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联合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温雅婷 潘咏薇 +1 位作者 徐云 孙国堃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联合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方案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潍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单侧TKA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联合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方案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潍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单侧TKA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干预组实施ERAS联合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疼痛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大腿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和膝关节活动度(ROM)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D-二聚体、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大腿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周围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ERAS联合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围手术期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健康信念模式 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缝合固定术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波 吴长坤 +3 位作者 刘建永 王军 郭永智 姜鑫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46-651,共6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缝合固定术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56例符合纳入标准接受关节镜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缝合固定术,...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缝合固定术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56例符合纳入标准接受关节镜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缝合固定术,其中24例获得有效随访。采用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膝关节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KT2000及后抽屉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结果:24例患者术后获得平均6.62±1.78年随访。术毕,膝关节稳定性恢复,后抽屉试验阴性;术后3天,膝关节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术后3个月,膝关节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术后1年的膝关节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及KT2000结果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与术后1年比较,膝关节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KT2000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钢丝和orthocord线缝合固定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恢复快,中远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撕脱骨折 关节镜 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骺板近端三维缝合固定治疗少年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军 姜鑫 +1 位作者 郭永智 张益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骺板近端三维缝合固定治疗少年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0年5月,对10例少年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移位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断端清理、复位,C臂机透视下避开骨骺建立胫骨隧道,自制缝针...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骺板近端三维缝合固定治疗少年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0年5月,对10例少年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移位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骨折断端清理、复位,C臂机透视下避开骨骺建立胫骨隧道,自制缝针、钩针导引普通丝线于前交叉韧带前1/3、1/2处镜下两次穿越,普通丝线导引钢丝及PDS—II线穿越前交叉韧带。固定物在冠状面两次穿越骨隧道一前交叉韧带一骨隧道。骑跨式三维固定撕脱骨块,有效防止撕脱骨块前后旋转、左右摆动和上下浮动。拉紧钢丝及PDS-Ⅱ线,关节外打结固定。术后下肢支具外固定并早期进行功能康复。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2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患者膝关节无疼痛,前抽屉试验阴性,Laehman试验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45.8±7.6)分,术后(97.2±9.1)分,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骺板近端三维缝合固定治疗少年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创伤小,不损伤骺板,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关节镜 三维固定 胫骨髁间前棘 撕脱骨折 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军 赵雪丽 +2 位作者 姜鑫 张益民 郭永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39-1340,1342,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对45例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滑膜切除术,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3个月。45例患者得到了6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和红细胞沉降率((ESR)、...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对45例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滑膜切除术,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3个月。45例患者得到了6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测定。结果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1.7%(44/48个)。术后3个月,ESR、CRP和RF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术后正规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滑膜切除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预防膝关节纤维性粘连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波 姜鑫 +2 位作者 张益民 郭永智 孙延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929-3932,共4页
