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储备体系探讨及对策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刚 吴长春 《能源工程》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不断增加石油进口将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的石油储备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石油企业和国家应付某些突发事件的需要。通过分析我国石油储备现状及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的挑战,重点阐... 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不断增加石油进口将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的石油储备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石油企业和国家应付某些突发事件的需要。通过分析我国石油储备现状及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的挑战,重点阐述了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应该借鉴美、日等国的石油储备经验,有计划地建立我国的石油储备制度,分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储备体系 储备体系 中国 中国石油 石油储备制度 战略石油储备 石油供需 国家 国情 紧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作用与加剂原油粘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玉凤 张劲军 黄启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分析了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的影响规律 ,建立了剪切后加剂原油粘度与剪切过程中粘性流动熵产关系的数学模型。根据剪切效应的一般规律及机理 ,提出了近似确定模型中参数的简易方法。按照此方法 ,只须测定一定温度下空白原油的粘... 分析了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的影响规律 ,建立了剪切后加剂原油粘度与剪切过程中粘性流动熵产关系的数学模型。根据剪切效应的一般规律及机理 ,提出了近似确定模型中参数的简易方法。按照此方法 ,只须测定一定温度下空白原油的粘度或表观粘度、未剪切时加剂原油的粘度或表观粘度 ,及在某一个剪切温度下及某一个粘性流动熵产条件下原油的粘度或表观粘度 ,即可近似确定该数学模型中的参数 ,从而预测在不同温度时剪切后的原油在该温度下的粘度或表观粘度。结合含蜡原油粘度与温度关系机理模型 ,还可以预测同一加剂原油经受剪切后在其他温度下的粘度。对中原原油和加剂轮南 丘陵混合原油加剂试验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基原油 降凝剂 剪切效应 粘度 熵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分层配汽工程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志刚 张毅 +1 位作者 王照亮 梁金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65-67,共3页
针对非均质性稠油油藏 ,建立了二层地质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单井分层配汽问题。对管流、嘴流、渗流的协调计算及蒸汽流过节流喷嘴的临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分层配汽工艺可得到合理的注汽剖面 ,实现了单井分层配汽 ,... 针对非均质性稠油油藏 ,建立了二层地质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单井分层配汽问题。对管流、嘴流、渗流的协调计算及蒸汽流过节流喷嘴的临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分层配汽工艺可得到合理的注汽剖面 ,实现了单井分层配汽 ,节约了作业费用。对配汽量、注汽速率及喷嘴结构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在现场进行了实际应用 ,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分层注汽 配汽量 喷嘴 临界流动 限流射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消毒方法对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理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洪川 袁晓明 +1 位作者 夏扬 吴海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0-512,共3页
背景:不同的消毒方式对生物材料的理化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就成为选择消毒方法的重要参考依据。目的:观察不同的消毒方式对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理化性能的影响,并选择最佳的消毒方式。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7... 背景:不同的消毒方式对生物材料的理化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就成为选择消毒方法的重要参考依据。目的:观察不同的消毒方式对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理化性能的影响,并选择最佳的消毒方式。