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压力条件下部分饱和砂岩速度实验结果及理论解释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继新 王尚旭 俞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0-534,共5页
在实验高频条件下,对储层砂岩样品采用常规饱和方法得到的弹性波速度随饱和度的变化呈现出复杂的样式,不同于地震勘探中用有效流体模型给出的理论结果,这种差异在低围限压力下更为明显。本文在变压力条件下,对部分饱和储层砂岩的纵、横... 在实验高频条件下,对储层砂岩样品采用常规饱和方法得到的弹性波速度随饱和度的变化呈现出复杂的样式,不同于地震勘探中用有效流体模型给出的理论结果,这种差异在低围限压力下更为明显。本文在变压力条件下,对部分饱和储层砂岩的纵、横波速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及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实验高频条件下,两种不同孔隙尺度上流体分布的不均匀性明显影响实验结果,也是实验结果与有效流体模型理论值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孔隙尺度上纵横比较小的裂隙中的饱和流体在高频条件下非“弛豫”作用对弹性波速度存在影响;较大尺度上(包含多个孔隙)孔隙流体不均匀的斑块分布对纵波速度存在影响。因此不论在实验室条件下,或是在实际地震勘探中分析弹性波速度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速度 部分饱和砂岩 储层砂岩 孔隙流体分布 高频条件 流体砂岩 系统实验 饱和砂岩 压力条件 理论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集团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3
2
作者 撒利明 甘利灯 +2 位作者 黄旭日 陈小宏 李凌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1-626,420,共16页
在回顾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历程、技术内涵变迁的基础上,从油藏类型和开采方式出发分析了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任务与需求,对照当今世界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最新进展,结合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岩石物理分析、高精度地震资... 在回顾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历程、技术内涵变迁的基础上,从油藏类型和开采方式出发分析了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任务与需求,对照当今世界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最新进展,结合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岩石物理分析、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定量解释、井筒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时移地震、井震藏联合动态分析、微地震监测和应力场模拟等9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石油集团的技术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 发展历程 技术需求 技术现状 技术挑战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砂岩纵波衰减的实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邓继新 王尚旭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4期346-351,17-18,共6页
在超声波频率下,利用脉冲透射法,探讨了实验室条件下流体饱和岩石的频散和衰减机制,对不同围限压力下的干燥和不同粘度流体饱和砂岩样品的衰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给出了岩石样品衰减的测量方法,分别对干燥样品和流体饱和样品进行了... 在超声波频率下,利用脉冲透射法,探讨了实验室条件下流体饱和岩石的频散和衰减机制,对不同围限压力下的干燥和不同粘度流体饱和砂岩样品的衰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给出了岩石样品衰减的测量方法,分别对干燥样品和流体饱和样品进行了频谱分析,对衰减机制进行了讨论。利用Biot流模型和BISQ模型分析了流体饱和岩石中与流体流动作用有关的衰减。定量分析了各种衰减机制对弹性波总衰减的相对贡献。讨论了将实验结果引入地震勘探时,与流体流动相关的各种衰减机制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分析 超声波频率 纵波衰减 Blot流 喷射流BISQ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介质超声波衰减实验与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生杰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70-72,78,共4页
采用超声透射法对28块样品进行了纵、横波品质因子实验与分析,研究了孔隙介质的品质因子与孔隙度及含水饱和度关系.结果表明,孔隙介质的品质因子大小主要受孔隙度影响,含水饱和度对品质因子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品质因子 超声波 孔隙度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流体砂岩地震波频散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未晛 王尚旭 +2 位作者 赵建国 唐跟阳 邓继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80-3388,共9页
