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NA条形码的长江流域沼蛤序列和形态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肖杨 刘凯 +8 位作者 王英才 刘洋洋 周旋 梁建奎 雷琦 李珏纯 杨瑞 张瑞雷 彭玉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3,I0020-I0023,共14页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中暴发了沼蛤(淡水壳菜)污损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水利和水电工程的输水、生产等安全,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广泛关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沼蛤在长江流域主要分布于四川及以下的低海拔区,四川以上高海拔区未见记录;基于...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中暴发了沼蛤(淡水壳菜)污损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水利和水电工程的输水、生产等安全,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广泛关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沼蛤在长江流域主要分布于四川及以下的低海拔区,四川以上高海拔区未见记录;基于COI和ITS 1基因联合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长江流域沼蛤可能存在两个类群,其中COI序列A+T含量(64.7%)显著高于C+G含量(35.3%),种内遗传距离范围为0~0.123;COI序列总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89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69;ITS 1序列A+T含量为45.3%,C+G含量为54.7%,种内遗传距离范围为0~0.061;ITS 1序列总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67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28。基于COI基因分析的两个亲缘关系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844,基因差异分化系数为0.118;基于ITS 1基因分析的相应参数分别为0.927和0.492。基于形态学特征分析显示,长江流域沼蛤的长高比、长宽比和韧带长度差异显著,可明显分成两个类群,且与COI和ITS 1基因分析显示的两个类群相对应。基于栖息生境分析显示,长江流域沼蛤类群1主要生活在水流较缓、底质以卵石为主的区域,表现为缓流型;类群2主要生活在水流较急、底质以泥沙为主的区域,表现为激流型,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分布范围较类群1更广,在传播扩散能力方面表现更强。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长江流域沼蛤基础生物学信息,可为流域沼蛤的综合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壳菜 COI基因 ITS 1基因 形态特征 栖息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监管的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余明星 杨国胜 +1 位作者 孙志伟 袁琳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24期37-39,共3页
强化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流域生态环境监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2019年新组建的七大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在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等方面的职能,探讨了当前流域生态环境监管... 强化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流域生态环境监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2019年新组建的七大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在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等方面的职能,探讨了当前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在广度与深度、能力和资源储备、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应重点加强的四个方向:一是构建完善的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新体系;二是建立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生态环境监管新机制;三是推动履职尽责全面稳步迈上新台阶;四是建设强有力的生态环境监管支撑保障体系,为国家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管 流域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雷明军 赵彦龙 +2 位作者 尚春林 胡晶 张一弛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3期22-24,共3页
本文分析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期流域监测工作的新要求,指出目前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监测数据质量仍有待提高,流域监测网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地表水监测机动性、精准性不够等问题。从流域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 本文分析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期流域监测工作的新要求,指出目前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监测数据质量仍有待提高,流域监测网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地表水监测机动性、精准性不够等问题。从流域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立足“十四五”流域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需补齐流域监测工作短板,具体而言,需完善流域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组建跨部门的监测网络,全面开展水生态监测工作,增强监督性监测力度,加强监测新技术推广应用,构建流域监测大数据平台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流域 生态环境监测 监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及国控断面邻苯二甲酸酯赋存状况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卢定坤 翟婉盈 +2 位作者 谭凌智 杨旭光 谢卫民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于2022年9月,对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及重要国控断面共37个点位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残留开展了监测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和国控断面中检出的PAEs质量浓度为0.499~6.018μg/L,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于2022年9月,对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及重要国控断面共37个点位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残留开展了监测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和国控断面中检出的PAEs质量浓度为0.499~6.018μg/L,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为主要检出物质。