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口腔粘膜脱落细胞检材STR位点的法医学检测分型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越 梅善宗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脱落细胞 口腔粘膜 分型 鳞状上皮细胞 头屑 生物性 PCR技术 检材 法医学检测 STR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据法学引入法医学教学之中的探析
2
作者 汪枫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5期260-260,共1页
现行高校法医学教学只重视教授法医学理论和技术,在重视教学法改革的今天,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法医学教学实践中引入证据法学内容比传统教学法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不... 现行高校法医学教学只重视教授法医学理论和技术,在重视教学法改革的今天,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法医学教学实践中引入证据法学内容比传统教学法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不但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法医学知识,还能提高其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将来司法实践工作中实现学与用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法学 法医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合并颅内肿瘤案例的法医学鉴定
3
作者 李红妍 李永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肿瘤的案例中伤与病的关系,总结法医学鉴定经验,探寻其规律。方法:选择典型案例4例,重新审查,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伤病关系。结果:鉴定结论1例无因果关系,2例损伤参与度10%,1例损伤参与度0%。结论:颅脑损伤与...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肿瘤的案例中伤与病的关系,总结法医学鉴定经验,探寻其规律。方法:选择典型案例4例,重新审查,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伤病关系。结果:鉴定结论1例无因果关系,2例损伤参与度10%,1例损伤参与度0%。结论:颅脑损伤与颅内肿瘤的伤病关系分析要从了解病史、明确肿瘤的性质、伤和病与损伤结果的因果关系等多方面考虑,得出科学而客观的鉴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肿瘤 伤病关系 法医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例听力障碍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4
作者 霍起森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11-112,共2页
本文统计了66例外伤性听力障碍的法医学鉴定案例,通过对致伤凶器、方式、部位,听力传导环节受损部位及鉴定结果分析,发现钝器损伤占96.7%,质量较重砍器占3.3%,因此提出外伤性听力障碍的法医学成因可归属钝器损伤范围。... 本文统计了66例外伤性听力障碍的法医学鉴定案例,通过对致伤凶器、方式、部位,听力传导环节受损部位及鉴定结果分析,发现钝器损伤占96.7%,质量较重砍器占3.3%,因此提出外伤性听力障碍的法医学成因可归属钝器损伤范围。受伤部位以颞耳面部、鼓膜损伤最常见,听骨链、内耳损伤次之,听神经、听中枢最少。颞骨骨折在听力传导各环节受损中起直接因果关系,伴颞骨骨折的听力损伤程度均在轻伤起点之上。伤情中以轻伤最多,重伤中无一例外地伴内耳至听中枢某一环节受损。根据鉴定结果对听力损伤的鉴定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 鉴定分析 鉴定结果分析 法医学鉴定 钝器损伤 受伤部位 鼓膜损伤 内耳损伤 外伤性 耳面部 听骨链 听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德雨 朱旭阳 +3 位作者 方伟敏 金鹤天 邹伯兴 朱建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31-43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肋骨骨折在法医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肋骨骨折35例,分别采用X线摄片、CT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论35例检查都取得清晰的立体图像,且可以消除周围组织结构,单独观察肋骨骨折情况。结果:螺旋CT三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肋骨骨折在法医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肋骨骨折35例,分别采用X线摄片、CT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论35例检查都取得清晰的立体图像,且可以消除周围组织结构,单独观察肋骨骨折情况。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的诊断、法医临床学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骨折 法医临床学 司法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致死案例的法医病理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顾永莉 朱旭阳 +1 位作者 夏显东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4-164,167,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 法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法医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汪枫 胡永良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7-208,211,共3页
目的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心性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Bcl-2蛋白在心肌组织中不同区域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正常心肌组织无Bcl-2蛋白表达。Bcl-2蛋白再灌注0.5h后即可在缺血区域表达,且表达... 目的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心性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Bcl-2蛋白在心肌组织中不同区域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正常心肌组织无Bcl-2蛋白表达。Bcl-2蛋白再灌注0.5h后即可在缺血区域表达,且表达主要在心肌内层。再灌注1h后可观察到Bcl-2蛋白不仅表达于心肌内层且已经扩展至心肌的全层。再灌注2h发现心肌外层表达明显强于心肌内层,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可以发现Bcl-2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中,Bcl-2基因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且可以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早期诊断提供一项辅助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急性心肌缺血 缺血再灌注 BCL-2蛋白 法医病理学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7例心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鲍现宝 王成权 +1 位作者 李永宏 程利宝 《刑事技术》 2008年第3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性猝死(SCD)的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和诱因等。方法对本系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所作450例法医病理检案的97例心性猝死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97例SCD患者中,冠心病猝死38例,心肌炎23例,心肌病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 目的探讨心性猝死(SCD)的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和诱因等。方法对本系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所作450例法医病理检案的97例心性猝死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97例SCD患者中,冠心病猝死38例,心肌炎23例,心肌病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肺栓塞4例。结论SCD病程短骤、凶险,以老年男性多见,冠心病占首位。由于猝死的因素繁多,因此对猝死事件的法医学鉴定要根据其发生特征和变化规律,作出客观、全面、准确的鉴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心性猝死 死亡原因 诱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震荡c-fos癌基因的表达及其法医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汪枫 李永宏 胡永良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和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同时寻找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方法 5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c-fos-mRNA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结果 对照组大鼠未见c-fos-mRNA的表达,然而脑震荡组在损...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和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同时寻找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方法 5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c-fos-mRNA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结果 对照组大鼠未见c-fos-mRNA的表达,然而脑震荡组在损伤后15min即可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观察到c-fos-mRNA的表达,至30min c-fos-mRNA的阳性反应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c-fos原癌基因的检测可成为诊断脑震荡和推断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一项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C-FOS基因 基因表达 法医病理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5、CD25mRNA表达
