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建设导向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战略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罗涛 《山西科技》 2017年第4期67-70,共4页
通过解释"双一流"的含义,阐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结合福州大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经验,探讨了"双一流"建设导向下的国... 通过解释"双一流"的含义,阐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结合福州大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经验,探讨了"双一流"建设导向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辅助式太阳能光催化复合通风室内污染净化分析
2
作者 蔡阳 黄若楠 +2 位作者 何建炜 刘子瑞 赵福云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太阳能光催化自然通风因其具有被动式通风和室内污染物净化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存在通风净化效率不高等缺陷。利用机械通风加以辅助构建光催化多元通风能够有效克服被动式通风不足,同时提高室内污染物净化效率。首先构建了光催化多元通... 太阳能光催化自然通风因其具有被动式通风和室内污染物净化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存在通风净化效率不高等缺陷。利用机械通风加以辅助构建光催化多元通风能够有效克服被动式通风不足,同时提高室内污染物净化效率。首先构建了光催化多元通风墙与室内环境耦合的污染物流动扩散模型。其次分析了该通风墙结构优化与室内气流分布之间的联系。最后探讨机械通风辅助相较于传统模型对室内污染物通风净化能效的影响,并对模型系统能耗进行分析,从而验证模型的实用性与室内舒适性。结果表明:机械辅助太阳能光催化自然通风模型较传统模型的室内污染物平均质量分数可降低89%且净化率最高可达29%。当模型倾角高为0.15 m时,通风性能最优且通风量可达0.349 m^(3)/s。系统模型的热性能得到优化且最高可降低11 J,能够有效避免传统通风墙模型夏季室内过热难题。研究充分考虑建筑节能优化与室内舒适性并降低传统太阳能自然通风墙季节局限性影响,为提升太阳能通风墙性能与改善室内环境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辅助 室内环境 通风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TiO_(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卢尔君 邹俊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3-1097,共15页
金属/TiO_(2)复合材料是一类典型的光催化剂,对其研究已取得重大的进展。通过对金属/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全面的综述,深入探讨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点、缺点以及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金属/TiO_(2)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领... 金属/TiO_(2)复合材料是一类典型的光催化剂,对其研究已取得重大的进展。通过对金属/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全面的综述,深入探讨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点、缺点以及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金属/TiO_(2)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改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金属助催化剂 光催化 改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碳光催化全水分解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国盛 朱嘉琪 +5 位作者 高志聪 陈婉廷 关雨铃 萧慧琳 黄熠 林伟漫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4期57-59,共3页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通过在无牺牲剂条件下光催化分解水制备绿色的氢能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氮化碳作为一种非金属高分子光催化剂,具有合适且易于调控的能带结构,能够在光照条件下稳定驱动光催...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通过在无牺牲剂条件下光催化分解水制备绿色的氢能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氮化碳作为一种非金属高分子光催化剂,具有合适且易于调控的能带结构,能够在光照条件下稳定驱动光催化全水分解制氢,是光催化领域的明星材料。因此,本论文综述了氮化碳材料近期在光催化全水分解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助催化剂修饰、化学结构调控、异质结构筑、形貌调控等优化方法对氮化碳全解水效率提升的作用。同时,阐述了氮化碳全水分解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动氮化碳全解水领域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有机半导体 光催化 分解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国盛 高志聪 +5 位作者 刘慧婷 肖秋燕 林泳锋 宋欣禧 张雨彤 水易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3期63-65,共3页
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低成本且环保的H_(2)O_(2)制备技术。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是一种化学结构明确、分子结构和能带结构易调节的新型晶态非金属光催化剂,是近几年研究最热门的H_(2)O_(2)合成光催化剂。本文主要从... 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低成本且环保的H_(2)O_(2)制备技术。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是一种化学结构明确、分子结构和能带结构易调节的新型晶态非金属光催化剂,是近几年研究最热门的H_(2)O_(2)合成光催化剂。本文主要从分子结构设计、连接键调控、活性位点设计、半导体耦合等角度总结了COFs在光催化合成H_(2)O_(2)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COFs在光合成H_(2)O_(2)反应中的重点问题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光催化 过氧化氢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结构AgCl/Bi_2WO_6微米球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英文)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家德 余长林 +3 位作者 方稳 朱丽华 周晚琴 樊启哲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7-993,共7页