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7-08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心实验室和中国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系完成。材料:海藻酸钠干粉购自美国Sigma公司,明胶干粉购自河北绿岛公司。方法:分别以固体60Co照射消毒、固体高压蒸汽消毒和溶液高压蒸汽消毒后的40g/L海藻酸钠溶液与消毒明胶配制成海藻酸钠与明胶质量比为2∶3的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终浓度为50g/L。磁力搅拌30min,静置30min后低速离心以使小气泡消失。以未消毒的海藻酸钠粉末与明胶配制的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系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测定不同消毒方法消毒后的海藻酸钠-明胶共混体的pH值,吸光度值和黏度。结果:固体高压蒸汽消毒法、溶液高压蒸汽消毒法、60Co照射消毒法pH值分别为7.25,6.81,6.88;吸光度值分别为0.168,0.166,0.170;黏度分别为2.177,1.796,1.889Pa·s。结论:各种消毒方法对海藻酸钠的理化性能均有影响,其中,固体高压蒸汽消毒法影响相对移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海藻酸钠 明胶 共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混输管路清管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玉星 寇杰 +1 位作者 唐建峰 冯叔初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简要介绍了混输管路清管实验装置、数据采集系统和实验方法 ,得到了清管时的集液量、清管时间和压力流量等参数。讨论了混输管路清管时间的影响因素 ,分析了清管过程中起点和终点压力、流量的变化规律 ,并将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
关键词 多相流动 混相输送 实验研究 流动参数 油气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为民 李恩田 +2 位作者 申龙涉 王树立 石兆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69-71,75,共4页
 以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室内试验为依据,讨论了含水原油的转相问题以及含水率、温度和剪切速率对含水原油流变性的影响。影响含水原油相转变机理的因素包括含水率、油的粘度、混合物流速、液滴尺寸及其分布和流态。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  以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室内试验为依据,讨论了含水原油的转相问题以及含水率、温度和剪切速率对含水原油流变性的影响。影响含水原油相转变机理的因素包括含水率、油的粘度、混合物流速、液滴尺寸及其分布和流态。辽河油田含水超稠油的转相点为18%。在转相点之前,油为连续相,含水原油表观粘度随含水率上升而增加,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在转相点,含水原油表观粘度急剧下降。转相点后,水为连续相,含水原油表观粘度缓慢下降,受温度影响小。含水率和温度对流变指数也有较大的影响。含水率越高、温度越低含水原油流变指数越偏离1,非牛顿性越强。含水原油的全粘温曲线分为放射段和直线段。在放射段,原油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减小;而在直线段,表观粘度与剪切速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含水率 超稠油 流变特性 研究 转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输剪切模拟搅拌槽中流体平均剪切率的计算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劲军 黄启玉 严大凡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6,100,共4页
计算搅拌槽内流体剪切率的Metzner_Otto方法只适用于计算某些叶轮 搅拌槽系统内层流时叶轮区的平均剪切率 ,不能满足原油管输过程剪切作用模拟的需要。根据流体流动的能量耗散率与剪切率的关系 ,提出了通过搅拌的轴功率计算搅拌槽全槽... 计算搅拌槽内流体剪切率的Metzner_Otto方法只适用于计算某些叶轮 搅拌槽系统内层流时叶轮区的平均剪切率 ,不能满足原油管输过程剪切作用模拟的需要。根据流体流动的能量耗散率与剪切率的关系 ,提出了通过搅拌的轴功率计算搅拌槽全槽流体平均剪切率的方法。针对牛顿流体和幂律流体 ,提出了全槽平均剪切率的计算式。以实验室用的一个小型搅拌系统为例 ,使用所提出的方法 ,建立了槽内流体平均剪切率与搅拌转速、流体体积、幂律流体稠度系数及流动特性指数关系的经验数学模型。该模型预测的结果与直接由实测扭矩计算的平均剪切率相当接近。本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叶轮 ,不受流体流态的限制 ,其原理还适用于符合其他流变模型的非牛顿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 剪切率 计算 模拟 原油 管道输送 非牛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凝点影响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劲军 潘道兰 +2 位作者 涂华明 黄启玉 张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6-99,共4页
