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站在战略高度 搞好天然气地质基础研究
1
作者 石宝珩 石昕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自“六五”以来,我国天然气地质已从石油地质研究中逐渐分离出来,形成中国天然气地质学。为了站在战略高度研究和认识我国天然气资源特点,评估我国天然气发展前景,应从资源评价、成藏机制等方面,加强天然气基础研究,并注意研究工作的集成。
关键词 天然气 天然气资源 基础研究 成藏机制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区域演变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永盛 许学工 +2 位作者 范兆木 吴培红 朱小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95-104,共10页
1976—1989年,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行水13.5年,已形成向莱州湾突伸的鸟嘴状亚三角州,面积达618km^2。按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需要,在预期现行流路继续维持15—20年的前提下,主要应用GM(1,1)模型预测至2000年底,该亚三角洲前缘将抵119... 1976—1989年,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行水13.5年,已形成向莱州湾突伸的鸟嘴状亚三角州,面积达618km^2。按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需要,在预期现行流路继续维持15—20年的前提下,主要应用GM(1,1)模型预测至2000年底,该亚三角洲前缘将抵119°30′E附近,面积将达923km^2。黄河将净造陆760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区域演变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冲断构造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罗金海 李继亮 何登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2-389,共8页
本文通过对山前冲断构造带研究中的几个新思路和新方法的简要介绍表明,山前冲断构造带的前锋带普遍发育与各种类型断层相关褶皱或(和)三角带构造。冲断断面的多次转折将使上盘地层中的褶皱复杂化,其复杂性可以用与断面转折点相关的褶皱... 本文通过对山前冲断构造带研究中的几个新思路和新方法的简要介绍表明,山前冲断构造带的前锋带普遍发育与各种类型断层相关褶皱或(和)三角带构造。冲断断面的多次转折将使上盘地层中的褶皱复杂化,其复杂性可以用与断面转折点相关的褶皱轴面来描述。在有基底参与的冲断构造带中,尽管上盘与下盘有较大的构造高差,但盖层完全可能是连续的。生长地层不仅可以用于确定构造发育的时间,还可以用于定量地计算褶皱生长速率和冲断速率。在冲断层两侧看似牵引构造的褶皱实际上可能是破裂冲断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冲断构造带 多转折断层 转折褶皱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图象波段维上的反差增强处理技术的研究
4
作者 丁树柏 张一民 《遥感学报》 EI 1986年第1期55-58,86,共5页
以往获得标准假彩色图象的处理方法,是采取对7、5、4波段分别进行反差增强,然后再做彩色合成,或者先合成,再做反差增强。这种方法对一些地区、一些季节的图象是可行的,但对另一些地区(如西藏、青海、新疆等),特别是在三个波段间相关性... 以往获得标准假彩色图象的处理方法,是采取对7、5、4波段分别进行反差增强,然后再做彩色合成,或者先合成,再做反差增强。这种方法对一些地区、一些季节的图象是可行的,但对另一些地区(如西藏、青海、新疆等),特别是在三个波段间相关性强的条件下,其处理效果是很差的。“二次增强”的处理方法,虽对图象质量有明显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度值 象元 图象 灰度差异 同名点 波段 反差增强 图象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划分、对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成林 张惠良 +1 位作者 李玉文 沈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通过实测盆地西部柯坪地区志留系露头剖面,将志留系划分为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中-上志留统依木干他乌组,其中柯坪塔格组可细分为柯坪塔格组下段、中段和上段,塔塔埃尔塔格组细分下段和上段;并识别出6个地层对比标志层... 通过实测盆地西部柯坪地区志留系露头剖面,将志留系划分为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中-上志留统依木干他乌组,其中柯坪塔格组可细分为柯坪塔格组下段、中段和上段,塔塔埃尔塔格组细分下段和上段;并识别出6个地层对比标志层。塔中隆起缺失柯坪塔格组下段和中段,塔北隆起英买力地区缺失柯坪塔格组下段,满加尔凹陷及塔东地区柯坪塔格组发育齐全,塔中、塔北等地区依木干他乌组保存不全。柯坪地区、塔北地区以滨岸-浅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塔中以河口湾-潮坪沉积为主,塔东以陆相河流-辫状河三角洲粗碎屑沉积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志留系沉积前塔中和塔北是个继承性隆起,沉积古地貌东高西低,海侵从西北向东南,地层由西北向东南超覆,后期抬升导致志留系上部地层剥蚀,志留系独特的沉积特征显示了古地貌特征、物源方向和海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纪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构造域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31
6
作者 叶和飞 罗建宁 +5 位作者 李永铁 童箴言 余谦 王小龙 朱同兴 冯心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27,共27页
