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展期胃癌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明德 张子敬 +5 位作者 季洪胜 郝刚 葛成林 魏孔朋 袁玉厚 赵秀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的介入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1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介入治疗。对贲门癌经胃左动脉和左膈下动脉或脾动脉进行化疗灌注和胃左动脉栓塞;对胃体小弯侧癌经胃左、右动脉或肝总动脉,对胃大弯侧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的介入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1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介入治疗。对贲门癌经胃左动脉和左膈下动脉或脾动脉进行化疗灌注和胃左动脉栓塞;对胃体小弯侧癌经胃左、右动脉或肝总动脉,对胃大弯侧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或脾动脉化疗灌注;对胃窦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对胃网膜右动脉中段栓塞后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对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经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化疗灌注。结果对未手术的193例胃癌的疗效为贲门癌CR+PR53.1%,胃体癌CR+PR44.4%,胃窦癌CR+PR10.0%,胃癌复发和残胃癌CR+PR0。贲门癌与胃体癌有效率相比(P>0.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贲门癌与胃窦癌相比及胃体癌与胃窦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56%。结论胃癌在胃组织的发病部位不同,其疗效也不同,贲门癌和胃体癌的疗效较好,胃窦癌及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动脉灌注 化疗栓塞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12例的护理配合
2
作者 坚永彬 刘斌 胡宗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9期7228-7228,共1页
关键词 妊娠 输卵管/外科学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结核并发肺曲霉病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 被引量:17
3
作者 贺光辉 刘文玉 +2 位作者 高志 高洪盛 王艳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老年肺结核并发肺曲霉病大咯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对15例确诊的老年肺结核并发肺曲霉病大咯血患者作支气管动脉及相关动脉造影,了解参与病变动脉类型和支数,并对责任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15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老年肺结核并发肺曲霉病大咯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对15例确诊的老年肺结核并发肺曲霉病大咯血患者作支气管动脉及相关动脉造影,了解参与病变动脉类型和支数,并对责任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15例患者中找到出血动脉39支,其中支气管动脉21支(53.85%),肋间动脉10支(25.64%),胸廓内动脉6支(15.38%),膈下动脉2支(5.13%),全部予以栓塞。13例(86.67%)患者即刻栓塞成功止血,1例术后24 h内再次大咯血经二次栓塞后止血,1例术后间歇少量咯血经内科对症处理后咯血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内科治疗无效又无外科手术条件的肺结核并发肺曲霉病大咯血患者,BAE术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性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肺结核 肺曲霉病 咯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并大咯血68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洪盛 贺光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年第12期1205-1207,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用支气管动脉立止血灌注加栓塞术与垂体后叶素联合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将68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加立止血治疗;治疗组采用支气管动脉立止血灌注加栓塞术治疗,... 目的观察比较用支气管动脉立止血灌注加栓塞术与垂体后叶素联合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将68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加立止血治疗;治疗组采用支气管动脉立止血灌注加栓塞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4.7%,对照组为20.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56,P=0.00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x^2=11.103,P=0.001)。结论支气管动脉立止血灌注加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优于垂体后叶素联合立止血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垂体后叶素 立止血 肺结核 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肝转移24例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贺光辉 高洪盛 +1 位作者 陈鲁青 王育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介入化疗并栓塞治疗肺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肺癌肝转移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超选择插管行化疗药物灌注并超液态碘化油栓塞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抗肿瘤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后白细胞... 目的探讨导管介入化疗并栓塞治疗肺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肺癌肝转移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超选择插管行化疗药物灌注并超液态碘化油栓塞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抗肿瘤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后白细胞、肝功能、临床症状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降低情况、肝功能、临床症状和肿瘤体积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时间比较,3个月和5个月的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个月和12个月的病死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并栓塞治疗肺癌肝转移副作用小,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肝转移 栓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脑屏障开放后动脉介入化疗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洪盛 徐庆东 贺光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脑屏障开放后超选择性颅内动脉介入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甘露醇导管化疗组、导管化疗组和全脑放疗组。