不同地区的PAEs赋存水平呈现差异,其中湖南省饮用水水源地的PAEs检出浓度最高。此外,PAEs质量浓度与监测点位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DBP处于低风险等级,DIBP对鱼类具有中、高风险影响;而DEHP生态风险水平最高,对藻类、甲壳类和鱼类均表现出中、高风险水平。已有文献研究比对分析发现,2009—2022年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PAEs残留浓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且饮用水水源地的PAEs质量浓度比地表水环境更低。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地表水环境改善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饮用水水源地 邻苯二甲酸酯 赋存状况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体微塑料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天翠 黄小龙 +1 位作者 吴辰熙 郭文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3-150,共8页
微塑料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长江流域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的已有报道,分析了长江流域水体微塑料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探讨了长江流域微塑料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水体微塑料污染具有较高的空... 微塑料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长江流域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的已有报道,分析了长江流域水体微塑料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探讨了长江流域微塑料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水体微塑料污染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表层水微塑料丰度在几十到几万个/m^(3)之间,沉积物中丰度在几十到几千个/kg之间;与国内外其他流域相比,长江流域水体微塑料污染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湖泊和水库的微塑料丰度普遍高于河流型水体;长江流域水体微塑料以聚酯类、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主,形态多为纤维状、碎片和薄膜状;长江流域从上游至下游水体微塑料丰度逐渐升高,且多数水体微塑料丰度呈沿岸高、中心低的分布特征。控制长江流域水体微塑料污染,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塑料废物的管理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污染 丰度 表层水 沉积物 防控措施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合肥市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6
作者 张广萍 高亮 +2 位作者 王煜 周正 唐剑锋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12期120-129,共10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源地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合肥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为例,于2016年7月、9月和2017年5月、8月、10月对16个点位(董铺水库9个,大房郢水库7个)开展了调查监测工作,采集了水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源地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合肥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为例,于2016年7月、9月和2017年5月、8月、10月对16个点位(董铺水库9个,大房郢水库7个)开展了调查监测工作,采集了水质、水生生物和沉积物三大类指标数据。选取其中17项候选参数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候选参数进行筛选,并使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合肥市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对其中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水生态系统整体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单项指标评价显示,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水质状况优良,均处于“健康—亚健康”状态;董铺水库与大房郢水库的富营养状况尚可,其中董铺水库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大房郢水库处于“亚健康—一般”状态;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水质指标和富营养指标空间分布大体上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生物多样性状况尚可,处于“健康—一般”状态;董铺水库与大房郢水库的沉积物状况较差,从沉积物健康状况空间差异性来看,董铺水库与大房郢水库南部水域的沉积物状况与其他水域相比较差,需重点关注两水库沉积物中镉与汞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熵值法 董铺水库 大房郢水库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湿地植物保护与恢复
7
