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环境适应性实验研究及评价
1
作者 陈奥杰 郭贤 +2 位作者 操凯 赵稼轩 刘小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0,共7页
甲烷泄漏会导致居民楼燃气爆炸事故的发生。复杂厨房环境(如油烟等)会对家用燃气探测器性能造成影响。该文对4种不同工作原理的家用探测器在油烟、水蒸气等单一及高温油烟等耦合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提出报警动作值相对误差S... 甲烷泄漏会导致居民楼燃气爆炸事故的发生。复杂厨房环境(如油烟等)会对家用燃气探测器性能造成影响。该文对4种不同工作原理的家用探测器在油烟、水蒸气等单一及高温油烟等耦合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提出报警动作值相对误差Srel的概念,对探测器的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半导体式探测器的灵敏度受到被干扰物的吸附和表面反应影响较大,油烟环境下报警值误差达到5.74%LEL(lower explosive limit),两种耦合环境下报警值误差分别达到7.48%LEL和6.84%LEL,油烟料酒耦合中相对误差高达149.5%;催化燃烧式对环境温度和氧气浓度等因素较为敏感;红外吸收式在水蒸气环境下发生误报;激光探测器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地输出功率和波长,在评价得分结果中,其得分最高为85分。该研究为提高家用燃气探测器的精准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国内探测器的性能评价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 环境适应性 厨房环境 报警动作值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灾害条件下可燃气体监测仪环境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小勇 王祥 +4 位作者 喻益超 兰明强 郭贤 李念思 李亚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9-497,共9页
为研究可燃气体监测仪在高低温、风雨雪冰冻耦合等复合情况下的环境适应性,提出复合情况下可燃气体监测仪关键性能指标,建立环境适应性指标体系,突破传统灾害环境适应性试验平台性能单一的不足,模拟复合灾害环境,构建可燃气体监测仪试... 为研究可燃气体监测仪在高低温、风雨雪冰冻耦合等复合情况下的环境适应性,提出复合情况下可燃气体监测仪关键性能指标,建立环境适应性指标体系,突破传统灾害环境适应性试验平台性能单一的不足,模拟复合灾害环境,构建可燃气体监测仪试验平台,将甲烷作为典型的可燃气体,用可燃气体监测仪监测复合条件下的甲烷体积分数,采取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价值函数法对可燃气体监测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低于-20℃和高于60℃时,对可燃气体监测仪监测精度有较大影响,而复合环境相比单一环境对可燃气体监测仪影响大;ZNRQ200L型可燃气体监测仪环境适应性评价等级为优秀,与环境适应性试验结果中甲烷体积分数监测示值误差不超过1%相对应,证明评价体系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可燃气体监测仪 灾害条件 环境适应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复合环境冰雪运动服装保暖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贤 李亚运 +2 位作者 付明 陈飞宇 刘小勇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9,共8页
围绕冬季运动冰雪项目,针对竞速类和技巧类关键运动项目训练比赛服装的共性评价需求,用低温复合环境模拟实验系统和暖体假人测试系统,通过测量冬季运动服装热阻参数,开展低温冰雪条件下典型运动服装的耐低温保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分... 围绕冬季运动冰雪项目,针对竞速类和技巧类关键运动项目训练比赛服装的共性评价需求,用低温复合环境模拟实验系统和暖体假人测试系统,通过测量冬季运动服装热阻参数,开展低温冰雪条件下典型运动服装的耐低温保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分体式滑雪服躯干区域热阻值最大,手脚区域次之。典型分体式滑雪运动服装总热阻值为2.0~2.3 clo;连体式滑雪服各部位热阻值相差不大,其总热阻值为0.9~1.3 clo;环境风速对滑雪运动服装基本热阻值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运动 低温复合环境 暖体假人 滑雪服 保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风暴雪环境下汽车座舱非均匀环境热舒适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虹霞 武金模 +3 位作者 宋舆涵 刘小勇 周帆 纪孝博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5-633,共9页
为研究汽车座舱不对称环境条件下空调热舒适性,提出基于空调假人的乘员热舒适性评价方法。采用大型气候环境风洞搭建低温耦合暴雪环境,基于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HVAC)空调假人开展非均匀、瞬态条件下乘员局部和整体的热感觉及热舒适性研... 为研究汽车座舱不对称环境条件下空调热舒适性,提出基于空调假人的乘员热舒适性评价方法。采用大型气候环境风洞搭建低温耦合暴雪环境,基于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HVAC)空调假人开展非均匀、瞬态条件下乘员局部和整体的热感觉及热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暴雪条件下,汽车座舱内空调吹面吹脚模式最大制热运行60 min后,假人头部和腿部最大温差为10.8℃,局部热舒适性差异较大;HVAC假人身体14个局部舒适性评分都> 0.1(手部除外),整体舒适性评分为0.1,表明手部舒适度会较大影响整体舒适度。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优化汽车座舱热环境分布的空调风道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以提高乘员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性 整体舒适度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HVAC)空调假人 环境风洞 非均匀瞬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领域标准需求与建议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心星 张壮壮 +1 位作者 程之宽 孙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为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运营工作的规范和指导,提高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基于燃气管网、桥梁、供水管网、排水管网、供热管网、综合管廊、电力系统、通信系统8个具体业务领域的标准以及生命线安全工程标准化体系构建现状,分析... 