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探讨中医药治疗脓毒性心肌病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铮 王昱 +3 位作者 靳佩 王彦君 蒋兵 张钲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3-516,共4页
脓毒性心肌病(SIC)是导致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作为能量合成的关键细胞器,线粒体损伤导致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成为SIC的核心病理生理机制.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脓毒症患者心功能、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现从线粒体动力学、抗氧化应... 脓毒性心肌病(SIC)是导致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作为能量合成的关键细胞器,线粒体损伤导致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成为SIC的核心病理生理机制.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脓毒症患者心功能、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现从线粒体动力学、抗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自噬等方面阐释脓毒症时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中医药以改善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自噬、线粒体抗氧化应激损伤为作用靶点的中药单体和复方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探索中医药治疗SIC的药效学物质基础,为SIC的中医药治疗拓展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心肌病 线粒体功能障碍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效果的meta分析
2
作者 王巧巧 张卿瑾 +2 位作者 周雪 祁玉祥 王铮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5期34-38,43,共6页
目的评价舒适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在PubMed、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检索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研究,通过纳排标准最终纳入9项临床研究,样本量共840例,其中试验组420例、对照组... 目的评价舒适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在PubMed、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检索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研究,通过纳排标准最终纳入9项临床研究,样本量共840例,其中试验组420例、对照组420例,运用RevMan 5.3软件进meta分析。结果舒适护理对COPD患者焦虑症状评分(SMD=-3.92,95%CI:-4.98~-2.57,P<0.00001)、抑郁症状评分(SMD=-4.20,95%CI:-6.12~-2.28,P<0.00001)、生活质量评分(SMD=4.37,95%CI:2.74~6.00,P<0.00001)、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SMD=1.44,95%CI:0.88~2.00,P<0.00001)、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肺活量(SMD=0.68,95%CI:0.36~1.00,P<0.00001)较常规护理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亦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OR=7.55,95%CI:3.58~15.90,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对COPD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常规护理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病 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体会(附15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毅 刘东 王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6-899,共4页
目的分析15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的效果,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3月4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例确诊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HFN... 目的分析15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的效果,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3月4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例确诊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HFNC应用效果.结果入院后5例患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10例给予HFNC.转入ICU后,3例患者立即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另12例HFNC与无创呼吸机交替治疗,7例患者好转继续HFNC;2例高龄患者因患肿瘤、合并症多拒绝气管插管而继续无创通气;3例无创通气2 h后转为有创机械通气.治愈出院9例,死亡2例,病情改善仍在普通病房观察4例.结论HFNC在重症COVID-19治疗中占重要位置,但应及时把控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指征和时机,避免延迟气管插管导致病死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 机械通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16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靳佩 王昱 +1 位作者 魏惠平 王铮 《中医研究》 2017年第10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法,给予中药免煎颗粒剂(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1剂/d,温水冲开,分早、晚2次鼻饲或口服。两组均治疗7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恶化0例,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恶化1例,有效率为68.7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疗效肯定,在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减少胃潴留、改善腹腔压力、改善炎症指标和促进清蛋白合成方面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疗法 重症 肠内营养不耐受/中西医结合疗法 健脾益气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阳微阴弦”理论探讨破格救心汤在脓毒性心肌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铮 禄文博 +1 位作者 郝如斌 王昱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8-241,共4页
脓毒性心肌病(SIC)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现代医学尚无针对SIC治疗的统一策略,亦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救治SIC的经验和临床研究较少。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阳微阴弦”理论指导下应用破格救心汤治... 脓毒性心肌病(SIC)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现代医学尚无针对SIC治疗的统一策略,亦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救治SIC的经验和临床研究较少。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阳微阴弦”理论指导下应用破格救心汤治疗SIC的经验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伤寒论》中“阳微阴弦”理论内涵,阐释阳虚不能温煦心脉是SIC的主要病理环节,临证中当以扶助阳气为主要治则。破格救心汤为李可老中医经验方,全方益气回阳固脱,在心力衰竭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基础。目前临床及实验研究已证实,破格救心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SIC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笔者依据张仲景“阳微阴弦”理论,以扶阳法为治则,将临床应用破格救心汤救治SIC的治疗经验进行分析,以期拓展中医药治疗SIC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心肌病 阳微阴弦 破格救心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彦君 李杨 +5 位作者 王雪林 李欣泽 梁乾坤 陈彦文 杨玲玲 明海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9-1633,共5页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对博来霉素所致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大鼠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阳性对照,20 mg/kg)及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对博来霉素所致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大鼠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阳性对照,20 mg/kg)及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经气管单次滴注博来霉素(5 mg/kg)进行造模;第15天开始,镰形棘豆总黄酮组和醋酸泼尼松组灌胃相应剂量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8 d。