甘露醇导管化疗组用股动脉插管技术超选择性的向肿瘤供养动脉后分别依次灌注... 目的探讨血脑屏障开放后超选择性颅内动脉介入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甘露醇导管化疗组、导管化疗组和全脑放疗组。甘露醇导管化疗组用股动脉插管技术超选择性的向肿瘤供养动脉后分别依次灌注20%甘露醇、卡铂和吉西他滨化疗药物;导管化疗组仅依次灌注卡铂和吉西他滨;治疗1个月后与全脑放疗组根据疗效判断标准比较三组的疗效,并通过电话随访判断比较三组的生存率。结果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甘露醇导管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导管化疗组的50.00%和全脑化疗组的16.67%。三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生存率比较示甘露醇导管化疗组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56.67%、23.33%、6.67%,与导管化疗组和全脑放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颅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药物可经导管直接进入肿瘤供养动脉,迅速杀死肿瘤细胞,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超选择性动脉灌注 卡铂 吉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栓塞技术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贺光辉 高志强 +2 位作者 高志 王艳杰 高洪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10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三明治"栓塞技术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BAE治疗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支气管动脉及其他相关动脉造影,了解参与病变的动脉类型和支数,并对责任动脉采用"... 目的探讨"三明治"栓塞技术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BAE治疗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支气管动脉及其他相关动脉造影,了解参与病变的动脉类型和支数,并对责任动脉采用"三明治"栓塞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分析其即刻止血率、咯血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1例患者中共找到39支出血动脉,其中支气管动脉28支(71.79%,28/39),肋间动脉7支(17.95%,7/39),胸廓内动脉2支(5.13%,2/39),膈下动脉2支(5.13%,2/39),全部栓塞。21例术后即刻全部成功止血,即刻止血率100%;3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2例经二次栓塞后止血,1例术后间断少量咯血,经内科对症处理后咯血停止,止血有效率止血有效率85.71%(18/21);并发症发生率19.05%(4/21),大部分为术后胸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三明治"栓塞技术在大咯血的BAE治疗中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介入治疗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TACE联合射波刀治疗不可切除肝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8
作者 王冠武 吕庆亮 +7 位作者 唐世伟 李文军 刘泉 蒋楠 贺光辉 孔铭新 李艳 蔡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讨评价精细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射波刀治疗不可切除肝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晚期不可切除肝恶性肿瘤患者4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联合组(1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方案或单纯射波刀方案,联合组采用精... 目的 探讨评价精细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射波刀治疗不可切除肝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晚期不可切除肝恶性肿瘤患者4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联合组(1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方案或单纯射波刀方案,联合组采用精细TACE+射波刀治疗方案,TACE术中均采用微导管超选择后锥形束CT验证后栓塞。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CTCAE 5.0)、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D-2聚体及卡氏评分(KPS)。结果 联合组PFS为10.13(2.0,27.0)个月,高于对照组的4.70(1.0,1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31, P=0.010)。联合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7.7%和86.7%,均高于对照组的38.7%和7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整体中Ⅰ、Ⅱ和Ⅲ级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分别为13.7%、5.8%、2.4%。对照组与联合组的AFP、ALBI、D-2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TACE+射波刀治疗对不可切除肝恶性肿瘤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或单纯射波刀治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恶性肿瘤 射波刀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M-UAE复发后子宫动脉血管网的数字化三维重建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徐玉静 欧阳振波 +7 位作者 方龙江 吴振兰 宋会会 王鹤 曹玉梅 吕庆亮 刘萍 陈春林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子宫肌瘤(UM)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UAE前行CTA扫描的64例UM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选取术后复发或症状无改善患者6例再次行CTA扫描,获取CT原始图像后利用Mimics10...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子宫肌瘤(UM)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UAE前行CTA扫描的64例UM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选取术后复发或症状无改善患者6例再次行CTA扫描,获取CT原始图像后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并与术前重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6例患者UAE手术前后的CTA数字化三维重建结果,根据肌瘤血供来源可分为三类(1)2例患者术前无卵巢动脉供血,术后卵巢动脉增粗并参与肌瘤供血,患者症状无改善,但肌瘤体积未增大,继续观察;(2)1例患者手术前后UM的供血动脉均为子宫动脉,UM血管网无明显改变,考虑术中子宫动脉栓塞不完善,再次行UAE治疗;(3)3例术前术后卵巢动脉均参与肌瘤供血,2例行肌瘤剔除,1例行全子宫切除。结论:卵巢动脉供血是UM-UAE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在UAE术中即发现卵巢动脉供血,则需考虑有术后复发可能。基于CTA的数字化三维重建可为UM-UAE复发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UAE CTA 三维重建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鞘内反复给药两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占杰 于志军 +2 位作者 张增臻 张成明 张广学 《中国医药》 2009年第6期468-469,共2页
