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涉农高校“一懂两爱”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祯 郭凯飞 +2 位作者 娄灯吉 叶长兵 李红梅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8-123,共6页
培养“一懂两爱”新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新农科背景下国家对农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培养“一懂两爱”复合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地方涉农高校应紧紧围绕“一懂两爱”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三个融合:多学科交叉... 培养“一懂两爱”新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新农科背景下国家对农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培养“一懂两爱”复合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地方涉农高校应紧紧围绕“一懂两爱”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三个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两爱”情怀融贯专业课程的思政体系、校企深度融合的“能力递进式”多维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强化三导师制的“一三三”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实践,构建和完善地方涉农高校农学专业新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教育 新农科 三农情怀 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师范学院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2
作者 王占娣 李明清 +3 位作者 徐荣 王婷 余娇 张丽娟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4期116-121,共6页
【目的】了解玉溪师范学院校园内药用植物的种类、数量、功能,为药用植物的认知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面、实地调查结合文献检索的方法对玉溪师范学院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玉溪师范学院校园内药用植物资源... 【目的】了解玉溪师范学院校园内药用植物的种类、数量、功能,为药用植物的认知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面、实地调查结合文献检索的方法对玉溪师范学院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玉溪师范学院校园内药用植物资源共85种,隶属32目43科79属,菊科植物最多,有25种;以全草为入药部位的药用植物最多,有50种;以清热为功效的药用植物最多,有29种。【结论】玉溪师范学院校园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且以菊科植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溪师范学院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思考
3
作者 周芳廷 陈祯 刘俊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8期42-45,共4页
应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 应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法治意识、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专业认同感等。为此,充分挖掘“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整合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以期为“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课程思政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4
作者 刘琴 叶长兵 +2 位作者 张晶晶 李嘉 叶长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1期99-102,共4页
文章以玉溪师范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例,通过环境专业历届毕业生问卷调查,明确实践实训教学重要性,分析地方院校在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实践路径,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环境生态工程新工科专业人才... 文章以玉溪师范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例,通过环境专业历届毕业生问卷调查,明确实践实训教学重要性,分析地方院校在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实践路径,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环境生态工程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玉溪师范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土壤环境效应研究——以玉溪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夏鸾金玥 王帅兵 +3 位作者 申雨禾 黄彩霞 曾维庆 岳志强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10期1-7,共7页
【目的】针对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地膜大规模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运用可降解地膜进行田间实验,研究可降解地膜的土壤环境效应,为可降解地膜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试验核心区进行三种厚度(0.006 mm、0.008 mm、... 【目的】针对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地膜大规模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运用可降解地膜进行田间实验,研究可降解地膜的土壤环境效应,为可降解地膜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试验核心区进行三种厚度(0.006 mm、0.008 mm、0.01 mm)的可降解地膜布设,同时设置普通PE地膜和不覆膜试验区作为对照,对比在相同的气候、栽培条件下,不同类型的膜的降解情况,其所生长的烟叶情况,及其所覆盖土壤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核心区所采用的地膜均有良好的保温保水效果。(2)通过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可以看出,不同厚度的可降解地膜在试验区均可以在作物收获前保持完整。(3)可降解地膜的覆盖对作物的产量具有一定的增益效果。【结论】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实验区域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增益作用,其中以0.008 mm厚度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效果最为明显,为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 土壤环境效应 作物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例
6
作者 吴云英 唐刚 +3 位作者 张俊俊 袁羽 曾艳萍 林洪 《教育进展》 2025年第2期98-106,共9页