第29天,处死所有大鼠,HE染色观察肺泡炎症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RT-qPCR法检测p-JAK1、p-STAT1蛋白及JAK1、STAT 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性细胞浸润评分、肺组织p-JAK1、p-STAT1蛋白与JAK1、STAT 1 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性细胞浸润评分、肺组织p-JAK1、p-STAT1蛋白与JAK1、STAT 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可能通过降低JAK1、STAT1表达改善IPF大鼠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特发性肺纤维化 JAK1 STA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格救心汤与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破格救心汤与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左心衰(A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7月收治的AHF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左西孟旦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中药治疗组... 目的探讨破格救心汤与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左心衰(A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7月收治的AHF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左西孟旦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孟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左西孟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格救心汤对AHF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临床疗效优于左西孟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格救心汤 左西孟旦 急性左心衰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格救心汤对心脏骤停家兔复苏后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3期117-119,共3页
目的破格救心汤对心脏骤停家兔复苏后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破格救心汤组(P组)、肾上腺素组(A组)及假手术组(S组),每组10只。制造心脏骤停模型,复苏后三组对应给药:P组(肾上腺素+破格救心汤)、A组(肾上腺素)、... 目的破格救心汤对心脏骤停家兔复苏后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破格救心汤组(P组)、肾上腺素组(A组)及假手术组(S组),每组10只。制造心脏骤停模型,复苏后三组对应给药:P组(肾上腺素+破格救心汤)、A组(肾上腺素)、S组(饮用水);观察三组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变化情况。结果再灌注24 h后,与A组相比,P组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恢复更明显,心肌细胞凋亡率更低(P<0.05)。结论破格救心汤能够显著改善心脏骤停家兔复苏后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对心脏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格救心汤 心脏骤停 家兔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小艳 丁晓华 +1 位作者 黄蜜 潘玮华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8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1—6月待产的110名正常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观察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1—6月待产的110名正常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观察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得分、分娩结局(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OE-16平均得分差值为31.25(38.64)分vs 21.18(51.16)分;EE-16平均得分差值为38.69(77.39)vs 17.34(66.97)];(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2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20.0%vs 38.2%;产后2 h出血量:(182.34±41.65)vs(203.71±46.95)m L;(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vs 3.6%)](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更能明显提高初产妇自我效能感,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程中出血量,该模式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 产科护理模式 初产妇 自我效能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汤联合呼吸末正压递增法治疗多源性ARDS家兔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惠平 王昱 +1 位作者 靳佩 王铮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6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通腑汤联合呼吸末正压递增法(IP)对多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家兔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家兔24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A、B、C组分别采用肺泡灌洗、油酸静脉注射及盐酸吸入法进行造模。于造模成功后,将各组分... 目的观察通腑汤联合呼吸末正压递增法(IP)对多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家兔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家兔24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A、B、C组分别采用肺泡灌洗、油酸静脉注射及盐酸吸入法进行造模。于造模成功后,将各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亚组各4只。对照组给予I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腑汤。分别于复张前、后观察各组气体交换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腹腔内压情况。结果肺复张6 h、12 h后,治疗组氧合指数水平分别高于各对照组;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肺复张后12 h,治疗组腹腔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通腑汤联合IP治疗多源性ARDS家兔效果优于单纯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末正压递增法 通腑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肺复张方法对多源性ARDS家兔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惠平 王昱 +2 位作者 靳佩 王铮 张世安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4期4-6,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肺复张(RM)方法对多源性ARDS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2014年1—6月选择健康成年雄性家兔48只,随机分为3组,3组采用不同的方法造模,每组造模16只,造模成功后,将各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组4只兔子。每个亚组分别给予控制性肺膨胀法... 目的观察不同肺复张(RM)方法对多源性ARDS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2014年1—6月选择健康成年雄性家兔48只,随机分为3组,3组采用不同的方法造模,每组造模16只,造模成功后,将各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组4只兔子。每个亚组分别给予控制性肺膨胀法(SI),呼吸末正压递增法(IP),压力控制法(PCV)及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对照组)。分别于RM前及RM后1min、30min、1h、2h、4h监测PaO_2/FiO_2,动态肺顺应性(Cdyn),中心静脉压。结果3种RM方法对于ARDS家兔Cdyn和中心静脉压影响与对照组及3种RM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RM方法对于ARDS家兔PaO_2/FiO_2影响均优于对照组(P<0.05),IP法ARDS家兔在RM后1min(T_1)及RM后30min(T_2)PaO_2/FiO_2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SI组、PCV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min后3种RM方法对家兔PaO_2/FiO_2水平的改善作用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RM方法对于多源性ARDS家兔均有治疗作用,其中呼吸末正压递增法在RM后早期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呼吸末正压递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调查与未来趋势预测
