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某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谱特征分析
1
作者 梁梦洁 李永鑫 +2 位作者 蔺豪杰 张新 邓朝晖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657-661,667,共6页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某医院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特征。方法采集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该院住院的1446例CAP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对常见的6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某医院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特征。方法采集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该院住院的1446例CAP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对常见的6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进行检测,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呼吸道病原谱特征。结果1446例CAP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总检出率为65.01%,其中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最高(32.23%);混合感染率为6.43%,以双重病原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检出率呈现2个高峰:冬季(11月底)为82.35%,春季(2月中旬)为84.48%;CAP患儿病原谱中不同病原体存在错峰感染现象,其中MP检出率出现2个高峰(春季的2月底和4月中旬)。CAP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6~12岁。结论乌鲁木齐市秋、冬、春季CAP患儿病原谱存在各病原体错峰感染现象,以MP感染为主,冬、春季为高发时段,>6~12岁患儿为高发群体,需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 病原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急诊样本周转时间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邓朝晖 宋颖博 +3 位作者 姜宏兵 梁梦洁 鹿新红 张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4760-4763,共4页
目的对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ICU)急诊样本周转时间(TAT)各时间段进行定位比较分析,为合理缩短急诊样本TAT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统计该院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急诊科和IC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TAT各时间段的数... 目的对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ICU)急诊样本周转时间(TAT)各时间段进行定位比较分析,为合理缩短急诊样本TAT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统计该院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急诊科和IC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TAT各时间段的数据,并进行两个科室间急诊样本TAT各时间段的定位比较分析。结果急诊科和ICU急诊血细胞分析TAT阈外值率分别为2.4%和15.1%,急诊生化项目TAT阈外值率分别为12.3%和24.5%。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下达医嘱到样本接收的平均时间分别与IC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样本采集到样本接收的平均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2±4.0)min vs.(11.2±4.5)min,P>0.05;(13.2±14.1)min vs.(13.8±9.8)min,P>0.05]。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样本接收到结果报告的平均时间均分别较IC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从样本接收到结果报告的平均时间短[(5.8±4.4)min vs.(19.3±12.5)min,P<0.01;(34.4±10.9)min vs.(35.5±13.2)min,P<0.01]。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TAT平均时间均分别比IC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平均时间短[(17.0±6.2)min vs.(30.5±14.9)min,P<0.01;(46.9±17.2)min vs.(49.3±16.5)min,P<0.01]。结论急诊科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的 TAT阈值设定较合理,且TAT各时间段得到了较好控制。ICU急诊血细胞分析和急诊生化项目的TAT阈值应重新设定,且ICU急诊样本检验流程应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检验 周转时间 重症医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流感病毒分子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梁梦洁 李永鑫(综述) 张新(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640-1644,1650,共6页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易引起散发大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IAV的高频变异导致精准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快速、精准地识别IAV可以减少非必要的抗病毒药物使用,缩短患者病程,利于患者预后。该...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易引起散发大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IAV的高频变异导致精准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快速、精准地识别IAV可以减少非必要的抗病毒药物使用,缩短患者病程,利于患者预后。该文主要阐述了目前检测IAV的分子诊断技术,包括核酸扩增技术、测序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和质谱技术,旨在根据这些技术各自的特点探讨快速、高效检测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分子诊断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I1566V突变位点MS2噬菌体病毒样颗粒的构建
4
