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土工程勘察对镇原县排洪渠及截洪沟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1
作者 龙宇飞 《四川有色金属》 2025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研究对岩土工程勘察在排洪渠建设中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工程建设提出的建议。首先,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在排洪渠建设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岩土工程勘察,认为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 本研究对岩土工程勘察在排洪渠建设中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工程建设提出的建议。首先,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在排洪渠建设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岩土工程勘察,认为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级别为适宜性差。随后,探讨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岩土工程勘察的解决方案,主要对工程持力层的选择和处理进行讨论。最后,提出了工程施工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镇原县排洪渠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岩土性质 持力层 施工建议 镇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
作者 李松 刘晋文 窦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16-4424,共9页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甘肃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②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和东南部的9个市州,属于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区、白龙江流域及陇南山地;③在时间分布上,5—9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以7月下旬—8月上旬最为严重;④地质灾害具群发致灾、隐蔽致灾和链式致灾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调查 发育特征 防灾减灾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肖家山锑矿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6
3
作者 贺旭晖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2年第1期107-109,共3页
肖家山锑矿以往的硐探、探槽和钻探工程对地质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本文以肖家山锑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开展矿山地质灾害调查,提出了灾害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区内共发育不稳定斜坡1处、滑坡6处、泥石流沟2条,主要受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 肖家山锑矿以往的硐探、探槽和钻探工程对地质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本文以肖家山锑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开展矿山地质灾害调查,提出了灾害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区内共发育不稳定斜坡1处、滑坡6处、泥石流沟2条,主要受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降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修建平硐支护、挡土墙、锚固、截水沟和排水沟等工程手段,并加强雨量、坡面、地面塌陷和废石场堆渣的监测与预警等防治措施,以期为同类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肖家山锑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设计中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4
作者 郑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3期180-183,共4页
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正在快速的发展而且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由于公路工程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建设一条公路的时候往往从前期的设想到后期最终通车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研究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的将一些方案细化到具体。公路工... 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正在快速的发展而且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由于公路工程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建设一条公路的时候往往从前期的设想到后期最终通车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研究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的将一些方案细化到具体。公路工程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它包含了很多子项目。地质勘察资料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是工程设计、施工的关键。通过对公路地质状况的分析,可以为公路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此,文章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及重要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设计 地质勘察 要点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金塔县中丰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及流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丽娟 薛文灏 简鹏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研究区位于甘肃省金塔县航天镇中丰沟流域,流域面积和沟谷纵比降较大,物源补给充足,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极易形成暴雨型泥石流。该泥石流流域面积23.8 km^(2),物源补给方式中的滑坡和崩塌占总补给储量的2.73%;坡面冲蚀、切蚀、坍塌形成... 研究区位于甘肃省金塔县航天镇中丰沟流域,流域面积和沟谷纵比降较大,物源补给充足,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极易形成暴雨型泥石流。该泥石流流域面积23.8 km^(2),物源补给方式中的滑坡和崩塌占总补给储量的2.73%;坡面冲蚀、切蚀、坍塌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占总补给储量的85.82%;沟道堆积物占总补给储量的11.45%。该泥石流的主要危害区域是沟谷下游至堆积扇前缘,危害方式以淤埋和冲毁为主。根据泥石流的形成、发育特点,拟采用“以排为主,辅以沟道加固、局部沟道清淤”的方案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塔县 中丰沟 泥石流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及要点分析
6