背景:A型肉毒毒素通过阻断白细胞介素1的激活而发挥其预防关节纤维性粘连的作用。目的:验证兔膝关节术后腔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预防关节纤维性粘连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0在山东潍坊医学院及潍坊市人民... 背景:A型肉毒毒素通过阻断白细胞介素1的激活而发挥其预防关节纤维性粘连的作用。目的:验证兔膝关节术后腔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预防关节纤维性粘连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0在山东潍坊医学院及潍坊市人民医院完成。材料:A型肉毒毒素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4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8~3.2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方法:所有实验动物行右后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横断术诱导关节纤维性粘连形成。术后1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膝关节腔内分别穿刺注射A型肉毒毒素0.6mL(50U)、生理盐水0.6mL,注射1次/周,共3次。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周对所有实验动物右后肢膝关节行生物力学测定、大体观察、粘连程度半定量评分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屈曲挛缩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粘连发生率及半定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P<0.01)。光镜下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仅有薄而松散的胶原纤维存在,成纤维细胞稀少,对照组有大量厚而致密的胶原纤维堆积,伴大量成纤维细胞。实验组成纤维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型肉毒毒素组膝关节纤维性粘连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A型肉毒毒素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膝关节纤维性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A型肉毒毒素 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益民 姜鑫 +1 位作者 郭永智 孙延山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27-228,232,共3页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髌骨周围肌力不均衡,导致膝关节屈伸时髌骨运行轨迹不良有关。髌股关节应力增大、劳损和外伤,股四头肌弹性减退,髌骨活动度受限,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等均...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髌骨周围肌力不均衡,导致膝关节屈伸时髌骨运行轨迹不良有关。髌股关节应力增大、劳损和外伤,股四头肌弹性减退,髌骨活动度受限,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等均是重要的病因。患者大多主诉髌后或髌用疼痛,膝关节屈曲和跑步时显著。查体见髌骨活动受限或活动度过大,以及髌骨周围结构的病理体征。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治疗可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理疗及支具等保守方法,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组织工程学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姜鑫 张益民 +3 位作者 李汉秀 郭永智 王军 孙延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8-328,339,共2页
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0-12相关软骨修复的文献,检索词“knee,cartilaage injury,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方面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 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0-12相关软骨修复的文献,检索词“knee,cartilaage injury,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方面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软骨移植。②镶嵌成形术。③炭纤维基质支撑假体植入术。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25篇相关文献,纳入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文献对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进行评价。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已经动物实验证实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用以缓解症状和防止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是肯定可行的,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组织工程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对骨膜移植诱导再生关节软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益民 姜鑫 +2 位作者 郭永智 孙延山 王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3645-3649,共5页
目的: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是多效性的形态发生素,在一定环境下,可诱导骨与软骨的形成。实验拟进一步验证骨形态发生蛋白对骨膜移植诱导再生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1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absl-3)... 目的: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是多效性的形态发生素,在一定环境下,可诱导骨与软骨的形成。实验拟进一步验证骨形态发生蛋白对骨膜移植诱导再生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1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absl-3)完成。①实验分组: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共32膝),体质量2.5~3.0kg,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16膝)。②实验方法:所有兔子均造成股骨髁间窝3.5mm全层软骨缺损,然后取同侧胫骨上段前内侧3.5mm骨膜,待用。实验组:软骨缺损区注入20μg骨形态发生蛋白和20%Pluronic凝胶,然后覆盖骨膜,缝合固定。对照组:软骨缺损区注入生理盐水20μg和相同剂量的20%Pluronic凝胶,然后覆盖骨膜,缝合固定。③实验评估:术后4,8,12周麻醉并处死动物,肉眼观察膝关节活动度及修复组织与周边组织的结合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修复组织的性质;根据Wakitani评分标准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标本光镜组织学评分;扫描电镜观察移植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纳入大白兔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肉眼观察:术后4周,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区被类软骨组织替代;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区仍被骨膜充填。术后8周,实验组表面光滑,与周围正常软骨分界线模糊;对照组表面不光滑,与周围正常软骨分界线清楚。术后12周,实验组与周围软骨性质近似:对照组表面趋于光滑。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第4周,实验组软骨缺损区完全充填细胞和基质:对照组骨膜生发层成纤维细胞仅少许增生分化。第8周,实验组骨膜增厚:对照组骨膜无增厚,形成少量纤维软骨。第12周,实验组缺损区接近正常软骨:对照组形成大量的纤维瘢痕组织。③织学评分: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④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4周时修复组织中除纤维组织外,细胞略呈圆形:8周细胞核凹陷;12周核膜清晰可见,染色质分布均匀。对照组:4周时修复组织为层状排列的纤维组织:8,12周修复组织多为层状排列的纤维组织,软骨细胞少(主要为纤维软骨),且不活跃。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对骨膜移植诱导再生关节软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膜移植 关节软骨 再生 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骨折术联合关节内注射tPRP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洪亮 姜鑫 张健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7-29,I0004,I0005,共5页
