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河子地区妇女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
1
作者 王蓉 孟宪杰 魏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7期186-187,共2页
目的:讨临床体检联合超声补充乳腺钼靶检查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在普通妇女群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对石河子地区35~64岁妇女采用临床体检联合超声补充乳腺钼靶检查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并对其进行群体性的乳腺癌筛查,... 目的:讨临床体检联合超声补充乳腺钼靶检查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在普通妇女群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对石河子地区35~64岁妇女采用临床体检联合超声补充乳腺钼靶检查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并对其进行群体性的乳腺癌筛查,且全部妇女先行临床体检和乳腺超声检查,BI-RADS 1级和2级者于1年后随访;0级、3级、4级补充行乳腺钼靶检查,超声和乳腺钼靶任一检查为4级及以上者进行活检,其余则由临床医师决定随访或活检。结果:本次共完成乳腺癌筛查27406例,确诊乳腺癌35例,乳腺癌检出率为12.7/万,且40~49岁年龄组检出率最大。乳腺癌分期构成比0期3例,I期6例,II期19例,III期7例,其中0~II期的早期乳腺癌占检出乳腺癌的80.0%。结论:体检联合超声补充乳腺钼靶检查的乳腺癌筛查模式明显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实现对石河子地区妇女乳腺癌的早发现和早诊断,对改善乳腺癌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石河子地区 妇女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癌症病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与死亡态度的关系
2
作者 丁敏 侯蔚蔚 +3 位作者 王艳 卢层层 侯铭 杨慧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病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参与的潜在剖面及其与死亡态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2月—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石河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360例晚期癌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预立医疗照护...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病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参与的潜在剖面及其与死亡态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2月—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石河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360例晚期癌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问卷(ACPES)、死亡态度量表修订版(DAP-R)进行调查。应用Mplus 8.3软件对晚期癌症ACP参与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剖面病人一般资料和死亡态度的差异。结果:晚期癌症病人ACP参与可分为安于现状型(52.8%)和主动参与型(47.2%)2类。病程、文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替别人做过医疗决定、自然接受、死亡恐惧对病人ACP参与的潜在剖面有影响(均P<0.05)。结论:晚期癌症病人的ACP参与存在安于现状型和主动参与型2种类别,且与死亡态度关系密切,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剖面病人的特征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提高晚期癌症病人ACP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参与度 死亡态度 影响因素 潜在剖面分析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术对急性缺血性患者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评估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陆环 武雅莉 +2 位作者 于海波 张琴 鲁德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10-0013,共4页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评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去骨瓣减压术存活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早期颅骨修补术,观...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评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去骨瓣减压术存活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早期颅骨修补术,观察患者术前1周及术后1月脑灌注的变化,评价早期颅骨修补对急性缺血性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前术后脑灌注的影响。结果 骨瓣减压术能显著改善患者脑灌注水平,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神经功能状况。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骨修补术 急性缺血性 去骨瓣减压 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生活满意度与老年人失能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柯汝 武雅莉 +4 位作者 王玉环 张梦梦 赵淑华 唐雪婷 王若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生活满意度与老年人失能程度的关系及家庭成员参与照护在其关系之间的作用。方法:选取431名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居家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护者(其中无家庭成员参与照护247名,有...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生活满意度与老年人失能程度的关系及家庭成员参与照护在其关系之间的作用。方法:选取431名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居家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护者(其中无家庭成员参与照护247名,有家庭成员参与照护184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LSIB)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照护者LSIB得分与失能老年人ADL得分呈负相关(r=-0.19,P<0.01),家庭成员参与照护与家庭照护者LSIB得分呈正相关(r=0.52,P<0.01);家庭成员参与照护能调节失能老年人ADL得分对家庭照护者LSIB得分的负向作用(β=0.08,P<0.05)。结论:家庭成员参与照护在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家庭照护者生活满意度与失能老年人失能程度之间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失能 家庭照护者 生活满意度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肌少-骨质疏松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刘柯汝 何耀宇 +4 位作者 王玉环 陶晶 王若仙 魏杉杉 何斌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333-4340,共8页
目的:探讨社区肌少-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2023年3月—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石河子市20个社区1051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肌少-骨质疏松症高危组和非肌少-骨质疏松症高危组。采用单... 目的:探讨社区肌少-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2023年3月—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石河子市20个社区1051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肌少-骨质疏松症高危组和非肌少-骨质疏松症高危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ASSO回归初步筛选变量,再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变量,使用R4.3.1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1051名老年人肌少-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21.9%。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骨折史、医保类型、是否饮用浓茶/咖啡或碳酸饮料、每日久坐时长、老年人活动情况、营养状况、社会衰弱及抑郁是社区肌少-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拟合度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56,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4,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决策曲线结果显示临床有效性良好。结论:社区老年人肌少-骨质疏松症风险预测模型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可用于社区肌少-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肌少-骨质疏松症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术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评估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武雅莉 陆环 +2 位作者 于海波 张琴 鲁德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83-0086,共4页