作者 杨静远 李永鑫 +3 位作者 史茜 刘春燕 梁梦洁 张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I1566V突变位点MS2噬菌体病毒样颗粒。方法选取并合成带有6×His标签的MS2噬菌体的衣壳蛋白(CP)、成熟蛋白(A蛋白)及Omicron I1566V突变基因序列,插入pACYCDuet-1质粒构建重组载体,通过原核系统诱导表...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I1566V突变位点MS2噬菌体病毒样颗粒。方法选取并合成带有6×His标签的MS2噬菌体的衣壳蛋白(CP)、成熟蛋白(A蛋白)及Omicron I1566V突变基因序列,插入pACYCDuet-1质粒构建重组载体,通过原核系统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纯化重组蛋白后利用透射电镜对蛋白质进行物理表征,最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样颗粒的热稳定性及耐核酸酶水解能力。结果成功构建包含有6×His标签的CP、A蛋白和Omicron I1566V突变基因序列的重组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KpnⅠ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结果均与预期相符。经诱导并纯化后,通过电镜观察到了大小均匀、直径为23~28 nm的病毒样颗粒,该病毒样颗粒经核酸酶消化后可在37℃条件下稳定储存20 d以上。结论该研究成功利用MS2噬菌体的CP和A蛋白构建了Omicron I1566V突变位点病毒样颗粒,为该突变位点的RT-PCR检测体系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 Omicron I1566V突变位点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S2噬菌体 病毒样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菌株分子分型、毒力及耐药特征分析
5
作者 仝雪薇 邓朝晖 +3 位作者 冶学燕 刘春燕 伊贝拜汗·买卖提 张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7-383,共7页
目的对一起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菌株的分子分型、毒力及耐药特征进行分析,为不同型别副伤寒同时传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副伤寒确诊病例31例。对分离菌株进行血... 目的对一起甲型和乙型副伤寒同时暴发流行事件中菌株的分子分型、毒力及耐药特征进行分析,为不同型别副伤寒同时传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副伤寒确诊病例31例。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多重PCR、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析进行分子分型,并检测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结果31例确诊病例共分离出32株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学分型分为甲型19株、乙型13株,所有菌株对环丙沙星中介率为100%。11株代表菌株的M-PCR分子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结果一致;甲型与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PFGE指纹图谱均一致;甲型副伤寒沙门菌MLST为ST85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MLST为ST86型;所有菌株均携带毒力岛SPI1~SPI5代表基因invA、sitC、sseL、sifA、mgtC、siiE、sopB和调节基因phoP,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还携带三聚体结构的伤寒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CDT)基因cdtB、pltA、pltB,毒力质粒基因pefA、prot6E、spvB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同时传播具有致病性强及环丙沙星药物敏感性差的特点,应引起临床及实验室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伤寒 疾病暴发 分子分型 毒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合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分析
6
作者 查贺飞 史茜 +3 位作者 刘春燕 李永鑫 伊贝拜汗·买卖提 张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07-71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患者的临床分布特征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COVID-19重症且合并病原菌感染的患者8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患者的临床分布特征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COVID-19重症且合并病原菌感染的患者8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转归结果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进一步分析各组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情况。结果85例COVID-19重症患者的中位年龄为82(75,84)岁,住院时长为14(9,23)d,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治愈组63例,死亡组22例,病死率高达25.9%。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均高于治愈组(P<0.05),但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治愈组(P<0.05)。85例患者中共分离出1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16.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66株(51.6%),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41株(32.0%),以白念珠菌为主。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率高达56%,耐碳青霉烯类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比率分别为14%、50%和18%。结论高龄、患有基础疾病的COVID-19重症患者在合并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较高比例的MRSA时,临床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降低病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病原菌感染 耐药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急诊检测HBsAg漏检风险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姜宏兵 蒋菲 +1 位作者 董清清 张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3期1750-1751,1754,共3页