作者 赵素婷 周瑞 +1 位作者 袁赛波 厉恩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6,共9页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在维护区域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该区域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普遍存在水体富营养...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在维护区域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该区域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普遍存在水体富营养化、湖泊功能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从湖泊湿地植物保护修复的角度,梳理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总体情况及湿地植物保护现状,分析了这些湖泊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文过程改变、生境丧失、资源过度利用、水利富营养化、洪涝灾害、入侵种泛滥、流域综合治理及科研观测研究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地湿地植物保护修复的对策建议:优化水资源配置、恢复湿地生境、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质、改善江湖关系、防治入侵生物、健全流域管理体系及加强观测研究等。以期推动流域系统治理、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湖泊水生态环境改善和湖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保护与恢复 水体富营养化 流域综合治理 浅水湖泊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昔 雷明军 +2 位作者 黄小龙 王梦雪 雷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59,共7页
为研究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提供水生态健康评价基础数据,于2021年8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开展了2次水生态相关调查。结果表明:①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共鉴定出3类26种,其中轮虫13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9种,优势种为螺... 为研究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提供水生态健康评价基础数据,于2021年8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开展了2次水生态相关调查。结果表明:①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共鉴定出3类26种,其中轮虫13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9种,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田奈同尾轮虫(Diurella dixonnuttalli)、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泡轮虫属一种(Pompholyx sp.)、圆筒异尾轮虫(Trichocerca cylindrica)和象鼻溞属一种(Bosmina sp.);②大坳水库丰水期(8月份)后生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大于枯水期(11月份);③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平均值分别为0.88和1.05,PCoA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空间分布差异;④RDA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大坳水库丰水期和枯水期物种-环境累计变异总解释率分别为62.4%和65.1%,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大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坳水库 后生浮游动物 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环境驱动及生态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静 胡愈炘 +1 位作者 胡圣 黄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72-2082,共11页
浮游植物常用于水生态健康评价,国内已有大量相关的研究开展,但多数研究涉及范围较为局限.从流域尺度开展浮游植物调查,在长江源区至入海口的干流重点区域、八大一级支流和三峡支流共布设了139个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在长江流域一共鉴定出... 浮游植物常用于水生态健康评价,国内已有大量相关的研究开展,但多数研究涉及范围较为局限.从流域尺度开展浮游植物调查,在长江源区至入海口的干流重点区域、八大一级支流和三峡支流共布设了139个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在长江流域一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82属,其中隐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优势类群.首先对长江流域各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分析,使用LEfSe分析各区域显著富集的物种,然后基于CCA探究了长江流域各区域浮游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流域尺度上,广义线性模型显示TN和TP与浮游植物密度显著正相关,TITAN分析则揭示了环境指示种和它们对应的最适生长阈值范围.最后,分别从水生生物和水质两个方面对长江流域各区域进行评价,尽管两个方面的评价结果不一致,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综合所有指标进行评价,能够得到长江流域全面且客观的生态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浮游植物 环境驱动因子 随机森林 生态评价
原文传递
丹江口库区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10
作者 李书印 郭文思 +1 位作者 李瑞雯 李天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5,I0003-I0005,共13页
为探究丹江口水库地表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潜在的生态风险,2020年9月(丰水期)及12月(枯水期)分别对丹江口水库20个采样点的地表水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丹江口库区丰水期共检出PAHs 6种,质量... 为探究丹江口水库地表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潜在的生态风险,2020年9月(丰水期)及12月(枯水期)分别对丹江口水库20个采样点的地表水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丹江口库区丰水期共检出PAHs 6种,质量浓度为64.64~360.21 ng/L,均值为170.46 ng/L,枯水期共检出PAHs 9种,质量浓度为23.05~202.11 ng/L,均值为74.17 ng/L;丰水期总PAHs质量浓度略高于枯水期.在丹江口库区不同水期,均未检出蒽(Ant)、[艹屈](Chr)、苯并[a]蒽(BaA)、二苯并[a,h]蒽(DbA)、茚并[1,2,3-cd]芘(IcdP)和苯并[g,h,i]苝(BghiP),其余10种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萘(Nap)、芴(Flu)及菲(Phe)为丹江口库区检出率最高的PHAs.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丹江口库区库湾各点位PAHs含量最高,丹库、汉库及坝前均显著低于库湾.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丹江口库区PAHs来源进行解析发现,丹江口库区丰水期及枯水期的PAHs来源相似,主要来源为煤及汽油燃烧或汽车尾气排放.采用熵值法对丹江口水库不同时期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发现,丹江口水库枯水期20个采样点位均为低风险;丰水期除S19为中风险外,其他采样点位均为低风险.综合来看丹江口水库地表水中PAHs处于较低风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来源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载走航巡测技术在长江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明星 邱光胜 +3 位作者 李名扬 周正 周伟 苏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0-36,共7页
