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医学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对放射科住院医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及职业倦怠感影响研究
1
作者 孟巍 孟妍 +3 位作者 王阔 周玉美 朱敏 梁爽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研究叙事医学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对放射科住院医师心理健康状态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专业基地住院医师6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叙事医学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培训,对实践活动前后住院医... 目的研究叙事医学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对放射科住院医师心理健康状态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专业基地住院医师6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叙事医学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培训,对实践活动前后住院医师心理健康状态、职业倦怠感及人文关怀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干预后放射科住院医师心理健康状态、睡眠质量呈现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医学思政实践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了放射科住院医师的心理健康、人文关怀能力、沟通技能和服务质量,为优化放射科住院医师培养和工作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心理健康 叙事医学 职业倦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实验教学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梁爽 魏景洋 +3 位作者 佟靖雯 孟妍 陈倩文 邢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2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课程思政融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牡丹江医学院2020级影像专业3个班,学生180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名。试验组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思政融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课程思政融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牡丹江医学院2020级影像专业3个班,学生180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名。试验组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思政融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课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课堂满意度和人文关怀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教学后试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课堂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人文关怀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共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并提高课堂满意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和癌性腹膜炎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静海 王阔 薛久巍 《大医生》 2024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TBP)和癌性腹膜炎(CP)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TBP)和癌性腹膜炎(CP)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TBP组(38例)和CP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MSCT影像学特征,包括腹水情况、腹膜内淋巴结改变、肠系膜改变、大网膜改变及壁层腹膜改变情况。结果TBP组患者腹水量为少量及中量、腹水密度>20Hu占比高于CP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项腹膜内淋巴结改变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肠系膜改变中伴结节影及伴结节、块影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BP组患者肠系膜改变中未见异常占比低于CP组,污迹样改变占比高于CP组(均P<0.05)。TBP组患者大网膜改变中污迹样增厚伴小结节占比高于CP组,污迹样增厚伴大结节及块、饼状增厚占比低于CP组(均P<0.05)。两组患者壁层腹膜改变中宽带样增厚及结节、块状增厚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BP组患者壁层腹膜改变中未见异常占比低于CP组,均匀增厚占比高于CP组(均P<0.05)。结论MSCT图像中腹水量、腹水密度、肠系膜改变、大网膜改变和壁层腹膜改变均可作为TBP和CP的鉴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结核性腹膜炎 癌性腹膜炎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磊 王蕊 +1 位作者 张丹 王静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0期87-88,共2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磁共振影像学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实验组)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磁共振影像学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实验组)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体检人员(对照组),将两组患者脑磁共振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左侧额叶FA值及右侧海马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右侧额叶及左侧海马FA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右海马及左侧额叶异性分数值明显低于常模,脑白质神经纤维束不具备完整性,且左侧额叶和右侧海马较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脑磁共振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培训项目在放射科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 被引量:6
5
作者 邢健 佟靖雯 +1 位作者 李一萱 梁爽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2年第5期447-451,共5页
应用实践性、交互性、自主性较强的虚拟仿真培训平台对放射科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进行培训是促进住院医师知识结构完整、激发学习兴趣、完善思维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与实践虚拟仿真实践培训平台在放射科专业基... 应用实践性、交互性、自主性较强的虚拟仿真培训平台对放射科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进行培训是促进住院医师知识结构完整、激发学习兴趣、完善思维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与实践虚拟仿真实践培训平台在放射科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其教学成果拓展了传统教学课堂,同时也构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模式,对于丰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全能型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高等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虚拟仿真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影像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威强 杨慕男 +2 位作者 杨俊强 张琪 李为民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期8-9,共2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影像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受欢迎,人工智能被称为“快速”应用,随着计算机算法的发展和计算机设备的升级,人工智能在图像诊断中的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其精确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本文概述了人工智能在诊断系统疾病方面的...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影像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受欢迎,人工智能被称为“快速”应用,随着计算机算法的发展和计算机设备的升级,人工智能在图像诊断中的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其精确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本文概述了人工智能在诊断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情况和前景,以及人工智能在诊断系统疾病方面的问题和在诊断某些疾病时,医生无法做到的有效诊断,现阶段对医疗图像的诊断,以及今后对图像诊断中人工智能的演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学影像诊断 深度学习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炫速双源CT血管造影左心房憩室的影像诊断及临床价值