目的: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简称胶体金法)急诊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的漏检风险。方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4年急诊手术前或急诊侵入性检查前胶体金法检测 HBsAg 患者3887例,检测结果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 目的: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简称胶体金法)急诊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的漏检风险。方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4年急诊手术前或急诊侵入性检查前胶体金法检测 HBsAg 患者3887例,检测结果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采用胶体金法和ELISA检测4个浓度水平 HBsAg质控品,评价检测方法灵敏度。以ELISA检测结果为参照,评价胶体金法的漏检风险。结果胶体金法检测 HBsAg的灵敏度为2~4 IU/mL ,ELISA检测灵敏度小于或等于0.5 IU/mL。患者标本胶体金法和ELIS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阳性而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相对风险为0.00391(95% CI:0.002318~0.006597)。ELISA检测的标本光密度与临界值的比值(S/CO)为15.314~21.210时,可初步估计胶体金法检测结果。结论在急诊手术前或急诊侵入性检查前采用胶体金法检测 HBsAg存在漏检风险,应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漏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兵团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肾脏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宋雪 吴文礼 +12 位作者 程江 葛敏 鹿新红 邓朝晖 梁梦洁 宋颖博 张烨 易卫东 梁学立 刘爽 王磊 李艳 张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60-1363,1366,共5页
目的了解某后团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兵团第四师65岁以上共2030名老年人,分布在6个社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个社区334名6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肾损伤指标和相关因素的检测。... 目的了解某后团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兵团第四师65岁以上共2030名老年人,分布在6个社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个社区334名6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肾损伤指标和相关因素的检测。结果在资料完整的329例居民中,经年龄校正后,清蛋白尿的患病率为22.2%,血尿的患病率为14.2%,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为4.9%。该人群CKD的患病率为32.8%,以早期CKD 1~3期为主,知晓率为1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CKD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性别、高血压。结论该兵团65岁以上老年人CKD患病率较高,相关因素为性别、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慢性 流行病学 患病率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细胞分析4个项目参考区间行业标准在汉、维族人群的适用性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慧敏 宋雪 +5 位作者 邓朝晖 牛书敏 梁学立 巴铁斯 热依拉 张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应用乌鲁木齐汉族和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体检健康人群检测结果,验证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5-2012)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 目的 应用乌鲁木齐汉族和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体检健康人群检测结果,验证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5-2012)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团体健康体检的汉族和维族20-79岁成年人体验结果,利用体检软件筛选出汉族和维族健康参考个体共9 307名,其中汉族8 506名,维族801名。分别统计汉族和维族健康参考个体WBC、RBC、PLT和Hb检测结果的中间95%CI,计算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检测结果超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例数所占比例。验证的判断标准:超出例数低于10.00%则通过验证。结果 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汉族和维族体检健康参考个体各项目的统计数据均呈偏态分布。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4个项目检测结果中间95%区间:WBC汉族(3.6-9.6)×10^9/L,维族(3.8-9.9)×10^9/L;RBC汉族男性(4.3-5.9)×10^12/L和女性(3.9-5.2)×10^12/L,维族男性(4.4-5.8)×10^12/L和女性(3.9-5.2)×10^12/L;PLT汉族(130-351)×10^9/L,维族(145-370)×10^9/L;Hb汉族男性(133-178)g/L和女性(111-153)g/L,维族男性(133-174)g/L和女性(110-152)g/L。各项目检测结果在同一民族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汉族和维族各项目检测结果超出行业标准参考区间的参考个体例数均在10.00%以内。结论 WBC、RBC、PLT和Hb的参考区间行业标准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的汉族和维族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标准 参考个体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考区间行业标准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中的适用性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朝晖 梁梦洁 +4 位作者 宋颖博 宋雪 易卫东 鹿新红 张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2487-2489,共3页
目的应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体检对象血清TP、ALB、ALT、AST、ALP和GGT检测结果,验证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4.1-2012及WS/T404.2-2012)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进行乌鲁... 目的应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体检对象血清TP、ALB、ALT、AST、ALP和GGT检测结果,验证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4.1-2012及WS/T404.2-2012)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进行乌鲁木齐团体健康体检的汉族和维族(20~79岁)血清TP、ALB、ALT、AST、ALP和GGT检测结果,依据Staland建议的医学决定水平2剔除有明显异常的体检人群(GGT按其建议的参考上限两倍取值)。按照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分组,统计汉族和维族各项目检测结果 P2.5~P97.5,并计算超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的例数所占比例。验证的判断标准:超出例数低于10%则通过验证。结果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的统计数据均呈偏态分布。