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袁小敏 琚红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6期202-204,211,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住院部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与腰背...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住院部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与腰背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冷热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术后1周、2周和1个月时(门诊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VAS和JOA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VAS评分、JOA评分均得到改善(P <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并促进患者远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直腿抬高训练 腰背肌训练 冷热疗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罗苑青 窦祖林 +3 位作者 李蕴麟 陈有生 黄卫 刁树林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7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后不同性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共选取63例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和按摩对照组,连续观测VAS评分、PPI评分在治疗第3、7、10天和随访时的变化以及SF-Mc...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后不同性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共选取63例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和按摩对照组,连续观测VAS评分、PPI评分在治疗第3、7、10天和随访时的变化以及SF-McGill评分在治疗前后和随访时的变化。结果:2组VAS、PPI评分在治疗第3、7、10天以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脊髓损伤分级和脊髓损伤平面的进一步分析表明VAS、PPI评分变化差异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治疗组SF-McGill疼痛问卷跳动的、锐利的、热-烧灼的、触痛的等描述疼痛感觉类性质以及疲劳的筋疲力尽、惩罚的-令人痛苦等疼痛情绪类反应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治疗组疗效维持时间较按摩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能从感觉上和情绪上明显缓解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损伤程度对疗效有影响,程度轻的疗效好、持续时间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丹参 按摩
原文传递
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 被引量:24
3
作者 袁小敏 琚红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8-941,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局... 目的观察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局部肌肉振动,分别作用于患者的掌心、前臂桡侧腕伸肌腱、肱二头肌及肩胛周围肌肉;对照组接受相同时长的安慰刺激。每天1次,每周5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力指数上肢部分(MI-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对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UE、MI-UE及FTHUE-HK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F>2.577,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153,P<0.05)。结论重复局部肌肉振动疗法有助于提高偏瘫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重复局部肌肉振动 上肢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替代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蕴麟 粟戟 +1 位作者 尹小军 吴强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在甲氨蝶呤协同柳氮磺吡啶治疗的基础上,观察联合青藤碱或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门诊或住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青藤碱+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36例和对照组(强的松+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36... 目的在甲氨蝶呤协同柳氮磺吡啶治疗的基础上,观察联合青藤碱或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门诊或住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青藤碱+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36例和对照组(强的松+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36例。治疗组青藤碱采用静滴+关节腔注射,间隙期口服青藤碱缓释片,对照组采用口服强的松。临床疗效指标为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疼痛VAS评分,实验室检验指标为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治疗周期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4项临床疗效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3项实验室检验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治疗前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类风湿因子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甲氨蝶呤协同柳氮磺吡啶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等于或略优于强的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青藤碱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1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睿 杨少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5期83-83,共1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以下简称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6例,对照组60例。全部给予辛伐他汀片,治疗组同时服用降脂汤Ⅰ号或Ⅱ号。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维生素E,疗程均为4周。结果...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以下简称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6例,对照组60例。全部给予辛伐他汀片,治疗组同时服用降脂汤Ⅰ号或Ⅱ号。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维生素E,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6%(P<0.05)。结论:降脂汤Ⅰ号或Ⅱ号有降脂、降酶、改善肝细胞功能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中西医结合 降脂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电中频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黄乐春 胡惠民 袁小敏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9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频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鹿瓜多肽组及玻璃酸钠组各20例。鹿瓜多肽组予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频治疗。玻璃酸钠组予...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频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鹿瓜多肽组及玻璃酸钠组各20例。鹿瓜多肽组予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频治疗。玻璃酸钠组予玻璃酸钠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频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并检测血清TNF-α的水平,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疼痛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血清TNF-α水平、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耐受性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方面优于玻璃酸钠注射液注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鹿瓜多肽注射液 穴位注射 中频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膝关节活动功能 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原文传递
中西医治疗慢性胃炎5例临床体会
7
作者 陈睿 杨少清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8期171-17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5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按中医分型,分别行中西医治疗,对用中西医治疗的病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者比较,其中中医治疗有效率为97.14%,西医治疗的有效率为87.88%。结论通...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5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按中医分型,分别行中西医治疗,对用中西医治疗的病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者比较,其中中医治疗有效率为97.14%,西医治疗的有效率为87.88%。结论通过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的分析,认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缓释片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粟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青藤碱缓释片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甲氨喋呤片,10~15mg/次,1次/周;柳氮磺吡啶片,小剂量开始,第一周,0.5/次,2次/d;第二周,0.5/次,3... [目的]观察青藤碱缓释片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甲氨喋呤片,10~15mg/次,1次/周;柳氮磺吡啶片,小剂量开始,第一周,0.5/次,2次/d;第二周,0.5/次,3次/d;第三周,0.75/次,3次/d,以后按此剂量维持服用。治疗组30例,青藤碱缓释片,120mg/次,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实验室观察指标。治疗1个疗程(12周),判定疗效。随访3个月,对照组随访26例;治疗组随访27例。[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19%。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08%。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症状和临床指标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病情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沉指标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藤碱缓释片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青藤碱缓释片 甲氨喋呤片 柳氮磺吡啶片 中西医结合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陆迅 陈睿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15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诊治脑卒中后未发生肩-手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脑...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诊治脑卒中后未发生肩-手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主要中医临床表现有肩痛、手肿胀、上肢活动障碍、手痛、肩手痛、上肢皮温升高、手指活动障碍。单因素分析得出,研究组患者年龄、脑梗死病灶范围大于对照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脑梗死病变范围、肩关节半脱位均为影响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以上肢疼痛、活动障碍为临床表现,诊断较易,高龄、脑梗死病变范围大及合并有肩关节半脱为影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10
作者 陈睿 杨少清 《中外医疗》 2008年第14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随机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良藿香正气散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治疗组总有效率97%,两组...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随机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良藿香正气散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治疗组总有效率9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胃肠动力促进药为主的西医传统疗法加中药改良藿香正散能提高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藿香正气散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新扶突穴加蝮蛇抗栓酶静点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宇翔 《北方药学》 2015年第12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新扶突穴加蝮蛇抗栓酶静点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纳入中风失语症患者91例,根据患者就诊先后分组。A组给蝮蛇抗栓酶静点,B组给针灸新扶突穴联合蝮蛇抗栓酶静点。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血液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所... 目的:观察针灸新扶突穴加蝮蛇抗栓酶静点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纳入中风失语症患者91例,根据患者就诊先后分组。A组给蝮蛇抗栓酶静点,B组给针灸新扶突穴联合蝮蛇抗栓酶静点。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血液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血液指标有所改善,B组改善更显著(P<0.05)。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针灸新扶突穴联合蝮蛇抗栓酶静点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新扶突穴 蝮蛇抗栓酶静点 中风失语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