目的比较大鼠蛛网膜下腔长期置管和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两种给药方法的难易程度及反复给药的可行性。方法40只清洁级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置管组和穿刺组各20只。置管组通过蛛网膜下腔长期置管给药,穿刺组反复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给药... 目的比较大鼠蛛网膜下腔长期置管和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两种给药方法的难易程度及反复给药的可行性。方法40只清洁级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置管组和穿刺组各20只。置管组通过蛛网膜下腔长期置管给药,穿刺组反复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给药。记录每次进行操作所用的时间。2组均从实验第5天开始鞘内注射吗啡10μg/10μl,连续给药7d,用热辐射法测定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WL)。对2组实验时间和’rwL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置管组操作时间较穿刺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管组5只大鼠导管脱出。鞘内给药后,置管组和穿刺组TWL测定值均较基础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TWL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长期置管和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均可作为鞘内多次给药方法,但在选择时应该考虑到操作难易程度、给药方式、反复给药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蛛网膜下腔 留置导管 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反复性流产6例报告
11
作者 赵廷常 张强 刘莉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反复性流产 多发性大动脉炎 血管造影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注追踪技术在肢体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12
作者 谢志勇 刘训伟 +1 位作者 于志军 李雯雯 《实用医药杂志》 2009年第1期14-15,18,共3页
目的探讨Bolus chasing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患者应用Bolus chasing技术行上、下肢体动脉造影,获得动脉血管造影图像。结果23例患者血管显示优良,达到放射诊断和介入治疗的要求。结论Bolus chasing技术能准确显示肢体动脉... 目的探讨Bolus chasing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患者应用Bolus chasing技术行上、下肢体动脉造影,获得动脉血管造影图像。结果23例患者血管显示优良,达到放射诊断和介入治疗的要求。结论Bolus chasing技术能准确显示肢体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情况,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US chasing(团注追踪)技术 动脉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友军 刘桂杰 +2 位作者 于文文 于曰俊 张国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10年第10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34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图像分析,得出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结果:基底动脉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向足倾斜28o±5o;椎动脉颅内段狭... 目的:探讨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34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图像分析,得出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结果:基底动脉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向足倾斜28o±5o;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右前斜或左前斜25o±3o;右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左前斜20o±5o并向头侧倾斜15o±5o;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右前斜20o±5o;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左前斜50o±6o并向足侧倾斜20o±7o;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左前斜50o±6o;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右前斜或左前斜15o±5o。结论:熟练操作机器,掌握机器的性能和技巧,正确应用最佳投照角度,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投照角度 介入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脑转移放化疗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洪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观察短程放化疗联合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均采用全脑放疗加局部缩野放疗,采有6MV-X电子直线加速器放疗,对原发灶已控制者,行全脑照射,2 Gy/次,5次/周,对单一病灶缩野加量10~20 Gy/5~10次... 目的观察短程放化疗联合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均采用全脑放疗加局部缩野放疗,采有6MV-X电子直线加速器放疗,对原发灶已控制者,行全脑照射,2 Gy/次,5次/周,对单一病灶缩野加量10~20 Gy/5~10次,总剂量〈60 Gy;对原发灶尚未控制者,在脑照射的同时加原发灶照射。联合治疗组放疗同时同步化疗,采用GP方案。结果本组24例中CR 16.7%(4/24),PR 70.8%(17/24),NR 12.5%(3/24),总有效率(CR+PR)为87.5%。全组随访率100%,生存期自诊断脑转移计,全组1年生存率37.5%(9/24),最长1例生存21月,中位生存期8月。结论对肺癌脑转移癌患者行放疗同步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毒副反应较多,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联合其他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治疗 脑肿瘤/治疗 肿瘤转移 脑肿瘤/放射疗法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黄芩苷的药理作用与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爱强 付长霞 +2 位作者 王佩军 许彬 贺光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50-54,共5页