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各项目检测结果 P2.5~P97.5:TP(汉族65~81g/L、维族64~81g/L),ALB(汉族41~53g/L、维族40~52g/L),ALT男性(汉族9~51U/L、维族9~53U/L),ALT女性(汉族7~42U/L、维族6~43U/L),AST男性(汉族14~42U/L、维族12~42U/L),AST女性(汉族12~37U/L、维族12~38U/L),ALP男性(汉族45~119U/L、维族47~122U/L),ALP女性20~49岁(汉族35~95U/L、维族40~104U/L),ALP女性50~79岁(汉族43~131U/L、维族51~132U/L),GGT男性(汉族11~71U/L、维族11~73U/L),GGT女性(汉族8~54U/L、维族7~55U/L)。汉族男性、维族男性和女性参考个体血清AST检测结果在参考区间行业标准之外的比例略超出10%,但超出比例以低于AST行业标准下限值的比例为主,其余项目的汉族和维族参考个体检测结果超出行业标准的比例均在10%以内。结论参考区间行业标准(WS/T404.1-2012及WS/T404.2-2012)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的汉族和维族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区间 参考个体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转移癌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宋颖博 蒋菲 张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165-3166,共2页
脑脊液细胞学是对脑脊液中细胞形态学的研究。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累及软脑膜(包括室管膜及软脊膜).往往伴有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细胞的种类和比例,能提示脑膜的病变情况。本文报道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首先发现... 脑脊液细胞学是对脑脊液中细胞形态学的研究。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累及软脑膜(包括室管膜及软脊膜).往往伴有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细胞的种类和比例,能提示脑膜的病变情况。本文报道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首先发现肿瘤细胞的脑膜转移癌(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LM)病例,原发病灶可能来源于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转移癌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文献复习 细胞形态学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病变情况 肿瘤细胞 原发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novance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分析性能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白著晓 刘慧敏 +3 位作者 姜宏兵 邓朝晖 梁学立 张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9期1211-1214,1217,共5页
目的评价Innovance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分析性能。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文件及相关文献,对Innovance在Sysmex CA1500凝血分析仪上检测D-二聚体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上限及参考值进... 目的评价Innovance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分析性能。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文件及相关文献,对Innovance在Sysmex CA1500凝血分析仪上检测D-二聚体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上限及参考值进行评价。以一套Sysmex CA1500检测系统为目标系统,以mini-VIDAS和另一相同Sysmex CA1500检测系统为比对系统,对目标系统和比对系统检测D-二聚体结果进行比对及偏倚评估。结果质控品和混合血浆批内与室内精密度结果均符合厂家声明要求。携带污染率符合要求。测定不同浓度赋值参考物质的准确度试验,平均偏倚-0.80%-1.28%。验证的分析测量范围0.20-4.34mg/L FEU。临床可报告范围上限70.4mg/L FEU。40例表面健康人群的90百分位数为0.53mg/L FEU。与mini-VIDAS检测系统比对,相关系数(r)=0.905,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值处相对偏倚21.37%。与另一相同Sysmex CA1500检测系统比对,r=0.996,cut off值处的预期偏倚-4.82%。Sysmex CA1500检测系统能准确检测Innovance配套质控品和校准品的D-二聚体,而检测mini-VIDAS配套的质控品和校准品D-二聚体的偏倚不在允许范围。同样,mini-VIDAS检测系统也只能准确检测相配套的质控品和校准品。结论 Innovance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分析性能符合临床要求,同一实验室D-二聚体测定应在相同的检测系统上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免疫比浊法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冶学燕 仝雪薇 +6 位作者 邓朝晖 张烨 葛若卿 李丽莎 刘鲜鲜 刘春燕 张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应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法评估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71例,根据CONUT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2分)和营养... 目的应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法评估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71例,根据CONUT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2分)和营养正常组(<2分),分析2组患者年龄、T2DM病程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671例T2DM住院患者中,营养正常组361例(53.8%);营养不良组310例(46.2%),其中轻度营养不良289例(93.2%),中度营养不良21例(6.8%)。营养不良组的年龄、T2DM病程、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均高于营养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血红蛋白(Hb)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营养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2DM病程和NLR水平是T2DM住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HDL、TG、Hb是其保护因素。结论T2DM住院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且受多种因素影响。