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2014年民勤4种典型荒漠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兰萍 王立 +6 位作者 詹科杰 魏怀东 陈芳 李亚 胡小柯 张晓娟 肖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6期116-122,共7页
根据2006—2014年民勤荒漠植物4个样区36个样方调查数据,对该区沙蒿、梭梭、麻黄和白刺4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且数量较少,植物都是以较低的芽位适应生境条件;灌木层物... 根据2006—2014年民勤荒漠植物4个样区36个样方调查数据,对该区沙蒿、梭梭、麻黄和白刺4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且数量较少,植物都是以较低的芽位适应生境条件;灌木层物种的变化不大,草本层物种有所增加;多样性指数沙蒿群落、梭梭群落和白刺群落的略有增加,而麻黄群落略有减小;该区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主要由于草本层的物种变化引起。了解和掌握民勤荒漠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对于推动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荒漠植物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非洲典型国家荒漠化现状监测研究
2
作者 周兰萍 陈芳 +3 位作者 魏怀东 丁峰 李发明 胡小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4期198-203,共6页
为了了解和掌握非洲国家的荒漠化现状、程度及分布,采用MODIS MOD13Q1-NDVI数据,通过NDVI累计计算,得到埃及、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2010年植被生长状况较好时期的NDVI影像。基于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盖度,利用植被盖度进行荒漠化现状... 为了了解和掌握非洲国家的荒漠化现状、程度及分布,采用MODIS MOD13Q1-NDVI数据,通过NDVI累计计算,得到埃及、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2010年植被生长状况较好时期的NDVI影像。基于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盖度,利用植被盖度进行荒漠化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的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4%以上,且重度荒漠化占荒漠化面积的比例最大。尼日利亚受荒漠化影响较小,荒漠化占国土面积的比例14.77%,且轻度荒漠化占荒漠化面积的比例将达到99%。不同国家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分布在不同行政区划的不同的省份。研究结果将为非洲荒漠化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荒漠化 植被盖度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羊粪沙障对高寒区沙化草地恢复的影响——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增新 唐进年 +5 位作者 李银科 王祺 刘有军 杨雪梅 袁宏波 曹晓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6,共9页
[目的]研究植物纤维沙障、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对甘肃省玛曲县沙化草地恢复效果,为玛曲县沙化草地治理提供有效沙障。[方法]以玛曲县未布设沙障沙化草地为对照,比较了植物纤维沙障、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 [目的]研究植物纤维沙障、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对甘肃省玛曲县沙化草地恢复效果,为玛曲县沙化草地治理提供有效沙障。[方法]以玛曲县未布设沙障沙化草地为对照,比较了植物纤维沙障、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布设后沙化草地植物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①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对植被恢复效果较好。物种数由4种均增加为11种,植物群落平均盖度由7.28%依次增加到48.21%和58.29%;植物平均高度由6.67 cm依次增长到35.17和30.70 cm;植物平均干重由4.46 g/m 2依次增加到81.17和80.70 g/m 2;植物平均枯死率由9.55%依次降为7.00%和6.80%。②牛羊粪沙障和牛羊粪沙障+植物纤维沙障对0—5 cm土壤养分提升显著。全氮由0.154 g/kg依次增加到0.370和0.491 g/kg;土壤碱解氮由4.78 mg/kg依次增加到13.99和19.78 mg/kg;速效磷由1.64 mg/kg依次增加到5.54和6.20 mg/kg;速效钾由21.07 mg/kg依次增加为55.37和56.90 mg/kg。[结论]综合考虑恢复效果、成本和降解因素等,牛羊粪沙障为玛曲县沙化草地治理较理想的沙障布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粪沙障 沙化草地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塔县不同固沙模式的防风效益观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兰萍 张德魁 +3 位作者 马全林 樊宝丽 肖斌 张裕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89,217,共5页
采用DES梯度风观测系统对金塔县滴灌生物固沙林、砾石沙障、仿真植物沙障和PLA沙障4种固沙模式的风速进行野外观测,分析不同固沙模式的防风效益。结果表明:1)设置沙障可以明显降低风速,风速降低幅度:PLA沙障>仿真植物沙障>滴灌生... 采用DES梯度风观测系统对金塔县滴灌生物固沙林、砾石沙障、仿真植物沙障和PLA沙障4种固沙模式的风速进行野外观测,分析不同固沙模式的防风效益。结果表明:1)设置沙障可以明显降低风速,风速降低幅度:PLA沙障>仿真植物沙障>滴灌生物固沙林>砾石沙障。2)滴灌生物固沙林下风向林带边缘和中间林带内10~30 cm高度,风速减弱明显;砾石沙障布设在沙丘顶部对风速减弱较在平整地块强。3)地表粗糙度:PLA沙障>滴灌生物固沙林>仿真植物沙障>砾石沙障。本研究为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和防沙治沙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障 风速 地表粗糙度 防风效益 金塔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得禄 王辉 +3 位作者 杨自辉 李亚 朱国庆 胡小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6-200,205,共6页