为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运营工作的规范和指导,提高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基于燃气管网、桥梁、供水管网、排水管网、供热管网、综合管廊、电力系统、通信系统8个具体业务领域的标准以及生命线安全工程标准化体系构建现状,分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领域标准需求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制修订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全国或全行业的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进行全面技术指导;在国家和行业标准中融入风险预警联动响应的内容,且不同领域应各具特色;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去防范生命线工程交叉、耦合风险;促进生命线安全工程领域标准与国际接轨,贡献中国力量;构建目标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标准体系,系统提高城市安全运行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标准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规范 指导 标准 需求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灾害链拓扑结构对灾害演化网络风险的影响
6
作者 任师华 赵冬月 +1 位作者 赵小龙 范明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1,共7页
为探究直链、发散链、集中链和循环链等灾害链拓扑结构复合复杂度对灾害演化网络风险的影响规律及断链防范风险的作用机制,首先将灾害演化网络按灾害链复合复杂程度分为α,β,γ和δ的4类网络,然后采用灾害演化风险评估模型,模拟研究确... 为探究直链、发散链、集中链和循环链等灾害链拓扑结构复合复杂度对灾害演化网络风险的影响规律及断链防范风险的作用机制,首先将灾害演化网络按灾害链复合复杂程度分为α,β,γ和δ的4类网络,然后采用灾害演化风险评估模型,模拟研究确定灾害节点数量下灾害演化网络风险水平与其复杂度的关系,以及4类网络风险特点,最后揭示断链防范风险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灾害节点数量不变时,灾害演化网络风险水平与其复杂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α类网络风险水平最低,β类网络具有高风险抑制效应,γ类网络风险具有爆发性,δ类网络风险兼具爆发性和持续性;断链防范风险的机制为,通过解耦降类,降低灾害演化网络风险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断链防范风险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链 拓扑结构 灾害演化网络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市运营期城市桥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小龙 刘健 韩旭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4年第5期695-699,共5页
为了提升城市桥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决策实验室法(AHP-DEMATEL)的城市桥梁运营期风险评估方法,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城市桥梁运营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AHP-DEMATEL的组合对指标体系进... 为了提升城市桥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决策实验室法(AHP-DEMATEL)的城市桥梁运营期风险评估方法,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城市桥梁运营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AHP-DEMATEL的组合对指标体系进行层次划分及组合权重计算,同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桥梁的风险结果进行模糊计算,得到桥梁的风险评估结果,并以A大桥为算例,计算得到该桥的风险值为6.33分,风险等级为四类风险(较高风险),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并依据评估结果给出了相关的养护及安全监测的建议。该研究成果将应用于城市生命线桥梁安全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AHP-DEMATEL模型 模糊计算 城市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温度下帐篷内部热环境适应性实验及模拟研究
8
作者 宋舆涵 兰明强 +3 位作者 李亚运 郭贤 林虹霞 刘小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6-222,共7页
为揭示民用救灾帐篷热环境适应性变化规律,通过大尺度环境气候舱构建高温与低温环境,采用Ansys Fluent商用软件代码进行仿真验证,并对帐篷蓬围结构和内部热环境分布变化规律进行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大尺度环境舱直接进行... 为揭示民用救灾帐篷热环境适应性变化规律,通过大尺度环境气候舱构建高温与低温环境,采用Ansys Fluent商用软件代码进行仿真验证,并对帐篷蓬围结构和内部热环境分布变化规律进行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大尺度环境舱直接进行模拟帐篷内外热环境变化可行,其内部热环境变化规律与实验基本一致;帐篷特殊的篷围结构导致高温环境下帐篷内部温度高于外界,帐内人员头部和脚部温差可达5℃,低温环境下帐篷同一高度横向区域温度对称分布,在中心区域温度较低,边缘和中心温差近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温度 帐篷 防灾减灾 热环境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素对甲烷探测器报警动作值的影响