CONUT评分法能快速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筛查,并及时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患者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营养不良 控制营养状况评分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实验室指标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春燕 李晓苗 +2 位作者 葛若卿 梁梦洁 张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采用实验室指标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的充分性,为其诊疗方案的持续改进提供实验室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透析的透析龄3个月以上的98例MHD患者(男50例,女48例),参... 目的采用实验室指标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的充分性,为其诊疗方案的持续改进提供实验室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透析的透析龄3个月以上的98例MHD患者(男50例,女48例),参照《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对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标准,对MHD患者透析前的单室尿素清除率(spKt/V)、酸碱平衡、营养状况及骨矿物质代谢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3%的MHD患者spKt/V≥1.4,女性组spKt/V≥1.4的百分率高于男性(P<0.05)。62.2%的MH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女性组血清碳酸氢盐浓度<20.0 mmol/L的百分率高于男性组(P<0.05)。17.3%的MHD患者血清清蛋白浓度未达到35 g/L,血清清蛋白浓度达到35~40.0 g/L的患者为59.2%,仅有23.5%患者控制较好(血清清蛋白浓度≥40 g/L),且女性组低蛋白血症的百分率高于男性(P<0.05)。33.7%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贫血,其中女性组贫血的百分率高达47.9%,高于男性(P<0.05)。43.9%的MHD患者呈现低钙血症状态,男性组校正血钙<2.10 mmol/L的百分率高于女性(P<0.05)。另外,55.1%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300 pg/mL。结论98例MHD患者实验室指标基本能达到《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的标准,但女性更易发生营养不良、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表现,男性更易发生骨矿物质代谢紊乱,临床应制定精细化、个体化MHD患者透析治疗和生活指导方案,以期更好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充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方法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春燕 邓朝晖 +3 位作者 宋颖博 梁学立 葛若卿 张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90-494,共5页
目的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Ⅰ(hs-cTnI)的分析性能,建立hs-cTnI第99百分位数参考上限(99^(th) URL)。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及表观健康人350例的血清,评价hs-cTnI检测的功能灵敏度、精密度(以CV表示)及线性范围,评估hs-cTnI... 目的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Ⅰ(hs-cTnI)的分析性能,建立hs-cTnI第99百分位数参考上限(99^(th) URL)。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及表观健康人350例的血清,评价hs-cTnI检测的功能灵敏度、精密度(以CV表示)及线性范围,评估hs-cTnI短期及长期生物学变异;并建立本实验室hs-cTnI的99^(th) URL。结果hs-cTnI的空白限、检出限、定量检出限及功能灵敏度分别为0.45 ng/L、1.45 ng/L、1.90 ng/L和1.93 ng/L。高浓度(15100.0 ng/L)批内、批间CV为1.52%和3.54%;中浓度(190.0 ng/L)批内、批间CV为2.90%和3.83%;低浓度(20.0 ng/L)批内、批间CV为0.82%和7.60%。hs-cTnI检测的线性范围评价良好(R^(2)=0.9977)。hs-cTnI的短期生物学变异中,个体内变异(CV_(i))为7.1%,个体间变异(CV_(g))为53.41%,总变异(CV_(t))为53.88%;长期生物学变异中,CV_(i)为15.16%,CV_(g)为59.17%,CV_(t)为61.08%。本实验室建立hs-cTnI的99^(th) URL为8.25 ng/L,男性9.52 ng/L,女性8.28 ng/L,女性低于男性(P<0.05),且均低于厂商说明书提供的99^(th) URL。结论hs-cTnI检测方法的分析性能达到厂商说明书要求,可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本实验室建立hs-cTnI的99^(th) URL初步为本地区AM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Ⅰ 性能评价 第99百分位值参考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兵团某地区6189例女性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春燕 姜宏兵 +3 位作者 牛书敏 董清清 张新 邓朝晖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6期167-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第十二师6189例女性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2月1日~2019年2月14日兵团第十二师进行健康体检的6189例女性的宫颈分泌物,分别对其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结合年龄、HP... 目的探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第十二师6189例女性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2月1日~2019年2月14日兵团第十二师进行健康体检的6189例女性的宫颈分泌物,分别对其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结合年龄、HPV亚型以及混合感染情况,分析兵团第十二师女性HPV感染的分布特征。结果在6189例样本中,HPV阳性861例,感染率为13.9%,其中单一感染648例(75.3%),多重感染213例(24.7%)。各年龄组HPV感染率为:35~<40岁组14.1%,40~<45岁组12.7%,45~<50岁组13.4%,50~<55岁组13.1%,55~<60岁组15.8%,≥60岁组17.8%。≥55岁组与35~<55岁组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1,P<0.05)。感染率排在前5位的HPV亚型分别是52型(18.1%)、16型(12.8%)、53型(9.0%)、58型(8.5%)和51型(7.9%)。HPV 52型和16型是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的主要感染亚型,其感染率在≥60岁组人群中最高。