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台地震台PET重力潮汐参数观测结果及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兴坚 李建康 +1 位作者 冯红武 刘小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8,共6页
用维尼迪科夫(Vi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高台地震台重力潮汐观测资料,获得几个主要潮波的重力潮汐参数。对日均值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分析了非潮汐重力变化信息。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气压对重力... 用维尼迪科夫(Vi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高台地震台重力潮汐观测资料,获得几个主要潮波的重力潮汐参数。对日均值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分析了非潮汐重力变化信息。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气压对重力潮汐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台台重力观测精度较高,O1、M2波潮汐因子变化稳定在1‰之内,与国家重力台网中心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重力仪 潮汐参数 最小二乘拟合法 非潮汐变化 一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台台JCZ-1地震计LP通道数据固体潮信息提取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兴坚 李建康 +3 位作者 许玉红 冯红武 刘小明 雷功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2-535,554,共4页
通过对甘肃省高台地震台JCZ-1超宽频地震计LP通道垂直分量记录进行分析,提取了固体潮汐信息,并与PET重力仪观测数据及重力固体潮理论值提取的固体潮汐信息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JCZ-1地震计LP通道垂直分量信号记录到了明显的固体潮汐信... 通过对甘肃省高台地震台JCZ-1超宽频地震计LP通道垂直分量记录进行分析,提取了固体潮汐信息,并与PET重力仪观测数据及重力固体潮理论值提取的固体潮汐信息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JCZ-1地震计LP通道垂直分量信号记录到了明显的固体潮汐信息,通过FFT频谱分析提取到了清晰的日波、半日波振幅谱,而1/3波振幅谱反应不明显,该结果与同台的PET重力观测数据及重力固体潮理论值所求得的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Z-1超宽频带地震计 固体潮 LP通道 垂直分量 PET重力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台地震台依法保护地震监测环境的经验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兴坚 陈兰新 +2 位作者 陈建军 许玉红 李东生 《高原地震》 2005年第4期49-54,共6页
阐述了高台地震台观测环境现状,通过高台地震台监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认识到:法律、法规是地震监测环境得到有利保护的重要保障;观测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依靠当地政府及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地震台站工作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 阐述了高台地震台观测环境现状,通过高台地震台监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认识到:法律、法规是地震监测环境得到有利保护的重要保障;观测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依靠当地政府及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地震台站工作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担负起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 环境保护 法律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滤波器在高台地震台地震记录日常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建军 许玉红 +2 位作者 李兴坚 陈军 李东生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简要介绍了滤波器的一般原理与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在高台地震台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 FOURIER变换 数字滤波器 数字地震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台测震新旧台基记录地震及震相特征差异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敏 雷正超 +3 位作者 唐丽 毛磊 王志栋 李兴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1-1145,1158,共6页
使用相同带宽、同类型地震计BBVS-120观测记录数据,对高台地震台新旧观测山洞的台基环境噪声、地震监测能力及震相记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台测震新山洞的地震监测水平优于旧山洞,部分地区新山洞对于核面反射波的记录更加清晰。
关键词 新旧观测山洞 台基环境噪声对比 地震记录能力分析 震相记录特征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台台昆仑山8.1级地震分量应变观测报告
6
作者 尹亮 李兴坚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02年第1期65-69,共5页
关键词 昆仑山 地震 应变观测报告 高台地震台 地质构造 短临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台地震台用数字资料进行大震速报的经验介绍
7
作者 武银 尹亮 +3 位作者 刘鸿斌 陈兰新 刘小明 李兴坚 《高原地震》 2004年第1期68-73,共6页
着重介绍了高台地震台用数字地震资料进行大震速报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以期与同行交流,共同做好大震速报工作。
关键词 高台 大震速报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台分量式应变前驱波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鸿斌 尹亮 +3 位作者 李东生 李兴坚 刘小明 邹小波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9-307,共9页
甘肃高台基准台钻孔分量应变仪运行稳定,资料连续可靠。发现在部分大震前有形态各异的前驱波存在,其表现方式有突升、突降、固体潮畸变和地脉动加粗等。介绍了部分震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关键词 钻孔应变仪 分量应变 前驱波 大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IF震相在嘉峪关地震台的记录特征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许玉红 陈建军 +3 位作者 李兴坚 董海龙 程鹏 张俏丽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B10期632-638,共7页
