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护理实习生的培养 被引量:7
1
作者 余爱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4期118-119,共2页
护理临床教学是医学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的深化,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危重患者的第一线,急诊科的水平展示一所医院综合素质的高低。
关键词 急诊护理 护生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岗位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继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4期131-131,134,共2页
为探索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快速发展的形式下如何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岗位培训,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培养一支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过硬的专科护理技能、良好应急处变能力的急诊护理队伍。护理人员配发相应教材,结合护理人员工... 为探索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快速发展的形式下如何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岗位培训,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培养一支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过硬的专科护理技能、良好应急处变能力的急诊护理队伍。护理人员配发相应教材,结合护理人员工龄、职称以及在急诊科的岗位不同制定详细的理论学习、技能培训计划并严格执行。完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抢救流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强化急诊人员素质。加强急诊科护士岗位培训,结合急诊工作特点创建新的培训模式,有效地保障了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与工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 岗位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年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
作者 魏晓艳 《中国临床护理》 2011年第5期434-435,共2页
介绍我科临床学习中培养急诊科年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采用情景模拟训练、反思日志运用、改变观念,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护理查房、互动式业务学习等方法、方式进行培养。通过长期综合培养,明显提高了年轻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 介绍我科临床学习中培养急诊科年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采用情景模拟训练、反思日志运用、改变观念,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护理查房、互动式业务学习等方法、方式进行培养。通过长期综合培养,明显提高了年轻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防范护理安全隐患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年轻护士 评判性思维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急诊电复律后胺碘酮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曲晓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111-112,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急诊电复律后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入院后均给予急诊电复律,之后观察组34例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对比...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急诊电复律后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入院后均给予急诊电复律,之后观察组34例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快速房颤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中快速房颤转复率及发作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患者给予电复律急诊后,利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可对快速房颤予以有效控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快速房颤 电复律 胺碘酮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原因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1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及诊治。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急诊内科诊治的昏迷患者200例原因及诊治进行总结。结果急性脑血管病52例,占总例数26.0%,急性有机磷中毒28例占总例数14.0%,急性酒精中毒42例占总例数21.0%。结论对...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及诊治。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急诊内科诊治的昏迷患者200例原因及诊治进行总结。结果急性脑血管病52例,占总例数26.0%,急性有机磷中毒28例占总例数14.0%,急性酒精中毒42例占总例数21.0%。结论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详细的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综合辅助检查,及早明确诊断,采取积极措施,以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昏迷 原因及诊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情联合评估在创伤患者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晓艳 《中国临床护理》 2014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探讨适用于急诊创伤患者的评估工具,快速准确地进行急诊分诊分级,避免漏诊,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急诊就诊的186例创伤患者,采用修正创伤评分和护理评估对患者进行联合评估,确定患者病情分级级别。结... 目的:探讨适用于急诊创伤患者的评估工具,快速准确地进行急诊分诊分级,避免漏诊,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急诊就诊的186例创伤患者,采用修正创伤评分和护理评估对患者进行联合评估,确定患者病情分级级别。结果155例行修正创伤评分>8分的轻度、中度创伤患者中,经护理评估9例属于急诊Ⅱ级患者。结论联合应用修正创伤评分和护理评估,建立规范统一的分诊标准,将联合评估的结果与急诊患者病情分级相结合,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急诊创伤患者的分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诊分诊 联合评估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肺栓塞38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许俊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3期8257-8258,共2页
目的:旨在探讨肺栓塞的诊断要点,提高急诊医师对肺栓塞的认识,提高确诊率。方法:分析3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归纳其误诊原因。结果: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易误诊为其他心肺疾患。结论:肺部螺旋C... 目的:旨在探讨肺栓塞的诊断要点,提高急诊医师对肺栓塞的认识,提高确诊率。方法:分析3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归纳其误诊原因。结果: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易误诊为其他心肺疾患。结论:肺部螺旋CT是诊断肺栓塞可靠手段。正确认识肺栓塞临床表现、体征和结合实验室相关检查综合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警觉性,可及早作出诊断,减少误诊率和误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颤的风险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曲晓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8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急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颤的风险及存在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78例在CAG术中出现室颤的10例患者的冠脉特点及原因。结果 878例CAG术中发生室颤5例(0.57%);发生室颤与患者本身所具有... 目的研究急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颤的风险及存在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78例在CAG术中出现室颤的10例患者的冠脉特点及原因。