目的应用微骨折术及凝血酶活化的富血小板血浆(Thrombin-actived platelet-rich plasma,tPRP)联合修复兔膝关节股骨髁间非负重区骨软骨缺损,观察两种措施之间及联合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第1组给予微骨折进行修复,... 目的应用微骨折术及凝血酶活化的富血小板血浆(Thrombin-actived platelet-rich plasma,tPRP)联合修复兔膝关节股骨髁间非负重区骨软骨缺损,观察两种措施之间及联合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第1组给予微骨折进行修复,第2组给予tPRP进行修复,第3组给予微骨折联合tPRP进行修复,第4组为空白(不给予任何支架、材料等修复)对照组。以Xij表示每只实验动物模型软骨修复效果,所有的动物软骨修复效果以定量的方法统计,以评分的形式表示,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由实验所得到的所有4组数据,包括每组(i)中兔(j)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效果评分Xij,进行组间比较。根据单向方差分析的思想,应用单向方差统计学方法计算F=30.17,P<0.05,得出联合修复组效果好于其他各组。结论 (1)微骨折术与tPRP均对机体软骨缺损的修复有促进作用;(2)微骨折术联合tPRP能更有效地对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进行修复,为进一步临床治疗进行必要的探索,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修复 整合 微骨折 tP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体会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华娟 陈秀丽 +2 位作者 孙晓辉 王晓琴 李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4期8407-8408,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通过基本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措施,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结果:对所有下肢大型骨科手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都有预防作用。结论:正确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能降低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通过基本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措施,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结果:对所有下肢大型骨科手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都有预防作用。结论:正确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能降低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使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建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52例(52踝)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ATFL/CF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52例(52踝)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ATFL/CF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锚钉-韧带-骨膜双重锚定法)缝合修复,B组取自体半腱肌腱行ATFL/CFL双束解剖重建。对术前、术后2年AOFAS足踝评分、患者主观感觉、VAS疼痛评分、距骨前移及倾斜、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平均随访34.7月(2~5年),两组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皮缘坏死、后足僵硬等并发症,半腱肌腱供区无不适,末次随访无不稳定复发。术后2年A、B两组在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活动度上无差异,在踝关节内翻(P=0.025)、距骨倾斜(P=0.025)与前移(P=0.020)改善方面B组优于A组,重建相较于修复显示出更佳的稳定性。AOFAS评分A组由术前46.90±9.10改善至术后2年87.15±4.22(P=0.000),B组由术前46.50±9.95改善至术后2年93.70±5.00(P=0.000),术后2年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35)。两组在疼痛、异常步态、自主活动及功能、前后屈伸活动、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项目上无明显差异;在地面步行(P=0.045)、最大步行距离(P=0.042)、稳定性评分(P=0.045)上组间有差异。VAS视觉疼痛评分A组由术前7.10±5.30改善至术后2年2.05±1.95(P=0.000),B组由术前6.95±4.40改善至术后2年2.12±1.88(P=0.000),术后2年组间比较无差异(P=0.450)。主观评级术后2年A组优良率87.5%,B组95.83%(P=0.001);两组内AOFAS客观评分与主观评级相当,主客观评价统一度较好。结论:依托关节镜技术,借鉴尸体解剖数据,半腱肌腱双束解剖重建ATFL/CFL在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了后足僵硬等常见并发症,尤其适用于功能期望值较高的青壮年患者及韧带残端质量较差的翻修手术。手术切口的改进及保残技术有助于降低术区神经损伤几率,恢复本体感觉,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长期随访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解剖重建 修复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微创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建永 姜鑫 +2 位作者 张益民 郭永智 王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8期585-587,605,共4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微创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8年7月行关节镜下微创逆行髓内钉治疗不愈合的股骨髁上骨折12例,均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随访8~64个月(平均32.4个月),12例骨折术后复位良好,临床...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微创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8年7月行关节镜下微创逆行髓内钉治疗不愈合的股骨髁上骨折12例,均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随访8~64个月(平均32.4个月),12例骨折术后复位良好,临床愈合时间6个月,功能满意。HSS评分,优10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1.67%。结论较之于传统内固定及LISS,关节镜下逆行髓内钉治疗不愈合的股骨髁上骨折创伤小,骨折端血运破坏小,愈合率高,恢复快,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关节镜 不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晓辉 陈秀丽 +2 位作者 郭华娟 孙燕 王晓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6期6314-6315,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方法。方法: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术后进行早期分步骤的系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均康复出院,无1例感染。出院后随访3~6个月,髋关节无弹响,其中优11例,良1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方法。方法: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术后进行早期分步骤的系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均康复出院,无1例感染。出院后随访3~6个月,髋关节无弹响,其中优11例,良1例,髋关节功能恢复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能达到彻底松解挛缩组织的目的,配合早期分步骤的功能锻炼治疗臀肌挛缩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外科学 挛缩/外科学 关节镜检查 手术后护理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早期预防体会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云 陈秀丽 季晓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腿/血液供给 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漏诊8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军 姜鑫 +3 位作者 张益民 郭永智 孙延山 刘建永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5654-5655,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伤后交叉韧带损伤漏诊的原因及原因分析。方法:2003-06~2005-12共有8例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术前漏诊。