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出血性脑卒中行去骨瓣减压术存活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通过分析术前随访1周及术后1... 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出血性脑卒中行去骨瓣减压术存活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通过分析术前随访1周及术后1个月脑灌注的变化,比较颅骨修补对出血性脑卒中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的变化,评价早期颅骨修补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前、术后脑灌注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颅骨修补术后患者脑灌注水平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术可以改善出血性脑卒中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骨修补术 出血性脑卒中 去骨瓣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经颅多普勒联合经眼眶超声评估脑卒中危重症预后的效果
7
作者 李新华 郭军 姜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22-025,共4页
分析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经眼眶超声对脑卒中危重症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危重症122例为对象,TCD联合经眼眶超声,评估预后。结果 TCD联合经眼眶超声结果正常组预后良好占比高于异常组,神经功... 分析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经眼眶超声对脑卒中危重症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危重症122例为对象,TCD联合经眼眶超声,评估预后。结果 TCD联合经眼眶超声结果正常组预后良好占比高于异常组,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高于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PV值低于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P<0.05)。结论 TCD联合经眼眶超声可评估脑卒中危重症预后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做出处理,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危重症 经颅多普勒 经眼眶超声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欢欢 刘丹 +8 位作者 郭继东 王磊 张强 奴尔巴哈提·黑沙 韩艺辉 王喜萍 张博 袁晋青 高立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分析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d TRA)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6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经鼻烟壶区dTRA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患者120例。观察患者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患... 目的:分析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d TRA)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6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经鼻烟壶区dTRA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患者120例。观察患者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患者在术前、术后3 d和1个月时应用血管超声观察桡动脉和远端桡动脉的闭塞发生率、血管管腔直径以及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120例患者中,5例穿刺失败,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5.8%;另有7例导丝上行困难,更改为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0.0%(108/120);40例(37.0%,40/108)行PCI,术后仅1例穿刺部位少量出血,无皮下血肿发生。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表明,与桡动脉管腔直径比较,远端桡动脉管腔直径术前[(2.50±0.39)mm vs.(2.88±0.45)mm]、术后1个月[(2.38±0.45)mm vs.(2.77±0.46)mm]均较小,远端桡动脉管腔面积术前[(5.05±1.61)mm^(2)vs.(6.78±2.52)mm^(2)]、术后1个月[(4.58±2.24)mm^(2)vs.(6.29±2.08)mm^(2)]均小于桡动脉管腔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1例(1.6%)患者血管超声发现桡动脉闭塞。所有患者均无远端桡动脉闭塞。结论:远端桡动脉穿刺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安全、有效,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烟壶区 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9
作者 程红新 杨晓萍 +3 位作者 蒋雅红 林智峰 赵瑾 陶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1期5837-5842,共6页
背景: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在肾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72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 背景: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在肾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72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游离左侧输尿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梗阻时间越长,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越重,纤维化越明显,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即明显增多,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持续增加趋势,至造模后第14天达到高峰,与同期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在大鼠肾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在肾损伤早期即显著增加,并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从而促进肾纤维化的发生。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高表达可能是加重肾间质损害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 纤维连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炭混悬液对进展期胃癌前哨淋巴结示踪定位及指导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江文 仝德峰 +4 位作者 牛建华 夏军强 王奇 邓昌辉 胡建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76-578,共3页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指首先引流肿瘤淋巴液并最先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其临床意义在于能够反映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从而指导淋巴结清扫范围,此理论和技术已在恶性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的诊治中发展和成熟.近年来,SLN在早...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指首先引流肿瘤淋巴液并最先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其临床意义在于能够反映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从而指导淋巴结清扫范围,此理论和技术已在恶性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的诊治中发展和成熟.