首先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由纳米片组装的粒径为1.5–2μm的Bi2WO6微球,然后在微球表面沉积了不同含量的AgC l(5 wt%,10 wt%,20 wt%,30 wt%),制备了异质结构Ag Cl/Bi2WO6微球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 首先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由纳米片组装的粒径为1.5–2μm的Bi2WO6微球,然后在微球表面沉积了不同含量的AgC l(5 wt%,10 wt%,20 wt%,30 wt%),制备了异质结构Ag Cl/Bi2WO6微球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等手段对所制的光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紫外光和可见光分别为光源,罗丹明B为降解对象测试了其光催化活性,考察复合不同含量的AgC l对Bi2WO6光催化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沉积AgC l对Bi2WO6的晶体结构、表面性能和光吸收性能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大幅度提高了Bi2WO6的紫外和可见光催化活性.当复合20 wt%Ag Cl时,AgC l/Bi2WO6光催化活性最佳,紫外光下比纯Bi2WO6提高了2.2倍,可见光下提高了1倍.这主要是由于形成的Ag Cl/Bi2WO6异质结能有效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从而提了其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球 氯化银 钡酸铋 异质结构 光催化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余长林 魏龙福 +3 位作者 李家德 何洪波 方稳 周晚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32-1938,共7页
以石墨粉为原料,采用Hummers氧化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然后在超声作用下,将不同含量的Ag3PO4沉积在GO上,制备了一系列4%(w,质量分数)GO/Ag3PO4、8%GO/Ag3PO4、16%GO/Ag3PO4和32%GO/Ag3PO4复合光催化剂.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运用N2物理吸... 以石墨粉为原料,采用Hummers氧化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然后在超声作用下,将不同含量的Ag3PO4沉积在GO上,制备了一系列4%(w,质量分数)GO/Ag3PO4、8%GO/Ag3PO4、16%GO/Ag3PO4和32%GO/Ag3PO4复合光催化剂.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运用N2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光下考察了GO含量对Ag3PO4光催化降解甲基橙(MO)的性能.结果表明,GO能够和Ag3PO4实现均匀复合.复合GO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改善了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复合16%GO使Ag3PO4光催化活性提高最显著,120 min内对MO的降解率达到83%,是纯Ag3PO4光催化活性的7.5倍.GO能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进光生电子-空穴(e–/h+)的分离,产生更多活性自由基,从而提高Ag3PO4光催化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Ag3PO4 复合 光催化活性 甲基橙 活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磨-焙烧法制备La_2O_3/BiOCl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对高浓度染料降解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建钗 余长林 +2 位作者 李家德 方稳 何洪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3-949,共7页
首先利用沉淀法合成了BiOCl纳米片,然后利用研磨-焙烧法将La2O3纳米颗粒复合到BiOCl纳米片中,制备了一系列La2O3/BiOCl复合光催化剂(La2O3:1wt%、2wt%、4wt%、8wt%)。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 首先利用沉淀法合成了BiOCl纳米片,然后利用研磨-焙烧法将La2O3纳米颗粒复合到BiOCl纳米片中,制备了一系列La2O3/BiOCl复合光催化剂(La2O3:1wt%、2wt%、4wt%、8wt%)。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光致发光(PL)谱等对样品的晶相、光吸收和表面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以紫外灯(λ=254 nm)为光源,评价了所制备样品光催化降解高浓度染料酸性橙II(40×10-6)的活性。结果表明,经过研磨-焙烧后该系列催化剂均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同时2~5 nm的La2O3纳米粒子粘附在BiOCl纳米片表面。200℃焙烧制备的1wt%La2O3/BiOCl催化剂具有丰富的表面羟基,对染料表现出较强的吸附性能。该催化剂表现了最高的光催化活性,活性为纯BiOCl的2.4倍。另外,La2O3/BiOCl中的La3+提供的氧化-还原势阱可能捕获光生电子,从而阻止了光生电子(e–)和空穴(h+)的复合,有利于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O3/BiOCl 光催化 稀土 高浓度染料 研磨–煅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化学辅助溶剂热合成高光催化性能的BiOCl光催化剂 被引量:7
9
作者 何洪波 薛霜霜 +1 位作者 余长林 樊启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5-632,共8页