本文用数例典型地震记录到的PDIF震相总结美洲沿岸近海地震在嘉峪关台的记录特征,分析说明PDIF震相的出现规律及特征。运用笔者多年来工作中积累的震相分析经验,可更好地指导观测人员对极远震震相的分析工作,以便加强分析队伍的分析认... 本文用数例典型地震记录到的PDIF震相总结美洲沿岸近海地震在嘉峪关台的记录特征,分析说明PDIF震相的出现规律及特征。运用笔者多年来工作中积累的震相分析经验,可更好地指导观测人员对极远震震相的分析工作,以便加强分析队伍的分析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IF震相 美洲地震 记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型地震仪仿真在兰州台数字地震观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双贵 陈继锋 +2 位作者 张淑珍 李建康 韩英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3-398,共6页
依据地震仪仿真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整理兰州台64型地震仪多年的模拟记录标定数据,由已知64型地震仪的传递函数表达式,通过分析计算,求解得到零极点值。把64型地震仪作为目标仿真仪添加到分析软件中,并在兰州台日常的大震速报和分析工作... 依据地震仪仿真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整理兰州台64型地震仪多年的模拟记录标定数据,由已知64型地震仪的传递函数表达式,通过分析计算,求解得到零极点值。把64型地震仪作为目标仿真仪添加到分析软件中,并在兰州台日常的大震速报和分析工作中得以检验。结果表明64型地震仪对中远距离弱震、较小的极远震以及发生在兰州台影区的地震进行仿真,可以清晰的识别初至P波到时、初动方向与提高震相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型地震仪 仿真 传递函数 零极点值 兰州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地震的地磁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必显 邹小波 +7 位作者 冯红武 李健康 刘淑娟 刘鸿斌 刘小明 李东生 尹亮 李兴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89-97,共9页
利用玉树地震前玉树周围500km范围内的地磁观测数据,采用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逐日比、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低点位移等方法讨论了震源区地磁场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并发现它们之间有较好的对应... 利用玉树地震前玉树周围500km范围内的地磁观测数据,采用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逐日比、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低点位移等方法讨论了震源区地磁场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并发现它们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比 日变幅逐日比 空间相关 低点位移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ato模型研究民乐—山丹地震Q_c值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兴坚 许玉红 +4 位作者 陈建军 李东生 刘小明 武银 尹亮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使用甘肃遥测台网山丹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在60 s流失时间下研究了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地震序列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对于不同中心频率点Qc值变化形态不一致:在序列的发展阶段变化起...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使用甘肃遥测台网山丹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在60 s流失时间下研究了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地震序列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对于不同中心频率点Qc值变化形态不一致:在序列的发展阶段变化起伏较大,在序列初期和末期变化起伏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模型 民乐-山丹地震 Qc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丹-民乐6.1和5.8级地震短期异常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兴坚 张立光 +3 位作者 曾文浩 许玉红 刘小明 李东生 《高原地震》 2004年第3期60-65,共6页
总结分析了2003年10月25日发生在甘肃山丹-民乐6 1级、5 8级地震的异常特征,总体表现为:(1)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丛集和地震活动水平的明显增强现象,以及一些显著地震事件的发生和有序迁移;(2)震源区外前兆异常出现大幅度同步变化的短期... 总结分析了2003年10月25日发生在甘肃山丹-民乐6 1级、5 8级地震的异常特征,总体表现为:(1)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丛集和地震活动水平的明显增强现象,以及一些显著地震事件的发生和有序迁移;(2)震源区外前兆异常出现大幅度同步变化的短期异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丹-民乐地震 短期 异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最大熵谱法分析玉门地震序列的频谱变化
14
作者 许玉红 李兴坚 雷功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78-80,共3页
采用Burg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对玉门地震序列进行了频谱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当主震发生时,频谱主频向高频方向变化,当整个序列接近尾声时,频率逐渐恢复。这个结果可解释为,随着应力的积累,孕震区介质部分裂隙闭合,挤出裂隙水,密度... 采用Burg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对玉门地震序列进行了频谱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当主震发生时,频谱主频向高频方向变化,当整个序列接近尾声时,频率逐渐恢复。这个结果可解释为,随着应力的积累,孕震区介质部分裂隙闭合,挤出裂隙水,密度相对增大,品质因数提高,高频成分的衰减降低,使频谱的主频率移向高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谱法 玉门地震序列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甚宽频带数字地震仪震级偏差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陈建军 许玉红 陈兰新 《高原地震》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仅对高台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的震级与标准震级的偏差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数字地震仪 震级 震级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甘肃临泽震群序列Q_C值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兴坚 许玉红 +4 位作者 李东生 刘小明 刘鸿斌 丁宏 陈建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7-381,共5页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高台地震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临泽震群序列尾波QC值在60s流逝时间下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QC(f)=(27.67±2.94)f(0.9924±0.0411)。