9
作者 兰明强 汤培然 +1 位作者 刘斌 李亚运 《城市燃气》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的甲烷探测器在实际应用场景的表现,根据甲烷探测器类型特点选取市面上常见的半导体式、催化燃烧式、红外吸收式、激光式探测器,根据GB15322-2019开展标准化实验,得出在不同环境下探测器报警动作值的变化及其使用中的注... 为研究不同类型的甲烷探测器在实际应用场景的表现,根据甲烷探测器类型特点选取市面上常见的半导体式、催化燃烧式、红外吸收式、激光式探测器,根据GB15322-2019开展标准化实验,得出在不同环境下探测器报警动作值的变化及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激光式探测器长期稳定性和抗高浓度冲击能力优于其他类型探测器;红外吸收式探测器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水蒸气的干扰;催化燃烧式探测器应注意高空跌落和高浓度冲击对传感器的影响;半导体式探测器易受高浓度冲击的影响,应注意定期检定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式探测器 催化燃烧式探测器 红外吸收式探测器 激光式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安全视角下的交通网络综合应急能力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相超 张曦 +3 位作者 刘小勇 宋舆涵 杨文旺 董浩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21年第5期418-422,435,共6页
随着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交通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降低交通网络脆弱性,提高交通网络运营效率,构建了基于公共安全视角下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综合评价体系。以公共安全三角形模型为基础,从4个维度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获... 随着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交通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降低交通网络脆弱性,提高交通网络运营效率,构建了基于公共安全视角下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综合评价体系。以公共安全三角形模型为基础,从4个维度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每个指标的权数,综合专家评分并应用模糊数学对5个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结合各城市交通事故数、万车死亡率和直接经济损失验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对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灾害承受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道路交通网络基础等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为提升交通网络的抗干扰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道路交通网络 脆弱性 应急能力 综合评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化学防护服气密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成 付明 +5 位作者 李亚运 林虹霞 刘小勇 方廷勇 张超 秦挺鑫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0-164,共5页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化学防护服(CPC)气密性的影响,以3种不同材质(聚乙烯、丙烯、氯化丁基橡胶)的化学防护服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密性测试仪和环境实验舱,在10~66℃温度条件下处理2 h后,分析环境温度对3种化学防护服样品气密性能影响。...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化学防护服(CPC)气密性的影响,以3种不同材质(聚乙烯、丙烯、氯化丁基橡胶)的化学防护服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密性测试仪和环境实验舱,在10~66℃温度条件下处理2 h后,分析环境温度对3种化学防护服样品气密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工况处理后化学防护服气密性能在10~25℃段上升,在25~50℃段下降;聚乙烯材质化学防护服失效温度为66℃,其他2种材质的服装失效温度为50℃。研究可为防护装备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密性 化学防护服 化学防护服防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散人员路径选择行为多人在线式虚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若愚 王雁旭 +2 位作者 陈娟 梁晨 马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50-1658,共9页
在紧急状况下人员疏散特征难以通过日常观测获取,而开展真人现场疏散试验难以确保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因此,构建包括绘图、运动、通信模块的多人在线式虚拟疏散试验平台,组织真人在线参与疏散试验,从路径选择行为和运动特征两方面与真人... 在紧急状况下人员疏散特征难以通过日常观测获取,而开展真人现场疏散试验难以确保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因此,构建包括绘图、运动、通信模块的多人在线式虚拟疏散试验平台,组织真人在线参与疏散试验,从路径选择行为和运动特征两方面与真人现场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重现真实人员疏散过程中的疏散动力学规律。进一步设计并组织可控真人在线疏散试验,研究影响疏散人员路径选择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在高压力环境下人员冲突强度较高,但随着知晓出口位置的人员比例增加而降低;人员的路径选择与其视野内其他人员的运动方向呈正相关关系,且高压力环境下人群的路径选择情况更加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人员疏散 虚拟试验 路径选择 行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锂离子电池高低温极端环境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念思 刘小勇 +2 位作者 李亮 徐坚强 余本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7-182,共6页
