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嗜木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继祖 刘建阳 +1 位作者 许卫东 赵志仕 《武夷科学》 1997年第0期221-228,共8页
本文报道福建嗜木螨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室内自然变温及R.H.大于90%的条件下,此螨一年发生19—2l代,世代重叠,无蛰伏越冬和越夏现象。当日均温21.78℃,卵期为1.49d,幼螨期2.83d,第一若螨期1.49d,第二若螨期2.5d,成螨产卵前期1.4d... 本文报道福建嗜木螨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室内自然变温及R.H.大于90%的条件下,此螨一年发生19—2l代,世代重叠,无蛰伏越冬和越夏现象。当日均温21.78℃,卵期为1.49d,幼螨期2.83d,第一若螨期1.49d,第二若螨期2.5d,成螨产卵前期1.4d,世代历期为10.01d。当日均温分别为12.65、15.06和31.45℃时,世代历期分别为37.27d、20.07d和6.54d。福建嗜木螨以两性生殖为主,兼具卵胎生,每雌产卵量平均为542.51粒。此螨是一种外寄生螨,会寄生活体蛴螬2科7种,对控制蛴螬数量有一定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嗜木螨 生物学 蛴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纹猎蝽形态学及生物学研究
2
作者 林天然 张钟煊 +6 位作者 朱珍悦 林丽 林博雅 上官明震 彭凌飞 吴梅香 刘长明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通过室内饲养彩纹猎蝽,研究其形态和生物学特征,为利用该天敌防治害虫提供基础资料。在温度(26±1)℃,光照16L∶8D,相对湿度(65±5)%的人工环境下,使用黄粉虫饲养彩纹猎蝽,观察记录其卵、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特征、发育历期、捕食... 通过室内饲养彩纹猎蝽,研究其形态和生物学特征,为利用该天敌防治害虫提供基础资料。在温度(26±1)℃,光照16L∶8D,相对湿度(65±5)%的人工环境下,使用黄粉虫饲养彩纹猎蝽,观察记录其卵、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特征、发育历期、捕食、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并分析其世代历期、有效积温等。结果表明:彩纹猎蝽在实验室条件下,卵期(8.50±0.74)d,若虫共5龄。成虫产卵前期(14.80±3.71)d,每雌平均产卵量(216.80±106.04)粒,成虫平均寿命(147.35±72.36)d。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的平均历期为81.38 d,所需有效积温为2115.88日·度。该虫能够捕食草地贪夜蛾、银纹夜蛾、斜纹夜蛾、甘薯麦蛾、小菜蛾、菜青虫、土耳其扁谷盗、致倦库蚊。研究显示彩纹猎蝽在实验室环境下一年发生4代,可以捕食多种害虫,可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该天敌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纹猎蝽 形态学 生物学 捕食性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眼小绿叶蝉卵缨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慧玲 林乃铨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7-413,共7页
缨小蜂是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卵寄生蜂,本文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实验,对缨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获知:缨小蜂成蜂的活动与温度、光照密切相关,该蜂可兼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未见雌性后代。在25℃条件下,缨小... 缨小蜂是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卵寄生蜂,本文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实验,对缨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获知:缨小蜂成蜂的活动与温度、光照密切相关,该蜂可兼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未见雌性后代。在25℃条件下,缨小蜂从卵到成蜂羽化的发育历期为21.40±0.26d,以10%蜂蜜水作为补充营养能显著延长雌蜂寿命。微小裂骨缨小蜂单雌平均怀卵量36.83±0.81粒,叶蝉三棒缨小蜂单雌平均怀卵量22.33±0.48粒。同时,采用共景深成像系统拍摄了2种缨小蜂各虫态发育过程及其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假眼小绿叶蝉 卵寄生蜂 生物学 成蜂寿命 补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新涛 林乃铨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68,共5页
外来有害生物能够严重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目的是制定积极主动的外来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本文从入侵途径、传播扩散以及经济影响等风险分析的主要评估对象阐述国内外关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研究... 外来有害生物能够严重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目的是制定积极主动的外来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本文从入侵途径、传播扩散以及经济影响等风险分析的主要评估对象阐述国内外关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入侵途径 扩散 经济影响 启示
原文传递
昆虫抗菌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蓝江林 吴珍泉 《武夷科学》 2003年第1期225-229,共5页
