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自动气象站气压记录分析评估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天峰 王炜 +2 位作者 王位泰 黄斌 杨民 《气象科技》 2008年第5期666-669,共4页
为了掌握因仪器换型造成的气象要素观测值的变化,客观评价气象资料的连续性、准确性,利用甘肃省6个基准站的自动气象站气压资料和人工站对应的平行观测资料对自动站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气压记录与人工站记录年平均、月... 为了掌握因仪器换型造成的气象要素观测值的变化,客观评价气象资料的连续性、准确性,利用甘肃省6个基准站的自动气象站气压资料和人工站对应的平行观测资料对自动站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气压记录与人工站记录年平均、月平均统计值十分接近,定时值、平均值、最高记录、最低记录的误差概率分布形态基本一致,概率分布比较集中。统计检验表明,气压定时观测记录、最高记录、最低记录、24次平均值和4次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各定时记录的误差有明显的日变化,09:00~11:00、19:00~22:00误差大,12:00~15:00、01:00~05:00误差小;6个站间的误差差异明显,但个别站的误差有明显的系统性,反映了观测仪器自身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气压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阳市地质灾害状况及气象预报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天锋 王位泰 +2 位作者 王锡稳 邱宁刚 赵建厚 《干旱气象》 2006年第2期55-59,共5页
通过分析庆阳市地理气候特点,地质灾害的类别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地质灾害与降水的规律,依据地质灾害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采用判别和经验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庆阳市地质灾害的气象监测、预报模型。
关键词 气象 地质灾害 预报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庆阳市雾的气候特点及其预报思路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天锋 王位泰 +1 位作者 李宗■ 黄斌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62-566,共5页
通过统计甘肃庆阳市1971~2003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庆阳市雾的气候特征:庆阳市年均雾日最大值出现在西峰、合水一带,雾日以秋季9月、10月和春季3月出现较多,夏季、冬季和春季4月、5月较少。对2000~2003年出现的101次雾天气条件做... 通过统计甘肃庆阳市1971~2003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庆阳市雾的气候特征:庆阳市年均雾日最大值出现在西峰、合水一带,雾日以秋季9月、10月和春季3月出现较多,夏季、冬季和春季4月、5月较少。对2000~2003年出现的101次雾天气条件做了分析,就形成雾的原因和环流特征做了初步探讨,并归纳提出了庆阳市雾预报的着眼点和一般的预报思路,辐射雾和平流雾分别对应两种截然相反的天气条件,要根据形成雾的天气系统环流典型场采取不同的预报思路,着重分析天气系统的演变,还要分析本地湿度、温度和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场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分析 预报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阳市一次局地冰雹天气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徐燕 毛玉琴 《干旱气象》 2008年第3期57-62,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3方面分析了2006年8月2日庆阳市局地强降雹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降雹过程在500 hPa高空环流形势场上呈典型的西北气流型,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流层中层...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3方面分析了2006年8月2日庆阳市局地强降雹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降雹过程在500 hPa高空环流形势场上呈典型的西北气流型,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流层中层正涡度区的耦合激发低层上升运动加强,有利于本地水汽向上输送;河套北部短波槽促使冷空气动力下传是这次局地强对流天气最主要的动力触发机制;从雷达回波的演变来看此次降雹并非是典型的冰雹云回波特征,而是由飑线造成的对流云相互碰并增强后产生的冰雹;同时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的变化与对流云团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单个云团的合并有利于能量的集中和加强,易于产生冰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庆阳苹果气象灾害保险指数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车向军 张天峰 +1 位作者 周忠文 张谋草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06,109,共4页
为了尽早开展庆阳苹果政策性农业保险,合理规避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庆阳市气象观测资料、苹果物候资料、产量资料及灾害调查,确定了苹果花期前后冻害、果实膨大期高温及冰雹为苹果生产影响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并以此确立了花期前... 为了尽早开展庆阳苹果政策性农业保险,合理规避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庆阳市气象观测资料、苹果物候资料、产量资料及灾害调查,确定了苹果花期前后冻害、果实膨大期高温及冰雹为苹果生产影响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并以此确立了花期前后冻害、果实膨大期高温及冰雹的气象灾害风险等级,设计了气象保险指数模型,对灾害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气象灾害 保险指数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对庆阳市苹果生长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被引量:7
6
作者 邱宁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6期84-84,86,共2页
本文根据庆阳市地理位置及气候,探讨了暴雨洪涝、霜冻、干旱、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对庆阳市苹果生长的影响,并提出防御对策,以利于庆阳市苹果种植实现优质高产。
关键词 气象灾害 苹果 影响 防御对策 甘肃庆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阳市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预防措施