野黄芩苷是从黄芩、半枝莲、灯盏花等中药中提取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提高免疫、抗炎、抗微生物、改善心脑循环、抗血小板、抗氧化应激、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损伤、肿瘤等多种疾病... 野黄芩苷是从黄芩、半枝莲、灯盏花等中药中提取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提高免疫、抗炎、抗微生物、改善心脑循环、抗血小板、抗氧化应激、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损伤、肿瘤等多种疾病。其中,野黄芩苷的抗肿瘤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作用机制涉及加速细胞凋亡、减少肿瘤血管产生、阻滞细胞周期、抗纤维化等多个方面。本文综述野黄芩苷的药理作用与抗肿瘤作用,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芩苷 药理作用 抗肿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肺结核和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琦 贺光辉 高洪盛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6期161-162,共2页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在鉴别肺结核TB和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P间的价值。方法分别选取确诊为TB患者和CAP患者各80名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抽取空腹血化验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并分析在两组患者中的情况。结果 TB...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在鉴别肺结核TB和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P间的价值。方法分别选取确诊为TB患者和CAP患者各80名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抽取空腹血化验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并分析在两组患者中的情况。结果 TB组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NLR、hs明显低于CAP组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B组的淋巴细胞数为明显高于CAP组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示:NLR与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r=0.832,P=0.01);NLR与CRP也成正相关(r=0.562,P=0.01);NLR与WBC也成正相关(r=0.738,P=0.01);而NLR与淋巴细胞成负相关(r=-0.644,P=0.01);以NLR<7.0为临界值诊断TB的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81.9%,准确率为86.9%;NLR与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和0.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结论在鉴别肺结核和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方面NLR能够在早期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肺炎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高洪盛 杨庆辉 +2 位作者 贺光辉 相法军 陈鲁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合并HbsAg(+)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HbsAg(+)的TIA患者30例为研究组;HbsAg(-)TIA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入院后行颈动脉彩超和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颈动脉...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合并HbsAg(+)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HbsAg(+)的TIA患者30例为研究组;HbsAg(-)TIA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入院后行颈动脉彩超和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分析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与相关性。结果 DSA检查显示TIA合并HbsAg(+)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25例(83.3%)明显高于HbsAg(-)TIA患者的15例(50.0%),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χ2=7.500,P<0.01);HbsAg(+)组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为70%明显高于HbsAg(-)组的40%,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4.990,P<0.05)。中、重度狭窄患者TIA发作次数均较轻度狭窄患者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起一定作用;TIA发作次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彩超在检测颈动脉斑块及斑块分型方面明显优于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乙型肝炎 颈动脉硬化斑块 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肺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高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8期00337-00337,共1页
本篇文章中,通过对笔者工作单位肿瘤科收治的中晚期患者做介入治疗后,研究其治疗效果、方法、安全性及此种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肺癌患者 纤维蛋白原水平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致冠状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报道
19
作者 张明明 郭秀云 王孝福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9期120-121,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4岁,因外伤造成左锁骨、左第三、四肋骨骨折及脑震荡来本院急诊手术治疗。术后1d心电图示:V1-V6导联ST段弓背型抬高;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CK)2826U/L,CK—MB431U/L;肌钙蛋白7.28ng/ml,肌红蛋白9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4岁,因外伤造成左锁骨、左第三、四肋骨骨折及脑震荡来本院急诊手术治疗。术后1d心电图示:V1-V6导联ST段弓背型抬高;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CK)2826U/L,CK—MB431U/L;肌钙蛋白7.28ng/ml,肌红蛋白98.5ng/ml,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经保守治疗2d后,胸痛缓解,第3天突发恶心、呕吐伴心前区不适,并心慌气短,不能平卧。查体:体温38.7度,血压65/35mmHg,心音低钝,心率10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闻及小水泡音,心尖区闻及舒张期奔马律,中上腹压痛,双下肢不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夹层 急性胰腺炎 外伤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急诊手术治疗 磷酸肌酸激酶 导联ST段 心前区不适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的双重灌注化疗
20
作者 李胜启 梁慧 +1 位作者 杨兰花 赵廷常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4年第4期90-90,共1页
我院自1998年10月以来,对26例不同TNM分期的进展期胃癌实施了双重区域性灌注化疗,其中胃底贲门癌11例,胃窦癌12例,胃体癌3例。中、低分化腺癌21例,印戒细胞癌5例。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双重灌注化疗 动脉灌注化疗 腹腔灌注化疔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