为了研究孔隙流体对不同渗透率岩石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在实验室利用跨频带岩石弹性参数测试系统得到了应变幅值〈10-6的2~2000Hz频段下的地震波速度和1 MHz频率下的超声波速度,利用差分共振声谱法得到了频率600Hz岩石干燥和完全饱水情... 为了研究孔隙流体对不同渗透率岩石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在实验室利用跨频带岩石弹性参数测试系统得到了应变幅值〈10-6的2~2000Hz频段下的地震波速度和1 MHz频率下的超声波速度,利用差分共振声谱法得到了频率600Hz岩石干燥和完全饱水情况下岩石声学参数.实验表明,在低饱和度下,致密砂岩在地震和超声频段下没有明显的频散;在高饱和度下纵波速度的频散变得明显.从干燥到完全水饱和条件,不同频率测量的致密砂岩的体积模量随岩石孔隙度增高而降低,且体积模量的变化量受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较大.高孔、高渗砂岩无论在低含水度下还是在高含水饱和度下频散微弱,并且在地震频段下围压对于岩石纵横波速度的影响要大于频率的影响.高孔、高渗砂岩和致密砂岩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频散差异可应用于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方面,同时该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岩石的黏弹性行为,促进岩石物理频散理论的发展,提高地震解释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饱和度 致密砂岩 高孔高渗砂岩 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6的震电测量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6
作者 狄帮让 魏建新 周志军 《石油仪器》 2001年第1期16-19,59-60,共4页
介绍一种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成功的对加拿大PHOENIX地球物理公司新一代的多功能电法勘探系统V6二次开发的例子。研制成功了震电测量实验系统。
关键词 电法勘探设备 计算机控制 程序设计 震电测量实验系统 面向对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属性特征的河道砂体预测方法 被引量:64
7
作者 王世瑞 王树平 +3 位作者 狄帮让 任敦占 王振国 陆道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4-313,共10页
地震属性的研究和应用贯穿于地震资料解释的各个环节。利用地震属性与反演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油气储层解释的精度。本文介绍了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并细致描述了沿层属性的提取方法。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松辽盆地乾安北地... 地震属性的研究和应用贯穿于地震资料解释的各个环节。利用地震属性与反演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油气储层解释的精度。本文介绍了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并细致描述了沿层属性的提取方法。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松辽盆地乾安北地区地震资料解释,通过各类地震剖面对比、合成记录标定、地震属性及振幅包络特征分析等具体技术,预测了该区沉积相和河道砂体及其分布特征,分析对比所得的一些关键成果图件,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地震属性 河道砂体特征 参考标准层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层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弹性波频散响应分析 被引量:41
8
作者 邓继新 周浩 +2 位作者 王欢 赵建国 王尚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89-3400,共12页
储层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不仅影响干燥岩石的弹性波传播速度,也决定了岩石介质中与流体流动相关的速度频散与衰减作用.依据储层砂岩微观结构特征及速度随有效压力变化的非线性特征,将其孔隙体系理想化为不同形状的硬孔隙(纵横比α>0... 储层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不仅影响干燥岩石的弹性波传播速度,也决定了岩石介质中与流体流动相关的速度频散与衰减作用.依据储层砂岩微观结构特征及速度随有效压力变化的非线性特征,将其孔隙体系理想化为不同形状的硬孔隙(纵横比α>0.01)与软孔隙(纵横比α<0.01)的组合(双孔隙结构).基于孔弹性理论,给出软孔隙最小初始纵横比值(一定压力下所有未闭合软孔隙在零压力时的纵横比最小值)的解析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岩石速度-压力实验观测结果给出求取介质中两类孔隙纵横比及其含量分布特征的方法.通过逐步迭代加入软孔隙的方法对基于特征纵横比的"喷射流"(squirt fluid)模型进行了扩展,以考虑复杂孔隙分布特征对岩石喷射流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引起的速度频散特征.相较于典型的喷射流作用速度频散模式,对于岩石中软孔隙纵横比及其对应含量在较宽的范围呈谱分布的一般情况,其速度频散曲线不存在明显的低频段和中间频段,速度随频率的增大呈递增趋势直至高频极限.这说明即使在地震频段,微观尺度下的喷射流作用仍起一定作用,同样会造成流体饱和岩石介质的地震速度与Gassmann方程预测结果有不可忽略的差异.本文是对现有喷射流模型的重要补充,也为利用实验数据建立不同频段间岩石弹性波传播速度的可能联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砂岩 孔隙结构 喷射流作用 速度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储层地震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的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1
9
作者 邓继新 王尚旭 +1 位作者 李生杰 王绪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9,共5页
对于不同特性的砂岩储层,从地震数据所提取的多种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是有一定差异的。利用统计学原理给出了流体指示因子的计算方法,用于定量评价地震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差异。利用胜利油田沙河街组三段砂岩储层在... 对于不同特性的砂岩储层,从地震数据所提取的多种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是有一定差异的。利用统计学原理给出了流体指示因子的计算方法,用于定量评价地震属性参数对孔隙流体变化的响应差异。利用胜利油田沙河街组三段砂岩储层在模拟储层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采用属性交会图技术验证了流体指示因子的正确性。对于疏松砂岩及中-高孔隙度固结砂岩,利用纵、横波阻抗差等常规地震属性可较好地判别孔隙含气及饱和水、饱和油状态;而对于致密含气砂岩,纵、横波速度比及泊松比对流体变化相对较为敏感。对于疏松砂岩,由双敏感属性参数所构成的交会图可区分饱和油与饱和水状态,但利用常规属性交会图难以区分固结砂岩孔隙饱和水与饱和油。在准确给出干燥岩石纵、横波速度比的基础上,组合属性参数I2p-c.I2s相对于常规属性对孔隙流体变化更为敏感,构成的属性交会图对饱和水与饱和油砂岩样品的实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区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地震属性参数 孔隙流体流动 敏感性评价 属性交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层油藏模型黏弹性波方程正演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狄帮让 裴正林 +2 位作者 夏吉庄 王慧 毕丽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2-629,共8页