7
作者 刘丽 董智慧 +1 位作者 李强 姜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516-1518,1523,共4页
目的探讨炫速双源CT血管造影左心房憩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266例受检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观察左心房憩室位置、形态,测量憩室颈部直径及体部长度、憩室房壁及正常左心房壁厚度。结果检出左心房憩室34例,发生率12.8%,发生率在... 目的探讨炫速双源CT血管造影左心房憩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266例受检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观察左心房憩室位置、形态,测量憩室颈部直径及体部长度、憩室房壁及正常左心房壁厚度。结果检出左心房憩室34例,发生率12.8%,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房壁厚度为(0.86±0.21)mm,相邻左心房壁厚度为(1.29±0.31)mm,两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炫速双源CT血管造影可清晰再现左心房憩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外科治疗术前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憩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联合七种自身抗体检测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美娜 李玉鑫 +4 位作者 姜珊 梁龙 任卓君 梁爽 李为民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6-109,118,共5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联合七种自身抗体检测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肺结节患者51例。通过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32例,非肺癌患...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联合七种自身抗体检测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肺结节患者51例。通过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32例,非肺癌患者19例,分别将其设为肺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LDCT扫描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七种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DCT、七种自身抗体及二者联合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1例患者中,LDCT诊断阳性35例、阴性16例,5例肺癌误诊为良性病变,8例肺部良性病变误诊为肺癌。七种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67、0.552、0.646、0.583、0.682、0.697、0.635,均大于0.500。其中,GBU4-5、MAGEA1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CT、七种自身抗体及二者联合诊断早期肺癌的AUC分别为0.711、0.723、0.859。LDCT诊断早期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4%、57.9%,七种自身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6%、78.9%,二者联合灵敏度、特异度可分别提高到87.5%、84.2%。结论 LDCT和七种自身抗体检测对早期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低剂量CT 自身抗体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董智慧 张迪 +2 位作者 姜珊 刘丽 马晓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分析。所有纳入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查、心脏磁共振技术检查。对不同诊断检查的心功能...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分析。所有纳入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查、心脏磁共振技术检查。对不同诊断检查的心功能检测参数、心肌厚度情况、疾病检出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脏磁共振技术检查的心功能检测参数、室间隔心肌厚度、前壁心肌厚度、侧壁心肌厚度、下壁心肌厚度、疾病检出率与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磁共振技术检查的心尖部心肌厚度为(13.51±2.46)mm,低于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查的(17.68±3.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查而言,为肥厚型心肌病运用心脏磁共振技术检查的诊断作用更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疾病检出率,更好地判断病情,予以相应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技术 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 心功能检测参数 心肌厚度情况 疾病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心脏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讨
10
作者 董智慧 刘丽 +2 位作者 张迪 姜珊 马晓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9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心脏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0例归入试验组,根据有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分为研究1组(有梗阻,n=21)与研究2组(无梗阻,n=29)。选取... 目的探讨多模态心脏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0例归入试验组,根据有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分为研究1组(有梗阻,n=21)与研究2组(无梗阻,n=29)。选取同一时段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21例归入对比组。所有纳入者均接受多模式心脏磁共振检查。比较不同组别的左心室心肌过度小梁化的分形维数值、每次心动周期的左心室血流模式、左心室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扫描检查后,对比组的相关统计结果均优于研究1组与研究2组,其中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左室FD均值(1.32±0.05)与(1.30±0.04)、心尖部FD最大值(1.41±0.08)与(1.39±0.07)、心远端最大FD值(1.41±0.06)与(1.31±0.05)均高于对比组的(1.22±0.02)、(1.31±0.03)、(1.27±0.02)(P<0.05)。结论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使用多模式心脏磁共振扫描检查的效果较好,可了解左心室血流情况,判断有无心肌过度小梁化,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心脏磁共振 肥厚型心肌病 左心室血流模式 心肌过度小梁化 左心室功能相关指标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抑郁障碍患者五音疗法治疗前后脑改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11