以五水硝酸铋和氯化钠为原料,乙二醇(EG)和水作溶剂,通过声化学辅助溶剂热法合成了系列BiOCl纳米晶光催化剂。应用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DRS)和光电流... 以五水硝酸铋和氯化钠为原料,乙二醇(EG)和水作溶剂,通过声化学辅助溶剂热法合成了系列BiOCl纳米晶光催化剂。应用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DRS)和光电流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汞灯和氙灯照射下,以苯酚和甲基橙为水体模型污染物,系统考察了超声辐射时间和醇水比(VEG/VH2O)对BiOCl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声辐射时间为60 min,VEG/VH2O=1/4时,合成的BiOCl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为常规沉淀法制备的BiOCl的3.3倍。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适当时间的超声波辐射和醇水比有利于催化剂比表面积的提高,同时可以丰富催化剂表面羟基(-OH)的数量和提高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射 醇水比 BiOCl 溶剂热 污染物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温度、时间和气氛对BiOBr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樊启哲 余长林 +1 位作者 周晚琴 李家德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6,共7页
Bi OBr为受热不稳定的半导体。研究了煅烧温度、时间和气氛对Bi OBr结晶度、表面羟基和相变影响。然后考察了催化剂结构变化对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酸性橙Ⅱ的活性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红外光谱等对不同... Bi OBr为受热不稳定的半导体。研究了煅烧温度、时间和气氛对Bi OBr结晶度、表面羟基和相变影响。然后考察了催化剂结构变化对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酸性橙Ⅱ的活性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红外光谱等对不同煅烧条件处理后的Bi OBr样品进行了结构、形貌等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下,500℃以下的煅烧处理,可以明显提高Bi OBr的结晶度和光催化活性;在煅烧温度高于520℃时,Bi OBr发生Bi OBr→Bi24O31Br10的转变,在600~650℃煅烧,可产生Bi OBr/Bi24O31Br10混合相,大幅度提高可见光催化活性;在750℃煅烧生成的α-Bi2O3虽然具有较好的可光吸收性能,但是颗粒发生烧结,可见光活性很低。真空气氛煅烧虽然可以提高结晶度,但易导致表面脱羟基,不利于光催化活性的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Br 煅烧气氛 相转变 光催化 结构和性能
原文传递
研磨-焙烧法制备BiOI/BiOBr异质结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薛霜霜 何洪波 +2 位作者 吴榛 余长林 周晚琴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86-93,共8页
首先通过沉淀法制备BiOBr和BiOI纳米粉体,然后在主体BiOBr光催化剂中掺杂不同含量的共催化剂BiOI,充分研磨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煅烧3h,制备了BiOI/BiOBr系列复合物,其中BiOI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4%和8%.采用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 首先通过沉淀法制备BiOBr和BiOI纳米粉体,然后在主体BiOBr光催化剂中掺杂不同含量的共催化剂BiOI,充分研磨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煅烧3h,制备了BiOI/BiOBr系列复合物,其中BiOI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4%和8%.采用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DRS)和光电流测试等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以酸性橙II为模拟污染物,在可见光下考察了煅烧温度和BiOI复合含量对BiOBr主体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复合BiOI的含量为4%,煅烧温度为400℃时所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高光催化性能,其降解效率分别是纯BiOBr和BiOI的1.7和1.9倍.复合BiOI促进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同时经过研磨和煅烧形成的BiOI/BiOBr异质相结,促进了光生电子(e-)和空穴(h+)的分离,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磨 煅烧 BiOI/BiOBr复合物 光催化 活性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Br_xI_(1-x)半导体微球的制备、热稳定性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稳 余长林 +2 位作者 李家德 朱丽华 陈建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94-2401,2421,共9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系列花状BiOBrxI1-x复合微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TG)、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DRS)等手段考察了BiOBrxI1-x复合微球的热稳定性、相组成、...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系列花状BiOBrxI1-x复合微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TG)、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DRS)等手段考察了BiOBrxI1-x复合微球的热稳定性、相组成、形貌、光吸收性能和光催化活性随煅烧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iOBrxI1-x复合样品的热稳定性小于BiOBr而高于BiOI。在煅烧过程中BiOBrxI1-x逐渐失去碘元素而转变为Bi5O7I,至500℃以后,复合物主要以溴氧铋化合物为主。BiOBrxI1-x在450℃以上煅烧其球形结构遭到破坏,同时比表面积迅速减小。BiOBr0.25I0.75,BiOBr0.5I0.5光催化活性要高于单纯BiOBr与BiOI。复合样品经过不同温度煅烧后,光催化活性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高温煅烧所引起碘元素的流失、微球结构的破坏,比表面积的减少等因数导致了光催化活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Br BiOI 溶剂热法 热稳定性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用于提高半导体化合物光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薛霜霜 何洪波 余长林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97-103,共7页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最大不足在于对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吸收不够,转化效率低.