分析发现:在中等地震频发时段,QC值变化起伏...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高台地震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临泽震群序列尾波QC值在60s流逝时间下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QC(f)=(27.67±2.94)f(0.9924±0.0411)。分析发现:在中等地震频发时段,QC值变化起伏较弱且偏低;研究结果与民乐—山丹地震序列接近,故认为这个结果近似了祁连山地震带中段地区的介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模型 QC值特征 临泽震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磁台观测仪器工作状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英 杨莉 +3 位作者 闫万生 杨宏静 王静波 刘鸿斌 《甘肃科技》 2017年第19期45-47,共3页
地磁观测资料在地磁学、空间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料质量对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仪器工作效能是保证资料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利用兰州地磁台多套仪器观测资料,通过对不同仪器组... 地磁观测资料在地磁学、空间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料质量对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仪器工作效能是保证资料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利用兰州地磁台多套仪器观测资料,通过对不同仪器组合观测的基线值和绝对值,最终得出了每套仪器的工作效能。结果显示:兰州地磁台各套仪器工作状态稳定,观测质量可靠,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文中观测仪器工作状态分析方法对于其它地磁台站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学 观测仪器 基线值 绝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台地震台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分量应变观测报告
18
作者 尹亮 李兴坚 +7 位作者 陈兰新 刘晓明 武银 陈建军 刘鸿斌 许玉红 李东生 雷登学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03年第1期167-169,共3页
一、台站环境及地质构造情况高台基准地震台始建于60年代中期,地处河西走廊中西段,地理坐标为北纬39.4°,东经99.7°。台基岩性为地球深部侵出地表的大面积完整裸露的花岗岩体,背景干扰小。本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祁连山北... 一、台站环境及地质构造情况高台基准地震台始建于60年代中期,地处河西走廊中西段,地理坐标为北纬39.4°,东经99.7°。台基岩性为地球深部侵出地表的大面积完整裸露的花岗岩体,背景干扰小。本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祁连山北缘逆冲断裂带中段,线状褶皱非常发育,垂直差异运动强烈,是地应力易于积累的地区。区域地质构造以合黎山—龙首山北西西向隆起带为主,西起金塔,东至河西堡东,总体走向呈N50°~60°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基 地球 地质 地震台 堡东 口西 高台
原文传递
采用立体像对和差分GPS揭示民乐-永昌隐伏断裂地表变形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小波 袁道阳 +3 位作者 邵延秀 刘兴旺 张波 杨海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8-1212,共15页
为高效获取民乐-永昌断裂西段活动构造研究的定量参数,利用ERDAS软件,基于SPOT6立体像对提取高分辨率点云数据,经过滤波和插值生成2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DEM数据线性高程精度达1m。基于DEM数据提取的高地貌面上的3条廊带剖面显示... 为高效获取民乐-永昌断裂西段活动构造研究的定量参数,利用ERDAS软件,基于SPOT6立体像对提取高分辨率点云数据,经过滤波和插值生成2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DEM数据线性高程精度达1m。基于DEM数据提取的高地貌面上的3条廊带剖面显示,区域存在明显的褶皱变形,后续通过高精度差分GPS实测河流阶地纵剖面进一步揭示T2阶地存在高度约2.0m的构造抬升。廊带剖面和河流阶地纵剖面显示断裂-褶皱变形整体走向为311°,与小震精定位反演拟合断层参数和震源机制解结果相近,其位置也与地震应急科考资料显示现场情况吻合。上述结果表明,民乐-永昌隐伏断裂西段民乐—大马营段存在明显的构造变形,支持该断裂为2003年民乐-山丹MS6.1和5.8级地震发震断层的认识。立体像对对于活动构造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为室内确定构造变形的空间位置和野外详细考察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裂 SPOT6立体像对 DEM 构造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欣欣 李少华 +1 位作者 邹小波 刘旭宙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5-1076,1084,共13页
利用区域测震台网的地震波形及震相数据基于CAP方法反演北纬26°~42°,东经90°~110°内的270个MS>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GCMT目录和一些前人研究结果中该区域的共759个震源机制解数据,运用SATSI方法计算... 利用区域测震台网的地震波形及震相数据基于CAP方法反演北纬26°~42°,东经90°~110°内的270个MS>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GCMT目录和一些前人研究结果中该区域的共759个震源机制解数据,运用SATSI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域的应力场。将研究区域按1°×1°网格化后得到了154个局部应力场分布结果,从结果上看,整个青藏高原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大致表现为顺时针且向右的旋转方式。该结果反映了青藏高原块体向NE和NNE挤压的过程中,分别在其北部和东部受到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两个坚硬块体的阻挡,造成青藏块体增厚,块体之间物质的侧向流动。对研究区域应力型因子R值的研究显示青海祁连、甘东南区域、四川龙门山断裂带等沿青藏高原块体与阿拉善块体以及鄂尔多斯块体交界处相对应力值偏大,与近年来这些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成正比。本文研究结果对比其他应力场研究结果、GPS研究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为青藏高原地区的孕震机理、活动构造以及地震趋势判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青藏高原 滑动角 CAP震源机制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