作者 孙燕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20期184-186,共3页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矿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环境发展造成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变得更加凸显。根据相关会议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发展中要...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矿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环境发展造成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变得更加凸显。根据相关会议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发展中要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注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治理,构建起美丽新中国。本文展开对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技术的分析,阐述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使用到的相关技术,并为工作开展提供专业化发展建议,为今后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工作开展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 地质修复技术 要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勘察主要岩土问题分析
7
作者 白小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0期48-50,共3页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仍需不断。与平原区相比,山区公路建设还处于空白期,为保证各个区域的往来更加便利,新修建的高速公路逐渐向山区集中。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必要深入研究,进一步认识和...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仍需不断。与平原区相比,山区公路建设还处于空白期,为保证各个区域的往来更加便利,新修建的高速公路逐渐向山区集中。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必要深入研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握山区公路桥梁工程的特点。尽管从地质情况来看,施工流程是有差别的,但每一个工程都有必要的环节,这是不能放弃的。因此,对建筑工程勘测设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在技术掌握和应用上,一定要加强技术研究,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做好勘测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高速公路 勘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纲统一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国营 刘平 +2 位作者 张凯 武倩倩 李玉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9,共12页
以往的区域性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多以对比不同评价模型结果和改进模型为主,而忽视了所选致灾因子的信息保留以及因子量纲如何统一的问题。为探究致灾因子的相关性和量纲对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影响,以甘肃省靖远县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选取... 以往的区域性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多以对比不同评价模型结果和改进模型为主,而忽视了所选致灾因子的信息保留以及因子量纲如何统一的问题。为探究致灾因子的相关性和量纲对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影响,以甘肃省靖远县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和地形起伏度等12个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的新因子参与易发性评价,并采用数据标准化、滑坡密度和信息量值替代法统一致灾因子的量纲,最后基于GIS平台绘制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通过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易发性评价结果精度。结果表明:在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感知机模型中,经主成分分析处理的因子得到的模型评价结果精度更高,采用信息量值替代法统一因子的量纲能够进一步提升逻辑回归和感知机模型的评价结果精度;同时,3种评价模型中感知机模型的结果精度最高(AUC=0.9367),优于信息量模型(AUC=0.9173)和逻辑回归模型(AUC=0.9272),是该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理想模型,应优先考虑。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致灾因子 主成分分析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感知机模型 量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曲江顶崖滑坡变形模式及发展趋势
9
作者 窦晓东 王信 李松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以舟曲县江顶崖滑坡为依托,采用现场野外调查、工程地质钻孔勘探,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位移监测、无人机多期影像对比、变形历史对比、 Massflow数值模拟等方法获取滑坡变形的基本特征,分析滑坡复活机制、变形模式,再现其发展趋势及破坏范围... 以舟曲县江顶崖滑坡为依托,采用现场野外调查、工程地质钻孔勘探,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位移监测、无人机多期影像对比、变形历史对比、 Massflow数值模拟等方法获取滑坡变形的基本特征,分析滑坡复活机制、变形模式,再现其发展趋势及破坏范围.结果表明,江顶崖滑坡主要由降雨、江水冲刷诱发,降雨入渗在滑带处形成饱水带,软化、浸润滑面,导致滑带炭质板岩抗剪强度持续降低;江水冲蚀导致滑坡前缘失去支撑,最终诱发滑坡失稳;江顶崖滑坡拉裂滑动后后壁及侧壁出现“环状”灰黑色炭质板岩,中部形成洼地及平台,中前部出现多条鼓胀拉裂缝及剪切裂缝,前部形成多条放射状裂缝,滑体挤压白龙江河道,导致河道局部宽度不足5 m;江顶崖滑坡前部滑体滑动导致后部滑体失去支撑,加上后部滑体重力作用,导致局部复活,变形模式为前部牵引-后部推移的复合式破坏;数值模拟发现在不利工况下,滑坡堆积体将堵塞白龙江,形成18 m厚的堰塞体,并在滑坡上游形成6.6 km的回水淹没区,对上游南峪村、虎家崖村、安子坪村等村庄构成严重威胁,潜在危害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模式 发展趋势 数值模拟 动力过程 江顶崖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静宁县供水量预测
10
作者 王春晖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4年第11期17-20,共4页
通过收集静宁县2013—2023年供水量和用水量资料,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供水量数据进行迭代训练处理,构建了能够反映系统演化趋势的微分方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专门的代码程序,对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高... 通过收集静宁县2013—2023年供水量和用水量资料,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供水量数据进行迭代训练处理,构建了能够反映系统演化趋势的微分方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专门的代码程序,对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高效求解和运算。结果表明:(1)静宁县2013—2023年的平均供水量为3542万m^(3),供水以地表水为主,用水以农业用水为主;(2)根据BP神经网络迭代训练结果,训练集百分比误差为-0.12~0.08,测试集百分比误差为-0.14~0.12,预测模型模拟效果良好;(3)经过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静宁县2024—2028年的供水量预测值分别为3068万m^(3)、2943万m^(3)、2959万m^(3)、3233万m^(3)和3242万m^(3),平均供水量为3089万m^(3),静宁县2024—2028年供水量为减少的趋势,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量 用水量 BP神经网络预测 静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加权指数和法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治成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丽娟 简鹏 +1 位作者 薛文灏 杨帆 《甘肃地质》 2023年第3期74-81,共8页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治成效评价是区域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既可以用来检验治理工程质量、机理认识及方案选取方面的合理性,又可以为区内后续同类灾害治理工程提供参考借鉴。