12
作者 赵晓晓 柯立鑫 +6 位作者 荀杨芹 王海博 高武霖 乔天慈 卢笑晖 武继彪 卢存存 《中国全科医学》 2025年第16期2050-2058,共9页
背景老年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性及中国国内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明确与之相关的疾病负担迫在眉睫。目的分析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T2DM的疾病负担并预测未来趋势,为公共卫生和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全球疾病负... 背景老年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性及中国国内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明确与之相关的疾病负担迫在眉睫。目的分析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T2DM的疾病负担并预测未来趋势,为公共卫生和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2021,提取并整理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60岁及以上T2DM患者的发病和死亡负担数据。以GBD 2021标准人口为基础,估算60岁及以上T2DM群体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利用Joinpoint回归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评估疾病负担的趋势变化。基于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利用分解分析方法探讨老龄化、人口增长和流行病学改变3个因素对疾病负担改变的相对影响。使用贝叶斯模型预测2022—2035年的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T2DM的发病数分别为6047049例和800764例,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加178.68%和220.28%。1990—2021年全球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1.21%,P<0.001),但中国的整体上升趋势却无统计学意义(AAPC=0.29%,P=0.189)。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T2DM的死亡数分别为1304150例和149972例,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加164.68%和197.98%。1990—2021年全球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0.32%,P<0.001),但中国的趋势却相对平稳(AAPC=0.01%,P=0.922)。此外,全球与中国在1990年和2021年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为女性高于男性,且60~64岁组在2021年的发病数中占比最高,70~74岁组在死亡数中占比最高。分解分析发现人口增长是全球和中国老年T2DM发病数和死亡数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分析表明2022—2035年全球老年T2DM的发病数和死亡数以及中国的死亡数将继续呈上升趋势。结论全球和中国老年T2DM的发病和死亡负担依然沉重,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制订更加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和临床防控策略,从而为降低老年T2DM的基本负担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老年人 疾病负担 流行病学特征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13
作者 卢存存 王海博 +1 位作者 柯立鑫 张强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911-1916,共6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2024年5月23日—28日通过检索多个公共数据库收集舒肝宁注射液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NAFLD...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2024年5月23日—28日通过检索多个公共数据库收集舒肝宁注射液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NAFLD相关疾病靶点的信息,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通路富集分析等。构建舒肝宁注射液治疗NAFLD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多层次网络,并对“核心靶点-活性成分”网络中的度中心性评分排名前5位的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最终获得舒肝宁注射液的140个活性成分及其486个潜在作用靶点,得到1058个NAFLD相关靶点和舒肝宁注射液治疗NAFLD的154个共有靶点。共有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拓扑分析筛选出包括蛋白激酶B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白细胞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的16个关键作用靶点蛋白。其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显示,共涉及179个生物学过程、13个细胞组分和48个分子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富集分析显示,共涉及癌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NAFLD和胰岛素抵抗等99条通路。构建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多层次网络由102个节点和208条边组成。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芩苷、刺槐黄素、谷甾醇、β-谷甾醇和灵芝酸A这5个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作用靶点蛋白的亲和力均较高。结论舒肝宁注射液可能通过黄芩苷、刺槐黄素、谷甾醇、β-谷甾醇和灵芝酸A等成分作用于蛋白激酶B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白细胞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关键靶点蛋白,参与调控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NAFLD和胰岛素抵抗等通路,从而对NAFLD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舒肝宁注射液 黄芩苷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ICU后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和中西医结合防治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铮 杨禄萍 +1 位作者 秦一丹 王昱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2-256,共5页
随着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能力的不断提高,许多病情危重、复杂的患者得益于技术的发展而存活下来,但大部分患者因ICU后综合征(PICS)合并的心理、生理问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PICS的早期识别与防治尤其关键,认识PICS的病理生理机制,... 随着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能力的不断提高,许多病情危重、复杂的患者得益于技术的发展而存活下来,但大部分患者因ICU后综合征(PICS)合并的心理、生理问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PICS的早期识别与防治尤其关键,认识PICS的病理生理机制,在ICU住院期间严格执行ABCDEFG集束化管理措施〔包括气道管理(A),呼吸(B),合理镇痛镇静治疗(C),谵妄的防治(D),重症患者的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E),家人的激励(F),良好的沟通(G)〕,关注合理的营养支持,优化血糖管理,通过家属的鼓励陪伴以及ICU日记等形式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支持,对ICU转出/出院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随访,提供多学科联合专业的延续性医疗服务,找到中医干预的切入点和时机,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PICS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防治管理措施、中医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重症患者PICS的早期识别和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后综合征 ICU获得性肌无力 中西医结合防治
原文传递
随机对照试验中替代终点的报告规范SPIRITSurrogate与CONSORT-Surrogate解读
15
作者 陈嘉慧 王子怡 +5 位作者 李洁韵 张强 王海博 邓秀秀 王治达 卢存存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替代终点是临床试验中用于代替最终目标结局的生物标志物或中间结局指标,近年来其在临床试验和药械加速审批中越来越常见。为了规范替代终点在临床试验方案及其研究中的应用和报告,有关学者在BMJ于2024年7月发表了SPIRIT-Surrogate和CON... 替代终点是临床试验中用于代替最终目标结局的生物标志物或中间结局指标,近年来其在临床试验和药械加速审批中越来越常见。为了规范替代终点在临床试验方案及其研究中的应用和报告,有关学者在BMJ于2024年7月发表了SPIRIT-Surrogate和CONSORT-Surrogate报告规范。本文结合案例对上述规范进行解读,旨在为国内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提高相关临床试验的整体质量,最终促进国内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结局 随机对照试验 SPIRIT-Surrogate CONSORT-Surrogate 报告规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