本文综述了昆虫抗菌肽的结构、性质、功能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着重阐述了昆虫抗菌肽的分子生物学效应及其基因工程的研究概况。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昆虫抗菌肽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防治烟草粉螟效果及经济阈值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韩顺财 陈涛 +3 位作者 顾钢 蒋敬涛 林智慧 彭凌飞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研究微波辐照对烟草粉螟的杀虫作用,评估微波防治烟草粉螟的应用价值及经济阈值,使用自制微波设备,设置不同的功率和时间对烟草粉螟的卵、幼虫和蛹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为4 kW、220 s,5 kW、190 s和6 kW、170 s时... 为研究微波辐照对烟草粉螟的杀虫作用,评估微波防治烟草粉螟的应用价值及经济阈值,使用自制微波设备,设置不同的功率和时间对烟草粉螟的卵、幼虫和蛹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为4 kW、220 s,5 kW、190 s和6 kW、170 s时,均能100%杀灭烟草粉螟卵、各龄幼虫和蛹。不同幼虫密度下,烟草粉螟幼虫对烟叶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均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单头烟草粉螟幼虫期对烟叶的经济损失率为0.40%,微波防治烟草粉螟的经济阈值为2.95头/kg。因此,当虫口密度>2.95头/kg时,采用微波防治烟草粉螟具有实际生产意义,最适杀虫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为6 kW、17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储害虫 烟草 经济损失 经济阈值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释放中华微刺盲蝽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潘铭均 吴珍泉 何明忠 《福建果树》 2002年第3期4-6,共3页
关键词 天敌 龙眼害虫 角颊木虱 爻纹细蛾 田间释放 中华微刺盲蝽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柑桔矢尖蚧天敌种类调查及田间消长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龚建军 陈兆华 刘长明 《武夷科学》 1999年第0期95-99,共5页
本文对福建省柑桔矢尖蚧的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发现有寄生性天敌6种、捕食性天敌5种.对最为常见的矢尖以黄蚜小蜂Aphytis yanonensis和镞盾蚧黄蚜小蜂Aphytis unaspidis的寄生率消长动态、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和整胸寡节... 本文对福建省柑桔矢尖蚧的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发现有寄生性天敌6种、捕食性天敌5种.对最为常见的矢尖以黄蚜小蜂Aphytis yanonensis和镞盾蚧黄蚜小蜂Aphytis unaspidis的寄生率消长动态、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和整胸寡节瓢虫Telsimia emarginata幼虫的田间数量消长进行了系统观察.建议可从四川等地引入褐黄异角蚜小蜂Coccobius fulvus,以提高天敌对矢尖蚧的综合控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尖蚧 天敌 田间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内生细菌对蚜虫及寄生蜂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晨 顾钢 +2 位作者 周挺 赖宇飞 赖荣泉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内生细菌与其寄主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内生细菌可为寄主昆虫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寄主昆虫的免疫力等。利用内生细菌改变昆虫生态适应性与抗逆性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并展现了... 内生细菌与其寄主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内生细菌可为寄主昆虫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寄主昆虫的免疫力等。利用内生细菌改变昆虫生态适应性与抗逆性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并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昆虫内生细菌对蚜虫及寄生蜂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昆虫内生细菌对蚜虫及寄生蜂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寄生蜂 昆虫内生细菌 互作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古籍记载的昆虫种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伊世平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97-203,共7页
本文对福建省1182—1906年各种古籍文献中所记载的昆虫种类进行整理,参考有关文献,对所记载的昆虫种类名称进行初步研究,并加以注释.文中含福建省古籍记载的昆虫17个目96种(类),对了解福建省古代的昆虫种类。
关键词 福建省 古籍 昆虫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茶园前气门亚目和内气门亚目益螨资源初步分类研究
11
作者 张端璋 林乃铨 《武夷科学》 2012年第1期13-22,共10页
针对我国茶树害螨为害严重、益螨研究薄弱的现状,笔者对福建部分地区茶园的益螨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已采获的茶园益螨标本约20000余号,制作玻片标本2000余号,经过对其科的初步分类鉴定,已鉴定出前气门亚目和内气门亚目捕食性或寄生性益... 针对我国茶树害螨为害严重、益螨研究薄弱的现状,笔者对福建部分地区茶园的益螨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已采获的茶园益螨标本约20000余号,制作玻片标本2000余号,经过对其科的初步分类鉴定,已鉴定出前气门亚目和内气门亚目捕食性或寄生性益螨9总科、13科,分别是:吸螨科Bdellidae、巨须螨科Cunaxidae、长须螨科Stigmaeidae、小真古螨科Eupalosellidae、肉食螨科Cheyletidae、大赤螨科Anystidae、赤螨科Erythraei-dae、绒螨科Trombidiidae、真足螨科Eupodidae、莓螨科Rhagidiidae、镰螯螨科Tydeidae、镰寄螨科Iolinidae、阿里螨科Alycidae。阿里螨科Alycidae为中国新记录科。另外,还有大量前气门亚目以外的螨类标本,尚待进一步研究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益螨资源 调查 分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主要茶树品种间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其抗虫性比较 被引量:28
