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葛建峰 陈秀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21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间歇...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间歇牵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肌最大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可改善颈椎病颈痛患者的颈部肌力,缓解其颈部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中医推拿 功法训练 颈椎病颈痛 间歇牵引 颈部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肩痛穴联合伤药软膏外敷、功法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詹正烜 何浈 +3 位作者 陈秀明 方月龙 王和鸣 蔡树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肩痛穴联合伤药软膏外敷、功法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伤药软膏外敷、功法锻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肩痛... 目的观察针刺肩痛穴联合伤药软膏外敷、功法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伤药软膏外敷、功法锻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肩痛穴。治疗2周后,比较2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总体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低,且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ROM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药软膏外敷、功法锻练与伤药软膏外敷、功法锻练基础上加针刺肩痛穴的疗效相当,均能改善ROM,但伤药软膏外敷、功法锻练基础上加针刺肩痛穴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肩关节周围炎 针刺 肩痛穴 伤药软膏 功法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疗法联合南少林功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浈 詹正烜 +4 位作者 陈秀明 林坚 方月龙 王和鸣 蔡树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9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南少林功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4月—2019年11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就诊的6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选用普通针刺进行治疗,试验组则...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南少林功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4月—2019年11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就诊的6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选用普通针刺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在普通针刺基础上联合南少林功法锻炼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P<0.05);治疗后,2组的JOA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组治疗均能改善腰三横突综合征不适症状,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因此,针刺联合南少林功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效果理想,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腰痛 腰三横突综合征 南少林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针疗法对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即时效应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陈芷洁 蔡树河 +1 位作者 吴一玉 陈秀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2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浅针疗法对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即时效应.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穿戴式无线心电贴记录患者浅针疗法治疗前15 min、治疗15 min及治疗后15 min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患... 目的观察浅针疗法对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即时效应.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穿戴式无线心电贴记录患者浅针疗法治疗前15 min、治疗15 min及治疗后15 min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患者治疗中、治疗后的平均心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中的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连续5 min内所有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中、治疗后的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高频功率(HF)均高于治疗前,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低频功率(LF)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HF高于治疗中,LF、LF/HF均低于治疗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针疗法对失眠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具有一定的即时效应,能对其产生积极影响,对失眠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浅针 镇静穴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艾灸镇静穴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中TXA_(2)、PGI_(2)的影响
5
作者 林敏娜 陈秀明 +2 位作者 林坚 申金铭 蔡树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22期8-10,14,共4页
目的探讨艾灸镇静穴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中血栓素A_(2)(TXA_(2))、前列环素I_(2)(PGI_(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艾灸镇静穴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中血栓素A_(2)(TXA_(2))、前列环素I_(2)(PGI_(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艾灸镇静穴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浆中TXA_(2)、PGI_(2)水平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XA_(2)、PGI_(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TXA_(2)水平低于对照组,PGI_(2)水平高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ESCV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镇静穴可以通过降低TXA_(2)的水平、升高PGI_(2)水平,增强血管扩张的能力,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颈性眩晕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艾灸 镇静穴 血栓素A_(2) 前列环素I_(2)
原文传递
南少林骨伤流派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6
作者 蔡树河 +8 位作者 陈长贤 苏寅 吴斌 方月龙 刘金勇 王和鸣 李炳钻 李荣 严锦贤 《中国科技成果》 2023年第17期56-57,共2页
唐朝初年,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大师入闽建立福建少林寺,由于福建地处南方,相对于北方的嵩山少林寺,人们称之为"南少林寺".智空大师将北少林的功夫糅合进南方拳术,创建了蜚声海内外的南少林拳.
关键词 南少林 嵩山少林寺 少林拳 传承与应用 智空
原文传递
基于本体感觉探讨灸镇静穴联合太极云手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吴一玉 蔡树河 +2 位作者 连晓文 陈芷洁 叶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30-134,共5页
观察分析基于本体感觉机制进行灸镇静穴联合太极云手改善颈性眩晕的疗效以及对其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颈性眩晕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采用温和灸镇静穴加太极云手,对照组采用太极云手,治疗7日后对该两组的... 观察分析基于本体感觉机制进行灸镇静穴联合太极云手改善颈性眩晕的疗效以及对其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颈性眩晕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采用温和灸镇静穴加太极云手,对照组采用太极云手,治疗7日后对该两组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以及Prokin平衡测试仪的静态平衡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ESCV各类别评分及总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各类别评分及总分相较于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ESCV各类别评分及总分相较于对照组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静态平衡能力参数的左右、前后标准差显著低于对照组,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相较于对照组,左右、前后的平均运动速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组中,运动长度表现出了极为显著的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其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和灸镇静穴加太极云手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优于太极云手治疗颈性眩晕;温和灸镇静穴加太极云手组平衡能力相较于太极云手组改善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镇静穴 太极云手 颈性眩晕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