结论兵团第十二师≥55岁女性是HP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HPV 52型和16型为HPV主要感染亚型,对高危人群进行HPV筛查将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率 亚型 年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30岁以上常住居民高尿酸血症随机抽样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查贺飞 刘春燕 +4 位作者 李燕 李伟 马琳琳 张新 吴文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460-146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某师常住居民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高尿酸血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兵团某师年满30岁的常住居民(居住时间>6个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最终纳入4... 目的探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某师常住居民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高尿酸血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兵团某师年满30岁的常住居民(居住时间>6个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最终纳入4650例调查对象。比较男、女的尿酸(UA)水平差异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析不同性别相同年龄段、相同性别相邻年龄段间UA水平差异;比较男、女高尿酸血症患者和UA水平正常者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女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UA水平、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段中,男性UA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UA、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空腹血糖(FBG)水平均高于UA水平正常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UA水平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年龄、BMI、UA、Cr、TC、TG、ALT、AST和FBG水平均高于UA水平正常者,HDL水平低于UA水平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均是男、女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是高尿酸血症的高发人群,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感染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章波 伊贝拜汗·买卖提 张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360-1365,共6页
血流感染(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繁殖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因其高发病率及病死率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实现BSI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及其药敏结果的准确回报,是长期困扰临床的问题。血培养是诊断BSI病原微生... 血流感染(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繁殖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因其高发病率及病死率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实现BSI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及其药敏结果的准确回报,是长期困扰临床的问题。血培养是诊断BSI病原微生物的“金标准”,但其阳性率低且结果报告周期长,因此需探索新的技术以弥补此缺陷。近年来,微生物多种诊断技术,如阳性报警时间、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质谱检测技术、基因芯片和测序技术等逐步从研究阶段走向BSI病原微生物诊断的临床应用阶段。本文旨在对BSI病原微生物基于全血标本和基于血培养的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为BSI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方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诊断技术 病原菌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分子诊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静远 李永鑫 张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8期1283-1287,共5页
自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传播,对全球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SARS-CoV-2变异株具有超高的传染性,实时监测SARS-CoV-2变异株流行情况对于疫情防控十分重要。目前针对变异株... 自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传播,对全球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SARS-CoV-2变异株具有超高的传染性,实时监测SARS-CoV-2变异株流行情况对于疫情防控十分重要。目前针对变异株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扩增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本文就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其在SARS-CoV-2变异株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为实现实时监测SARS-CoV-2变异株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 基因测序 核酸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临床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仝雪薇 章波 +2 位作者 冶学燕 伊贝拜汗·买卖提(综述) 张新(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2期220-222,共3页
沙门菌是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1-2],其感染率较高,可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目前,表型分型是临床实验室的传统分型方法,如血清学分型、噬菌体分型等。此类方法直观、可靠,但因操作烦琐、鉴定时间长、主观性强等缺陷,其应... 沙门菌是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1-2],其感染率较高,可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目前,表型分型是临床实验室的传统分型方法,如血清学分型、噬菌体分型等。此类方法直观、可靠,但因操作烦琐、鉴定时间长、主观性强等缺陷,其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分型技术逐步用于沙门菌分型中,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多位点可变重复序列分析(MLVA)、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分析(CRISPR)及全基因组测序(WG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属 表型 细菌分型技术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