Klemme和Ulmishek(1 991 )将全球已探明的油气可采储量分为四大域 :特提斯域、北方欧亚域、南方冈瓦纳域和太平洋域。其中特提斯域内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板块学说进入大陆之后 ,给特提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阿尔卑斯 喜... Klemme和Ulmishek(1 991 )将全球已探明的油气可采储量分为四大域 :特提斯域、北方欧亚域、南方冈瓦纳域和太平洋域。其中特提斯域内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板块学说进入大陆之后 ,给特提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新特提斯海消亡的产物 ,而现今提出的古特提斯和基梅里造山带已突破Suess原提出的时空范围 ,其演化时间已延长到古生代 ,地域上已达亚洲中纬度地区。中国的青藏高原、扬子地块、华北地块及塔里木地块等属于特提斯构造域范围内。特提斯巨型构造域虽然在走向上有明显的分段性 ,但其形成演化存在可比性。笔者认为以扎格罗斯带为代表的新特提斯可与喜马拉雅新特提斯对比。阿拉伯地台至扎格罗斯山前坳陷与中国境内青藏高原地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发育自寒武纪至第三纪连续沉积了厚度 50 0 0~ 1 2 0 0 0m的海相沉积 ,具典型的被动边缘沉积特征。区内广泛发育侏罗纪至老第三纪的海相沉积 ;②区内泥盆纪、晚侏罗世、白垩纪及第三纪发育有礁灰岩 ,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发育有白云岩、硬石膏、岩盐、滩岩等 ,在晚侏罗世、早中白垩世及老第三纪始新世均发育有油页岩 ;③自早古生代至新生代具多元生烃地层单元组合 ,具多套生、储、盖组合 ,具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域 勘探建议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地质构造卫星图像解译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桂宏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9年第2期44-47,共4页
遥感图像所揭示的宏观信息,表明六盘山盆地的边界具有性质多样、分期活动等特点,走滑断裂、逆冲断裂为主要边界断裂。由卫星图像上影纹结构、水系和色调异常对盆地内局部构造和线性构造进行解译和分析后,将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带分为三种... 遥感图像所揭示的宏观信息,表明六盘山盆地的边界具有性质多样、分期活动等特点,走滑断裂、逆冲断裂为主要边界断裂。由卫星图像上影纹结构、水系和色调异常对盆地内局部构造和线性构造进行解译和分析后,将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带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走滑扭动型、逆冲挤压型和拉张伸展型。研究认为海原坳陷为有利含油气区块,樊家山构造为最有利局部构造。最后提出了开展六盘山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盆地 地质构造 卫星图像解译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咸水湖相未熟油成因机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林晔 张守春 +4 位作者 黄开权 卓勤功 洪志华 黄第藩 王铁冠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1-368,共8页
选择了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低熟油形成具有意义的未熟钙质页岩进行模拟实验 ,并分别研究了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演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建立了可溶有机质、干酪根产率特征及相互关系 .首次计算出了半咸水湖相沉积环境中可溶有机质和... 选择了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低熟油形成具有意义的未熟钙质页岩进行模拟实验 ,并分别研究了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演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建立了可溶有机质、干酪根产率特征及相互关系 .首次计算出了半咸水湖相沉积环境中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早期降解对未熟油形成贡献的比率 ,在未熟油成因机理的研究中取得了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油 成因 半咸水 模拟实验 湖相沉积 石油
原文传递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古潜山岩溶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宗举 周新源 +2 位作者 陈学时 吴兴宁 范国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0-663,共4页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储集层分析等手段,识别出塔中凸起区广泛分布形成于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兰代洛世-卡拉道克世早期)、发育于下奥陶统鹰山组中上部碳酸盐岩中且被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覆盖的古潜山岩溶储集层,其原岩主要为开阔-...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储集层分析等手段,识别出塔中凸起区广泛分布形成于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兰代洛世-卡拉道克世早期)、发育于下奥陶统鹰山组中上部碳酸盐岩中且被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覆盖的古潜山岩溶储集层,其原岩主要为开阔-半局限台地相颗粒灰岩、泥晶灰岩、藻灰岩夹白云岩。