研究民勤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对霸王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民勤不同霸王分布区,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霸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勤霸王草地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所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3... 研究民勤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对霸王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民勤不同霸王分布区,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霸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勤霸王草地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所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39种,分属13科32属;单科单属种较多,占到了总科数的一半;(2)在砂砾质地上,霸王种群密度大,物种相对丰富,但是生长量较小,而在固定半固定沙丘则相反。霸王群落所处生境影响了霸王的密度及生长;(3)在砾质地上生长的霸王群落物种相对丰富,多样性指数高,群落稳定性好,群落优势度较低,而在固定半固定沙丘上生长的霸王群落组成物种单一,结构简单,多样性指数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群落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霸王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天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兰萍 纪永福 +4 位作者 李亚 魏怀东 胡小柯 肖斌 苏万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9期80-84,共5页
为了掌握绿洲荒漠过渡带天然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为荒漠区植被恢复与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白刺、猫头刺、油蒿3种天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 为了掌握绿洲荒漠过渡带天然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为荒漠区植被恢复与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白刺、猫头刺、油蒿3种天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群落结构简单,组织水平低,群落中共有植物种29种,隶属10个科26个属,灌木层物种相对单一且数量较少,草本物种相对丰富且数量较大,植物都是以相对较低的芽位适应生境条件;天然群落丰富度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较低,群落间的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本研究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天然植被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天然群落 结构特征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边缘区不同生境沙拐枣的种群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树江 李毅 +3 位作者 杨自辉 樊宝丽 李得禄 李菁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1期28-32,共5页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是分布于中国北方干旱荒漠区的一种主要固沙植物,研究沙拐枣种群在沙漠不同生境中的群落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幼苗更新,对绿洲边缘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沙井...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是分布于中国北方干旱荒漠区的一种主要固沙植物,研究沙拐枣种群在沙漠不同生境中的群落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幼苗更新,对绿洲边缘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沙井子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不同地貌类型(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丘间地)和6种微地型(半固定沙丘迎风坡、顶部、背风坡和流动沙丘迎风坡、顶部、背风坡)沙拐枣种群特征、更新苗的数量特征与土壤水分的对应关系及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沙拐枣种群密度、覆盖度表现为:半固定沙丘〉丘间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丘间地与流动沙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株高在流动沙丘最大,丘间低地最小,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种群地径、新梢长无显著差异(P〈0.05)。(2)流动沙丘各部位密度、株高、覆盖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半固定沙丘则表现为差异性显著(P〈0.05),顶部大于迎风坡和背风坡。(3)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拐枣幼苗数量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丘间地,且与5~30 cm土壤水分含量大小相对应。(4)在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沙拐枣种群呈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边缘 不同生境 沙拐枣 种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限退耕地植被与风沙流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得禄 满多清 +2 位作者 刘有军 严子柱 汪媛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下垫面性质决定了近地面风沙流输沙量,而植被状况是下垫面中影响风沙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年限退耕地上安装0~100cm的积沙仪,测定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的风沙流输沙率及植被特征,分析不同生长阶段植被对输沙率的影响以及输沙率随高度变... 下垫面性质决定了近地面风沙流输沙量,而植被状况是下垫面中影响风沙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年限退耕地上安装0~100cm的积沙仪,测定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的风沙流输沙率及植被特征,分析不同生长阶段植被对输沙率的影响以及输沙率随高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退耕地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年输沙率随退耕时间呈规律性变化,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与退耕年限呈显著负相关,年输沙量与退耕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总盖度呈负相关;2)在不同退耕年代退耕地上,输沙率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0~30cm,越到上层,输沙率变化幅度越小;3)在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不同生长阶段,输沙率在植被生长高峰期明显低于生长初期,同时与植被盖度、草本植物数量显著相关;4)输沙率在不同高度范围内因植被增加而呈减少趋势,随着高度的增加输沙率增加百分比逐渐降低;5)干旱荒漠区退耕地灌木种类稀少,草本植物对群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雨季,进而影响了退耕地风沙流输沙率。研究结果为退耕地采取植物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退耕年限 植被盖度 风沙流 输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补血草属植物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梁泰 李得禄 魏林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0-135,共6页