7
作者 徐燕 《甘肃农业》 2007年第3期38-39,共2页
庆阳市气象灾害频繁,给当地农业造成了巨大影响。作者利用有关气象灾害的研究资料,综合分析了对本市农业影响十分巨大的干旱、霜冻、寒潮及低温冻害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其危害,并提出一些防御措施。
关键词 庆阳 农业 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阳市2017年早春气象条件分析
8
作者 张红妮 段金省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4期56-57,共2页
本文对庆阳市2017年早春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冬季降水正常,气温偏高,早春降水偏多,中南部墒情较好,整个气象条件有利于冬小麦生长。
关键词 庆阳市 早春 气象条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冬小麦生态气候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被引量:34
9
作者 蒲金涌 邓振镛 +3 位作者 姚小英 王位泰 胡利平 贾海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9-185,196,共8页
通过对甘肃冬小麦生物特征的探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气候产量预测及种植风险决策模式,评估了甘肃省冬小麦种植风险程度,确立了冬小麦生态气候综合区划指标体系,作出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并提出提... 通过对甘肃冬小麦生物特征的探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气候产量预测及种植风险决策模式,评估了甘肃省冬小麦种植风险程度,确立了冬小麦生态气候综合区划指标体系,作出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并提出提高生态气候资源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态气候 适生种植区划 麦种 气象因子 甘肃 产量 风险程度 风险决策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胡麻生态气候分析及种植区划 被引量:18
10
作者 蒲金涌 邓振镛 +3 位作者 姚小英 王位泰 李巧珍 张惠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42,共6页
根据甘肃省各地胡麻生物和气候特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气象因子对胡麻产量的影响,确定了胡麻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依此对甘肃省胡麻进行适生区划,并分区评述,同时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途径。
关键词 胡麻 生态气候 适生种植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秋季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分型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琎 李宗 +2 位作者 王劲松 沈治广 李宝梓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8,共5页
为了探讨甘肃秋季人工增雨天气系统的影响特征,利用甘肃省1991—2002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对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特征,利用探空资料,建立了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自动化“判别模型”,得出甘... 为了探讨甘肃秋季人工增雨天气系统的影响特征,利用甘肃省1991—2002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对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特征,利用探空资料,建立了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自动化“判别模型”,得出甘肃秋季降水的高空环流可分为三种类型:平直多波动型、西南气流型和西北气流型,其中降水类型以平直多波动型为主。通过“判别模型”对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的分型,结果表明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天气类型为西南气流型和平直多波动型。可为人工增雨作业区域选择和航线设计提供天气气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人工增雨 天气系统分型 航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2000年干旱气候特征和成因诊断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1 位作者 瞿汶 王琎 《甘肃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27-33,共7页
 针对甘肃省2000年春季至初夏旱和盛夏前伏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干旱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大、为近70年所少见.严重的干旱导致夏、秋粮减产、人畜饮水极度困难.干旱形成的原因是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冬性"较...  针对甘肃省2000年春季至初夏旱和盛夏前伏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干旱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大、为近70年所少见.严重的干旱导致夏、秋粮减产、人畜饮水极度困难.干旱形成的原因是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冬性"较强,副热带高压主体面积偏小、位置偏东且偏北,偏南暖湿气流难以到达甘肃上空.这些结果对防灾减灾措施制定和实施及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气候背景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干旱特征 影响 成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庆阳市一次短时大暴雨的诊断 被引量:12
13
作者 路亚奇 王建 焦美龄 《干旱气象》 2013年第3期542-549,共8页