船载走航巡测技术是由传统监测向现代监测转型的一项重要技术,融合了水质自动监测、移动监测、传统人工监测优势,能对水质、水生生物、沉积物等多环境要素开展综合性监测。该技术体系由“人员、仪器、专业船、监测、评价”5个相互联系... 船载走航巡测技术是由传统监测向现代监测转型的一项重要技术,融合了水质自动监测、移动监测、传统人工监测优势,能对水质、水生生物、沉积物等多环境要素开展综合性监测。该技术体系由“人员、仪器、专业船、监测、评价”5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具有监测耦合性、全面性、便利性、高效性、准确性特征。2020年10~12月,在长江干流重庆至武汉江段和三峡库区部分典型支流口等水体开展了走航式水环境巡测试点工作,对192个监测点位的38项水质参数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并选取8项典型参数开展了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调查长江大尺度范围内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沿江水污染分布特征,并有效地完成了水华应急预警。192个监测点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其中Ⅱ类水点位173个(占比90.1%),Ⅲ类水点位19个(占比9.9%),水质总体良好;少部分点位仅1项微量有机物指标(反式-1,2-二氯乙烯)浓度略超出控制限值。此外,通过走航巡测发现多项监测指标在不同典型水域出现浓度峰值,峰值与所在水域的周边属性有较大的关联性;对小江支流口叶绿素a的峰值溯源,及时发现了该支流暴发水华。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载走航巡测技术 水环境监测 自动监测 移动监测 人工监测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2
作者 郭艳敏 许元钊 +3 位作者 李瑞雯 周超群 杜明普 刘坤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8,共13页
近年来贵州草海生态系统发生明显变化,水体水质和生态系统功能呈现降低趋势。浮游植物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探究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掌握草海生态状况及制定生态恢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 近年来贵州草海生态系统发生明显变化,水体水质和生态系统功能呈现降低趋势。浮游植物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探究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掌握草海生态状况及制定生态恢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不同季节对贵州草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及水质状况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8种,浮游植物丰度为(3.89±2.08)×10^(7)~(2.38±8.01)×10^(8)cells·L^(-1),浮游植物生物量为(12.46±5.49)~(29.78±8.00)mg·L^(-1),均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特征。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不同,微囊藻(Microcystis sp.)、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栅藻(Scenedesmus Meyen sp.)及小环藻(Cyclotella sp.)为全年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全域均值为1.71~2.63,全年均值为2.20;Pielou均匀度指数(J)全域均值为0.52~0.78,全年均值为0.67;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_(m))全域均值为1.30~1.62,全年均值为1.46;综合评价表明草海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筛选主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TN)和总磷(TP)。主要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密度的冗余分析(RDA)及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TP和DO影响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与2004年以来的草海生态调查结果相比,2021年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且丰度明显上升,处于“草型-藻型”转换的关键时期,须及时采取措施促进沉水植物恢复及防止水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季节性变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勇立潮头,扛起长江下游生态环境保护重任
13
作者 官春芬 《中国环境监察》 2021年第7期36-37,共2页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人。2017年,我有幸成为长江流域局上海中心党支部的一名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如何协助支部书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相互融合、同频共振,练就基层过硬"绣花&qu...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人。2017年,我有幸成为长江流域局上海中心党支部的一名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如何协助支部书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相互融合、同频共振,练就基层过硬"绣花"功夫?5年来的风雨兼程,支部工作蒸蒸日上,也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几年来我在党务工作方面开展了如下工作:抓好阵地建设,筑牢意识形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长江局上海中心党支部注重提高组织活动的有效性,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加强支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下游 生态环境部
原文传递
怒江真核浮游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杰 邓玥 +5 位作者 李天翠 胡明明 刘威 王雨春 王英才 胡愈炘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5,共7页