为了研究4种补血草属植物种子之间的抗旱性差异及大小,为干旱荒漠区选择出抗旱性较强的补血草植物,笔者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耳叶补血草(Limonium ... 为了研究4种补血草属植物种子之间的抗旱性差异及大小,为干旱荒漠区选择出抗旱性较强的补血草植物,笔者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耳叶补血草(Limonium otolepis)和乡土种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4种补血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鲜重、活力指数进行了测定,并将处理7天后未萌发的种子移入蒸馏水中,测定了种子萌发恢复率。结果表明:在蒸馏水中,种子萌发率最高;随着PEG-6000溶液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鲜重和发芽指数呈递减趋势。PEG-6000溶液处理后,未发芽的种子在复水后可恢复萌发。黄花补血草的抗旱耐性指数最大,其次依次为二色补血草、大叶补血草和耳叶补血草。结合发芽势、发芽率、幼苗长度、发芽速率、种子幼苗鲜重等指标分析表明,黄花补血抗旱性最强,二色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居中,耳叶补血草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血草属 种子萌发期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下游不同年代退耕地风沙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得禄 满多清 +3 位作者 刘有军 严子柱 马俊梅 汪媛艳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4期117-122,共6页
不同年代退耕地受土壤水分与植被的影响,地表风沙流输沙量呈规律性变化。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治沙站不同年代退耕地为研究对象,用风沙流观测仪测定了不同年代退耕地上0~100 cm的风沙流输沙量,分析了不同年代退耕地风沙流年输沙量等特... 不同年代退耕地受土壤水分与植被的影响,地表风沙流输沙量呈规律性变化。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治沙站不同年代退耕地为研究对象,用风沙流观测仪测定了不同年代退耕地上0~100 cm的风沙流输沙量,分析了不同年代退耕地风沙流年输沙量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输沙量总体上表现为随退耕时间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退耕时间越长,年输沙量越大,同时输沙量也受周边地貌的影响;(2)不同年代退耕地输沙量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而且与风速关系密切,输沙量大小与当地风季发生规律相一致;(3)退耕地风沙流输沙量与退耕年代总体上呈二元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4)通过聚类分析将10个不同年代退耕地风沙流输沙量分为三类,17年为一类,13年为一类,其余退耕年代的为一类。不同年代退耕地因退耕时间的不同,受周边地貌,植被的影响,其风沙流输沙量有很大差异,研究结果为退耕地利用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下游 退耕年代 风沙流 退耕地 输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典型荒漠土壤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芳 魏怀东 +2 位作者 周兰萍 丁峰 胡小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5期183-186,共4页
为了找出荒漠区土壤地物光谱特征变异的规律及其与植被覆盖度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石羊河流域下游荒漠化典型地区民勤县为研究区,用SVCHR768光谱仪对流沙地、砾质戈壁和土质戈壁进行了野外光谱测量。对土壤光谱反射率特征曲线和光谱一... 为了找出荒漠区土壤地物光谱特征变异的规律及其与植被覆盖度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石羊河流域下游荒漠化典型地区民勤县为研究区,用SVCHR768光谱仪对流沙地、砾质戈壁和土质戈壁进行了野外光谱测量。对土壤光谱反射率特征曲线和光谱一阶导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具独特的波浪型光谱曲线,光谱曲线形状相似,土质戈壁的光谱反射率明显高于流沙地和砾质戈壁,其差异在700~1000nm最为明显;在红边范围内(680~760nm),导数光谱可以抑制土壤背景信息,突出植被的"红边效应",这可以作为荒漠植被信息的定量反演的波段范围;在所测波长范围内,流沙地和砾质戈壁的土壤反射率都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反射率对植被变化较为敏感。因此,荒漠土壤光谱反射曲线变化可反映出沙化程度的变化,可以作为荒漠化定量研究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光谱 一阶导数 荒漠化土地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退耕地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福贵 魏林源 +4 位作者 王理德 张莹花 王方琳 郭春秀 孙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为了研究民勤绿洲退耕地的植被恢复、合理利用植被资源,笔者利用物种多样性理论、养分动态,研究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恢复分为恢复阶段(退耕1~3年)... 为了研究民勤绿洲退耕地的植被恢复、合理利用植被资源,笔者利用物种多样性理论、养分动态,研究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恢复分为恢复阶段(退耕1~3年)、多年生草本演替阶段(退耕3~8年)、多年生灌木演替阶段(退耕8~24年)、多年生灌木植物稳定阶段(退耕24~31年),物种多样性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呈波动式减小的趋势,而Pielou和Alatalo指数呈波动式增大的趋势;(2)土壤养分在整个植被演替过程中总体呈现消耗—积累—稳定的趋势,演替初期阶段速效K、P消耗较少,演替中期土壤养分消耗较大,演替后期土壤养分处于积累状态,之后逐步趋于稳定状态;(3)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Margalef指数与速效K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N呈显著相关,Simpson指数、Shanon-wiener指数分别与速效K呈极显著负相关,群落优势度指数与速效K呈极显著相关,Pielou指数、Alatulo指数分别与全N、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物种多样性 土壤养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灌和滴灌对三种典型荒漠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得禄 严子柱 +4 位作者 姜生秀 张芝萍 王多泽 李昌龙 唐卫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1-374,共4页
