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原地区采煤沉陷区非饱和带水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成成 许光泉 +5 位作者 马志尚 汪迁迁 陈要平 徐翀 陈永春 安士凯 《地下水》 2018年第3期9-11,95,共4页
基于安徽淮北市某矿采煤沉陷区,建立野外原位试验场,通过监测沉陷区非饱和带土壤水势、水位、降水量变化,并结合野外采集的土样测试结果,就地下水位、蒸发、降水、以及开采沉陷过程等因素对比分析沉陷区与非沉陷区土壤水分变动。结果表... 基于安徽淮北市某矿采煤沉陷区,建立野外原位试验场,通过监测沉陷区非饱和带土壤水势、水位、降水量变化,并结合野外采集的土样测试结果,就地下水位、蒸发、降水、以及开采沉陷过程等因素对比分析沉陷区与非沉陷区土壤水分变动。结果表明:降水、蒸发条件的改变对非饱和带土壤水分分布影响较大,而在降水、蒸发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沉陷区30 cm以下非饱和带土壤含水率规律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该现象主要是由于采煤后地面沉陷对土壤产生一定的扰动,竖直方向上裂隙增加,土壤持水率下降,沉陷稳定后,相对地势较低的沉陷区开始汇水使得土壤含水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非饱和带 水分动态特征 沉陷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采煤沉陷区积水来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磊 秦小光 +4 位作者 刘嘉麒 穆燕 安士凯 陆春辉 陈永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2-1514,共13页
淮南是我国东部重要的能源基地,由于长期地下采煤,地表形成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并积水,造成严重地质灾害。针对于此,部分学者提出利用采煤沉陷区建立"平原水库"解决周边地区干旱年份农田缺水问题的设想。然而,一方面,由于煤层... 淮南是我国东部重要的能源基地,由于长期地下采煤,地表形成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并积水,造成严重地质灾害。针对于此,部分学者提出利用采煤沉陷区建立"平原水库"解决周边地区干旱年份农田缺水问题的设想。然而,一方面,由于煤层上覆几百米厚的新生代沉积,采煤塌陷形成的沉陷裂隙是否沟通了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因此改变了这个地区的地下水系统,成为区域水资源评价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平原水库"需要有稳定的补给水源,采煤形成的沉陷裂隙如果沟通了地下不同深度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是否使地下水成为塌陷区除降雨外的重要补给来源,这就成为评价"平原水库"水资源潜力的重要参考依据。氢氧稳定同位素是示踪天然水体水来源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淮南矿区采集了旱季和雨季的浅层地下水、河水、雨水、沉陷区的积水等不同水体的水样23件,分析了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与深层地下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雨季和旱季,该地区采煤沉陷区积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都非常接近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而与深层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相差较大,说明采煤沉陷区的积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采煤沉陷区的沉陷裂隙贯穿了整个新生代地层,使地表水发生下渗与在深部与深层地下水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而深层地下水尚不是"平原水库"的稳定补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平原 采煤沉陷区 水源 氢氧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包气带土壤水力参数测定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光泉 汪迁迁 +3 位作者 杨婷婷 徐翀 陈永春 安士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103,108,共7页
为研究矿山采煤沉陷中的裂隙对包气带土壤水力参数影响,通过对淮南潘一煤矿沉陷区包气带土壤颗粒组成、水分特征曲线(SWCCs)和非饱和导水率曲线(UHCCs)测试分析,并与非沉陷区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处于稳沉阶段的沉陷区,其裂隙对... 为研究矿山采煤沉陷中的裂隙对包气带土壤水力参数影响,通过对淮南潘一煤矿沉陷区包气带土壤颗粒组成、水分特征曲线(SWCCs)和非饱和导水率曲线(UHCCs)测试分析,并与非沉陷区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处于稳沉阶段的沉陷区,其裂隙对包气带土壤水力参数产生影响表现为沉陷作用降低了包气带SWCCs斜率,且地表深部隐伏裂隙减小了SWCCs中的进气值,导致沉陷区包气带土壤释水能力增大;UHCCs测定分析表明,在相同基质势作用下,沉陷区土壤UHCCs明显低于对照组,由于沉陷产生的裂隙中的水最先被排空,形成不导水的空隙,导致非饱和导水率下降。研究结果为沉陷区水分运移试验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包气带 水分特征曲线 非饱和导水率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API的采煤沉陷区三维WebGIS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淑娟 董少春 +3 位作者 尹宏伟 姚素平 徐翀 陈永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107,294,共8页
在采煤沉陷区建立三维Web GIS平台,实现沉陷区数据三维可视化,提供用户便捷有效的数据管理、分析、浏览、查询服务,并为采煤沉陷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意义。Google Earth API和Java Script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在Google地球上... 在采煤沉陷区建立三维Web GIS平台,实现沉陷区数据三维可视化,提供用户便捷有效的数据管理、分析、浏览、查询服务,并为采煤沉陷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意义。Google Earth API和Java Script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在Google地球上绘制标记、线条和多边形、投射图片、添加3D模型及载入KML文件,在网页上实现几乎所有Google Earth功能。本文以淮南煤矿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API,结合Web GIS理论,采用Java Script技术,面向采煤沉陷区数据集中管理与可视化,设计开发了集空间数据、属性信息和专题分析于一体的采煤沉陷区三维可视化平台,有效管理矿区多源数据,提供数据可视化浏览、查询与飞行模拟等功能,有助于沉陷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为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API JAVASCRIPT KML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采煤沉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