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赵娟 《大医生》 2024年第20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盱眙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VBIV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盱眙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VBIV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眩晕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证、次证、舌苔脉象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增加,且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管搏动指数、内皮素-1水平、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疾病所致眩晕,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注射液 倍他司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丛林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27-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应用血栓通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VBIV患者86例,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应用...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应用血栓通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VBIV患者86例,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疗效、经颅多普超声(TCD)检查结果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48.84%、90.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91%、76.74%)(P<0.05);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痊愈率及总有效率(51.16%、95.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91%、81.40%)(P<0.05);2组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Vm、Vs、V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血液流变学参数(高切WBV、低切WBV、PV及FIB)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BIV应用血栓通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脑血流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血栓通 丹参川芎嗪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丛林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第3期3831-3832,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实验组患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15天后评分为(21.4±1.8)分、一个月后评分为(16.9±2.6)分、两个月后评分为(8.4±1.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实验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娟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12期183-185,共3页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6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对...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6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看,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7、9.52,P<0.05)。从临床治疗效果看,观察组治愈、显著及有效的患者数量为28例,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5)。结论治疗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安全性较高,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疏血通注射液 临床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娟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5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对于评估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治疗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对于评估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治疗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3、7、14 d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结果年龄、感染、高动脉压、出血量多、高血糖、血红蛋白过低、合并脑疝、入院GCS评分等都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脑疝、出血量等因素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入院GCS评分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保护性因素。预后不良组入院时、入院3、7、14 d的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预后良好组(t=3.012、2.987、2.991、3.121,P<0.05)。结论多方面因素会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动态监测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 危险因素 血清生化指标 预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丛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7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0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0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试验组全血黏度(3.86±1.32)mpa/s,血浆黏度(1.35±0.17)mpa/s、血细胞比容(0.36±0.1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脑梗死后遗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朱春梅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318-318,共1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相关性。方法:将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CRP和U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CRP和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相关性。方法:将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CRP和U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CRP和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轻度、中度、重度缺损组患者的CRP、U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中、重度缺损组的UA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CRP和UA参与CIS的发生与发展,且其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一致,能间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尿酸 缺血性脑卒中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管理法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亚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3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时间管理法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9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有29例患者,B... 目的 :探讨时间管理法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9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有29例患者,B组有30例患者。为A组患者使用非溶栓疗法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采用时间管理法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分。结果 :治疗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NIHSS的评分更低,P <0.05。结论 :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时间管理法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管理法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皮肤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
9
作者 罗晓丽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3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结构化皮肤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失禁相关性皮炎(I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0接受结构化皮肤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IAD发生率与严... 目的:探讨结构化皮肤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失禁相关性皮炎(I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0接受结构化皮肤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IAD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IAD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P<0.05);观察组轻度3人,无中、重度患者,对照组轻度3人,中、重度6人、1人,观察组IAD严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化皮肤护理降低IAD发生率,减轻IAD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皮肤护理 脑卒中 失禁相关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