根灌是一种能将水直接灌到植物根部的高效节水农业新技术,具有抗旱、保水的功能。利用根灌和滴灌对人工栽植于退耕地上的柽柳、沙枣、柠条锦鸡儿进行了灌溉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植物生长量和土壤含水率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两种... 根灌是一种能将水直接灌到植物根部的高效节水农业新技术,具有抗旱、保水的功能。利用根灌和滴灌对人工栽植于退耕地上的柽柳、沙枣、柠条锦鸡儿进行了灌溉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植物生长量和土壤含水率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两种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的补给和保持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1)根灌和滴灌对土壤水分补给的范围和深度不一致,滴灌主要集中在土壤表面,而根灌主要集中在20cm以下区域,而且与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密切相关。(2)根灌能够更好地保存土壤水分,而滴灌表层土壤水分散失较快。(3)根灌灌溉的三种植物生长量均大于滴灌灌溉的,根灌能够更好地促进植物生长,是三种典型沙生植物理想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滴灌 根灌 生长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市近30年荒漠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卫东 李得禄 +1 位作者 赵明 康才周 《甘肃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21-25,共5页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敦煌市荒漠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造林面积、经济作物面积、农村用电量、上游来水量、年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人均收入、工业总产值等12个指标的多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敦煌市荒漠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造林面积、经济作物面积、农村用电量、上游来水量、年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人均收入、工业总产值等12个指标的多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各类指标对敦煌荒漠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敦煌地区的现代荒漠化是一个以人为因素作用为主的的综合过程,其中人为因素对敦煌荒漠化起决定作用,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市 荒漠化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及种群年龄结构特征
15
作者 张立恒 《甘肃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通过对民勤霸王群落植被调查,研究了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霸王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霸王群落共有14种植物组成,分属7科12属,单科单属种占到了一半以上,表明霸王群落物种组成数量少,类型十分单一。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生态优势度... 通过对民勤霸王群落植被调查,研究了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霸王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霸王群落共有14种植物组成,分属7科12属,单科单属种占到了一半以上,表明霸王群落物种组成数量少,类型十分单一。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生态优势度高,种间相遇率低。由于气候干旱化,降水减少,影响了霸王种群的更新演替,霸王群落年龄结构表现为下降形锥体,幼苗所占比例很小,种群更新较差,属于衰退型种群。受气候环境条件和植物生物学特性影响,霸王群落优势种大部分呈集群分布,仅有个别呈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霸王种群 物种多样性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云杉属两种植物荧光参数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得禄 刘世增 +4 位作者 康才周 严子柱 满多清 刘有军 李银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121,共5页
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正常供水条件、中度土壤水分胁迫、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两树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云杉属两种植物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II)... 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正常供水条件、中度土壤水分胁迫、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两树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云杉属两种植物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II)呈递减趋势;初始荧光(Fo)呈递减趋势;两种云杉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集中在0.7左右,而且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呈下降趋势;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呈递减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呈递增趋势;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与电子传递速率ETR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均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各项指标表明沙地云杉具有更强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云杉 青海云杉 土壤水分胁迫 荧光特征
原文传递
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银科 李菁菁 +4 位作者 周兰萍 刘光武 张进虎 张芝萍 郑庆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21-1429,共9页
