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RS-CoV-2感染后新发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分析
1
作者 占家炀 葛慧珍 +2 位作者 桂梦翠 林婧 卜碧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2期711-714,745,共5页
目的:探索SARS-CoV-2感染后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科收治的新发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57例。其中37例在发病前1个月内感染过SARS-CoV-2,纳入感染组;20例在发病前未感染过SARS-CoV-2,纳... 目的:探索SARS-CoV-2感染后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科收治的新发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患者57例。其中37例在发病前1个月内感染过SARS-CoV-2,纳入感染组;20例在发病前未感染过SARS-CoV-2,纳入对照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感染组SARS-CoV-2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发生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3(7,20)d。2组患者的部分脊髓症状和年化复发率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肢体瘫痪(22.1%vs16.7%,P<0.05)和大小便障碍(17.6%vs 5.6%,P<0.05)发生率较高(P<0.05),年化复发率较低[(0.00±0.35)vs(0.00±0.69),P<0.05];2组的其他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免疫学指标、影像学病灶特征、电生理与眼科相关检查、短期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RS-CoV-2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关联,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未可知。感染与未感染SARS-CoV-2病毒的脱髓鞘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不大,仅部分脊髓症状和年化复发率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脱髓鞘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二甲酯通过激活自噬调控小胶质细胞炎症表型转化
2
作者 诸丽芳 张航 +4 位作者 庞晓伟 初云惠 张璐阳 秦川 田代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2期63-66,78,共5页
目的:体外探究慢性低灌注白质损伤下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 fumarate,DMF)对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糖氧剥夺及外源性髓鞘碎片刺激,构建慢性低灌注白质脱髓鞘模型,给予DMF干预小胶质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转... 目的:体外探究慢性低灌注白质损伤下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 fumarate,DMF)对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糖氧剥夺及外源性髓鞘碎片刺激,构建慢性低灌注白质脱髓鞘模型,给予DMF干预小胶质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转录组测序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探究小胶质细胞炎症表型转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给予DMF后,促炎基因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②转录组分析显示DMF处理后小胶质细胞的神经炎症相关通路下调,同时自噬相关通路上调;③与对照组相比,DMF干预组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DMF可能通过激活自噬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由促炎表型向抗炎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富马酸二甲酯 自噬 炎症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的TCD特点分析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冯仁杰 王义辉 +2 位作者 邓刚 徐光锦 骆翔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TCD对1例经DSA确诊的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既往文献回顾性分析。结果: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以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TCD对1例经DSA确诊的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既往文献回顾性分析。结果: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支,以头臂干、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为主。本例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的TCD特点主要表现为:双侧颅外动脉及颅内动脉的血流搏动指数(PI值)明显减低,呈类似静脉的频谱改变。而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受患者新生血管代偿供血的影响减低不明显。结论:TCD对于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具有较高的筛查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头臂动脉 经颅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P受体调节剂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
4
作者 陈欣 张烁琪 +4 位作者 宋文慧 秦川 田代实 潘邓记 肖君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3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评估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受体调节剂在真实世界中对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 multiple sclerosis,RM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地收集和汇总了湖北省... 目的评估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受体调节剂在真实世界中对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 multiple sclerosis,RM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地收集和汇总了湖北省2年内(2020年5月1日0-2022年4月30日)口服S1P受体调节剂(西尼莫德或芬戈莫德)的RM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主要终点为年化复发率(Annualized relapse rate,ARR),次要终点是末次随访时扩展残疾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的变化、末次随访无复发患者的比例以及S1P受体调节剂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4例RMS患者(芬戈莫德31例,西尼莫德73例),其中男37例(35.6%),女67例(64.4%),平均年龄(34.4±1.2)岁,确诊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平均时间为(4.3±0.4)年,中位随访时间为10(2~24)个月,接受S1P受体调节剂治疗的中位时间为7.5(1~24)个月,22例患者(21.2%)既往有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DMT)用药史。S1P受体调节剂可以显著降低RMS患者的ARR[治疗后(0.03±0.17)%,治疗前(1.23±1.13)%,P<0.001],降幅达97%。末次随访时患者EDSS评分较基线明显下降[末次随访(1.11±1.67)分,治疗前(2.22±2.13)分,P<0.001]。97.1%的患者在研究期间维持无复发。随访过程中2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酶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本真实世界研究证实,S1P受体调节剂能显著减少RMS患者的复发,延缓残疾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型多发性硬化 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 年化复发率 扩展残疾量表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