本文采用质心频率法和小波瞬时衰减系数法反演计算了薄互层油气储层的Q值,建立了薄互层油气储集体黏弹性介质模型。采用非均匀介质中黏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进行了黏弹性波和弹性波正演模拟。数值模拟试验表明,黏弹性波模... 本文采用质心频率法和小波瞬时衰减系数法反演计算了薄互层油气储层的Q值,建立了薄互层油气储集体黏弹性介质模型。采用非均匀介质中黏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进行了黏弹性波和弹性波正演模拟。数值模拟试验表明,黏弹性波模拟的油气水AVO响应与弹性波模拟的油气水AVO响应存在明显差异。黏弹性波方程数值模拟能够更加真实模拟实际地震波场。纵波和转换波偏移剖面与正演模型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黏弹性 质心频率 小波瞬时衰减 Q值 非均匀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对地震成像的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狄帮让 孙作兴 +2 位作者 顾培成 魏建新 徐秀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在复杂地区采用宽方位还是窄方位观测问题”,成为近十年中三维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虑到该问题的复杂性,本文结合中国东部滩海地区的地质特点,选择了一个水退模式扇形薄砂体构建地质模型,设计了16线4炮全方位和6线4炮窄方... “在复杂地区采用宽方位还是窄方位观测问题”,成为近十年中三维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虑到该问题的复杂性,本文结合中国东部滩海地区的地质特点,选择了一个水退模式扇形薄砂体构建地质模型,设计了16线4炮全方位和6线4炮窄方位两个观测系统,对扇体进行了地震物理模拟分析。通过对三维偏移数据体时间切片的宏观全局分析和偏移剖面的微观局部分析,得出如下认识:在上覆地层相对平缓、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地质背景下,通过采用CMP叠加偏移处理,宽方位和窄方位三维采集都能对地下目标实现基本正确的地震成像,且两者的成像分辨率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角 窄方位角 三维观测系统 地震分辨率 地震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形态滤波去噪方法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润秋 郑桂娟 +1 位作者 付洪洲 李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82,共6页
当信号和噪声差异较小且难以区分时,数字滤波方法的应用势必受到限制。为此,本文尝试利用地震波形态的差异,借用在数学形态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态滤波方法压制地震记录中的野值脉冲噪声。文中主要讨论了形态滤波方法的基础理论,并探讨... 当信号和噪声差异较小且难以区分时,数字滤波方法的应用势必受到限制。为此,本文尝试利用地震波形态的差异,借用在数学形态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态滤波方法压制地震记录中的野值脉冲噪声。文中主要讨论了形态滤波方法的基础理论,并探讨了形态滤波中结构元素的尺寸、形状对处理结果的影响,并对实际地震资料做了试处理,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鉴于数学形态学用于地震资料处理是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一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 形态滤波 去噪方法 数字滤波方法 形态学基础 数学形态学 脉冲噪声 地震记录 基础理论 结构元素 处理结果 应用领域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散射级数法的鬼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37
13
作者 王芳芳 李景叶 陈小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8-1636,共9页
鬼波问题是影响海上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保真度提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详细论述了逆散射级数理论和逆散射级数法鬼波压制原理,说明了逆散射级数方法进行鬼波压制理论的完善性和对鬼波描述的精确性.实现了基于逆散射级数理论的鬼波压制方法,... 鬼波问题是影响海上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保真度提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详细论述了逆散射级数理论和逆散射级数法鬼波压制原理,说明了逆散射级数方法进行鬼波压制理论的完善性和对鬼波描述的精确性.实现了基于逆散射级数理论的鬼波压制方法,方法以波动方程和Lippmann-Schwinger方程为基础,在频率-波数-波数域内构造与鬼波相关的压制算子,在不需要对地下介质作任何假设条件下实现地震数据驱动鬼波压制,并通过改善消除鬼波的压制算子,提高算法的稳定性.资料处理试验与处理结果分析表明,基于逆散射级数鬼波压制方法能在实现鬼波压制的同时较好保留有效反射波的信息,从而补偿地震资料低频损失和提高地震数据的保真度.数据处理试验还表明,研究方法能对低信噪比的地震资料进行有效的鬼波压制处理.建立了基于逆散射级数鬼波压制处理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波压制 逆散射级数 海上地震 信噪比 波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位AVO技术检测储层各向异性的方法和实践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立勤 彭苏萍 +1 位作者 李国发 王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8-40,I0020,共4页