作者 佟靖雯 魏景洋 +1 位作者 王阔 梁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37-141,185,共6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评估五音疗法治疗轻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改变。方法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精神心理科就诊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2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五音疗法治疗干预,...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评估五音疗法治疗轻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改变。方法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精神心理科就诊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2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五音疗法治疗干预,对照组仅常规随访。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学量表差异判定五音疗法疗效。比较两组全脑结构、差异脑区及相应脑区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表征五音疗法治疗有效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特异性脑改变。结果试验组经五音疗法治疗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标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杏仁核及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较治疗前缩小,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右侧杏仁核及双侧扣带回、海马体的灰质体积较治疗前增加,且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双侧扣带回、海马体及杏仁核灰质体积变化百分比随HAMA减分率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额中回、额下回及双侧纹状体、扣带回、海马体FA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般症状及体征中面色、思维反应、目光、情志、睡眠情况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口舌未见明显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音疗法对于轻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存在不同脑区的特异性改变,多模态磁共振可以用作为表征抑郁障碍患者脑改变的神经影像学工具,为临床诊断及评估抑郁障碍提供定量影像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轻度抑郁 五音疗法 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对HIE程度分级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
12
作者 于宝龙 陈喆星 +3 位作者 崔景霖 柳泽坤 靳金岩 李洪义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2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多模态磁共振获得图像信号特征,观察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程度分级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HIE的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HIE组... 目的通过多模态磁共振获得图像信号特征,观察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程度分级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HIE的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HIE组;选取同期的28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通过所获取的磁共振(MRI)平扫、弥散、灌注及磁敏感加权图像,进行新生儿颅脑损伤MRI评分,并对临床分度与影像学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出血灶及灌注改变情况,评估患儿疾病程度分级及相关预后。结果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出血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1WI序列、T2WI序列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P<0.05);rCBF值在正常组与HIE组间存在差异(P<0.05);不同临床分度HIE患儿不同部位MRI影像学评分及其总评分比较,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且P<0.05;经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影像学评分与临床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716、0.918、0.939、0.890、0.920,P<0.001)。结论通过头部磁共振常规平扫联合多模态技术手段获取HIE患儿影像学特征,以此对HIE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对患儿预后进行综合评估。多模态磁共振对HIE在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均展示出较高的临床价值,进而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临床诊治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程度分级及预后评估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心室肥厚诊断价值研究分析
13
作者 张凡 朱旭瑶 +1 位作者 刘潇雨 张欣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4期137-138,共2页
目的:分析超声对恩格列净治疗Ⅱ型糖尿病心室肥厚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及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针对... 目的:分析超声对恩格列净治疗Ⅱ型糖尿病心室肥厚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及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药物治疗,针对观察组50例实施恩格列净治疗,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明内径(LVEDd)、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明左室后壁厚度(PWT),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等指标。结果:两组Ⅱ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治疗后的LVEDd、IVST、PWT、LVMI等指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恩格列净治疗可逆转Ⅱ型糖尿病左室肥厚,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在治疗后实施超声心动图对不同阶段治疗效果的诊断,尤其是心室大小,心室搏动及心室血液供应方面,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影像学描述,从而达到较高价值诊断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恩格列净 Ⅱ型糖尿病心室肥厚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评价恩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旭瑶 仪孝臣 +1 位作者 张欣 张凡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年第18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价恩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恩格列净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3个月,在... 目的:探讨与分析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价恩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恩格列净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3个月,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都给予CT和MRI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7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人数为62例,占比86.11%;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肾皮质BV、BF、PS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MT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肾皮质、髓质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Spearsman分析显示治疗有效率与肾皮质BV、BF、PS、MTT和肾皮质、髓质ADC值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恩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CT和MRI能有效评价恩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糖尿病肾病 核磁共振成像 CT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不同病理分级、分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鹤 王晓申 +7 位作者 王煜宁 张晓鹏 胡涛 李洪义 王婷 邢健 于泽霏 董智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9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不同病理分级及分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确诊的58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扫描序列...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不同病理分级及分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确诊的58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扫描序列对脑膜瘤分级、分型的诊断效能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58例脑膜瘤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分级Ⅰ级50例、Ⅱ级5例、Ⅲ级3例。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呈稍低及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imaging,T2WI)呈等及稍高信号时多见于良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T1WI、T2WI一般呈等信号,信号评分对血管瘤型、微囊型及纤维型有鉴别意义。不同WHO分级脑膜瘤的水肿指数、局部脑血流量、表观弥散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脑膜瘤与Ⅱ、Ⅲ级脑膜瘤的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ompound,Cho)、肌酐(creatinine,Cr)、NAA/Cr、Cho/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敏感加权成像对病灶内出血、微血管及钙化的检出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多模态MRI对不同病理分级脑膜瘤的鉴别及分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脑膜瘤 病理分级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早期无创性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美娜 李玉鑫 +5 位作者 胡明成 姜珊 梁龙 任卓君 梁爽 李为民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47-150,共4页