12
作者 毛迎新 邹武 +1 位作者 马新华 林乃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通过比较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毛蟹、黄棪、铁观音、肉桂)之间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 the)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之间抗假眼小绿叶蝉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铁观音品种对... 通过比较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毛蟹、黄棪、铁观音、肉桂)之间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 the)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之间抗假眼小绿叶蝉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铁观音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较强。进一步分析该6个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与叶蝉种群数量的关系,发现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与各品种茶梢中的没食子儿茶精(gallo catechin,G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咖啡碱的含量呈负相关。这说明GC和咖啡碱是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假眼小绿叶蝉 种群动态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害虫肠道微生物及其对寄生体系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何娇萍 陈志厚 +4 位作者 赖宇飞 顾钢 赖荣泉 周挺 杨晨 《烟草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4,共13页
昆虫肠道微生物与寄主存在相互依附的共生关系,对调节昆虫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烟草害虫肠道微生物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介绍了昆虫肠道微生物、烟草害虫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概况,从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功能、研... 昆虫肠道微生物与寄主存在相互依附的共生关系,对调节昆虫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烟草害虫肠道微生物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介绍了昆虫肠道微生物、烟草害虫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概况,从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功能、研究方法等方面综述了昆虫肠道微生物、烟草害虫肠道微生物及其对昆虫寄生体系的影响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在烟草害虫生物防治领域中,利用昆虫肠道微生物培养优势天敌、防治烟草害虫的研究展望:①寄生蜂种群的复壮;②肠道微生物内生机制;③肠道微生物基因表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害虫 昆虫 肠道微生物 寄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胞杆菌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国红 林营志 +1 位作者 林乃铨 刘波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911-917,共7页
芽胞杆菌属Bacillus是一类产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生活,产生具有抗逆性球形或椭圆形芽胞。芽胞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由于芽胞的特性,使得芽胞杆菌的分类研究越来越重要... 芽胞杆菌属Bacillus是一类产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生活,产生具有抗逆性球形或椭圆形芽胞。芽胞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由于芽胞的特性,使得芽胞杆菌的分类研究越来越重要。《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是由普通微生物学会(SGM)出版的,是国际微生物分类学界公认的一份权威性杂志,它发表和收录了所有的微生物新种发表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球近10年在IJSEM上芽胞杆菌分类论文发表的情况,并对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JSEM 芽胞杆菌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各地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种群分化及其诊断剂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斌 郭莹 +2 位作者 赵景玮 徐国文 马熙腾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4-296,共3页
运用平坡诊断法对福建省的福鼎、武夷山、福州、南平、龙岩等地蔬菜基地中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种群分化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这5个蔬菜基地存在2类抗性种群,即福鼎、武夷山、南平种群和福州、龙岩种群;福鼎、武夷山、南平的虫子每... 运用平坡诊断法对福建省的福鼎、武夷山、福州、南平、龙岩等地蔬菜基地中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种群分化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这5个蔬菜基地存在2类抗性种群,即福鼎、武夷山、南平种群和福州、龙岩种群;福鼎、武夷山、南平的虫子每毫克体重的敏感剂量和抗性剂量分别为0.0013和0.014μg,福州、龙岩虫子每毫克体重的敏感和抗性剂量分别为0.0064和0.064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阿维菌素 抗性种群 诊断剂量 敏感剂量 抗性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蚜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建亮 赵景玮 吴国星 《武夷科学》 2000年第0期167-176,共10页