剪切作用是影响加剂原油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场测试数据及实验室数据表明 ,剪切作用引起的加剂原油凝点上升幅度与剪切前加剂原油的降凝幅度 (加剂原油的凝点与空白原油凝点的差值 )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基于对加剂原油剪切效应实... 剪切作用是影响加剂原油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场测试数据及实验室数据表明 ,剪切作用引起的加剂原油凝点上升幅度与剪切前加剂原油的降凝幅度 (加剂原油的凝点与空白原油凝点的差值 )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基于对加剂原油剪切效应实验规律的分析 ,建立了对不同原油具有一定通用性并能较好地描述剪切后加剂原油凝点与剪切过程粘性流动熵产关系的数学模型。借助该模型 ,只须知道空白原油的凝点以及剪切前加剂原油的凝点 ,即可确定经过一定熵产的剪切后 ,加剂原油的凝点。对于加剂大庆原油、加剂新疆混合原油以及加剂中原原油的 2 94组数据 ,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结果偏差小于 1℃的占 5 0 %,偏差小于 2℃的占 86 8%,平均偏差仅为 1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基原油 降凝剂 剪切效应 凝点 墒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气管道内凝析液对流动参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建 唐建峰 李玉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8-121,共4页
在天然气的输送过程中,当天然气的水露点或烃露点高于管线埋设处的最低地温时就会有凝液析出。凝析液的存在不仅会增加通球扫线的次数,而且还会影响到管输效率。在有凝析液存在的气液混输管路中,凝液量、管径、流量、管线倾角等都会对... 在天然气的输送过程中,当天然气的水露点或烃露点高于管线埋设处的最低地温时就会有凝液析出。凝析液的存在不仅会增加通球扫线的次数,而且还会影响到管输效率。在有凝析液存在的气液混输管路中,凝液量、管径、流量、管线倾角等都会对压降产生影响。为此,利用HYSYS的流程模拟功能建立模型,分析了凝液量、含水率、管径、管线倾角、流量等因素对压降的影响;并以中原油田文柳线630管线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对比了凝析液存在与否对压降的影响,并计算得到了管线内的积液量。利用该方法可对管线的清管作业提供指导,并根据管线的运行情况给出合理的清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道 凝析液 流动 参数 影响 分析 压力降低 清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Delaunay三角形化剖分方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明海 张俨彬 陶文铨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Bowyer Watson算法的平面区域Delaunay三角化剖分的改进方法。它结合了前沿推进法的内部结点生成技术和Delaunay联点网格生成技术 ,使得每插入一点所破坏的单元尽可能地少。采用适当的数据结构 ,使Delaunay搜索过程限于局... 提出了一种基于Bowyer Watson算法的平面区域Delaunay三角化剖分的改进方法。它结合了前沿推进法的内部结点生成技术和Delaunay联点网格生成技术 ,使得每插入一点所破坏的单元尽可能地少。采用适当的数据结构 ,使Delaunay搜索过程限于局部 ,算法大为简化 ,易于编程 ,浮点计算量少 ,同时也避免了使用函数递归调用。采用在基网格上定义网格步长的办法控制网格的疏密 ,使网格疏密易于控制。几个算例表明 ,该算法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网络 三角形单元 DELAUNAY剖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能量耗散率计算管流的平均剪切率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劲军 严大凡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8-90,共3页
含蜡原油的流变性与其所经历的剪切历史有关。以往用截面平均剪切率或湍流时的管壁剪切率衡量流体管流的剪切历史 ,有不当之处。根据能量耗散率与剪切率的关系 ,提出了按流体的体积平均能量耗散率计算流体平均剪切率的方法 ,即可根据流... 含蜡原油的流变性与其所经历的剪切历史有关。以往用截面平均剪切率或湍流时的管壁剪切率衡量流体管流的剪切历史 ,有不当之处。根据能量耗散率与剪切率的关系 ,提出了按流体的体积平均能量耗散率计算流体平均剪切率的方法 ,即可根据流体的密度、平均流速、管道直径、流动的摩擦因子或摩阻压降以及流变参数计算牛顿流体和幂律流体管流的平均剪切率。对于湍流 ,按本方法计算的平均剪切率能合理地度量流体的平均剪切历史。在原油管道正常运行的雷诺数范围内 ,按截面平均方法计算的湍流剪切率比按体积平均能量耗散率计算的结果约偏低 2 0 %~ 4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能量耗散率 计算 管流 平均剪切率 石蜡基原油 剪切历史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泡流化床流动特性的欧拉-离散单元方法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安源 刘石 姜凡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利用欧拉 离散单元方法对气固射流流化床内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型中把气相作为连续介质处理,采用欧拉方法建立其动量及质量守恒方程;对固体颗粒相则采用属于拉格朗日范畴的离散单元方法(DEM)模拟;气固两相之间的相互作... 利用欧拉 离散单元方法对气固射流流化床内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型中把气相作为连续介质处理,采用欧拉方法建立其动量及质量守恒方程;对固体颗粒相则采用属于拉格朗日范畴的离散单元方法(DEM)模拟;气固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DiFelice经验关系式反映.