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包海荣 李小平 +9 位作者 刘继新 马宝义 王洪营 文亨军 董继元 谭恩丽 董静 张艺 李雪 张岚 《西部医学》 2022年第8期1193-1198,共6页
目的 分析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甘肃省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3日~2020年9月3日,甘肃省20所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报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共169例... 目的 分析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甘肃省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3日~2020年9月3日,甘肃省20所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报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共169例,其中境外输入组79例(全部为境外回国人员集中隔离留观任务中发现的华人病例),本地病例组90例。对169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境外输入组中,男性59例,女性20例,年龄(28±11)岁;本地病例组中,男性39例,女性51例,年龄(44±17)岁;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8、3.667;均P<0.01);本地病例组年龄大于境外输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0,P<0.01);本地病例组重型/危重型明显多于境外输入组(χ^(2)=9.137,P<0.01);境外输入组发热、咳嗽和乏力发生率低于本地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18、15.764、10.929;均P<0.01)。境外输入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谷草转氨酶与本地病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2、1.440,Z=-1.585;均P>0.05),境外输入组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与本地病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27、-4.116、-2.604、-3.902、-2.436、-4.224、-2.158、-2.016、-2.679、-3.339;均P<0.05)。本地病例组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境外输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72,P<0.05);本地病例组接受呼吸支持的患者明显多于境外输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7,P<0.01)。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示,境外输入组病灶分布以单侧肺叶为主,本地病例组病灶分布以双侧肺叶为主;境外输入组肺部影像学改变以小结节影为主,其次为磨玻璃影,本地病例组则以磨玻璃影和实变影为主。结论 甘肃省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以青年人居多,较本地病例临床症状轻微;本地病例患者年龄偏大、合并基础疾病者更多,重型/危重型患者多,全身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指标更高,对心、肝、肺等器官功能的影响更大,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境外输入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某医院医护人员激励因素偏好研究
2
作者 刘晋伶 蔡辉 +1 位作者 汪宏晶 汪永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因素以及不同特征的医护人员对激励因素的偏好,为建立相关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20年11月24日—12月1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13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因素以及不同特征的医护人员对激励因素的偏好,为建立相关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20年11月24日—12月1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13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医护人员认为17项激励因素都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薪酬福利、绩效考核、领导素质和技术提升,并且性别、年龄、学历等特征对激励因素的偏好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满足医护人员的薪酬福利和绩效考核等保健因素可以消除消极行为,优化领导素质和技术提升等激励因素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双因素理论 实证研究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工作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组方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3
作者 刘晓艳 雷文娟 +3 位作者 王萌 唐红娟 孟敏 史彦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74-77,共4页
目的优化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组方的提取工艺。方法浓氨水引咳法建立小鼠咳嗽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铵含量;以乙醇浓度、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得膏率、甘草酸铵含量、引咳潜伏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复方甘芪止... 目的优化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组方的提取工艺。方法浓氨水引咳法建立小鼠咳嗽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铵含量;以乙醇浓度、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得膏率、甘草酸铵含量、引咳潜伏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组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以60%乙醇为溶剂,溶剂体积为药材质量的4倍,煎煮4 h得到的提取物综合评分最高,为复方甘芪止咳颗粒组方的优化提取工艺。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得膏率和甘草酸铵提取率较高,引咳潜伏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芪止咳颗粒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甘草酸铵 咳嗽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冬志 蔡辉 +2 位作者 王晓鹏 陈泉 张浩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4862-4871,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5期)、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 目的:系统评价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5期)、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补充检索Google Scholar等搜索引擎,纳入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日期截止至2014-06.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s,包含15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传统三孔腹腔镜,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具有更高的术后美容评分(SMD=0.52,95%CI:0.21-0.83,P=0.001),但手术时间较长(MD=7.10,95%CI:4.31-9.89,P<0.00001).