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角模糊数-贝叶斯方法的九洲江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邓渠成 尹娟 +5 位作者 许桂苹 黄玉清 王晓飞 滕云梅 陈洋 夏新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更为全面考察水质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模糊集理论和贝叶斯理论引入河流水质评价中,建立了三角模糊数-贝叶斯方法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选取2016年7月九洲江跨省交界处5个断面的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作... 为更为全面考察水质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模糊集理论和贝叶斯理论引入河流水质评价中,建立了三角模糊数-贝叶斯方法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选取2016年7月九洲江跨省交界处5个断面的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作为水质评价因子,将该模型应用于九洲江跨省段的水质评价中。结果表明,九洲江文车桥、圭地河下游、温水浪、山角、石角蟠龙桥断面水质区间数分别为[3.320,3.365]、[3.120,3.179]、[3.178,3.196]、[3.432,3.428]、[3.404,3.470],均在[3,4]区间范围,为III类水质;断面水质优劣排序为:石角蟠龙桥>山角>文车桥>温水浪>圭地河下游。该模型与综合污染指数法相比,断面水质优劣排序情况一致,除圭地河下游断面外,其他断面的水质评价结果也一致。由于模型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历史先验信息,并采用了三角模糊数及区间数的结果表达方式,有利于更客观反映流域水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模糊数 贝叶斯 九洲江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α-截集的三角模糊数-贝叶斯模型在刁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东明 邓渠成 +4 位作者 邹昀 邓超冰 许桂苹 王晓飞 苏荣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探讨一种科学、客观的水质大数据的综合评价方法,为刁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客观数据。【方法】基于α-截集的三角模糊数-贝叶斯模型,选取刁江的5个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因子(Pb、Cd、As)进行分析,全面评价刁江水质状况。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科学、客观的水质大数据的综合评价方法,为刁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客观数据。【方法】基于α-截集的三角模糊数-贝叶斯模型,选取刁江的5个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因子(Pb、Cd、As)进行分析,全面评价刁江水质状况。应用α-截集处理监测结果的三角模糊数,并运用到贝叶斯模型中,计算刁江水质综合得分,最终确定水质类別。最后将本研究模型的评价结果与传统贝叶斯模型、三角模糊数模型及年均值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模型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刁江A、D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E断面水质达Ⅰ类水标准,B、C断面水质介于Ⅱ、Ⅲ类水之间,对各级的隶属度分別为(0.7517/Ⅱ,0.2483/Ⅲ)、(0.7449/Ⅱ,0.2551/Ⅲ),水质总体良好,环境风险可控。传统贝叶斯模型与本研究模型的评价结果接近,三角模糊数模型次之,均值模型在水质不稳定时相差较大。【结论】本研究模型兼具三角模糊数模型的不确定性、传统贝叶斯模型的决策性及均值模型在评价稳定水质中的优越性,既能准确评价水质又能将水质的不确定性表达得更为全面、切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刁江 水质评价 三角模糊数 α-截集 贝叶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上游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邓渠成 王晓飞 +1 位作者 尹娟 邓超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1-1229,共9页
为研究西江上游有色金属产业聚集区对河流沉积物环境的影响,在西江上游的刁江、龙江、融江和柳江四条河流选取12个采样点,分析测定了10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As、Cr、Ni、Tl、Sb和Hg)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 为研究西江上游有色金属产业聚集区对河流沉积物环境的影响,在西江上游的刁江、龙江、融江和柳江四条河流选取12个采样点,分析测定了10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As、Cr、Ni、Tl、Sb和Hg)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Pb同位素示踪技术剖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污染物含量方面,沉积物中w(As)、w(Pb)、w(Cd)、w(Ni)、w(Zn)、w(Cu)、w(Tl)、w(Hg)、w(Sb)、w(Cr)平均值分别为95.42、113.09、4.92、28.03、416.51、27.07、0.75、0.31、34.02、57.58 mg/kg,w(As)、w(Sb)、w(Zn)、w(Pb)和w(Cd)的变化较大,分异显著,受外来源影响较大.(2)空间上,内梅罗指数结果显示,刁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最高,龙江次之,融江和柳江较低.(3)污染物来源方面,As、Pb、Cd、Zn、Cu和Sb具有同源性,与西江上游有色金属聚集区矿产开发有关,Ni、Tl、Hg和Cr具有同源性,与地质背景自然源因子有关;沉积物样品206Pb/207Pb变化范围为1.08~1.19,4条河流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大厂、车河矿石同位素比值接近程度依次为刁江、龙江、融江、柳江.Pb同位素示踪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刁江和龙江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受有色金属采选冶矿业活动影响,融江、柳江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由地质背景自然源因子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上游 沉积物 重金属 同位素示踪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重矿物分析方法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伊洛瓦底江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云 何梦颖 +4 位作者 许欢 Tin Aung Myint 张毕辉 边紫旋 郑洪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1-193,共13页
伊洛瓦底江是亚洲大型河流之一,其沉积物记录了青藏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剥蚀风化信息,对该流域沉积物的溯源研究是探究高原隆升对水系演化影响的重要课题。沉积物的重矿物种类与源岩联系紧密,是物源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矿物鉴定分析手... 伊洛瓦底江是亚洲大型河流之一,其沉积物记录了青藏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剥蚀风化信息,对该流域沉积物的溯源研究是探究高原隆升对水系演化影响的重要课题。沉积物的重矿物种类与源岩联系紧密,是物源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矿物鉴定分析手段层出不穷,但不同鉴定手段之间缺乏对比分析。采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TIMA与光学显微镜鉴定(optical microscope,OM)两种方法对伊洛瓦底江沉积物重矿物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伊洛瓦底江上游主要重矿物是角闪石-石榴子石-赤/磁铁矿、钛铁矿;伊洛瓦底江下游主要重矿物是赤/磁铁矿、钛铁矿-石榴子石-黝帘石-角闪石;支流钦敦江主要重矿物组合是黝帘石-角闪石-石榴子石。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指示了伊洛瓦底江沉积物主要来自上游流经的缅甸北部构造单元的变质岩以及中/基性岩,太公-密支那带对伊洛瓦底江沉积物贡献量最大,钦敦江流域对伊洛瓦底江下游沉积物贡献量有限。但是两种方法对重矿物种类以及单个重矿物含量鉴定结果有着明显差异:TIMA方法的鉴定种类更加丰富,且其分析结果与伊洛瓦底江流域地质岩性分布的耦合程度更高,但TIMA无法区分化学性质相同的矿物;OM法对光学性质相近的矿物鉴定结果不准确。因此建议对重矿物分类程度或精确性要求更高的研究使用TIMA进行精确分析,同时辅助OM法区分化学性质相同的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A 光学显微镜 重矿物物源分析 伊洛瓦底江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重叠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培宏 康诺尧 +2 位作者 张舟遥 徐艳睛 黄威达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130-137,共8页