庆阳市2012年7月21日区域性大暴雨创造了环县1957年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导致了人民财产的重大损失。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等探测资料以及历史相似个例,对2012年7月21日庆阳市出现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低槽... 庆阳市2012年7月21日区域性大暴雨创造了环县1957年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导致了人民财产的重大损失。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等探测资料以及历史相似个例,对2012年7月21日庆阳市出现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低槽伴随地面冷锋东移,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阻挡移动缓慢,副高、大陆高压不断加强,造成贝加尔湖冷空气在两高之间大量堆积,为这场大暴雨发生奠定了基础;(2)2012年第8号台风"韦森特"登陆前,台风低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的强气压梯度导致通向庆阳市的南风低空急流建立并加强,为此次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3)在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的作用下,对流层中低层出现明显的辐合,产生强烈上升运动,低层暖湿气流抬升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爆发,从而形成局地强对流和暴雨;(4)导致庆阳区域性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起源于河套地区低层涡旋的发展,在中尺度涡旋向东北和向东扩展过程中,尺度明显增大,整个系统低层具有明显的气旋性切变和气旋性涡度,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整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东移和发展壮大,最终导致庆阳市区域性大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低空急流 中小尺度系统 台风远距离影响 庆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汛期小时降水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胜 郭海瑛 牛喜梅 《干旱气象》 2018年第4期610-616,共7页
利用甘肃省71个国家气象站1975—2016年汛期(5—9月)逐小时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甘肃省内不同气候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逐时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全省小时... 利用甘肃省71个国家气象站1975—2016年汛期(5—9月)逐小时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甘肃省内不同气候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逐时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全省小时降水比率(某小时降水量占日降水量的百分比)和降水频率一日内各时次分布不均匀,其中降水比率分布不均匀最明显的区域在干旱区,而降水频率分布不均匀最明显的区域在半湿润区。(2)全省小时降水比率低值集中在11:00—15:00,高值出现在20:00前后,主要在18:00—23:00;全省小时降水频率低值集中在12:00—17:00,高值主要在22:00至次日11:00。(3)小时降水比率的分布在3个不同气候区的差异不大;但小时降水频率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较大,数值也较为接近,而干旱区最小。甘肃省小时降水比率和降水频率均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4)全省午后降水的不稳定性要大于午前,5—8月午前降水量在一日中所占的比例小,而9月午前降水量大于午后降水量。(5)干旱区的小时降水比率对相应时次降水量的大小起主导作用,降水频率的作用次之;而半湿润区的降水比率和降水频率共同影响小时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逐小时降水量 降水比率 降水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庆阳极端气温气候特征及预报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爱敏 王建 《干旱气象》 2011年第1期116-120,共5页
通过分析庆阳极端气温气候特征,选出了代表站,统计分析了代表站和其他站点的相关性。首先根据ECMWF数值预报产品,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CMSVM)制作了代表站的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代表站和其他站点之间的一元回... 通过分析庆阳极端气温气候特征,选出了代表站,统计分析了代表站和其他站点的相关性。首先根据ECMWF数值预报产品,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CMSVM)制作了代表站的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代表站和其他站点之间的一元回归线性统计关系。2009年预报检验评估表明: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准确率,比单纯的逐站点数值预报释用准确率均有所提高,其中最高气温效果好,准确率平均提高了5%,达到了较好效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日常业务,使预报员对极端气温的预报经验实现了客观定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气候特征 预报模型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站迁移对甘肃省气温记录均一性影响的检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天峰 王位泰 +2 位作者 姜惠峰 黄斌 焦美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针对气象台站气温观测资料序列存在站址迁移可能造成的资料非均一性影响,利用环县等6个站址迁移气象站的逐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序列,采用SNHT(标准正态检验)客观分析方法,结合6个气象站的元数据及历史沿革资料等信... 针对气象台站气温观测资料序列存在站址迁移可能造成的资料非均一性影响,利用环县等6个站址迁移气象站的逐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序列,采用SNHT(标准正态检验)客观分析方法,结合6个气象站的元数据及历史沿革资料等信息进行主观分析,对因迁站造成的气温序列不均一性进行检验,表明站址迁移对气温资料影响较大,并且因地理地形环境而有所差异。结果表明:台站迁移后造成新旧站址的地理环境差异显著且海拔高度差异过大,是引起气温序列非均一性的主要原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相似的台站迁移对气温资料的均一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气候变化 台站迁移 气温 均一性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8年庆阳市气候舒适度特征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可心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0-1277,共8页