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腹腔脓肿发生率及留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用于阑尾良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较传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存在一定优势,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单孔腹腔镜 传统三孔腹腔镜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对控制医疗不良因素及医疗纠纷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国胜 彭彩丽 +4 位作者 康兰 沈燕飞 刘继新 徐福穗 陈红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8期97-101,共5页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控制医疗不良因素及医疗纠纷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5月—2020年8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按临床路径模式管理的21个病种5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按常规化模式管理的患同种...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控制医疗不良因素及医疗纠纷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5月—2020年8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按临床路径模式管理的21个病种5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按常规化模式管理的患同种疾病的6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从医方诊疗及管理因素、患方因素、医患沟通因素、疾病自身因素4个方面分析医疗纠纷不良因素。结果观察组医疗纠纷总发生率为10.2%,低于对照组的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因医方因素、患方因素、医患共同因素、疾病自身因素引发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5.4%和14.0%、2.8%和5.4%、0.6%和2.2%、1.8%和3.4%。结论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医疗不良因素,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常规化模式 医疗纠纷 不良因素 管理模式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冬志 陈泉 +2 位作者 王晓鹏 蔡辉 张浩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737-2741,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胃癌的预防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1966.01—2014.05)、EMBase(1998.01—2014.05)及Web of Science(1993.01—2014.05)中关于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文献。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 目的综合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胃癌的预防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1966.01—2014.05)、EMBase(1998.01—2014.05)及Web of Science(1993.01—2014.05)中关于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文献。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总样本量为5 459 975例,胃癌患者数为5 581例,他汀类药物使用者数为962 192例。Meta分析结果 :(1)8项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76(0.71,0.81),P<0.01〕。6项高质量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88(0.82,0.95),P<0.01〕。(2)3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85(0.67,1.07),P=0.17〕。(3)将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合并后,11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77(0.72,0.82),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对胃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效果并不明确,需严格且高质量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胃肿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抑制氟尿嘧啶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增强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常仕林 何进鹏 +1 位作者 陈亚琼 蔡辉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氟尿嘧啶(5-FU)诱导后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GM-CSF参与胃癌细胞耐药性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5-FU作用于胃癌细胞的半致死剂量;将GM-CSF添加到5-F... 目的通过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氟尿嘧啶(5-FU)诱导后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GM-CSF参与胃癌细胞耐药性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5-FU作用于胃癌细胞的半致死剂量;将GM-CSF添加到5-FU处理的胃癌细胞中,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其对细胞活性和克隆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差异。结果5-FU对胃癌细胞的半致死剂量为(16±0.4)mg/L。5-FU对胃癌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M-CSF能有效减弱5-FU的抑制效果(P<0.05)。5-FU能显著诱导胃癌细胞凋亡,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而加入GM-CSF后,5-FU诱导的凋亡被抵抗,Bax/Bcl-2比值升高趋势被抑制(P<0.05)。结论GM-CSF能够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有效抑制5-FU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在增强胃癌细胞化疗耐药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胃肿瘤 细胞凋亡 抗药性 肿瘤 氟尿嘧啶
原文传递
调脂靶点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朱婕 刘继新 +1 位作者 梁晓静 汤浩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906-1915,共10页
21世纪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处于上升趋势,阐明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后,降低血脂成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首要手段,进一步促进了调脂药的研究与开发。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调脂靶点由蛋白水平进行... 21世纪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处于上升趋势,阐明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后,降低血脂成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首要手段,进一步促进了调脂药的研究与开发。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调脂靶点由蛋白水平进行至基因层面,调脂药也从化学合成药物扩增至生物抗体,调脂治疗作用靶点不断开发使调脂药得以更新换代。本研究相关文献材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SionMed、PubMed和Springer数据库,药物信息主要来源于国家医疗保险服务平台和Pharnex Cloud药物数据库。笔者对全球市面所售调脂药的作用靶点与药物种类进行综述,并对调脂研究过程中待解决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药品 调脂药 新药开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