利用该模型模拟了流化床内初始阶段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此外,由于气泡特性对流化床的流化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故利用频谱分析理论对床内的模拟压力信号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几个典型入口气速下的气泡统计生成频率.数值模拟结果与有关实验结果定性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流动特性 欧拉-离散单元方法 气泡特性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表征原油流变结构随温度变化的新方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传宪 李琦瑰 郑树贵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76-79,共4页
含蜡原油在从高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中 ,由于蜡晶析出而具有不同的粘弹特性。粘弹性的强弱与原油中的蜡晶浓度、蜡晶聚集状态和相互作用性质以及液态油的组成等所形成的流变结构有关。对中原和长庆原油的实验表明 ,原油在小振幅剪切振荡... 含蜡原油在从高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中 ,由于蜡晶析出而具有不同的粘弹特性。粘弹性的强弱与原油中的蜡晶浓度、蜡晶聚集状态和相互作用性质以及液态油的组成等所形成的流变结构有关。对中原和长庆原油的实验表明 ,原油在小振幅剪切振荡实验条件下粘弹性参数的大小及其特殊变化温度可以综合反映原油的流变结构随温度变化的特点 ,并可用于评价改性原油的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粘弹性 流变结构 剪切振荡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注不凝气体测量蒸汽干度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志勤 王弥康 房爱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3-55,共3页
依据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特征 ,研究了一种比较简便的间接测量蒸汽干度的方法———加注不凝气体测量蒸汽干度 ,该方法即可用于地面管线 ,也可用于井下蒸汽干度的测量。该方法具有造价低、精度高。
关键词 采油 蒸汽干度 测量 不凝气体 分压力 注蒸汽 热力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地热油管道停输后周围土壤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伟 张劲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27-29,33,共4页
为精确模拟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数学模型.在模型中,根据管外不同位置处土壤受热油管道散热影响的大小,将管外热影响区域简化为矩形并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距管外壁0.5 m内的环形烘干区域.针对该模... 为精确模拟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数学模型.在模型中,根据管外不同位置处土壤受热油管道散热影响的大小,将管外热影响区域简化为矩形并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距管外壁0.5 m内的环形烘干区域.针对该模型,编制了有限元程序计算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管外径426 mm、管内油温65.0℃、管道埋深处自然地温9.0℃时,矩形热影响区域的水平边界距管中心距离在13 m左右;若管道停输40 h,仅管道周围1.1 m内的土壤温度发生变化,为管道停输再启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停输安全 土壤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油旋流器压降比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自力 冯叔初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5-489,共5页
实验研究了直径为 35mm的除油水力旋流器能量耗散与分流比的关系 .结果发现 ,当改变溢流孔径 (分别为 4、 6、 8mm)和入口流量 (分别为 30、 40、 5 0、 6 0、 70L·min-1)时 ,只要分流比小于 2 5 % ,旋流器的能量耗散在不同入口流... 实验研究了直径为 35mm的除油水力旋流器能量耗散与分流比的关系 .结果发现 ,当改变溢流孔径 (分别为 4、 6、 8mm)和入口流量 (分别为 30、 40、 5 0、 6 0、 70L·min-1)时 ,只要分流比小于 2 5 % ,旋流器的能量耗散在不同入口流量下都能保持与入口流量对应的某一常数值 .当入口流量分别为 30、 40、 5 0、 6 0、 70L·min-1时 ,旋流器的能量耗散大约分别为 10、 30、 80、 140、 2 0 5N·m·s-1.根据旋流器的这一特征 ,并结合理论分析 ,建立了除油水力旋流器压降比数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压降比 数学模型 能量耗散实验 分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历史和剪切历史对长庆含蜡原油凝点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兵 岳湘安 +2 位作者 蒋华义 何光渝 张立娟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2,共4页