因此,如何设计合成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光催化剂是这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重点讨论利用一些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征,通过掺杂来合成具有高...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最大不足在于对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吸收不够,转化效率低.因此,如何设计合成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光催化剂是这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重点讨论利用一些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征,通过掺杂来合成具有高的光吸收效率和光催化性能的催化剂.分别归纳、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稀土上转换用于改性传统半导体光催化剂,如钛基、锌基、铋基、银基、镉基和钡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比较了稀土上转换剂把可见光及近红外光转换为紫外光供光催化剂吸收利用以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在提高光催化剂催化活性方面的贡献大小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上转换剂 钛基 锌基 铋基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稳定单晶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机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琼 洪永 +1 位作者 刘秋红 张敏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73-77,共5页
以商品P25型TiO_2作为钛源,通过2次高温水热法制得单晶锐钛矿型TiO_2。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表征可知,所得产物为单晶锐钛矿相TiO_2,呈现去掉顶端的八面体棱锥结构,表面暴露(101)和高能(001)晶面,粒径为50~100nm... 以商品P25型TiO_2作为钛源,通过2次高温水热法制得单晶锐钛矿型TiO_2。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表征可知,所得产物为单晶锐钛矿相TiO_2,呈现去掉顶端的八面体棱锥结构,表面暴露(101)和高能(001)晶面,粒径为50~100nm。当煅烧温度升至600℃时,样品的晶相组成、结晶度和晶粒尺寸与未煅烧样品相比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这是一种具有高温稳定性的单晶材料。活性艳红染料X3B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被用来评价所得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氙灯光源为入射光源,不同煅烧温度处理的单晶二氧化钛对X3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且煅烧温度越高,降解速率越低,这是由于样品比表面积的减小使得对入射光子的吸收及染料的吸附减少所致。与商品P25型TiO_2相比,该单晶TiO_2光催化活性较低,说明表面暴露的高能(001)晶面并不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锐钛矿 光催化剂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衍生非金属掺杂多孔碳基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杰 肖高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39,共5页
概述了MOFs衍生的非金属元素掺杂多孔碳材料在电催化氧还原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多孔碳材料 电催化 氧还原反应 非金属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构筑锂电池负极新材料
16
作者 肖高 郑明珠 +1 位作者 毛诗钰 李晓慧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3,共11页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碳源和多孔通道优势。其通过炭化和活化等制备方法及其他复合改性方法可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该材料在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方...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碳源和多孔通道优势。其通过炭化和活化等制备方法及其他复合改性方法可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该材料在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方面,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具备可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容量和倍率性能等优势。该文对基于生物质构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主要介绍了稻壳、玉米秸秆、棉花和果壳等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目前生物质基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讨论了未来生物质在储能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化工新型碳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农林废弃物 应用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In_2S_3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17
作者 李小娟 李小飞 +4 位作者 黄斌 陈刘嘉懿 林春香 刘以凡 林振宇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2-918,共7页