为有效指导无人机(UAV)开展极端环境应急救援工作,利用极端高低温环境试验舱,开展高温10~60℃和低温-30~0℃环境下无人机飞行试验,探究极端环境对无人机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环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出现在50℃以上,当环境温度超... 为有效指导无人机(UAV)开展极端环境应急救援工作,利用极端高低温环境试验舱,开展高温10~60℃和低温-30~0℃环境下无人机飞行试验,探究极端环境对无人机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环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出现在50℃以上,当环境温度超过50℃时,电池温度不能得到很好控制;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无人机起飞耗费较大电量;当环境温度低于-25℃,无人机将无法正常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UAV) 锂离子电池 环境适应性 应急救援 设备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环境下基于暖体假人的帐篷内部热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兰明强 李亚运 +2 位作者 王祥 郭贤 刘小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0-227,共8页
为了解冷环境下帐篷内部温度变化规律和人员服装需求热阻(IREQ)及身体区域失温风险,以国标救灾帐篷和非标防疫棉帐篷为对象,利用暖体假人开展-10~10℃环境下试验,探究不同类型帐篷的保温性能,并利用经验公式评价人员在帐篷内热舒适性,... 为了解冷环境下帐篷内部温度变化规律和人员服装需求热阻(IREQ)及身体区域失温风险,以国标救灾帐篷和非标防疫棉帐篷为对象,利用暖体假人开展-10~10℃环境下试验,探究不同类型帐篷的保温性能,并利用经验公式评价人员在帐篷内热舒适性,根据服装热阻对人与环境换热过程的影响,分析暖体假人各部位温度变化情况及加热服对身体区域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国标救灾帐篷比非标防疫棉帐篷保温性能好,且温度越低两者相差越大;人在帐篷内部的热舒适性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其中,地板温度对人体局部不满意率影响较大;当服装热阻低于需求热阻时,暖体假人左前臂和右小腿温度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4.7和5.3℃,当打开加热服加热,服装覆盖区域温度明显上升;当环境温度降到-10℃,即使打开45℃加热档位暖体假人各区域温度仍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暖体假人左前臂下降5.3℃,右前臂下降6.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环境 暖体假人 帐篷内部 热舒适性 需求热阻 失温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复合条件下救灾帐篷环境适应性试验与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兰明强 王祥 +4 位作者 李亚运 李念思 郭贤 张艳 刘小勇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2年第7期121-128,共8页
目的研究救灾帐篷性能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方法建立多灾复合环境试验平台,利用其平台开展救灾帐篷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研究,探究不同环境下救灾帐篷内部热环境分布和保温性能的变化。结果帐篷内部热环境分层现象只发生在温度上升阶段,而在... 目的研究救灾帐篷性能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方法建立多灾复合环境试验平台,利用其平台开展救灾帐篷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研究,探究不同环境下救灾帐篷内部热环境分布和保温性能的变化。结果帐篷内部热环境分层现象只发生在温度上升阶段,而在附加风载后,分层现象减弱,在下降阶段,各内表面温度变化情况表现基本一致,当附加雪载环境温度低于–10℃时,救灾帐篷的保温性变差。利用价值函数法建立了救灾帐篷耦合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风&低温、雨雪复合环境下救灾帐篷适应性评价方法,得出评价得分,并与试验结果相印证。结论低温复合环境下,帐篷内环境受外界影响较大,保温性能不佳,易出现“冷室效应”,应积极寻找新型材料改善帐篷在恶劣环境下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雨雪 低温复合环境 救灾帐篷 环境适应性 评价方法 价值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埋供热管网安全运行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丽榕 杨阳 +1 位作者 刘爱辉 孙光辉 《轻工科技》 2021年第11期89-93,共5页
城市供热近年来发展迅猛,为保障供热管网的安全运行,本文提供一种供热管网安全运行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调研得到多个导致供热管网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并将这些影响因素归纳为管网自身风险、管理风险和环境风险后,构建评估模型的层次架构... 城市供热近年来发展迅猛,为保障供热管网的安全运行,本文提供一种供热管网安全运行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调研得到多个导致供热管网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并将这些影响因素归纳为管网自身风险、管理风险和环境风险后,构建评估模型的层次架构,对影响因素建立判断矩阵和权重计算,量化供热管网运行风险和因素,为供热管网的安全评价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 安全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风洞红外消冰过程模拟研究