为了对庆阳市气候资源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导当地城乡规划建设及旅游业的发展,利用庆阳市1981-2018年8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资料,计算当地气候舒适度的4种参数,分析庆阳市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特征,... 为了对庆阳市气候资源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导当地城乡规划建设及旅游业的发展,利用庆阳市1981-2018年8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资料,计算当地气候舒适度的4种参数,分析庆阳市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庆阳市春季、秋季偏冷,夏无酷暑,温暖舒适,冬季寒冷,较不舒适;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穿衣指数年际变化特征显示,四季气候均有向暖发展的趋势,春季和夏季变化趋势极显著,秋季和冬季变化显著性较弱;综合指数年际波动大,夏季气候趋于不舒适,其余季节均趋于舒适;气候舒适期年内分布特征显示,5~9月为全市气候舒适期,适合开展旅游活动;5月和9月舒适度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6~8月均为东南部高,西部、北部低;舒适度月变化总体特征为,5月>6月>9月>8月>7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舒适度 GIS 空间分析 评价 庆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5年甘肃庆阳黄土高原地带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路亚奇 焦美龄 曹彦超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9期181-190,共10页
通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甘肃庆阳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为黄土高原地带农业及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利用庆阳市8站近35年的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应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庆阳黄土高原地带的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通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甘肃庆阳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为黄土高原地带农业及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利用庆阳市8站近35年的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应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庆阳黄土高原地带的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庆阳黄土高原地带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强降水天气均出现在4—9月。中部和东南部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西北部呈增多趋势;气温差异性则表现为山壑地区比平原和川区冬天气温低,夏天气温高,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且升高趋势冬季贡献显著;年日平均日照时数西北部和中部呈增多趋势,东南部则呈明显减少趋势,4—8月为日照时数高值区,且夏季比冬季日照时数多出约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日照 气候特征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庆阳突发性暴雨与系统性暴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路亚奇 徐燕 王燕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1期104-111,共8页
为研究甘肃庆阳地区突发性暴雨和系统性暴雨成因及特征,给该地区的灾害性暴雨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庆阳地区2016年7月10日突发性暴雨和7月18日系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2次暴雨... 为研究甘肃庆阳地区突发性暴雨和系统性暴雨成因及特征,给该地区的灾害性暴雨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庆阳地区2016年7月10日突发性暴雨和7月18日系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2次暴雨500 h Pa上都有低槽,均存在高空急流,且都上冷下暖,水汽均来源于孟加拉湾,中尺度云团都较为活跃,组织化程度较高;(2)主要影响系统"7.10"突发性暴雨是两高之间切变线、辐合线和低涡,范围较小,"7.18"系统性暴雨是东北低涡下滑冷空气、高原槽和低空急流,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3)"7.10"暴雨局地温湿条件更好,"7.18"暴雨水汽输送通道更畅通,辐合更明显,上升运动更强。(4)"7.10"暴雨较"7.18"暴雨具有更大的不稳定能量、更高的CAPE值和更强的垂直风切变,但垂直运动和辐合辐散均较弱。(5)"7.10"暴雨主要以孤立的对流性云团为主,云顶亮温很低,"7.18"暴雨主要以混合性云系为主,云顶亮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暴雨 系统性暴雨 环流背景 物理量特征 中尺度云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春末初夏局地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樊晓春 王若升 +1 位作者 王位泰 杜丽红 《干旱气象》 2011年第2期240-245,共6页
用常规观测资料、实时探空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0年5月25~26日发生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春末初夏的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暴雨过程由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及西南急流、地面倒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产生;雷达回... 用常规观测资料、实时探空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0年5月25~26日发生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春末初夏的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暴雨过程由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及西南急流、地面倒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产生;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局地暴雨由混合性降水回波产生,持续时间长,降水效率高;同时,暴雨量场及V-3θ图在暴雨的起报、结束及落区上有很好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末初夏暴雨 不稳定参数 暴雨量场 V-3Θ图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