结果 878例CAG术中发生室颤5例(0.57%);发生室颤与患者本身所具有危险因素的种类和数目有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颤的产生和发展是多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对其他可控危险因素的控制,尤其是平稳控制血糖、血压等因素,对控制室颤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室颤 风险及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海燕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613-614,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40例,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并观察患者的FIM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括约肌控制、自理能力、社会认知、转移、行走、...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40例,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并观察患者的FIM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括约肌控制、自理能力、社会认知、转移、行走、交流评分及FIM总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致残率35.0%,致死率7.0%。结论护理干预对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脑出血 昏迷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红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5期125-125,127,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成功的体会。方法简介本科室针对各种急诊患者采用的从血管的选择到应用好的固定方式等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的因素分析。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达90%。结论采用好的静脉输液方法,能提高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成功率...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成功的体会。方法简介本科室针对各种急诊患者采用的从血管的选择到应用好的固定方式等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的因素分析。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达90%。结论采用好的静脉输液方法,能提高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成功率,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静脉输液 成功因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培养综合素质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11
作者 张军丽 《当代医学》 2008年第1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措施。方法采用循环培训考核,注重院前急救,加强并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结果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赢得认可和赞同。结论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树立医院正面形象。
关键词 急诊 提高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内科采用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8期39-40,共2页
目的对急诊内科采用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142例采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45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1.7%,其中39例患... 目的对急诊内科采用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142例采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45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1.7%,其中39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药物使用率为86.7%,药物使用主要以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主。结论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患者受到较多因素影响,为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预后质量,需要早期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呼吸机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CH Ⅱ评分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6期81-82,共2页
目的对APACHⅡ评分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152例急诊内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PACHⅡ评分系统对存活患者和病死患者的,APACHⅡ评分和预测病死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存活组患者的APACHⅡ评分和预测病死率... 目的对APACHⅡ评分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152例急诊内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PACHⅡ评分系统对存活患者和病死患者的,APACHⅡ评分和预测病死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存活组患者的APACHⅡ评分和预测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评分段的预测病死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总阳性率和敏感度分别为97.1%和93.2%。结论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采取APACHⅡ评分系统,能够对患者病情的预后进行评估,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危重 APACHⅡ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8
14
作者 李冰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60-761,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抢救具有很大的时限性,一旦出现心梗症状且胸痛20 min不缓解应立即救治,其预后与梗死面积、并发症、治疗及护理情况有关,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救治AMI的关键[1],而优化护理流程可为AMI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AMI)抢救具有很大的时限性,一旦出现心梗症状且胸痛20 min不缓解应立即救治,其预后与梗死面积、并发症、治疗及护理情况有关,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救治AMI的关键[1],而优化护理流程可为AMI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2]。现总结近几年的临床护理经验,研究并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AMI患者救治上的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经验 优化护理流程 抢救时间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治疗及护理 梗死面积 胸痛 AMI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莉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1283-1284,共2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急诊内科危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0例内科危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80例)。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急诊内科危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0例内科危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80例)。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预测病死率、实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为(27.8±8.3)分,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为(15.3±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PACHEⅡ评分升高,所有患者预测病死率、实际病死率均上升,且各分值分段间的预测病死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内科危重者采取APACHEⅡ评分系统,可有效、准确地对疾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CHEⅡ评分 危重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长涛 闫守川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0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44例。研究(1)组接受急诊溶栓抗...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44例。研究(1)组接受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研究(2)组接受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2)组的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研究(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Hcy、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2)组的Hcy、hs-CRP水平低于研究(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GO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2)组的GOS评分高于研究(1)组,mRS评分低于研究(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的死亡率低于研究(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死亡率,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溶栓抗凝治疗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脑梗塞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昏迷患者的护理