为研究怒江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于2020年11月在怒江干流约2 000 km的区域布设了35个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基于18S rRNA分子标记进行宏条形码分析,探究了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测序共得到1 320个操作... 为研究怒江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于2020年11月在怒江干流约2 000 km的区域布设了35个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基于18S rRNA分子标记进行宏条形码分析,探究了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测序共得到1 32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涵盖了真核浮游生物群落共34门302属。β多样性显示怒江的真核浮游生物群落能够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明显分为高海拔(4 000 m以上)、中海拔(1 000~4 000 m)和低海拔(1 000 m以下)3个分组,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不同海拔真核浮游生物的α多样性显示,表征物种丰富度的Chao1指数、表征群落均匀度的Pielou指数、表征群落整体多样性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降低趋势,说明海拔的升高会影响真核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在不同海拔的群落组成差异上,纤毛虫门和绿藻门的物种相对丰度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升高,主要富集于低海拔区域;硅藻门物种是相对丰度最高的物种,主要富集于中海拔区域;节肢动物门的物种相对丰度随着海拔的降低而降低,主要富集于高海拔区域。环境影响因素上,怒江pH值和电导率随纬度的降低而降低,水温、溶解氧、流速和浊度随纬度的降低而升高,海拔、水温和流速是显著影响怒江真核浮游生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浮游生物 18S rRNA 海拔梯度 环境因子 怒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农药的环境行为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远选 王静 +4 位作者 周佳 马慧 彭姣 卓海华 金士威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91-598,共8页
对手性农药在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等环境中的立体选择性行为以及其毒性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显示,手性农药进入环境后,其对映体会表现出不同的环境行为,并且各个对映体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具有显著差异。从手性农药的研究意义,及其在水... 对手性农药在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等环境中的立体选择性行为以及其毒性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显示,手性农药进入环境后,其对映体会表现出不同的环境行为,并且各个对映体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具有显著差异。从手性农药的研究意义,及其在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的环境行为进行论述,讨论了手性农药在慢性毒性和急性毒性等方面的对映体差异。在慢性毒性方面,手性农药对映体能够引起内分泌干扰效应、迟发性神经毒性以及诱导免疫细胞的凋亡等;在急性毒性方面,手性农药对映体会对非靶标生物造成危害,表现出抗结作用和降解行为等。建议今后对手性农药的降解动力学和各个构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等方面做出研究,在对映体毒理性层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提供更多修复农药残留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农药 对映体选择性 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巡司河中抗生素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龙威 李柏林 +2 位作者 曾令玉 文幼成 翟婉盈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6期10-16,共7页
采用大体积直接进样-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武汉市巡司河中45种抗生素的存在水平,评估其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在巡司河布设6个采样点,于2022年12月—2023年5月进行采样并分析。结果显示,6个采样点共检出27种抗生素,检出最大质量... 采用大体积直接进样-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武汉市巡司河中45种抗生素的存在水平,评估其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在巡司河布设6个采样点,于2022年12月—2023年5月进行采样并分析。结果显示,6个采样点共检出27种抗生素,检出最大质量浓度为874.2 ng/L;其中,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检出率均为100%。监测期间,12月抗生素平均质量浓度最高(101.05 ng/L),4月最低(25.87 ng/L)。6个点位中,点位S3与S5抗生素平均质量浓度高于其他点位,分别为1 721.20和1 734.07 ng/L;点位S4是巡司河与长江的交汇处,抗生素平均质量浓度最低(94.54 ng/L)。利用风险商值法对巡司河中抗生素生态风险开展评价,结果表明: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呈现出较高风险,左氧氟沙星、林可霉素和莫西沙星在大多数点位处于中等风险,其余几种抗生素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大体积直接进样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生态风险评价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及其生态评价 被引量:14
17
作者 胡愈炘 曹亮 +5 位作者 屈仁超 黄杰 胡圣 周正 王英才 张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98-4007,共10页
在长江流域河流区域共布设了130个采样点开展着生藻类调查,范围涵盖了自长江源区至入海口的干流重点区域、八大一级支流和三峡支流.长江干流着生藻类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长江上游、长江源区、长江中下游和金沙江,整个干流自西向东着生藻... 在长江流域河流区域共布设了130个采样点开展着生藻类调查,范围涵盖了自长江源区至入海口的干流重点区域、八大一级支流和三峡支流.长江干流着生藻类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长江上游、长江源区、长江中下游和金沙江,整个干流自西向东着生藻类群落空间格局呈现硅藻门和蓝藻门交替占优的形式,硅藻(舟形藻)在干流具最大竞争优势,干流着生藻类群落分布与总氮、总磷和pH密切相关.长江支流中,三峡支流着生藻类密度显著高于八大一级支流,所有支流着生藻类群落主要为蓝藻门,蓝藻(鞘丝藻)在长江支流具最大竞争优势,支流着生藻类群落分布与溶解氧和pH密切相关.着生藻类的多样性分析及水生态评价显示,长江源区物种丰富度较低,但均匀度指数较高,因此是α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也是水生态评价较好的区域(β中污型);长江中下游尽管评价也为β中污型,但着生藻类群落均匀度显著低于源区,导致其α多样性低于源区.水质评价显示长江流域各区域均为良好,但区域间的WQI指数仍具显著差异,而且其差异结果与水生态评价结果不一致,因此建议结合水生态和水质两种评价结果从而更全面地评价水生态系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着生藻类 群落结构 空间格局 生态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 被引量:17