本文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例,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各阶段中潜移默化的融入思政案例,实现专业课程的全程育人。构建了以乙酸乙酯知识为主体,以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文化自信、科学精神、专... 本文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例,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各阶段中潜移默化的融入思政案例,实现专业课程的全程育人。构建了以乙酸乙酯知识为主体,以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文化自信、科学精神、专业素养等为主导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表明,将思政元素分散到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思政理念的实践意义,可达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preparation of ethyl acetate as an example,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urse ideology for the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al course was designed as three stages, including as the before class, during the class and after class, and the political cases were subtly integrated in each stage to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education. It has built a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al courses with the knowledge of ethyl acetate as the main body and the home and country feelings, patriotism,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scientific spirit and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as the mainstay. Practical teaching shows that the dispersion of ideological elements into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before class, during the class and after class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 experimental desig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could experienc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silent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思政 乙酸乙酯 教学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塘库湿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环境风险评价
7
作者 高婷 刘慧 +2 位作者 吴优 张富豪 赵斌 《世界生态学》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本文对云南省大理市某库塘湿地进出口位置、重点区域等11个采样点采集并测定底泥中11项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Cu、Zn、Ni、Pb、Cd、Cr、As和Hg)含量,进行底泥重金属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把库塘湿地分为不同典型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 本文对云南省大理市某库塘湿地进出口位置、重点区域等11个采样点采集并测定底泥中11项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Cu、Zn、Ni、Pb、Cd、Cr、As和Hg)含量,进行底泥重金属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把库塘湿地分为不同典型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等方法分析库塘湿地底泥重金属,结果显示库塘湿地西部底泥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主成分分析、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大于中部湿地和东部湿地,湿地生态修复时,应重点治理西部湿地。This article collected and measured the content of 11 indicators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Cu, Zn, Ni, Pb, Cd, Cr, As, and Hg) in the sediment of 11 sampling points, including the import and export locations and key areas of a reservoir wetland in Dali City, Yunnan Province,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ediment. The pond and reservoir wetland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ical areas, and methods 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land accumulation index,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 of the pond and reservoir wet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land accumulation index,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in the sediment of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pond and reservoir wetlan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wetlands. When restoring wetland ecology, the western wetland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for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污染 环境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衍生荧光碳点高灵敏检测环境水样中四环素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文静 李明 +5 位作者 林洪 吴云英 孙燕芹 何茂婷 刘昕 谢建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生物质材料海带为碳源,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氮掺杂的碳点(N-CDs)。制备的碳点呈球型,平均粒径约为3.4 nm。最佳激发波长为302 nm,发射波长为369 nm。N-CDs的激发或发射光谱与四环素的紫外吸收光谱均有比较大的重叠,N-CDs与四环素之... 以生物质材料海带为碳源,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氮掺杂的碳点(N-CDs)。制备的碳点呈球型,平均粒径约为3.4 nm。最佳激发波长为302 nm,发射波长为369 nm。N-CDs的激发或发射光谱与四环素的紫外吸收光谱均有比较大的重叠,N-CDs与四环素之间可能形成了内滤效应,导致N-CDs的荧光猝灭。考察了溶液pH和反应时间对荧光猝灭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该体系的荧光猝灭强度与四环素的浓度在1.25~21.25μmol/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_(0)-F)/F_(0)=0.02291cTC(μmol/L)+0.06244,线性相关系数R^(2)=0.9920,检出限为0.28μ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湖水中四环素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3%~103.8%,相对标准偏差为0.4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海带 水热法 四环素 内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念下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及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静 陈祯 +1 位作者 王占娣 叶长兵 《高教学刊》 2022年第28期107-109,113,共4页