油气储层的各向异性是制约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在弱各向异性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地震资料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对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为了搞清研究区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储层开发的影响,利用研究区宽方位角高精度... 油气储层的各向异性是制约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在弱各向异性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地震资料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对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为了搞清研究区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储层开发的影响,利用研究区宽方位角高精度三维纵波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预测;为了减小噪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首先对地震道按不同的方位角范围进行叠加和偏移,然后利用不同方位角的处理结果对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对保持振幅处理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显示,目的层反射具有明显的振幅随方位角变化的基本特征,各向异性预测结果与综合地质分析和钻井资料解释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性,为下一步的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各向异性 AVO 纵波 振幅 方位角 方法 油气储层 技术检测 预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AVO反演 被引量:24
15
作者 邴萍萍 曹思远 路交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25-1032,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AVO非线性反演方法,即利用支持向量机来求解AVO非线性反演问题.文中先对支持向量机的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建立了适合AVO反演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最后利用该方法对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进行了反演计算,反演结果表明,该方...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AVO非线性反演方法,即利用支持向量机来求解AVO非线性反演问题.文中先对支持向量机的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建立了适合AVO反演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最后利用该方法对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进行了反演计算,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没有牺牲反演效果的情况下较好的解决了传统反演方法所具有的局限性,可以直接从合成记录中提取地层的弹性参数,反演速度快、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AVO反演 支持向量机 统计学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预测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捍东 张如伟 +1 位作者 赵迪 王光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当油田进入开发阶段时,对储层裂缝及其分布规律的预测几乎等价于对油气的预测。本文基于Turhan(Tury)Taner的多维边缘检测法提出一种新的地震裂缝边缘检测方法,其要点是采用步长可调的高斯加权法进行边缘裂缝检测,并利用小波函数多尺度... 当油田进入开发阶段时,对储层裂缝及其分布规律的预测几乎等价于对油气的预测。本文基于Turhan(Tury)Taner的多维边缘检测法提出一种新的地震裂缝边缘检测方法,其要点是采用步长可调的高斯加权法进行边缘裂缝检测,并利用小波函数多尺度功能分析小波尺度因子与裂缝尺度间的关系提高裂缝预测精度。文中应用此法对已开采近二十年的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缝洞发育特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缝洞检测成果与实钻结果具有很高的吻合性,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高、算法稳定,可为油藏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碳酸盐岩 缝洞 边缘检测 潜山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移地震AVO反演在油藏定量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景叶 陈小宏 金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73,共6页
时移地震叠前资料包含重要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信息,能用于区分不同油藏参数变化及进行油藏定量解释。依据油田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计算疏松砂岩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岩石物理模型,并依据该模型通过求解精确Zoeppritz方程来正演模拟... 时移地震叠前资料包含重要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信息,能用于区分不同油藏参数变化及进行油藏定量解释。依据油田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计算疏松砂岩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岩石物理模型,并依据该模型通过求解精确Zoeppritz方程来正演模拟油藏含油饱和度与有效压力变化时的地震AVO响应,分析了利用时移地震AVO反演区分油藏参数变化、实现油藏定量解释的可行性。根据Aki和Richards的简化AVO方程,详细推导了利用岩石物性与地震属性的近似关系进行时移地震AVO反演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在S油田进行时移地震AVO反演是可行的,推导的时移地震AVO反演计算方法能有效地分离油藏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压力的变化,真正实现对油藏的定量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 AVO反演 岩石物理模型 正演模拟 储层 定量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衰减层析成像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宋常瑜 裴正林 +1 位作者 狄帮让 王守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井间地震衰减层析成像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然后采用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法进行井间地震走时计算,反演出井间速度结构;最后采用相邻道比值法消除震源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完成共炮集记录的振幅衰减成像。