采用简单的油浴法制备出磁性Fe_3O_4/In_2S_3可见光催化剂,利用XRD、SEM、FTIR、BET、UV-Vis DRS以及磁滞回线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可见光(λ≥420 nm)为光源,以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不同Fe_3O_4/In_2S_3复合比的磁性Fe_... 采用简单的油浴法制备出磁性Fe_3O_4/In_2S_3可见光催化剂,利用XRD、SEM、FTIR、BET、UV-Vis DRS以及磁滞回线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可见光(λ≥420 nm)为光源,以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不同Fe_3O_4/In_2S_3复合比的磁性Fe_3O_4/In_2S_3可见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当物质的量n(Fe_3O_4)与n(In_2S_3)之比为6∶5时制备的磁性Fe_3O_4/In_2S_3可见光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光照90 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高达96%;磁性Fe_3O_4/In_2S_3可见光催化剂的饱和磁化强度达10.31 A·m2·kg-1,在外加磁场作用下,5 s内可以快速从水相中分离,具有良好的磁分离效果;样品经3次循环使用后其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2S3 磁性 光催化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2CO_3/BiVO_4复合微米片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机理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仁月 吴榛 +4 位作者 白羽 余长林 李家徳 舒庆 杨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9-527,共9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粒径为1~2μm的BiVO_4微米片,然后在微米片表面沉积不同含量的Ag_2CO_3颗粒,制备Ag_2CO_3/BiVO_4复合微米片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 采用水热法制备粒径为1~2μm的BiVO_4微米片,然后在微米片表面沉积不同含量的Ag_2CO_3颗粒,制备Ag_2CO_3/BiVO_4复合微米片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时间响应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可见光为光源,罗丹明B为降解对象进行光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适量Ag_2CO_3有利于提高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改善催化剂的表面性能。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复合10%(w/w)Ag_2CO_3时,Ag_2CO_3/BiVO_4光催化活性最佳,比纯BiVO_4提高4.4倍。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时间响应测试结果表明,复合Ag_2CO_3能有效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活性氧物质为空穴和羟基自由基。Ag_2CO_3/BiVO_4复合光催化剂活性提高的原因,是较宽带隙的Ag_2CO_3与较窄带隙的BiVO_4形成的异质结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同时两者适宜的能带结构保证产生更多的空穴,从而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VO4微米片 异质结 可见光 Ag2CO3 空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水热合成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开莲 杨凯 +6 位作者 李笑笑 梁若雯 管婕 李文强 黄健 余长林 戴文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602-3613,共12页
利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催化剂,通过降解甲基橙(MO)、酸性橙Ⅱ(AOⅡ)和罗丹明B(RhB)来评价所制备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对MO、AOⅡ和RhB的光催化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7%、75%和96%... 利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催化剂,通过降解甲基橙(MO)、酸性橙Ⅱ(AOⅡ)和罗丹明B(RhB)来评价所制备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对MO、AOⅡ和RhB的光催化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7%、75%和96%,明显高于催化剂In2S3和CdIn2S4。瞬态光电流和阻抗测试结果表明,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受光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能快速得到分离。捕获主要活性物种实验表明,该反应体系中主要是超氧自由基和空穴起关键性作用。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催化剂重复使用四次,其催化能力依然保持较高水平。In2S3/CdIn2S4异质结微球活性的增强归因于异质结的形成有助于电子的转移,从而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概率。并且合适的能带结构有助于产生大量的光生电子,电子与活性氧的结合最终引起氧化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2S3/CdIn2S4 一步水热法 异质结 降解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水热法制备棒状BiPO4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笑笑 杨凯 +3 位作者 曾德彬 张开莲 余长林 黄微雅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9年第4期78-84,105,共8页
通过采用微波水热法和沉淀法制备了BiPO4光催化剂,并且用400W金卤灯模拟太阳光,探究了2种方法制备的BiPO4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和亚甲基蓝的活性.主要是对微波水热法制备的BiPO4进行研究.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 通过采用微波水热法和沉淀法制备了BiPO4光催化剂,并且用400W金卤灯模拟太阳光,探究了2种方法制备的BiPO4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和亚甲基蓝的活性.主要是对微波水热法制备的BiPO4进行研究.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紫外漫反射图谱可以看出,微波水热法制备的BiPO4的带隙为4.05eV,比普通沉淀法制出的样品带隙窄.其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和亚甲基蓝的测试表明,微波水热法样品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是普通沉淀法的7.8倍和1.5倍,光催化活性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法 沉淀法 BiPO4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