根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际,以多因素加权指数和法为理论基...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治成效评价是区域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既可以用来检验治理工程质量、机理认识及方案选取方面的合理性,又可以为区内后续同类灾害治理工程提供参考借鉴。根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际,以多因素加权指数和法为理论基础,筛选出3项一级指标(工程实施规范性、防灾减灾有效性、工程发挥效益性),10项二级指标(治理工程设计合理性、治理工程设计执行情况、工程施工质量合规性、工程运行维护管理、防治目标及功效实现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消除程度、防灾功效发挥程度、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构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治成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治理工程防治成效多因素加权指数Is的相对大小作为评价治理工程防治成效的定量指标,以天水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滑坡治理工程为例,采用多因素加权指数和法对其防治成效进行评价,经检验该模型评价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综合防治成效 多因素加权指数和法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基于多因素加权指数和法的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以麦积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简鹏 李文彦 +4 位作者 张治家 时伟 党发宁 郭红东 李松 《甘肃地质》 2022年第3期63-72,共10页
以麦积区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项目为依托,在前人研究及分析区内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以栅格单元作为基本评价单元,运用多因素加权指数和法,以地形条件、地貌类型、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距水域距离、植被覆盖... 以麦积区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项目为依托,在前人研究及分析区内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以栅格单元作为基本评价单元,运用多因素加权指数和法,以地形条件、地貌类型、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距水域距离、植被覆盖等作为区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一级因子。以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面粗糙度、地表曲率等作为表征地形条件的二级评价因子,以距支流及干流距离作为表征距水域距离的二级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一级评价因子及其所属的二级评价因子的权重,基于ArcGIS平台对各评价单元综合易发性指数进行计算并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易发区(8.26%)、中易发区(19.49%)、低易发区(23.69%)、非易发区(48.56%)4个区域。采用历史灾害统计法定性验证与ROC曲线法(AUC=0.866)定量验证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划分结果进行验证,表明多因素加权指数和法能够较为客观准确的对麦积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 加权指数和 区域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原文传递
金属矿地下采空区探测、处理与安全评判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小龙 《中国金属通报》 2023年第7期177-179,共3页
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金属资源的需求全面增加,因此,近些年来我国金属矿开采规模有所提高。在金属矿开采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做好采空区的处理,加强对采空区的探测,明确采空区存... 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金属资源的需求全面增加,因此,近些年来我国金属矿开采规模有所提高。在金属矿开采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做好采空区的处理,加强对采空区的探测,明确采空区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而对其进行处理,确保采空区的安全性。因此,本文将对金属矿地下采空区探测、处理与安全评判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地下采空区 探测工作 处理方式 安全评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拉弟 李松 《甘肃地质》 2023年第4期48-58,共11页
兰州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灾害类型多样且点多面广,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目前对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特征研究较多,而对灾害防治对策及模式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归类分析,系统总... 兰州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灾害类型多样且点多面广,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目前对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特征研究较多,而对灾害防治对策及模式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归类分析,系统总结以往地质灾害防治经验,提出了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模式,力求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并对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地质灾害 防治模式 兰州市
原文传递
甘肃省水资源利用上线分区管控体系初步研究
15
作者 司翊彤 何碧 +4 位作者 妙旭华 晋王强 辛欢 吴明艳 矫娇 《甘肃地质》 2023年第2期64-68,共5页
通过分析梳理近五年甘肃省及各市州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依据甘肃省水资源禀赋、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等现状因素,并充分衔接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确定全省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要... 通过分析梳理近五年甘肃省及各市州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依据甘肃省水资源禀赋、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等现状因素,并充分衔接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确定全省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要求,作为水资源利用上线管控目标;根据水资源评价结果,初步划定水资源重点管控区,提出了相应管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一单 水资源利用上线 分区管控 水资源管理 甘肃省
原文传递
基于Flow-R的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泥石流危险性研究——以白银市靖远县教场沟为例
16
作者 李国营 郭红东 《甘肃地质》 2024年第3期52-57,共6页