在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阵地、新模式改革背景下,该文结合生物化学课程专业性强,学科之间关联紧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等特点,探索思想政治与生物化学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并构建可量化的基于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 在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阵地、新模式改革背景下,该文结合生物化学课程专业性强,学科之间关联紧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等特点,探索思想政治与生物化学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并构建可量化的基于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重要性 教学过程 考核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本植物根际微生物降解地表水环境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淑娟 张翠萍 +3 位作者 李淑英 杨小燕 周元清 李元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期44-51,共8页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地表水环境普遍检出的一类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去除环境介质中PAEs的主要途径,根际微生物是PAEs降解的"主力军"。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地表水环境PAEs的污染状况...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地表水环境普遍检出的一类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去除环境介质中PAEs的主要途径,根际微生物是PAEs降解的"主力军"。本研究系统探讨了地表水环境PAEs的污染状况、生物降解途径、典型草本植物根际降解特性,以期为人工湿地草本植物净化地表水环境PAEs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 草本植物 根际微生物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市6种野生牛肝菌的元素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亚丽 李松 杜欢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21-27,共7页
以采自云南省玉溪市的11个居群、6种野生食用牛肝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凯氏定氮仪和分光光度计进行C、N、P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牛肝菌菌盖中C、N、P的含量分别为38.8%±0.79%、5.66%±0.69%、0.718%±0.139%,牛肝菌菌柄中... 以采自云南省玉溪市的11个居群、6种野生食用牛肝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凯氏定氮仪和分光光度计进行C、N、P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牛肝菌菌盖中C、N、P的含量分别为38.8%±0.79%、5.66%±0.69%、0.718%±0.139%,牛肝菌菌柄中C、N、P的含量分别为39.8%±0.78%、3.51%±0.52%、0.327%±0.117%.牛肝菌菌盖中C/N、C/P、N/P平均值分别为6.99±1.24、55.91±11.32、8.03±1.10.牛肝菌菌柄中C/N、C/P、N/P平均值分别为11.55±1.63、132.11±34.58、11.51±2.69.这说明:不同种的牛肝菌间其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与植物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 元素化学 计量特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角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艳萍 杨菊芳 +4 位作者 揭楚玉 周志明 李旭 张春浩 黄齐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以生物质废弃物酸角壳为原料,通过KOH活化制备酸角壳基活性炭(HHC),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酸角壳基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MB)的研究表明:吸附是自发进行,吸热,增加混乱度有利于吸附进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及Lan... 以生物质废弃物酸角壳为原料,通过KOH活化制备酸角壳基活性炭(HHC),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酸角壳基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MB)的研究表明:吸附是自发进行,吸热,增加混乱度有利于吸附进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拟合吸附过程。以3 mol/L KOH为电解液,在三电极体系下测定HHC制备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循环性能和交流阻抗。结果显示,电流密度为5 A/g时,首次放电比电容为100 F/g,循环2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100%,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适合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废弃物 亚甲基蓝 吸附机理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玉溪北城“涩水”中4种无机阴离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松 陈娟 +2 位作者 李亮星 解佳睿 杨亚丽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为了研究玉溪市北城“涩水”中无机阴离子的含量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限值,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玉溪北城“涩水”中F^(-)、Cl^(-)、NO_(3)^(-)、SO_(4)^(2-)的含量。结果表明,玉溪北城“涩水”中1月、2月、3月和4月的F^... 为了研究玉溪市北城“涩水”中无机阴离子的含量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限值,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玉溪北城“涩水”中F^(-)、Cl^(-)、NO_(3)^(-)、SO_(4)^(2-)的含量。结果表明,玉溪北城“涩水”中1月、2月、3月和4月的F^(-)、Cl^(-)、NO_(3)^(-)、SO_(4)^(2-)四种无机阴离子含量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限值。该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在0.9990以上,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3.73%~109.20%之间,检出的数据准确可靠。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涩水”的水源保护和商用价值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涩水 无机阴离子 测定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状况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壹珺 王帅兵 +4 位作者 叶长兵 史应仙 李雪柔 原祎昕 霍佳祺 《环境保护前沿》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微塑料概念最早在2004年由英国科学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一文中首次提出,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颗粒被定义为微塑料。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塑... 微塑料概念最早在2004年由英国科学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一文中首次提出,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颗粒被定义为微塑料。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塑料有机合成制品的广泛使用,全球产量增加。废弃塑料制品排放后,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分裂为微小塑料块体、颗粒或纤维。这些小颗粒可存在于空气、水体或土壤中,对生物产生迫害,也可以通过生物富集,对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时刻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文将从微塑料对我国水体环境污染的角度出发,分析其目前的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环境 河流 湖泊 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教学法模式下的“环境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15
作者 朱艺 张丽梅 《现代盐化工》 2023年第6期133-135,共3页
“环境化学”的教学目标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高度契合。以玉溪师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典型案例中融入思政元素,探究... “环境化学”的教学目标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高度契合。以玉溪师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典型案例中融入思政元素,探究了“案例-知识点-思政要点-思政融入点”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作为“环保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 课程思政 环境化学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化学化工原理实验思政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玉娟 张济祥 林洪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7-122,共6页