8例患者关节镜下常规按序镜检,明确诊断,处理膝关节内合并损伤。取同侧半腱肌、股薄肌关节镜下重建前或后交叉韧带。...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伤后交叉韧带损伤漏诊的原因及原因分析。方法:2003-06~2005-12共有8例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术前漏诊。8例患者关节镜下常规按序镜检,明确诊断,处理膝关节内合并损伤。取同侧半腱肌、股薄肌关节镜下重建前或后交叉韧带。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练。结果:术后8例患者术后无感染,随访12~3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90°。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8~97分,平均92.6分。结论:膝关节外伤尤其伤后肿胀者,术前应充分、仔细查体,避免交叉韧带损伤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韧带 关节/损伤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学技术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益民 姜鑫 +1 位作者 郭永智 孙延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探讨组织工程学方法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相关组织工程学的文献,检索词“Orthopedicsurgery,tissueengineering”,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探讨组织工程学方法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相关组织工程学的文献,检索词“Orthopedicsurgery,tissueengineering”,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矫形外科领域组织工程学方面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的替代与修复。②肌腱韧带的修复。③关节软骨修复。④半月板的替代修复。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6篇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23篇,11篇文献对矫形外科领域组织工程学方法及材料进行评价。资料综合:组织工程学是应用成人间质细胞或胚胎干细胞,配合生物或人工基质、支架,引导细胞向特定的方向转化或再生。新近发现并被分离出的一些生长因子对这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当前,组织工程学技术在矫形外科中得以广泛应用,主要用以促进骨和软骨的修复和替代。例如,利用关节镜技术进行的关节软骨修复术,即收集患者自身软骨,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再次植入软骨缺损处,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证实,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组织工程学方法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是肯定可行的,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学 组织工程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性血栓栓塞症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益民 姜鑫 +1 位作者 刘建永 李伟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71-172,178,共3页
静脉性血栓栓塞症(VTE)是全髋关节置换(TH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常见并发症,非症状性VTE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可发生症状性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TKA后非症状性VTE好发于肢体远端静脉,发生率相对较高;症状性VTE多发生于术后21 d内。... 静脉性血栓栓塞症(VTE)是全髋关节置换(TH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常见并发症,非症状性VTE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可发生症状性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TKA后非症状性VTE好发于肢体远端静脉,发生率相对较高;症状性VTE多发生于术后21 d内。THA后非症状性VTE好发于肢体近端静脉,症状性VTE易发生在术后6~8周。外科手术操作和麻醉方式、年龄、性别、种族,是否有VTE病史,是否伴发恶性肿瘤、血栓形成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术后开始活动的时间等,均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当前针对THA和TKA后VTE的不同特点,预防其发生已成为共识,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等措施,但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静脉性血栓栓塞症 风险因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抗凝药条件下全髋关节置换后自体引流血的回输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066-7070,共5页
背景:采用自体引流回血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异体血需求量,而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抗凝药物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目的:观察应用抗凝药物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潍坊市... 背景:采用自体引流回血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异体血需求量,而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抗凝药物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目的:观察应用抗凝药物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进行自体引流血回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与结论:置换后,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总失血量和大腿中部周径变化最大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抗凝药物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自体引流血不会影响患者的隐性失血量,但会造成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抗凝药物 全髋关节置换 自体引流血回输 隐性失血量 肢体肿胀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延山 姜鑫 郭永智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03-306,共4页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损伤后可以产生膝关节前向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继发软骨、半月板等结构损伤,导致关节退变和关节疾病的早期发生。关节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使得关节镜下ACL重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有了很...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损伤后可以产生膝关节前向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继发软骨、半月板等结构损伤,导致关节退变和关节疾病的早期发生。关节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使得关节镜下ACL重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提出的双束韧带重建手术方法更符合解剖学要求,对重建ACL的翻修也有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该文就近几年有关ACL重建在移植物、手术方法、重建韧带翻修及组织工程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韧带重建 翻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致远 邵晓玲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第6期2719-2719,共1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通过采取明确原因、加强预防、观察下肢血液回流、预防性的抗凝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预防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全髋关节 置换 术前预防 术后观察 术后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