随着极端气候频发和人类活动的剧增,黄土丘陵区的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给当地城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拟以白银市靖远县教场沟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查、综合遥感技术、ArcGIS软件和Flow-R软件进行小流域泥石流... 随着极端气候频发和人类活动的剧增,黄土丘陵区的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给当地城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拟以白银市靖远县教场沟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查、综合遥感技术、ArcGIS软件和Flow-R软件进行小流域泥石流危险性研究。结果显示沟道内泥石流危险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且随着条件概率增加而增加。在10年、50年和100年一遇情况下,泥石流危险区分别约占整个研究区的16.60%、28.72%和51.77%,极高—高危险等级面积比例分别占20.15%、19.97%和19.27%。该成果可为区域的防灾减灾和土地利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 黄土沟壑区 Flow-R 甘肃白银
原文传递
兰州市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工艺研究
17
作者 李皓东 朱俊宇 +4 位作者 王辉 刘行祥 刘文辉 杨永辉 孙睿 《甘肃地质》 2024年第3期45-51,共7页
地热供暖工艺是决定地热供暖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为探索一套适宜于兰州市主城区的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水供暖工艺流程,本文依托于彭家坪华润未来城市小区,首次设计开展了兰州市主城区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工艺试验研究。通过对地热水... 地热供暖工艺是决定地热供暖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为探索一套适宜于兰州市主城区的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水供暖工艺流程,本文依托于彭家坪华润未来城市小区,首次设计开展了兰州市主城区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暖工艺试验研究。通过对地热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了地热水的结垢性与腐蚀性对供暖管道和换热器的影响,并依据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对回灌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兰州市主城区中深层地热水具有高矿化度、强腐蚀性和多结垢性的特征,采用PE-RTⅡ型保温管和钛合金板式换热器可有效解决该设备腐蚀结垢问题。同时,采用旋流除砂器+150目不锈钢自清洗过滤器+200目尼龙网袋式过滤器+30μm PP粗滤过滤器+5μm PP精滤过滤器的回灌过滤工艺组合可初步解决回灌过滤难题,并经过试验验证,总结出了一套适宜于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水供暖工艺流程,为兰州市主城区地热供暖规模化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型地热 供暖 回灌工艺 兰州市主城区
原文传递
宕昌县城关镇而信滑坡风险评价方法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松 《甘肃地质》 2022年第1期63-71,93,共10页
甘肃省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面对如此严峻的地质灾害防灾形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已成为热门学科,是防灾减灾的一项有力的非工程措施。针对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理论研究较多,形成了较为... 甘肃省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面对如此严峻的地质灾害防灾形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已成为热门学科,是防灾减灾的一项有力的非工程措施。针对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理论研究较多,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流程,而对于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以宕昌县城关镇而信滑坡为例,利用已有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体系,阐述了大比例尺下的单体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价过程,得出了相应受险区的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防灾减灾 而信滑坡 甘肃宕昌
原文传递
基于离散元法对边坡二维极限平衡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松 《甘肃地质》 2022年第3期59-62,共4页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法是要做一定假设的。本文考虑了离散元与极限平衡法基于刚体理论的相似性,用离散元法计算出极限平衡法中的各个计算分量值,然后代入到常用极限平衡法中分析计算,根据离散元法的计算结果讨论了各极限平衡法中...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法是要做一定假设的。本文考虑了离散元与极限平衡法基于刚体理论的相似性,用离散元法计算出极限平衡法中的各个计算分量值,然后代入到常用极限平衡法中分析计算,根据离散元法的计算结果讨论了各极限平衡法中各种假设的合理性,为极限平衡法的计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结果表明Bishop法与离散元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是本文经过离散元法计算后所推荐使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BISHOP法 极限平衡法 刚体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拟静力法的不同地震工况斜坡单元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
20
作者 简鹏 李文彦 +3 位作者 郭红东 李松 党发宁 张治家 《甘肃地质》 2023年第1期76-86,共11页
地震造成斜坡失稳是其引起的最为显著的次生灾害,在小震频发,大震多发的现实背景下,开展不同等级地震作用条件下斜坡危险性评价对区域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及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意义日渐凸显。基于拟静力法,根据斜坡所处场地类别... 地震造成斜坡失稳是其引起的最为显著的次生灾害,在小震频发,大震多发的现实背景下,开展不同等级地震作用条件下斜坡危险性评价对区域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及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意义日渐凸显。基于拟静力法,根据斜坡所处场地类别和不同超越概率水平地震作用,对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进行调整,确定斜坡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综合水平地震系数,计算不同等级地震作用引起的作用于斜坡重心处的水平和竖向惯性力,以极限平衡法为理论基础,计算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斜坡稳定性系数,结合危险性指数法,计算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斜坡失稳概率和危险性指数,据此对斜坡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危险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斜坡稳定性系数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减小,斜坡失稳概率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增大,斜坡危险性指数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增大,斜坡危险性亦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法 拟静力法 危险性指数法 地震作用 斜坡单元危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