近年来,SLN在早期胃癌中的作用得到了肯定,但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可行性尚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进展期 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切除术 纳米炭混悬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对比手术治疗有症状子宫肌瘤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唐世伟 陈俊 +1 位作者 王忠敏 赵新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UAE)对比手术治疗有症状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Wanfang Data等,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7月,查找UAE与手术比较... 目的系统评价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UAE)对比手术治疗有症状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Wanfang Data等,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7月,查找UAE与手术比较的治疗有症状子宫肌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RCT,共7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UAE较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短;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术中并发症、1年内的主要并发症及肌瘤复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内的次要并发症和需要进一步干预率(2年和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AE比手术发生率高;受孕率和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AE比手术发生率低。结论与手术相比,UAE具有安全性好、效果佳、操作简便、易护理、创伤小、康复快、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但是有需要接受再次干预治疗的风险。UAE对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不同特性的栓塞剂对UAE疗效的影响及UAE对多发性子宫肌瘤的疗效,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UAE手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S对比EBL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Meta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唐世伟 赵新建 +4 位作者 王忠敏 侯蔚蔚 陈俊 王晨 吴志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1-76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比内镜下套扎术(EBL)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和中国万方等数据库中TIPS对比EBL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比内镜下套扎术(EBL)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和中国万方等数据库中TIPS对比EBL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自建库至2015年11月,并追溯各文献中参考文献。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6篇文献纳入研究,总病例数413例。Mata分析结果显示,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与EB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6,95%CI 0.71、1.88,P=0.55);TIPS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低于EB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 0.11、0.50,P=0.0002);两者间总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6,95%CI 0.50、1.17,P=0.21),但亚组2 TIPS总死亡率(23%)低于EBL组(43%)。结论 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高达24%,与EBL相比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应予以重视。TIPS与EBL相比可更好地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非早期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EBL相比总死亡率相同,但早期TIPS治疗可降低总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内镜下套扎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万胜 王晨 +7 位作者 沈健 任葆胜 印于 杨俊 唐浩桓 黄鹏 朱晓黎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0-686,共7页
目的评估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125)I粒子螺旋系统序贯肿瘤同侧分支癌栓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程氏Ⅲ型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4例HCC合并Ⅲ型PVTT患者行门静脉主干内^(125)I粒子螺旋系统... 目的评估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125)I粒子螺旋系统序贯肿瘤同侧分支癌栓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程氏Ⅲ型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4例HCC合并Ⅲ型PVTT患者行门静脉主干内^(125)I粒子螺旋系统植入术,随后同期行TACE治疗;7~10 d后继行肿瘤同侧分支癌栓内^(125)I粒子植入术。每6~8周行CT增强随访,并按需行再次TACE治疗。统计分析患者并发症、治疗反应率及总生存期。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严重并发症。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的客观反应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4.2%及87.5%;肝内病变的ORR及DCR分别为29.2%及37.5%。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5±1.4)(95%CI,6.7~12.3)个月。结论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联合TACE治疗HCC合并Ⅲ型PVTT是安全可行的,该模式有望进一步改善此类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125)I粒子螺旋系统 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 血管内近程放疗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踝带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微创复位治疗闭合Pilon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锋 刘春新 +3 位作者 朱瑞罡 王强 周朝君 姜曙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07-107,共1页
Pilon骨折是发生于胫骨远端、累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特殊骨折类型,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软组织损伤严重,治疗时需同时兼顾骨折与软组织,治疗难度大[1]。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跨踝带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微创复位治疗闭合Pilo... Pilon骨折是发生于胫骨远端、累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特殊骨折类型,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软组织损伤严重,治疗时需同时兼顾骨折与软组织,治疗难度大[1]。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跨踝带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微创复位治疗闭合Pilon骨折患者3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带关节外固定架 复位治疗 疗效观察 微创 软组织损伤 高能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两种镇痛方式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吴秀玲 魏兆锦 宋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术后不同自控镇痛(PCA)方式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PCA减轻应激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即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组(E组)、芬太尼和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组(I组)和对照组(C... 目的通过观察术后不同自控镇痛(PCA)方式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PCA减轻应激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即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组(E组)、芬太尼和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组(I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方法均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时行PCA。