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境遇及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学军 王沛然 王琦珏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高速发展,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成为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网络平台的碎片化、多元化及开放性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产生了诸多变化,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与挑战,也...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事业高速发展,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成为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网络平台的碎片化、多元化及开放性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产生了诸多变化,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与挑战,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入脑入心迫在眉睫。通过对时代环境变化的分析,提出高校应从4个方面关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对策: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新媒体的融合,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著作教育,增强新媒体平台教学实用效果,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指导作用,以此加深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对未来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启示研究
2
作者 代可 董文尚 《现代营销(下)》 2025年第2期10-12,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社会客观规律的同时,看到了科学与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解放等方面发挥的能动作用。目前,人工智能作为新科技的典型代表,其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前所未有,...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社会客观规律的同时,看到了科学与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解放等方面发挥的能动作用。目前,人工智能作为新科技的典型代表,其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前所未有,但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中探寻如何引导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 人工智能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变迁与传统农耕方式的改变——以石家庄市秸秆禁烧的历史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学礼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14,共2页
目前,由于秸秆焚烧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仍然存在,这是农业生产变革中传统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的博弈。本文对1980-2000石家庄地区秸秆禁烧工作做了历史性梳理,总结了其主要的工作方法和历史经验,以期做到以史为鉴。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石家庄 秸秆禁烧 历史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任立新 肖燕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4-67,共4页
大众文化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严重挑战。然而,大众文化的盛行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非零和博弈,二者可以良性互动,和谐共赢。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大众文化价值观,借助大众文化场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路径是在... 大众文化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严重挑战。然而,大众文化的盛行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非零和博弈,二者可以良性互动,和谐共赢。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大众文化价值观,借助大众文化场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路径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属性,关注大众现实问题,转换传播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引领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的吸收与超越
5
作者 朱琳 樊瑞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60,共4页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社会思潮纷争历史是为解决现今社会思潮纷争而寻找历史上的依据,不断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与挑战。文章主要论述两大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问题"与"主义"之争;二...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社会思潮纷争历史是为解决现今社会思潮纷争而寻找历史上的依据,不断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与挑战。文章主要论述两大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问题"与"主义"之争;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合理思想资源的吸收与超越。藉此论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与自由主义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语言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6
作者 樊瑞科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6期22-25,共4页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时代使命,从传播学和语言学的交叉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而语言作为传播的基本载体,便成为其重要路径。包括红色语言、传统语言、外来语言和流行语言...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时代使命,从传播学和语言学的交叉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而语言作为传播的基本载体,便成为其重要路径。包括红色语言、传统语言、外来语言和流行语言在内的大众语言形式均有助于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语言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众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中的经验启示
7
作者 肖燕 《河北企业》 2016年第8期153-154,共2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深化。在历史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创新发展,为今天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分别从科学理论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借鉴经验和理论创新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深化。在历史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创新发展,为今天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分别从科学理论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借鉴经验和理论创新并且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回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总结实践的经验,对当今中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发展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田硕硕 《环球市场》 2016年第14期129-129,共1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为我国发展指明方向的灯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套成熟完善的价值观体系,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探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及其延伸,对于...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为我国发展指明方向的灯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套成熟完善的价值观体系,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探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及其延伸,对于促进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铁道兵精神:科学内涵、育人价值和实践路径
9
作者 王胜本 段晓亮 杨筱柏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铁道兵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涵育和传承,包含了忠于人民、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敢于胜利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仅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泉、培养胸怀“国之大者”时代新人的精神动力,更是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遵... 铁道兵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涵育和传承,包含了忠于人民、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敢于胜利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仅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泉、培养胸怀“国之大者”时代新人的精神动力,更是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遵循、激励青年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进入新时代,应从筑基、立魂、塑体和铸业等方面,积极传承和弘扬铁道兵精神,创新实践路径,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兵精神 科学内涵 育人价值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旧哲学的批判与超越——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
10