有效储集层主控因素是兰代洛世-卡拉道克世早期的岩溶古地貌及多期断裂岩溶作用,其储集空间演化主要经历了兰代洛世—卡拉道克世早期长达10×106 a以上的暴露淡水岩溶及3期(晚奥陶世-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古近-新近纪以来)埋藏岩溶等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改造。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于岩溶斜坡、次级岩溶高地及断裂-裂缝发育带附近。区域对比分析表明,推测巴楚凸起区特别是玛扎塔格断裂带与吐木休克断裂带之间的地区也广泛分布了该鹰山组中上部古潜山岩溶储集层,在塔北隆起区与之相当的是发育于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上部的古潜山岩溶储集层。这些古潜山岩溶储集层的发育是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波及全盆地的构造挤压运动在隆起区的表现,该期构造运动推测主要与昆仑-阿尔金岛弧与塔里木陆块的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 中奥陶世 晚奥陶世 古潜山 岩溶作用 碳酸盐岩 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系油气主力源岩探讨 被引量:50
10
作者 陈建平 黄第藩 +1 位作者 李晋超 秦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0-152,共13页
煤系地层中的石油主要来源于煤系泥岩还是煤层的问题是目前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们争论的热点。本文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为例,深入研究了侏罗纪煤系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煤系泥岩很发育,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厚达400~1000... 煤系地层中的石油主要来源于煤系泥岩还是煤层的问题是目前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们争论的热点。本文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为例,深入研究了侏罗纪煤系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煤系泥岩很发育,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厚达400~1000 m,且生油潜力较高,主要生油层八道湾组热解生油潜量平均在4 mg/g左右,西山窑组也在2 mg/g左右,目前钻井获得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的成熟度R_0=0.6%~1.3%,具备了形成油气田的物质基础和生成成熟原油的热演化条件。大多数煤系原油密度为0.75~0.85 g/cm^3,含蜡量5%~20%,硫含量<0.5%,饱和烃含量70%~90%,低碳数正构烷烃含量较高,C_(21)^-/C_(22)^+>3,饱和烃ααα-C_(29)甾烷S/(S+R)值>0.4,芳烃甲基菲指数在0.4~0.8之间,原油碳同位素在-28‰—-25‰之间,总体看来以轻质、中蜡-低高蜡、低硫成熟原油为主。煤系原油与煤系泥岩具有十分相似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三环萜烷含量低且C_(22)以前低碳数高于C_(22)以后高碳数,Ts/Tm、C_(29)Ts/C_(29)藿烷、C_(30)重排藿烷/C_(30)藿烷值相对较高,而Tm/C_(30)藿烷、C_(31)藿烷/C_(30)藿烷值相对较低。煤和碳质泥岩的这些比值均与煤系原油及泥岩相反,甾烷和藿烷的分布也有明显差异。笔者认为煤系泥岩是主要油源岩,煤和碳质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煤系泥岩 油气田 吐哈盆地 油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些现代生物中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林晔 李钜源 +4 位作者 李祥臣 单梅 王新洲 王铁冠 黄第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2期2441-2444,共4页
选择了对油气生成具有意义的各种现代生物进行热压模拟实验,测定了不同生物体中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并研究了不同生物体中单个正构烷烃的同位素分布特征,该实验结果为判别沉积有机质中正构烷烃的生物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 正构烷烃 碳同位素 现代生物 烃源岩 油气生成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原油裂解气资源估算 被引量:6
12
作者 贺训云 王招明 +4 位作者 贺晓苏 杨文静 杨兰英 肖中尧 胡剑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正、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对台盆区原油裂解气资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对台盆区原油裂解气资源反演估算。结果表明,其约占台盆区天然气总资源量的40% ̄52%;根据油气生成运聚理论及油气系统理论,首次采用盆地模...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正、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对台盆区原油裂解气资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对台盆区原油裂解气资源反演估算。结果表明,其约占台盆区天然气总资源量的40% ̄52%;根据油气生成运聚理论及油气系统理论,首次采用盆地模拟正演方法对台盆区原油裂解气资源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其约占台盆区天然气总资源量的49%.