通过对含洞层... 本文提出了一种井间地震衰减层析成像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然后采用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法进行井间地震走时计算,反演出井间速度结构;最后采用相邻道比值法消除震源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完成共炮集记录的振幅衰减成像。通过对含洞层状模型用黏滞声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合成的井间数据的计算表明:本方法与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法计算的初至走时精度吻合较好,波场快照不但精确描述了正传方向和反传方向上地震波前面的特征,而且定量描述了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振幅衰减值层析成像剖面准确刻画出了模型中洞的大小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层析 井同地震 小波多尺度分解 相邻道比值法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SP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新途径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文杰 魏修成 刘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6-98,共3页
为了改善地面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质量,针对地震资料因地面接收干扰严重,衰减和吸收作用较大,难以真正反映地震波在地下各个深度地层传播的地震子波,不能得到精确的反褶积算子的问题,通过利用VSP测井在潜水面以下激发、井下不同深度地层... 为了改善地面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质量,针对地震资料因地面接收干扰严重,衰减和吸收作用较大,难以真正反映地震波在地下各个深度地层传播的地震子波,不能得到精确的反褶积算子的问题,通过利用VSP测井在潜水面以下激发、井下不同深度地层接收的特征,从VSP资料中提取该反褶积算子,并用于叠后地面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中。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明显提高叠后处理剖面的分辨率,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加强波阻特征,并最终使叠后处理剖面质量得到较大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褶积 VSP 地震资料处理 同相轴 地震子波 剖面 潜水面 高地 质量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regular seismic data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exponential threshold model of POCS method 被引量:16
20
作者 高建军 陈小宏 +2 位作者 李景叶 刘国昌 马剑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229-238,292,293,共12页
Irregular seismic data causes problems with multi-trace processing algorithms and degrades processing quality. We introduce the Projection onto Convex Sets (POCS) based image restoration method into the seismic data... Irregular seismic data causes problems with multi-trace processing algorithms and degrades processing quality. We introduce the Projection onto Convex Sets (POCS) based image restoration method into the seismic data reconstruction field to interpolate irregularly missing traces. For entire dead traces, we transfer the POCS iteration reconstruction process from the time to frequency domain to save computational cost because forward and reverse Fourier time transforms are not needed. In each iteration, the selection threshold parameter is important for re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we designed two types of threshold models to reconstruct irregularly missing seismic dat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n exponential threshold can greatly reduce iterations and improve reconstruction efficiency compared to a linear threshold for the same reconstruction result. We also analyze the anti- noise and anti-alias ability of the POCS reconstruction method. Finally, theoretical model tests and real data example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icient and applic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egular missing traces seismic data reconstruction POCS threshold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