目前,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造成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在早期阶段常无特殊表现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因此多数肺癌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就已为中晚期,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病人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 目前,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造成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在早期阶段常无特殊表现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因此多数肺癌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就已为中晚期,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病人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肺癌早期无创性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早期诊断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扫描联合MR-mDIXON对腹膜透析相关性早期腹膜炎的诊断效能研究
17
作者 王静海 魏景洋 +1 位作者 佟靖雯 张磊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77-80,共4页
腹膜透析(PD)是当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一种肾脏替代方案,是利用人体腹膜作为透析膜[1],将透析液灌注至腹腔,并通过腹膜的毛细血管网交换溶质、水分质,补充机体所缺乏的对应物质,最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2]。PD具有成本效益高、保护... 腹膜透析(PD)是当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一种肾脏替代方案,是利用人体腹膜作为透析膜[1],将透析液灌注至腹腔,并通过腹膜的毛细血管网交换溶质、水分质,补充机体所缺乏的对应物质,最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2]。PD具有成本效益高、保护残余肾功能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无需抗凝、血源性疾病感染风险低、对液体和溶质清除持续等优点[3]。但是长期PD会使腹膜发生形态学与功能改变,有些患者会出现PD相关的早期腹膜炎,加重患者的病情,是导致PD预后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加强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4]。双源CT(DSCT)是一种通过两套探测器系统、两套X射线球管系统同时采集人体图像的CT装置,具有分辨率高、成像质量高等优势,但是对患者存在一定的辐射性[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网 血源性疾病 终末期肾病 残余肾功能 感染风险 低剂量扫描 双源CT 探测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欧小萌 杨慕楠 徐传冰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31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0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均经病理学检验确诊为子宫腺肌症。按照检测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测,研究组采用核磁共振检验。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5...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0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均经病理学检验确诊为子宫腺肌症。按照检测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测,研究组采用核磁共振检验。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5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经核磁共振检出47例,准确率为94.00%,漏诊1例,漏诊率2.00%,误诊2例,误诊率4.00%。核磁共振检测的准确率与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查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子宫腺肌症准确率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核磁共振 超声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肿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明遥 柴方圆 李秋梅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7期40-41,152,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诊断中磁共振动态增强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73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再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3.15%患者有强化,动态增...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诊断中磁共振动态增强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73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再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3.15%患者有强化,动态增强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显示,20.59%供血丰富(Ⅰ型)、44.12%供血中等(Ⅱ型)、35.29%供血缺乏(Ⅲ型);脑膜瘤组的平均增强速率(Va)、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增强峰值(SImax)最高,其他肿瘤组到达峰值的时间(Tmax)最高,且组间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颅内肿瘤诊断中磁共振动态增强的应用,能够获得更多功能定量、形态学信息,辅助判断肿瘤的良性与恶性,以及肿瘤类型,能提升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并为手术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磁共振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秋梅 柴方圆 徐明遥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1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究CT增强扫描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进行CT增强扫描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后进行扫描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CT增强扫描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进行CT增强扫描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后进行扫描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中渗漏情况以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CT增强扫描过程中外渗的发生率、渗漏量以及渗漏程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技术以及患者对其护理满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中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检查中渗漏情况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持续质量改进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