10
作者 方维华 王健 许礼发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讨正常医学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25、CD25 mRNA表达水平,为了解机体生理状态下细胞免疫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检测150名(男91人,女59人)在校医学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前... [目的]探讨正常医学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25、CD25 mRNA表达水平,为了解机体生理状态下细胞免疫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检测150名(男91人,女59人)在校医学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前后CD25水平,Real-PCR法法检CD25 mRNA含量。[结果]男生PHA诱导前后CD25水平分别为(4.66±1.23)%、(33.12±7.02)%,CD25 mRNA含量分别为1.516 5±0.275 0、1.6050±0.2502;女生PHA诱导前后CD25水平分别为(4.59±1.34)%、(34.78±7.75)%,CD25 mRNA含量分别为1.4420±0.2428、1.7103±0.2755,两者相比,诱导期女生CD25 mRNA水平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PBMC中CD25、CD25 mRNA表达正常,女生PBMC对PHA具有更高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D25 CD25mRNA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病理学及烯醇化酶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仁辉 李永宏 +2 位作者 蔡红星 吴茂旺 汪枫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263-265,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烯醇化酶(NSE)在弥漫性脑损伤(DB I)动物模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M arm 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模型,于伤后15m in,30m in,1h,3h,6h,12h,24h取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结合北航MAI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打击后15m in... 目的观察烯醇化酶(NSE)在弥漫性脑损伤(DB I)动物模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M arm 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模型,于伤后15m in,30m in,1h,3h,6h,12h,24h取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结合北航MAI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打击后15m in,阳性细胞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减弱,随伤后时间的延长,灰度值持续下降,伤后6h为最低(P<0.01),伤后24h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伤后12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并持续到伤后24h。特殊染色观察到轴突断端球形改变及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结论DB I具有复杂的病理学改变,烯醇化酶(NSE)可用于早期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弥漫性脑损伤 NSE 免疫组织化学 特殊染色 损伤经过时间 弥漫性脑损伤 病理学改变 烯醇化酶 早期鉴定 脑损伤后 酶表达 图像分析系统 正常对照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心肌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鲍现宝 李永宏 +2 位作者 朱建华 陈阳 王文军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28-230,I0002,共4页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化染色对冠心病猝死(SCD)的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用兔抗人FN多克隆抗体对人SCD心肌、颅脑损伤和病毒性心肌炎致死者心肌进行FN-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用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对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反应产物...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化染色对冠心病猝死(SCD)的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用兔抗人FN多克隆抗体对人SCD心肌、颅脑损伤和病毒性心肌炎致死者心肌进行FN-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用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对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反应产物面积定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CD组16例心肌组织内FN大量沉积;颅脑损伤致死组心肌细胞内FN染色阴性,病毒性心肌炎致死组部分心肌细胞内FN阳性;3组心肌细胞内的阳性反应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猝死组阳性反应面积(μm2)为54143.28±8474.92;颅脑损伤致组阳性反应面积(μm2)为527.99±105.04;病毒性心肌炎组阳性反应面积(μm2)为5483.53±1219.91。结论冠心病猝死者心肌FN免疫组化检测可为死因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冠心病猝(SCD) 免疫组织化学 纤维连接蛋白(F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C-FOS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枫 李永宏 胡永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和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同时寻找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方法5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C-FOS...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和脑震荡性损伤的关系,同时寻找脑震荡后法医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方法55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脑震荡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C-FOS蛋白的表达。然而脑震荡组损伤后15min即可在神经细胞观察到C-FOS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表达C-FOS蛋白的细胞数及范围逐渐扩大,损伤后6h表达达高峰,直至损伤后96h均有大量C-FOS蛋白表达。结论 c-fos原癌基因的检测可成为诊断脑震荡和推断脑震荡后经过时间的一项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震荡 C-FOS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损伤经过时间 法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中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弘飞 李永宏 +1 位作者 陈阳 程利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1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心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17例对照(包括正常心脏、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25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8例扩张性心肌病的心肌组织进行改良的病理学dys...