检测三组患者术后即刻、6、24和48 h血清中肿痛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4和IL-10浓度。结果 E组和I组TNF-α、IL-8、IL-4、IL-10浓度在术后6、24和48 h时明显低于C组,E组术后6 h和24 h时明显低于I组(P<0.05)。I组和C组术后6 h和24 h的TNF-α和IL-8浓度明显高于术后即刻,三组术后6 h和24 h的IL-4和IL-10浓度明显高于术后即刻(P<0.05)。结论术后PCA可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和上调抗炎性细胞因子,减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镇痛 细胞因子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痛对上腹部术后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秀玲 梁亚萍 +1 位作者 刘爱萍 宋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上腹部术后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选择全麻气管插管加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时行自控镇痛(PCA)。E组行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PCEA,I组... 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上腹部术后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选择全麻气管插管加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时行自控镇痛(PCA)。E组行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PCEA,I组行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PCIA。负荷剂量3~5 ml+背景剂量2~2.5 ml/h,PCA剂量每次1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术后0、6、244、8 h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行VAS疼痛评分。结果术后6 h,E组和I组IL-6I、L-10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E组IL-6显著降低,IL-10仍升高,I组IL-6I、L-10均较高(P<0.05),E组和I组CRP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6 h,E组IL-6、CRP显著低于I组,IL-10显著高于I组(P<0.05);术后48 h,E组IL-6I、L-10均显著低于I组(P<0.05)。结论不同镇痛方式对上腹部术后过度炎性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但PCEA优于PC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闭合骨折 被引量:9
17
作者 田锋 朱瑞罡 +3 位作者 刘春新 王强 周朝君 姜曙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228-1229,共2页
目的:评估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闭合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MIPPO技术微创复位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闭合骨折45例,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 目的:评估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闭合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MIPPO技术微创复位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闭合骨折45例,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6.2周。按Baird-Jackson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优3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确切,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皮微创钢板接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晨 刘江文 +3 位作者 王忠敏 陈俊 周晓兵 陈文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探讨PTCD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将55例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手术适应评估结果分为PTCD组(30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和对照组(25例经内镜内支架植入术),观察P... 目的分析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在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探讨PTCD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将55例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手术适应评估结果分为PTCD组(30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和对照组(25例经内镜内支架植入术),观察PTCD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直接胆红素(D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并且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PTCD组患者手术后1周与术前TB、DB、ALT、AST和APK比较变化明显,PTCD治疗后患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和内镜内支架植入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4.0%,生存时间分别为(7.5±2.6)个月和(4.8±2.8)个月,PTCD组明显优于内镜内支架植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PTCD治疗后,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TCD治疗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肝门部恶性肿瘤胆道梗阻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肝门部恶性肿瘤 胆道梗阻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误入颈内静脉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唐广宁 梁彦平 王昌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50-550,共1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营养 锁骨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误入颈内静脉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忠玲 李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338-2342,共5页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或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01例为病例组,选取非脑卒中患者10...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或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01例为病例组,选取非脑卒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梗死/出血灶的解剖部位,病例组患者又分为5组:额叶卒中组、颞叶卒中组、顶叶卒中组、枕叶卒中组、基底核区卒中组。应用MoCA、P300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病例组患者的MoCA评分、P300波幅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额叶、颞叶卒中组MoCA评分减低,P300波幅减低,P300潜伏期延长;顶叶卒中组MoCA评分减低;基底核区卒中组MoCA评分减低,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额叶、颞叶、基底核区卒中组与顶叶、枕叶卒中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额叶、颞叶卒中组与基底核区卒中组比较,MoCA评分减低,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执行功能/视空间、命名、延迟回忆、定向力得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MoCA和P300潜伏期最佳临界值为22分和397 ms,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85.7%和85.7%、55.3%。与MMSE比较Kappa值分别为0.712和0.654(P<0.01)。结论额叶、颞叶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最明显,MoCA和P300可识别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截断值分别为22分和397 ms时,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