本文从桃蚜的生物生态学、抗药性的酶学机理和分子生物学机理三个方面对桃蚜的最近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不同体色的桃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桃蚜的抗药性主要是由羧酸酯酶 E4扩增引起的。但是乙酰胆碱酯酶的不敏感性也增加了桃蚜对... 本文从桃蚜的生物生态学、抗药性的酶学机理和分子生物学机理三个方面对桃蚜的最近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不同体色的桃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桃蚜的抗药性主要是由羧酸酯酶 E4扩增引起的。但是乙酰胆碱酯酶的不敏感性也增加了桃蚜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抗性。在分子水平上 ,桃蚜的抗性机制主要是酯酶基因的扩增。同时对这些扩增的酯酶基因的遗传方式也有一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色型 抗药性 酯酶 基因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诱导后美洲大蠊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蓝江林 吴珍泉 张李香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59-63,共5页
经免疫诱导,美洲大蠊血淋巴可产生抑菌活性,诱导后不同时间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有明显变化。其中,亮氨酸的含量增加显著,在诱导144h后,含量已达520.185mg/mL,是未处理个体的4.18倍;胱氨酸含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电泳结果表明... 经免疫诱导,美洲大蠊血淋巴可产生抑菌活性,诱导后不同时间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有明显变化。其中,亮氨酸的含量增加显著,在诱导144h后,含量已达520.185mg/mL,是未处理个体的4.18倍;胱氨酸含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电泳结果表明:头、胸部和足组织均没有新物质产生,腹部组织和血淋巴均有新的物质产生。用头部、胸部、足和腹部肌肉的研磨液进行抑菌实验,没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诱导 美洲大蠊 蛋白质 氨基酸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葫芦防治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斌 郭莹 +1 位作者 宋菁 李志胜 《武夷科学》 2004年第1期149-154,共6页
水葫芦 Eichhornia crassipes(Martius) Solms Laubach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水生杂草 ,已在我国南方 17个省市自治区泛滥成灭 ,福建省主要江河水域也都不同程度出现水葫芦泛滥现象 ,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 水葫芦 Eichhornia crassipes(Martius) Solms Laubach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水生杂草 ,已在我国南方 17个省市自治区泛滥成灭 ,福建省主要江河水域也都不同程度出现水葫芦泛滥现象 ,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本文论述了水葫芦的危害及其由来 ,目前的防治方法及其优缺点 ,并提出了闽江流域水葫芦的防治措施与待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活动高峰始盛期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文浩 陈超英 林乃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时间序刊AR(p)组分预测模型,提出利用前一年气象因子资料,预测翌年茶园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活动高峰始盛期的方法,从而提前了虫灾预测的发布时间。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福建省福安茶区,对防治害虫、减少... 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时间序刊AR(p)组分预测模型,提出利用前一年气象因子资料,预测翌年茶园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活动高峰始盛期的方法,从而提前了虫灾预测的发布时间。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福建省福安茶区,对防治害虫、减少农药用量、优化茶园生态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活动高峰始盛期 预测模型 时间序列 线性回归 假眼小绿叶蝉 茶园害虫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微刺盲蝽对小菜蛾控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仁 陈群航 +1 位作者 吴章英 吴珍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06-209,共4页
发现中华微刺盲蝽(Campylomma chinensis Schuh)可捕食小菜娥[Plutella xylostella(L.)]卵。室内人工繁殖中华微刺盲蝽及其田间释放试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田间释放中华微刺盲蝽能有效地减少小菜蛾的发生量,从而减轻小菜蛾的为害,... 发现中华微刺盲蝽(Campylomma chinensis Schuh)可捕食小菜娥[Plutella xylostella(L.)]卵。室内人工繁殖中华微刺盲蝽及其田间释放试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田间释放中华微刺盲蝽能有效地减少小菜蛾的发生量,从而减轻小菜蛾的为害,达到控制害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发生量 控制作用 田间 害虫 人工繁殖 为害 初步研究 释放试验 减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