自1956年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实施至今,已划定自然保护地逐渐出现了空间分布破碎化、孤岛化、交叉重叠以及多头管理、治理缺乏协同等问题。本文以典型热带海岛海口市域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和最邻近点... 自1956年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实施至今,已划定自然保护地逐渐出现了空间分布破碎化、孤岛化、交叉重叠以及多头管理、治理缺乏协同等问题。本文以典型热带海岛海口市域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和最邻近点指数等模型对海口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和重叠保护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海口市自然保护地总体呈集中分布特点,共有13处重叠,涵盖10种重叠类型,存在2个高密度重叠区,分别位于秀英区和美兰区;重叠保护地有相交和覆盖两种类型,美兰区均为覆盖型,秀英区以交叉型为主;自然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地之间多为覆盖关系,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风景名胜区之间多为相交关系。由此,在分析保护地现状矛盾基础上参考海口市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中“三区三线”划定结果,对自然保护地重叠区域提出了整合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省市级和海口市自然保护地优化策略和科学管理精准施策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交叉重叠 整合优化 时空分析 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避灾移民双重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以汶川县原草坡乡搬迁安置农户为样本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勇 李青雪 +2 位作者 何路路 徐玉梅 薛宁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24-33,共10页
为了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全国实施了大量的避灾搬迁安置项目。然而,不少地方的农户即便面临较高的山地自然灾害风险,也不愿搬离灾害危险区和隐患点。以四川省汶川县原草坡乡搬迁安置农户为研究样本,深入探索山地自然灾害风险和搬迁安置风... 为了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全国实施了大量的避灾搬迁安置项目。然而,不少地方的农户即便面临较高的山地自然灾害风险,也不愿搬离灾害危险区和隐患点。以四川省汶川县原草坡乡搬迁安置农户为研究样本,深入探索山地自然灾害风险和搬迁安置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影响农户山地自然灾害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是受灾经历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影响农户搬迁安置风险感知的主要因素是担心失去耕地、失去原有社区公共资源以及户主年龄、家庭有无负担人口。今后,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既要注意倾听专家意见,也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避免因规划不当或决策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避灾移民 风险感知 山地自然灾害风险 搬迁安置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黑河流域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雪梅 尉永平 +1 位作者 马明国 张志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3,共8页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焦点和枢纽,流域是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基本单元,在流域尺度上开展综合集成的水文水资源研究是当前水科学研究的热点。我国西北地区的黑河流域是国内第二大内陆河流域,由于其独特的水文与地理特性成...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焦点和枢纽,流域是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基本单元,在流域尺度上开展综合集成的水文水资源研究是当前水科学研究的热点。我国西北地区的黑河流域是国内第二大内陆河流域,由于其独特的水文与地理特性成为流域科学研究的重点流域之一。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从学科发展与问题聚焦相结合、时间演化与空间变化相结合的全新视角评价我国黑河流域研究取得的科学进展,并与世界其他流域科学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黑河流域研究在遥感、蒸散发、水循环、干旱区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为流域科学相关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近30年来,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实施和黑河生态水文遥感等大型野外观测试验的开展大力推进了黑河流域科学研究,黑河流域研究论文的数量在世界流域科学研究中的排名已经进入前20位。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挖掘和对比研究可以为流域科学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科学 研究主题 黑河计划 文献计量
原文传递
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方法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晓飞 尹娟 +3 位作者 邓超冰 张超兰 许桂苹 邓渠成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7-216,共10页
为科学评价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成效,切实维护土壤环境安全,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专家咨询方式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二级模糊综... 为科学评价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成效,切实维护土壤环境安全,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专家咨询方式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其综合等级,并以广西环江县大环江流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为例进行修复成效综合评估.研究所构建的评估方法能够客观评价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为我国受污染农用地土壤治理和修复进行有效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 土壤污染 治理与修复 成效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