正反演综合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原油裂解气资源约占其天然气总资源量的40% ̄52%,具有丰富的资源前景;原油裂解气主要分布在塔东地区和麦盖提斜坡,其次为塔北和塔中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原油 裂解 资源评价 天然气资源 正演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天然气藏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震亮 陈荷立 宋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中、下侏罗统煤系为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的主要源岩,砂岩体、断层及不整合面为主要通道,三工河组上部和八道河组上部泥岩为区域盖层。以古气势为依据,盆地内可以划分出若干个运聚系统:莫索湾-石西运聚系统可以寻找到中低丰度的天然... 中、下侏罗统煤系为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的主要源岩,砂岩体、断层及不整合面为主要通道,三工河组上部和八道河组上部泥岩为区域盖层。以古气势为依据,盆地内可以划分出若干个运聚系统:莫索湾-石西运聚系统可以寻找到中低丰度的天然气聚集;石河子-呼图壁运聚系统可能有重大发现;滴西-阜康运聚系统中,除彩南地区已发现三工河组气田外,阜康东北地区亦是另一有利区;小拐-车排子运聚系统、玛湖运聚系统则难以形成大的天然气聚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主要存在原生和残余次生两大类4小类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统 煤系 天然气藏 运聚系统 准噶尔盆地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良奥陶系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进华 顾家裕 +1 位作者 李小地 周东延 《海相油气地质》 1998年第4期31-36,共6页
塔里木中部地区奥陶系大致以Ⅰ号断裂为界分东北和西南两个地层分区,自下而上分白云岩段、灰岩段、泥质灰岩段、泥岩夹灰岩段、泥岩夹砂岩段、砂砾岩段、泥岩夹砂岩段、泥岩灰岩互层段和砂岩段等9个岩性段。早奥陶世,塔中地区以碳酸盐... 塔里木中部地区奥陶系大致以Ⅰ号断裂为界分东北和西南两个地层分区,自下而上分白云岩段、灰岩段、泥质灰岩段、泥岩夹灰岩段、泥岩夹砂岩段、砂砾岩段、泥岩夹砂岩段、泥岩灰岩互层段和砂岩段等9个岩性段。早奥陶世,塔中地区以碳酸盐岩台地相为主,自西向东为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深水斜坡相。中——晚奥陶世,塔中地区西部以混积陆架相为主,东部以深水斜坡相为主。中—晚奥陶世,塔中东部及塔东地区在构造上具弧后前陆盆地性质。中—上奥陶统地层完整地记录了该盆地从形成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即早期为深水斜坡相复理石活动沉积,晚期演化为浅海陆架相稳定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纪 地层层序 沉积演化 地层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波谱研究源岩生烃贡献组分及评价源岩生烃潜力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兆云 赵长毅 +1 位作者 程克明 鹿清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08-510,共3页
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是研究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本文是在高磁场(400 MHz)下。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脂碳 源岩 生烃潜力 石油 天然气
原文传递
高成熟和过成熟海相碳酸盐岩生烃条件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程克明 王兆云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6期537-543,共7页
提出了以源岩烃降解率为基础的残余有机碳和残余生烃潜力的恢复方法。研究表明,各类源岩残余有机碳恢复系数与镜质体反射率呈线性函数关系。而残余生烃潜力恢复系数与镜质反射率呈二次函数关系。经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 提出了以源岩烃降解率为基础的残余有机碳和残余生烃潜力的恢复方法。研究表明,各类源岩残余有机碳恢复系数与镜质体反射率呈线性函数关系。而残余生烃潜力恢复系数与镜质反射率呈二次函数关系。经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高演化海相碳酸盐岩残余有机碳及残余生烃潜力恢复,结果表明,碳酸盐源岩生烃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下限值与碎屑岩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海相 碳酸盐岩 生烃条件
原文传递
从前陆褶皱冲断带看大地构造相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文交 李继亮 何海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36,共10页