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心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17例对照(包括正常心脏、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25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8例扩张性心肌病的心肌组织进行改良的病理学dystrophin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dystrophin蛋白在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和扩张性心肌病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8%,57%,三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r=-0.526)。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心肌中细胞骨架蛋白均有破坏,且随着由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性心肌病,dystrophi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说明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与dystrophin的被破坏有关,病毒感染并破坏心肌细胞骨架蛋白并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功能受损,从而使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性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DYSTROPHIN蛋白 病毒性心肌炎 扩张性心肌病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Bcl-2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旭阳 汪枫 +1 位作者 方维华 吴茂旺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8-19,F0002,共3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Bcl-2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震荡后不同时间大脑皮层、脑干和小脑等脑区内Bcl-2表达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Bcl-2蛋白的表达。脑震荡组损伤后1h组可在神经细...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Bcl-2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震荡后不同时间大脑皮层、脑干和小脑等脑区内Bcl-2表达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大鼠未见Bcl-2蛋白的表达。脑震荡组损伤后1h组可在神经细胞内观察到少量Bcl-2蛋白的表达,4d达到高峰,8d和16d,Bcl-2蛋白表达随后逐渐下降。结论Bcl-2的检测可能成为脑震荡的诊断和脑损伤时间推断的一个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BCL-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病变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道友 杨利才 +3 位作者 汪枫 杨沿浪 张帆 徐海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99-1603,共5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苯那普利及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病变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通过5/6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术后2wk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 目的观察缬沙坦、苯那普利及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病变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通过5/6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术后2wk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10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肾功能(Scr、BUN)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内皮素-1(ET-1)mRNA及一氧化氮合酶3(eNOS-3)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模型组术后第10周收缩压、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增加,缬沙坦、苯那普利及联合治疗组能明显降低5/6肾切除大鼠收缩压、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P<0.01);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联合治疗组心肌ET-1mRNA、eNOS-3 mRNA转录水平均较模型组减弱。结论缬沙坦、苯那普利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能防治慢性肾衰竭大鼠的左室肥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心肌ET-1 mRNA、eNOS-3 mRNA转录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 慢性肾衰竭 左室肥厚 内皮素 一氧化氮合酶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震荡后c-fos-mRNA的表达及其与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汪枫 李永宏 胡永良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59-161,共3页
c-fos原癌基因是两类鼠致癌反转录病毒,即FBJ-MSV,FBR-MSV成骨肉瘤病毒携带v-fos癌基因的细胞同源序列。c-fos编码—2.2kb的成熟mRNA,其mRNA编码一个由380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55kb的核磷蛋白(FOS),……
关键词 脑震荡 c-fos-mRNA 表达 法医病理学 损伤经过时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枫 李永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关键词 脑损伤 时间推断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纤维连接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кBp65和ICAM-1在急性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枫 李永宏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NF-кBp65和ICAM-1在心肌组织中表达的规律,探讨急性心性猝死的诊断指标。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NF-кBp65和ICAM-1蛋白在不同实验组中的表达规律,以正常组作为对照。结果(1)正...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NF-кBp65和ICAM-1在心肌组织中表达的规律,探讨急性心性猝死的诊断指标。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NF-кBp65和ICAM-1蛋白在不同实验组中的表达规律,以正常组作为对照。结果(1)正常对照组:NF-кBp65蛋白未见表达,ICAM-1蛋白在心肌组织中有低水平表达;(2)心肌缺血组:心肌组织中均可观察到NF-кBp65和ICAM-1蛋白的表达;(3)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缺血再灌注0.5h,即可发现NF-кBp65和ICAM-1蛋白的表达;心肌缺血再灌注1h,心肌组织中NF-кBp65的表达至高峰,ICAM-1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2h,心肌组织中NF-кBp65的表达下降,ICAM-1蛋白的表达至高峰;心肌缺血再灌注4h,心肌组织中NF-кBp65和ICAM-1蛋白的表达均逐渐下降。结论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中有NF-кBp65和ICAM-1的表达,并随时间呈一定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P65 ICAM-1 急性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基因表达 心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宁娟 李永宏 《医学综述》 2008年第9期1349-1351,共3页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复杂疾病,且易发生心源性猝死,是临床及法医尸检中常见的现象。本文综述了有关病毒侵入心肌的分子机制、T细胞免疫应答的新进展、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抗心肌抗体和细胞凋亡以及心肌胶原的重...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复杂疾病,且易发生心源性猝死,是临床及法医尸检中常见的现象。本文综述了有关病毒侵入心肌的分子机制、T细胞免疫应答的新进展、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抗心肌抗体和细胞凋亡以及心肌胶原的重构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的感染 免疫反应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