通过室内模拟长输管线热站的热历史作用、泵站的剪切和管流的剪切作用,定性分析了热历史和剪切历史作用对长庆含蜡原油凝点的影响效果,得知热处理温度是影响含蜡原油凝点变化的主要因素,高温热处理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含蜡原油的凝点,中温... 通过室内模拟长输管线热站的热历史作用、泵站的剪切和管流的剪切作用,定性分析了热历史和剪切历史作用对长庆含蜡原油凝点的影响效果,得知热处理温度是影响含蜡原油凝点变化的主要因素,高温热处理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含蜡原油的凝点,中温温度段的热历史作用会对含蜡原油凝点产生恶化效果;剪切历史作用是影响含蜡原油凝点的另一重要因素,低于200s-1的剪切作用会增大含蜡原油的凝点,高于400s-1的剪切历史作用对含蜡原油的凝点具有优化效果.热历史和剪切历史综合作用时,时间较短的中低剪速剪切历史作用对含蜡原油的凝点影响较小,高温和低温热处理作用有明显的降凝效果;长时间的高速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凝点的影响明显,高温热处理和高速剪切综合作用对含蜡原油有较好的降凝效果.确定长庆含蜡原油的长距离输送热处理温度宜高于60℃,过泵剪切速率应高于200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热历史 剪切历史 原油凝点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原油凝点温度附近屈服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英如 孙骥姝 +1 位作者 李鸿英 张劲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58-60,64,共4页
为了研究停输后沿线管内原油的屈服应力分布,采用管输模拟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大庆原油在凝点温度附近的屈服特性.结果表明,大庆原油的屈服应力与动冷终温的关系曲线存在一拐点温度,此拐点温度为凝点以上2℃;当动冷终温一定时,原油的屈服... 为了研究停输后沿线管内原油的屈服应力分布,采用管输模拟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大庆原油在凝点温度附近的屈服特性.结果表明,大庆原油的屈服应力与动冷终温的关系曲线存在一拐点温度,此拐点温度为凝点以上2℃;当动冷终温一定时,原油的屈服应力与测量温度之间呈指数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屈服应力与动冷终温和测温的经验关系式,为铁大线管道停输后再启动过程的水力计算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胶凝特性 管输模拟 屈服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粘弹性分析的含蜡原油触变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侯磊 张劲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86,94,共4页
触变性是含蜡原油的一个重要流变性质,输油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分析需要对触变行为做出准确的定量描述。从粘弹性力学角度出发,在弹性应力和粘性应力两方面分析含蜡原油在触变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做出若干合理的假设,推出新的触变性计算模型... 触变性是含蜡原油的一个重要流变性质,输油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分析需要对触变行为做出准确的定量描述。从粘弹性力学角度出发,在弹性应力和粘性应力两方面分析含蜡原油在触变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做出若干合理的假设,推出新的触变性计算模型。该模型物理意义明确,可用于求取停输管道的再启动压力。对大庆原油和中原加剂原油进行了触变实验,用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触变行为。与其他触变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参数较少和精度较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触变性 计算模型 粘弹性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历史对长庆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兵 何光渝 +1 位作者 蒋华义 岳湘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0,共4页
对不同剪切历史作用后的长庆含蜡原油流变性能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剪切时间和剪切速率,模拟了管流现场的剪切历史作用,通过测量不同剪切历史作用后油样的凝点和粘度变化,研究了剪切历史对长庆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规律,并针对剪切作... 对不同剪切历史作用后的长庆含蜡原油流变性能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剪切时间和剪切速率,模拟了管流现场的剪切历史作用,通过测量不同剪切历史作用后油样的凝点和粘度变化,研究了剪切历史对长庆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规律,并针对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流变性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低速长时间的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流变性能影响较大,低速剪切会增大含蜡原油的凝点和粘度,长时间的高速剪切作用会优化含蜡原油的流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剪切历史 凝点 粘度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