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篇章语法:句法与修辞之间——复旦大学第五届修辞学沙龙研讨综述 |
田英华
黄友
|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2
|
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全员协同育人体系及其质量保障机制探究 |
田英华
王亚聪
|
《科技风》
|
2020 |
3
|
|
3
|
书院文化对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
陈起莹
龚鑫
李羚
范文文
方健健
薛明丽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6 |
3
|
|
4
|
前沿研究与创新实践成就新型商业人才--访法国里昂商学院副院长、亚欧商学院法方院长王华 |
吕伊雯
张晓晓
王华
|
《世界教育信息》
|
2016 |
0 |
|
5
|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海外党建工作探索 |
王蕾
荆康宁
牛司伟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
2021 |
1
|
|
6
|
书面语“动宾+宾语”的语法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 |
王永娜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8
|
|
7
|
汉语表短时体的动词重叠的韵律机制和语体动因 |
王永娜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7
|
|
8
|
“NNVVN”、“VNN”、“VN的(N)”语体等级的鉴别 |
王永娜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9
|
谈韵律、语体对汉语表短时体的动词重叠的制约 |
王永娜
|
《语言科学》
CSSCI
|
2008 |
11
|
|
10
|
书面语体“V+向/往+NP”的构成机制及句法特征分析 |
王永娜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1 |
7
|
|
11
|
谈书面语中“动词性成分名词化”的语法机制 |
王永娜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3 |
6
|
|
12
|
非计量“一+量词”语法功能与语体构成机制 |
王永娜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3
|
谈“着”语体、文体功能的语法机制 |
王永娜
|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
2017 |
5
|
|
14
|
“为了”与“以便”的语义、语用比较 |
王永娜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5
|
“NP+们”的书面正式语体功能成因分析 |
王永娜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1 |
5
|
|
16
|
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体研究之发展 |
王永娜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2
|
|
17
|
谈判断句的书面正式语体功能 |
王永娜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2
|
|
18
|
基于俗语辞书的清人熟语观初探 |
徐小波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9
|
上古汉语回指代词宾语类受事话题句的衰落及其原因 |
袁健惠
|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
2015 |
1
|
|
20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标点符号教学刍议 |
亓文香
|
《国际汉语学报》
|
201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