17
作者 周帆 武金模 +1 位作者 陆彭飞 林虹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173,共7页
为快速消除环境风洞内部地面积冰,提出一种利用风洞内部辐照模拟系统进行红外消冰的除冰方法;通过构建试验段辐照强度分布计算模型和三维非稳态相界面追踪相变过程数理模型,模拟研究环境风洞在红外消冰工况下的地面冰层融化过程。结果表... 为快速消除环境风洞内部地面积冰,提出一种利用风洞内部辐照模拟系统进行红外消冰的除冰方法;通过构建试验段辐照强度分布计算模型和三维非稳态相界面追踪相变过程数理模型,模拟研究环境风洞在红外消冰工况下的地面冰层融化过程。结果表明:红外消冰工况下积冰完全融化时间为2~6 h,冰层自上而下、自边缘往中心发生融化,且可在融化过程中形成倒梯形的冰型,有利于在红外消冰的过程中加入机械除冰,提高除冰效率。冰层厚度每增加10 mm,积冰层完全融化时间就推迟约1.2 h,较大的积冰厚度会使融冰过程中冰型的倒梯形性质变得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洞 红外消冰 地面积冰 融冰过程 相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tlogo的大型客运汽车人员疏散模拟
18
作者 韩心星 李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890-9895,共6页
为研究大型客运汽车内部乘客的疏散规律,选取载客38人(含司机)的客运汽车为研究对象,基于Netlogo软件对4种不同疏散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不同疏散方案下的疏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方案2较方案1在单车门疏散时具有疏散优势,方案4较方案... 为研究大型客运汽车内部乘客的疏散规律,选取载客38人(含司机)的客运汽车为研究对象,基于Netlogo软件对4种不同疏散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不同疏散方案下的疏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方案2较方案1在单车门疏散时具有疏散优势,方案4较方案3在双车门疏散时具有疏散优势,且都随着乘客数的增加,优势越来越明显;不同载客数下,疏散相同人数其疏散时间随着载客数的增加而减小,方案2较方案1始终存在优势,方案4较方案3在疏散较多人数时存在优势;在具体疏散过程中,方案1的疏散新增风险逐步增大,其他方案的疏散新增风险一般都是先下降(或近似不变),后逐渐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客运汽车 疏散规律 Netlogo软件 疏散方案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辐射环境下降温服对消防人员生理及感知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操凯 李亚运 +3 位作者 兰明强 郭贤 刘小勇 陈奥杰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9-1046,共8页
为降低消防员热应激水平、验证降温服的有效性,该文在35℃和2.5 kW/m^(2)高温热辐射复合环境下开展人体热生理实验,同时采用主观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降温服对人体生理及主观感知响应的影响,分析降温服在缓解热应激从而提高消防人员热舒... 为降低消防员热应激水平、验证降温服的有效性,该文在35℃和2.5 kW/m^(2)高温热辐射复合环境下开展人体热生理实验,同时采用主观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降温服对人体生理及主观感知响应的影响,分析降温服在缓解热应激从而提高消防人员热舒适性方面的有效性,并运用生理应变指数(PSI)和感知应变指数(PeSI)开展实验工况下人体热应激评估。结果表明:降温服明显减小了受试者的核心温度、皮肤温度、心率及出汗速率,有效缓解了人体生理负荷,降低了人体热应激水平,且在高运动强度(7.0 km/h)下效果更明显;降温服有效改善了受试者的热舒适性,在实验的第90 min时降温服使PSI值最大降低0.77,PeSI值最大降低4.89(约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辐射环境 消防员 降温背心 感知响应 热舒适性
原文传递
固废基应变率材料研发及个体防护领域应用
20
作者 颜轲 祁少博 +3 位作者 陈昊 钱雅卓 汪雪繁 袁梦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176,共7页
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偶有发生,传统抗冲击抢险救援防护服采用柔性织物材料,其防护效能较差,变形较大限制其广泛应用。通过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改性及表面嫁接官能团,制备绿色剪切增稠功能化新型防弹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增强其防护,... 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偶有发生,传统抗冲击抢险救援防护服采用柔性织物材料,其防护效能较差,变形较大限制其广泛应用。通过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改性及表面嫁接官能团,制备绿色剪切增稠功能化新型防弹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增强其防护,本文研究采用普通污水污泥颗粒、高温碱改性污泥颗粒等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表面惰化改性作为剪切增稠分散相调控绿色剪切增稠液,为更好实现分散相颗粒的接枝负载,将芳纶织物(AF)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处理,通过将固废基改性剪切增稠液与改性AF织物结合测试防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固废基其表面增加惰化官能团,具有更显著的剪切增稠效应;纱线拔出试验表明拉伸力提升了2.8倍,具有更好的摩擦性能;弹道试验表明固废基剪切增稠液浸渍后可将弹道极限速度(V 50)从52 m/s提高到98 m/s。颗粒掺杂增强了纱线之间的摩擦,增加了织物的承载面积。研究结果可为高性能软体防护装备的设计提供参考,有助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为解决传统防护服防护效能不足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体废物 弹道性能 剪切增稠 表面改性 个体爆炸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