长期以来,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存在一定难度.针对新工科理念和课程思政的要求,挖掘应用化学化工原理实验中的思政元素,从提升专业教师政治素养、建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实验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存在一定难度.针对新工科理念和课程思政的要求,挖掘应用化学化工原理实验中的思政元素,从提升专业教师政治素养、建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实验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深入融合等方面探讨新工科理念和课程思政在化工原理实验中有机融合的路径和对策,助力新工科背景下新兴应用型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思政 化工原理实验 应用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17
作者 李茂楠 刘宪斌 +3 位作者 杨亚丽 张宝 段恩省 杨应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39-44,50,共7页
以玉溪市城区生态植物园中结构和功能保护较好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地点,分别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氮浓度试验处理,采用林冠下喷雾的方式处理2年,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活性有机碳含... 以玉溪市城区生态植物园中结构和功能保护较好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地点,分别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氮浓度试验处理,采用林冠下喷雾的方式处理2年,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浓度大气氮沉降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降低了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减少了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说明中高浓度大气氮沉降能够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循环和氮循环进程,增加土壤碳库和氮库,改变土壤碳组分,延缓土壤碳转化过程,减少土壤微生物总量。数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碳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多项式关系,即土壤全碳含量随大气氮沉降浓度升高而增加,在10 g/(m^(2)·a)N水平达到最大值[(31.05±1.94)g/kg],之后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的继续升高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持续升高而不断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浓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大气氮沉降浓度持续升高而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土壤全碳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67纳米片介导的luminol化学发光及水中过氧化氢的测定
18
作者 谢建新 孙红梅 +2 位作者 刘语涵 李树光 陈文静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0期29-34,共6页
发现沸石咪唑酯类骨架结构材料ZIF-67纳米片能高效催化luminol-H 2O 2体系的化学发光,发光信号可增大至原来的200倍。探讨了ZIF-67纳米片对luminol-H 2O 2体系的催化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luminol溶液的pH、luminol和ZIF-67纳米片的浓度等... 发现沸石咪唑酯类骨架结构材料ZIF-67纳米片能高效催化luminol-H 2O 2体系的化学发光,发光信号可增大至原来的200倍。探讨了ZIF-67纳米片对luminol-H 2O 2体系的催化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luminol溶液的pH、luminol和ZIF-67纳米片的浓度等,研究了体系可能的化学发光反应机理。评估了方法的实际可行性,对过氧化氢测定的线性范围在0.1~100 nmol/L之间,检出限为0.02 nmol/L,并成功用于雨水中过氧化氢的测定,加标回收率96.1%~101.1%。结果表明,ZIF-67纳米片在化学发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67 LUMINOL 化学发光 过氧化氢 环境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市小香葱种植相关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软件CNKI文献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19
作者 罗绍尧 王帅兵 +2 位作者 熊清 李顺 史应仙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95-301,共7页
关于农作物连作方面研究的热度在逐渐上升,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玉溪市红塔区贾井村小香葱种植现状连作障碍问题较为突入,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分析目前国内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趋势,针对突出问题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期为... 关于农作物连作方面研究的热度在逐渐上升,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玉溪市红塔区贾井村小香葱种植现状连作障碍问题较为突入,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分析目前国内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趋势,针对突出问题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期为农户种植小香葱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小香葱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气候环境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卢涛 杨希 +2 位作者 魏成燕 陆萍 梁肖青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7-63,共7页
运用描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19个生物气候因子、海拔、土壤p 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气候环境因素对滇东地区6个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马铃薯产量与气温的BIO1、BIO5、BIO6、BIO8、BIO9、BIO10和BIO11等... 运用描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19个生物气候因子、海拔、土壤p 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气候环境因素对滇东地区6个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马铃薯产量与气温的BIO1、BIO5、BIO6、BIO8、BIO9、BIO10和BIO11等7个气候因子和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低温和偏酸性土壤有利于马铃薯增产,与BIO12、BIO13、BIO16、BIO18等4个降水因子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还原糖与BIO1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BIO14和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淀粉与BIO14和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0.05);花青素与日较差和BIO1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 品质 气候因子 海拔 土壤p H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