18
作者 胡愈炘 彭玉 +5 位作者 李瑞雯 黄杰 周正 胡圣 王英才 邱光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0-1659,共10页
为了解丹江口库区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本研究于2020年7月在丹江口库区丹库、汉库和入库支流等区域共计9个样点采集水体样品,抽滤并提取总DNA样本后,基于18S和16S分子标记进行单分子实时测序,分别探究真核和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为了解丹江口库区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本研究于2020年7月在丹江口库区丹库、汉库和入库支流等区域共计9个样点采集水体样品,抽滤并提取总DNA样本后,基于18S和16S分子标记进行单分子实时测序,分别探究真核和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类群包括节肢动物、链型植物、绿藻门、硅藻门等;本研究在种水平上鉴定出库区分布广泛且相对丰度较大的物种,包括弯曲隐藻、对蛋白核隐藻和空球藻等,它们与库区化学需氧量密切相关;库区化学需氧量是影响真核浮游生物群落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2)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原核生物中相对丰度较大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是污水污染的指示菌群;群落中起重要作用的Limnohabitans与水体的富营养化密切相关;尽管库区蓝藻相对丰度较低,但与蓝藻关系密切的CL500-29_marine_group和hgcI_clade两类细菌在浮游生物群落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原核生物群落中的各类物种均指示丹江口水库的水生态健康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加强监测以预防生态环境的恶化.(3)丹江口水库不同区域的浮游生物群落异质性较大,tb-RDA分析显示丹江口的浮游生物群落可以分为丹库型、汉库型和入库支流型,其组间差异要大于组内差异.综上所述,丹江口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个库区的群落结构与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有机污染和污水污染等方面相关,需要加强对丹江口库区的水生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浮游生物群落 宏条形码技术 单分子实时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剑锋 肖新宗 +2 位作者 王英才 胡圣 王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91-5402,共12页
为分析和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参数,根据2015~2019年中线干渠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及实测的鱼类生物学参数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软件构建了Ecopath食物网模型.模型由18个功能组组成,包括了初级生产者... 为分析和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参数,根据2015~2019年中线干渠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及实测的鱼类生物学参数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软件构建了Ecopath食物网模型.模型由18个功能组组成,包括了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主要鱼类和有机碎屑等.结果显示:中线干渠生态系统规模总流量、总生产量和总消耗量分别为19186.330,8947.857和1106.002(t/(km2·a)),食物网主要由4个整合营养级(1.00~3.71)构成,最高营养级为大型肉食性鱼类鱤(3.71).食物网能量传递主要有两条途径,分别为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者传递的能量相当,但牧食食物链传递效率是碎屑食物链的近两倍.交互营养分析结果表明,捕食者对其饵料生物的影响一般为抑制作用,碎屑生物量的增加对大部分功能组的影响为正效应,小型上层鱼类对浮游动物生物量起抑制作用.从各功能组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来看,各功能组间捕食者生态位重叠现象不普遍,重叠指数适中,部分肉食性鱼类的捕食者生态位重叠指数达到1.对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发现,中线干渠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P/R)、总初级生产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P/B)、Finn's循环指数(FCI)和Finn's平均路径长度(FML)都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发展的幼态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差.此外,中线干渠生态系统对初级生产力的利用率很低,导致过多的营养物质未进入更高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进行循环,造成系统能量流动的滞缓.因此,根据生物操纵理论,可通过优化和完善鱼类群落结构,增强对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利用效率,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工程 食物网模型 营养转化效率 人工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及稳态转换关键驱动因子阈值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昔 厉恩华 +4 位作者 徐杰 邓兆林 黄小龙 王英才 王学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4-940,共7页
利用19902020年洪湖水环境监测数据和20112020年洪湖沉水植物调查数据,探讨洪湖湿地生态环境演化规律,识别稳态转换关键驱动因子并确定其阈值。研究结果表明:19902020年以来洪湖水质变化主要总结为5个阶段和3个时期,整体上呈现出不断恶... 利用19902020年洪湖水环境监测数据和20112020年洪湖沉水植物调查数据,探讨洪湖湿地生态环境演化规律,识别稳态转换关键驱动因子并确定其阈值。研究结果表明:19902020年以来洪湖水质变化主要总结为5个阶段和3个时期,整体上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20112020年以来洪湖沉水植物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降低32%、59%、60%和46%,特别是2016年洪涝灾害后沉水植物出现严重衰退;洪湖生态系统发生稳态转换的关键时期是2002和2011年,总磷是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关键驱动因子;清水态向浊水态转换的总磷阈值为0.092 mg/L,浊水态向清水态转化的阈值为0.051 mg/L。本研究可为洪湖入湖污染负荷削减量估算提供参考,为洪湖湿地生态修复的营养盐优先控制策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湿地 稳态转换 驱动因子 沉水植物 总磷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