8μm,基部球横卵圆形 ,同杆部界线明显。雄虫头冠低 ,侧唇长耳状且大 ,两端内侧与中唇融合 ;口针长19.1μm,基部球圆 ,稍后斜 ,同杆部界线明显 ,排泄孔位于半月体前。二龄幼虫体长433μm ,口针长13.3μm ,尾长53.8μm ,渐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属 新种 鉴别特征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氏瘤粉虱重要天敌——桨角蚜小蜂的发育速率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琼华 黄建 +1 位作者 尤民生 傅建炜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4,共3页
利用桨角蚜小蜂在 5个不同恒温下的发育速率试验数据 ,分析比较了 3种模型 (线性日度模型、L 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 )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在整个温区内 ,Logistic模型和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且王氏模型的拟合度高于 L ogistic模型 ... 利用桨角蚜小蜂在 5个不同恒温下的发育速率试验数据 ,分析比较了 3种模型 (线性日度模型、L 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 )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在整个温区内 ,Logistic模型和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且王氏模型的拟合度高于 L ogistic模型 ,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角蚜小蜂 发育速率 模型 温度 高氏瘤粉虱 茉莉花害虫 天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蝽卵跳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梅香 汤玉清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82-485,共4页
在福州市郊 ,5月至 6月下旬荔枝、龙眼园中荔枝蝽卵被荔枝蝽卵跳小蜂寄生率可高达 54.51% -83.33% .荔枝蝽卵跳小蜂对寄主选择较为严格 .室内测定表明 ,其仅能寄生荔枝蝽卵 .在温度 ( 2 5± 1)℃、相对湿度 70 % - 85%的条件下 ,该... 在福州市郊 ,5月至 6月下旬荔枝、龙眼园中荔枝蝽卵被荔枝蝽卵跳小蜂寄生率可高达 54.51% -83.33% .荔枝蝽卵跳小蜂对寄主选择较为严格 .室内测定表明 ,其仅能寄生荔枝蝽卵 .在温度 ( 2 5± 1)℃、相对湿度 70 % - 85%的条件下 ,该蜂完成一个世代约需 18- 2 0 d,成虫羽化期 3- 4 d,第 2天为高峰期 ;可行两性生殖 ,其子代雌雄性比约为 13.1∶ 1.0 ,也可营孤雌产雄生殖 .产卵过程大致可分为接触寄主、触角敲击寄主、预备产卵姿势、产卵器刺入寄主、产卵器拔出、舔食寄主卵汁、刷洗蜂体和离开寄主等 8个步骤 .每刺探寄主一次平均产卵 4 .7粒 ,最多 12 .0粒 ,每次产卵时间最短 7min,最长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卵跳小蜂 荔枝蝽 生物学特性 寄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郊区十字花科菜田昆虫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及多样性(英文) 被引量:13
17
作者 尤民生 徐清元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44-452,共9页
田间调查于 1995年 9月至 1997年 3月在福州市西郊的 2个不同地点进行 .分别用 Shannon- Wiener的平均信息量 ( H)、Hurlbert的种间相遇机率 ( PIE)及 Pielou的均匀性指数 ( E)测定菜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性。结果表明 :在福州市郊... 田间调查于 1995年 9月至 1997年 3月在福州市西郊的 2个不同地点进行 .分别用 Shannon- Wiener的平均信息量 ( H)、Hurlbert的种间相遇机率 ( PIE)及 Pielou的均匀性指数 ( E)测定菜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性。结果表明 :在福州市郊区十字花科菜田植食性的昆虫种类中 ,优势种占 13.51% ,随从种占 35.14 ,偶栖种占 51.35% ;在肉食性的昆虫种类中 ,优势种占 2 0 .83% ,随从种占 33.33% ,偶栖种占 4 5.83% .野生白菜田的昆虫丰富度最高 ,而中国白菜田的昆虫丰富度最低 .秋冬季节菜田的昆虫种类比春夏季节的昆虫种类更丰富 .从 H、PIE和 E3个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 ,群落多样性及均匀性的时空动态主要取决于群落的物种数量及每个物种的个体分布形式 .菜田昆虫群落的研究有利于分析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种群动态 ,探讨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潜能 ,制定优先采用生境调节和无公害技术的害虫综合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田昆虫群落 物种组成 丰富度 多样性 害虫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增效剂——酶抑制剂对蝶蛹金小蜂和颈双缘姬蜂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刚 江树人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 3种酶抑制剂对蝶蛹金小蜂和颈双缘姬蜂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胡椒基丁醚、磷酸三苯酯和马来酸二乙酯显著增大了蝶蛹金小蜂和颈双缘姬蜂对甲胺磷、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氟虫腈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 ,胡椒基丁醚...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 3种酶抑制剂对蝶蛹金小蜂和颈双缘姬蜂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胡椒基丁醚、磷酸三苯酯和马来酸二乙酯显著增大了蝶蛹金小蜂和颈双缘姬蜂对甲胺磷、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氟虫腈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 ,胡椒基丁醚的作用显著高于后两者 ,而后两者之间较为接近。 2种寄生蜂对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的击倒作用具明显的恢复能力 ,而胡椒基丁醚、磷酸三苯酯和马来酸二乙酯可显著抑制这种击倒恢复能力。上述结果表明 ,2种寄生蜂对所测试杀虫剂的耐药性与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 S 转移酶的解毒作用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蛹金小蜂 颈双缘姬蜂 酶抑制剂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齿腹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伍志山 杨建全 陈家骅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86-488,共3页
报道了采自云南勐仑的齿腹茧蜂属 Acanthormius Ashmead 1新种——勐仑齿腹茧蜂 A.menglunensissp.nov..
关键词 茧蜂科 齿腹茧蜂属 新种 孟力仑齿腹茧蜂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氏隐唇瓢虫和台毛艳瓢虫对茶椰圆蚧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士熙 曾兆华 吴光远 《华东昆虫学报》 2001年第1期72-76,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孟氏隐唇瓢虫和台毛艳瓢虫是茶椰圆蚧的重要捕食性天敌。1998-1999年我们研究了这两种瓢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对茶椰圆蚧二龄若虫的捕食作用。这两种瓢虫成虫对茶椰圆蚧二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均可用 HollingⅡ型... 本文首次报道,孟氏隐唇瓢虫和台毛艳瓢虫是茶椰圆蚧的重要捕食性天敌。1998-1999年我们研究了这两种瓢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对茶椰圆蚧二龄若虫的捕食作用。这两种瓢虫成虫对茶椰圆蚧二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均可用 HollingⅡ型模型模拟。孟氏隐唇瓢虫的模型参数为:a’=1.1302,Th=0.0093,maxNa=107.6233;台毛艳瓢虫的模型参数为:a’=1.0005,Th=0.0126,maxNa=79.3741。温度对孟氏隐唇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大于对台毛艳瓢虫的影响。个体间相互干扰对捕食作用的影响,孟氏隐唇瓢虫大于台毛艳瓢虫。孟氏隐唇瓢虫干扰反应模拟模型参数为:Q=0.4045,m=0.4359;台毛艳瓢虫干扰反应模拟模型参数为:Q=0.3335,m=0.4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隐唇瓢虫 台毛艳瓢虫 茶椰圆蚧 捕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