为研究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春小麦田间试验,设置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以传统耕作为对照,分析了河西绿洲灌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田间输沙量、风蚀深度、风蚀物粒径组... 为研究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春小麦田间试验,设置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以传统耕作为对照,分析了河西绿洲灌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田间输沙量、风蚀深度、风蚀物粒径组成、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高度输沙量能敏感地反映不同耕作措施之间输沙量的差异。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立茬和残茬压倒处理0~30 cm高度输沙量分别减少17.4%~46.7%、21.7%~45.2%、24.7%~48.2%和10.7%~42.4%。风蚀深度传统耕作为1.22~1.44 mm,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均为0 mm。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处理风蚀物粒径组成无显著变化,但<0.063 mm细粒占比有减小趋势。立茬处理20 cm高度风速显著降低24.1%~39.5%,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风速降低不显著。综上所述,河西绿洲灌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土壤风蚀,立茬处理是相对较优的保护性耕作措施,适宜该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风蚀 输沙量 风蚀深度 风蚀物 河西绿洲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得禄 尉秋实 +2 位作者 张进虎 何芳兰 严子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4,共5页
通过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解决沙冬青人工育苗技术,为其人工繁育提供技术措施。在试验室与花盆内对沙冬青种子进行发芽和育苗试验,测定其含水率和吸胀速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盐溶液、不同覆土厚度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 通过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解决沙冬青人工育苗技术,为其人工繁育提供技术措施。在试验室与花盆内对沙冬青种子进行发芽和育苗试验,测定其含水率和吸胀速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盐溶液、不同覆土厚度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沙冬青种子在15~35℃内能够达到较高的发芽率。60、70、80℃水短暂的处理可有效促进种子吸胀,提高发芽率,发芽率可达80%以上;(2)种子耐盐性较差,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8%时,会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3)沙冬青种子在常温条件下吸胀速率缓慢,在吸胀初期,吸水量急剧增加,但随着时间延长,绝对吸水量逐渐减少;(4)种子育苗适宜的覆沙厚度为1~2cm;(5)适宜的播种土壤类型为沙壤土,保苗率较高,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大。沙冬青种子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萌发,短暂的高水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吸胀速率,降低种子硬实率,促进种子萌发。在沙壤土中种植沙冬青,覆沙厚度在1~2cm可使其育苗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温度 盐分 育苗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血草属3种植物种子萌发对盐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得禄 李昌龙 +4 位作者 张芝萍 郭树江 严子柱 李菁菁 张立恒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83,共5页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3种补血草属植物种子进行了处理,测定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长度及干重.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0~ 50 mmol/L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3种补血草属植物种子进行了处理,测定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长度及干重.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0~ 50 mmol/L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色补血草种子发芽势在NaCl溶液浓度0~50 mmol/L之间呈增加趋势,然后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0~150 mmol/L浓度之间,二色补血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不显著(p<0.05);耳叶补血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NaCl溶液浓度达到50 mmol/L时,发芽率和发芽势开始显著下降,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对照处理下3种补血草种子发芽指数无明显差异,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发芽指数呈下降趋势,二色补血草发芽指数下降缓慢,NaCl溶液浓度在0~200 mmol/L之间,黄花补血草种子发芽指数高于耳叶补血草,之后迅速下降,发芽指数小于耳叶补血草.NaCl溶液浓度在0~100 mmol/L之间,黄花补血草活力指数显著高于二色补血草和耳叶补血草,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100 mmol/L时,黄花补血草活力指数迅速下降,当NaCl溶液浓度达到300 mmoL/L时,3种补血草幼苗活力指数降到了最低,在0.39以下.综合各项指标分析表明,3种补血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大小依次为:二色补血草>黄花补血草>耳叶补血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血草属 耐盐性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曲县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柴成武 徐先英 +4 位作者 张莉 唐进年 刘虎俊 吴春荣 梁泰 《草原与草坪》 CAS 2012年第2期74-77,共4页
以玛曲县1967~1999年的降水量和气温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玛曲县年际降水量具有下降趋势,在下降中呈现丰枯波动变化,引起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枯水年接近于分析年数的2/3,降水量主要分布于距平年份的0~20%;盈水年数稍大于分析年... 以玛曲县1967~1999年的降水量和气温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玛曲县年际降水量具有下降趋势,在下降中呈现丰枯波动变化,引起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枯水年接近于分析年数的2/3,降水量主要分布于距平年份的0~20%;盈水年数稍大于分析年数的1/3,降水量分布于距平年份的10%以内;玛曲县33年内降水量主要取决于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17%,集中于4~9月。玛曲县多年平均气温1.26℃,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的趋势,1996年和1998年温度上升剧烈,增温异常;年内多年1~12月平均气温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年内最高温与最高降水量一致,出现在7月,雨热同期。年内气温变暖时间提前,4月上旬变暖出现年代增多,变冷时间推后,由10月下旬转向11月中旬及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曲县 降水量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