17
作者 李红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5期262-262,共1页
昏迷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觉醒状态与意识内容以及躯体运动均完全丧失的一种极为严重的意识障碍,其主要特征为随意运动丧失,对体内外一切刺激均无反应并出现病理反射活动的一种临床表现。现将收治昏迷患者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昏迷 患者 临床护理 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抢救室内昏迷患者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聂安国 《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探究急诊抢救室内昏迷患者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且患有内科疾病的110例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因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 目的探究急诊抢救室内昏迷患者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且患有内科疾病的110例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因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机磷中毒以及其他等原因均可造成患者昏迷。根据患者死亡情况分析,发现其与昏迷程度、昏迷后入院时间、入院原发疾病等情况有关,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昏迷患者初入院后,应建立绿色通道,对其体征和症状做详细检查,同时在家属提供患者既往病史的基础上以最短时间对患者病因作出判断,继而给予相应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存活率,为预后效果做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室 昏迷 疾病原因 预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血清CHE、GRP78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19
作者 聂安国 聂园园 赵玉铁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4期3593-3597,共5页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ADHF)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20例ADHF患者作为研究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ADHF)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20例ADHF患者作为研究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研究组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HE、GRP78水平。患者入院后开始随访,出院后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随访时间180 d。依据患者随访时的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22例和预后良好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HE、GRP78水平。应用Spearman分析ADHF患者血清CHE、GRP78水平与LVEF、NYHA分级的相关性,应用独立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影响因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HE、GRP78预测ADHF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HE水平为(5.41±1.20)k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3±1.57)kU/L,GRP78水平为(476.39±91.2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9.25±80.5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LVEF<40%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HE水平为(4.78±0.96)kU/L,明显低于LVEF≥40%患者的(5.83±1.22)kU/L,GRP78水平为(523.46±103.58)ng/mL,明显高于LVEF≥40%患者的(445.01±84.2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YHA分级中Ⅳ级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HE水平为(4.67±0.93)kU/L,明显低于Ⅲ级患者的(5.81±1.21)kU/L,GRP78水平为(530.72±105.64)ng/mL,明显高于Ⅲ级患者的(447.14±85.1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ADHF患者的血清CHE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r=0.512,P<0.05),与NYHA分级呈负相关(r=-0.467,P<0.05),GRP78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37,P<0.05),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485,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HE水平为(4.53±0.93)kU/L,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的(5.61±1.18)kU/L,GRP78水平为(540.83±108.75)n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461.92±89.3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CHE、GRP78均对ADHF患者预后不良具有独立预测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CHE、GRP78预测ADH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5(95%CI:0.690~0.846)、0.758(95%CI:0.671~0.831),两者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919(95%CI:0.855~0.961),与单独预测的AUC比较,联合预测的AUC明显增大(P<0.05)。结论ADHF患者入院时血清CHE水平降低、GRP78水平升高,血清CHE、GRP78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可作为预测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急性失代偿期 胆碱酯酶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20
作者 靳会敏 李方超 董鸿涛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27-630,共4页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心功能及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某院收治的92例AMI并发VA患者...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心功能及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某院收治的92例AMI并发V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心电图参数(PR间期、QT间期、Tp-Te间期)、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XCL8、CTRP9]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LVEF、CO、CI、SV[(58.39±4.01)%、(5.34±0.62)L/min、(3.57±0.44)L/(min·m^(2))、(73.25±5.22)mL]均高于对照组[(53.15±3.72)%、(4.65±0.53)L/min、(2.83±0.31)L/(min·m^(2))、(61.83±5.49)mL](P<0.05);研究组PR间期、QT间期长于对照组,Tp-Te间期短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IL-6、TNF-α、CXCL8水平[(25.43±4.18)μg/L、(19.65±3.42)μg/L、(17.52±3.34)pg/mL]低于对照组[(37.62±5.29)μg/L、(26.31±4.85)μg/L、(21.18±3.75)pg/mL],CTRP9水平[(15.44±3.28)ng/mL]高于对照组[(11.97±2.5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门冬氨酸钾镁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能有效促进AMI并发VA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参数改善,缓解炎症状态,提高疗效,且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门冬氨酸钾镁 利多卡因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