以浙西北为例,基于上二叠统长兴组(P_2c)和大隆组(P_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深水浊积岩的发现,初步认为该区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综合大地构造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构造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 以浙西北为例,基于上二叠统长兴组(P_2c)和大隆组(P_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深水浊积岩的发现,初步认为该区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综合大地构造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构造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ex)为特征,构造变形强度和密度自南东向北西呈递减趋势。自南东向北西具明显的分带性。该区大地构造相主要为前陆褶皱冲断带相,而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相,二者可能是该区始于早中生代(T_1—T_3)造山作用的响应。大地构造相分析不仅较为圆满地解释了研究区的众多地质现象,为造山带模式提供新的制约,而且能为研究区提出新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前陆褶皱冲断带 大地构造相 构造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元古代碳同位素突变的发现 被引量:4
18
作者 钟华 马永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文中较详细较系统地研究了早元古代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样品采自山西五台县滹沱群建安村组、大关洞组和槐荫村组。平均采样间距6.9 m,分析样品总数209个。所分析的样品全部为泥晶白云岩。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清楚地显示了建安村组一... 文中较详细较系统地研究了早元古代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样品采自山西五台县滹沱群建安村组、大关洞组和槐荫村组。平均采样间距6.9 m,分析样品总数209个。所分析的样品全部为泥晶白云岩。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清楚地显示了建安村组一大关洞组界线处以及大关洞组一槐荫村组界线附近碳同位素突变的存在。这次在前寒武系中发现的碳同位素突变,与白垩系一第三系、二叠系一三叠系、寒武系一前寒武系等界线层碳同位素突变类似。早元古代碳同位素突变的发现,对于研究当时生物的演化,早元古代大区域甚至全球地层对比,以及研究碳的地球化学循环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早元古代 碳酸盐岩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三角洲储集层特征
19
作者 徐政语 董义龙 +1 位作者 崔建军 林舸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采用宏、微观结合研究方法,对储集层砂体发育、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物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大量岩心薄片、铸体、物性等分析资料,结合近年来延安三角洲油气勘探进展情况,经统计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储集层以长4+5及长61、长62... 采用宏、微观结合研究方法,对储集层砂体发育、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物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大量岩心薄片、铸体、物性等分析资料,结合近年来延安三角洲油气勘探进展情况,经统计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储集层以长4+5及长61、长62油组相对较好,总体以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区最好的观点。储集空间以粒间溶蚀孔、粒间余孔为主,物性虽普遍偏差、属低孔低渗储集层,受压实作用影响明显,但与国内同类低孔低渗油田相比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岩石学 隙结构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气源判识 被引量:26
20
作者 黄第藩 熊传武 +2 位作者 杨俊杰 徐正球 王可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7期1588-1592,共5页
1989年6月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靖边县发现了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气田,现已探明含气面积达4000km^2,天然气主要储存于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上部的白云岩孔隙(O_1m_5~4)及其上面的古风化溶蚀带(O_1m_5^(1~2))中。上覆为晚石炭世滨海沼泽相地层... 1989年6月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靖边县发现了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气田,现已探明含气面积达4000km^2,天然气主要储存于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上部的白云岩孔隙(O_1m_5~4)及其上面的古风化溶蚀带(O_1m_5^(1~2))中。上覆为晚石炭世滨海沼泽相地层,也含气。这里发育有两套气源岩:(1)下奥陶统上部马家沟组(O_1m)为碳酸盐岩,折算及。值高达2.0%~5.0%,属腐泥型过成熟气源岩;(2)上石炭统太原组(C_3t)~下二叠统山西组(P_1s)含煤地层,R_0值为1.5%~2.5%,属腐植型高成熟气源岩。由于对中部气田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认识上的不同及混源现象的存在等,使人们对该气田的主力气源层和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上发生了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 油型气 煤成气 天然气 成熟度 成因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