作者 江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21期67-69,共3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只是一个提纲而没有展开具体论述,但因其中包含着新世界观的萌芽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第一条作为总论,提纲挈领,对于理解全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纲》第一条着重从批判...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只是一个提纲而没有展开具体论述,但因其中包含着新世界观的萌芽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第一条作为总论,提纲挈领,对于理解全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纲》第一条着重从批判旧唯物主义、辩证批判唯心主义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三方面做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河北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炳芳 张学军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7-81,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强力有效的载体。红色文化所蕴涵的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发掘和利用河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建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强力有效的载体。红色文化所蕴涵的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发掘和利用河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建立稳定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等,能够培育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培育 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写作课教学改革探索--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
12
作者 李军 高月娟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68-71,共4页
为了突出写作能力培养,依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规律,在大学写作课上创设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组合成五大模块;重点模块采用问题的提出,范文细读,小组讨论形成共识,教师总结布置任务,组内互评,修改作业,写作《讨论过... 为了突出写作能力培养,依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规律,在大学写作课上创设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组合成五大模块;重点模块采用问题的提出,范文细读,小组讨论形成共识,教师总结布置任务,组内互评,修改作业,写作《讨论过程与体会的总结报告》,教师点评总结全课等“七环节”授课模式;考核融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保证“七环节”授课模式的顺利实施。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写作技能方面有突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大学写作课 主动探究式教学方式
原文传递
优秀校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源流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琼 孙炳芳 《高教学刊》 2015年第18期247-248,共2页
校史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中具有重要价值;高等院校应深入挖掘校史资源,把校史展示的优秀成果、传达的前辈训诫、讲述的校友事迹、宣扬的大学精神作为大... 校史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中具有重要价值;高等院校应深入挖掘校史资源,把校史展示的优秀成果、传达的前辈训诫、讲述的校友事迹、宣扬的大学精神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物质载体和行为标尺,发挥校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史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化消费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双重影响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13
14
作者 厍佳兴 樊瑞科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3-89,共7页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网络文化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具有普遍性、主体性、同时具有从众倾向以及追求娱乐化的特点,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因...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网络文化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具有普遍性、主体性、同时具有从众倾向以及追求娱乐化的特点,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因此应该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涵、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等方面进行引导,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消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对新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指引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孟 王佳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9-65,共7页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经历了雏形、形成、深化和成熟的主要发展阶段,始终贯穿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核心主线。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认为自发分工与私有制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主张以科技进步引领自发分工和私有制朝向自觉分工和公有制转变...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经历了雏形、形成、深化和成熟的主要发展阶段,始终贯穿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核心主线。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认为自发分工与私有制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主张以科技进步引领自发分工和私有制朝向自觉分工和公有制转变,以此消除人的片面发展,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鉴于此,实现新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生产力层面筑牢物质基础,在生产关系层面优化制度基础,在生活方式层面创造和谐环境,不断消解自发分工对人的危害,逐步构建和谐的自觉分工,从而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新时代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关系探究——基于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佳 李萌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2-49,共8页
劳动解放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而人工智能是用科学技术解决劳动解放问题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在介入人类劳动的过程中,通过改变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解放劳动力,进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在资本逻辑... 劳动解放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而人工智能是用科学技术解决劳动解放问题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在介入人类劳动的过程中,通过改变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解放劳动力,进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在资本逻辑主导下,人工智能的应用进一步加剧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引发技术性失业潮、人的主体性危机和交往异化等问题。基于此,建议从主体、制度、价值导向和教育等维度对人工智能加以规制,使其更好地助力劳动解放,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解放 人工智能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探析--以《资本论》为例的文本学解读
17
作者 蔡志军 崔政 《观察与思考》 2016年第7期32-37,共6页
超越维度作为哲学的本质属性,构成了理解和诠释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的维度。哲学的超越性问题内在蕴含着实践、自由和信仰这三个基本问题域。马克思哲学的超越在《资本论》这一光辉著作中得到了完美地展现。通过对《资本论》的文本学解... 超越维度作为哲学的本质属性,构成了理解和诠释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的维度。哲学的超越性问题内在蕴含着实践、自由和信仰这三个基本问题域。马克思哲学的超越在《资本论》这一光辉著作中得到了完美地展现。通过对《资本论》的文本学解读,可以更加明确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的核心内容和本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超越维度《资本论》文本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视域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学佳 任立新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3-66,共4页
以马克思土地产权商品化、配置市场化理论以及地租理论为基础,探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农民投资土地积极性不高、土地流动性不强以及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并根据这一理... 以马克思土地产权商品化、配置市场化理论以及地租理论为基础,探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农民投资土地积极性不高、土地流动性不强以及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并根据这一理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对于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产权理论 农地制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及其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丽娜 张学军 徐蕊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7-51,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对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进程进行了深刻研究,在批判性吸收和借鉴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阐释了城乡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目标归宿、价值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对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进程进行了深刻研究,在批判性吸收和借鉴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阐释了城乡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目标归宿、价值追求三方面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精髓,指出其是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基本前提和关键之处,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思想 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概念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芳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2期9-12,共4页
"自然"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重要根基,马克思在其早期文本中从多个维度阐释了"自然"概念的丰富内涵,具体涵盖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然",历史观中的"自然"。... "自然"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重要根基,马克思在其早期文本中从多个维度阐释了"自然"概念的丰富内涵,具体涵盖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然",历史观中的"自然"。马克思早期"自然"概念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然 历史观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