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阑尾黏液性肿瘤伴巨大转移瘤行腹腔化疗后肠梗阻1例
1
作者 张琳 程立超 +3 位作者 尹子文 赵赢 李世平 马炳奇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 阑尾黏液性肿瘤发病率极低,常导致腹膜假粘液瘤,临床症状差异很大,容易误诊或漏诊。本个案报道着重分析了一例阑尾黏液性肿瘤伴巨大转移瘤患者在接受腹腔化疗后的病程,旨在为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经验和参考。方法... 目的 阑尾黏液性肿瘤发病率极低,常导致腹膜假粘液瘤,临床症状差异很大,容易误诊或漏诊。本个案报道着重分析了一例阑尾黏液性肿瘤伴巨大转移瘤患者在接受腹腔化疗后的病程,旨在为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经验和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医学院附属医2023年5月份收治的1例阑尾黏液性肿瘤伴巨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治疗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为58岁男性,因查体发现腹水1年余入院。腹部增强CT及MR均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大网膜明显增厚,边缘轻度强化。首次探查术后给予腹腔化疗和靶向治疗后出现肠梗阻且保守治疗无效,再次行腹腔肿瘤减灭术+肠粘连松解术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腹腔巨大肿瘤时需要考虑到是否阑尾来源,对于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出现腹膜转移后推荐性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术,不推荐全身或者腹腔内化疗或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黏液性肿瘤 腹膜假黏液瘤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研究
2
作者 王森森 李健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7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肝部分切除术)与观察组(30例,肝部分切除术+胆肠吻合术)... 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肝部分切除术)与观察组(30例,肝部分切除术+胆肠吻合术)。对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术前及术后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ALT、AST、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ALT、AST、ALP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的ALT、AST、AL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疾病的复发率,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 胆肠吻合术 肝内胆管结石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免疫炎症指标对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马炳奇 孟慧娟 +5 位作者 张伟 董小锋 王蒙 窦杰 吴雨宁 李世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61-206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免疫炎症指标对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行根治切除术后生存结局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22例IC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免疫炎症... 目的探讨不同的免疫炎症指标对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行根治切除术后生存结局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22例IC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免疫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炎症预后指标(PII)、炎症评分(IS)和系统炎症评分(SIS)与I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评估上述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风险比(HR)及95%CI。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LR、LMR、PII、PNI、IS、SII和SIS是ICC患者术后DFS的预测因素(HR值分别为2.212、0.403、3.013、0.530、1.809、2.107和2.225,P值分别为0.004、0.012、<0.001、0.019、0.001、0.002和<0.001);NLR、LMR、PII、PNI、IS、SII和SIS是患者术后OS的预测因素(HR值分别为2.416、0.297、3.288、0.292、2.048、1.839和2.335,P值分别为0.009、0.008、<0.001、0.003、0.002、0.049和<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PII、SIS是ICC患者术后D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值分别为2.146、2.511,P值分别为0.035、<0.001);高水平PII、PNI、SIS是患者术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值分别为2.981、0.261、2.294,P值分别为0.009、0.002、0.010);高水平PII组ICC患者肿瘤学T分期(χ^(2)=8.777,P=0.003)和M分期(P=0.029)更晚;高级别的SIS组患者肿瘤学N分期(χ^(2)=9.985,P=0.030)和M分期(χ^(2)=8.574,P=0.012)更晚。结论在现行的多种炎症指标中,PII和SIS更适用于术前对I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分层的预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管 肝内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ERCP术后行LC时间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星月 申安 +2 位作者 孙银贵 赵典朋 李世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取石术(ERCP)术后行L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时间选择。方法:2014年10月—2017年2月,行ERCP术后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58例,按照ERCP术后行LC间隔时间差异不同分为ERCP术后限期行LC...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取石术(ERCP)术后行L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时间选择。方法:2014年10月—2017年2月,行ERCP术后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58例,按照ERCP术后行LC间隔时间差异不同分为ERCP术后限期行LC组(104例)及ERCP术后择期LC手术组(54例)。前者ERCP术后24~72 h行LC,后者ERCP术后出院3个月后行LC,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LC手术时间、出血、胆囊结石排入胆管内、再发胆囊炎、胆漏、住院时间、平均ERCP次数、医疗费。结果:两组术后均治愈。术后择期行LC住院时间长、医疗费多。结论:ERCP术后限期行LC组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手术安全性好、医疗费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 胆囊结石 胆囊切除 胆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炎症因子在肝内胆管癌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桂玲 窦杰 +1 位作者 孟慧娟 马炳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31-2236,共6页
肝内胆管癌(I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20年中发病率持续上升。手术切除是ICC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超半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只能选择局部区域治疗或系统治疗。目前ICC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ICC和其他实体肿瘤... 肝内胆管癌(I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20年中发病率持续上升。手术切除是ICC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超半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只能选择局部区域治疗或系统治疗。目前ICC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ICC和其他实体肿瘤中,已发现一些炎症指标可能有效反映肿瘤内部的炎症状态,这些免疫炎症因子(IIF)与肿瘤进展及预后指标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其均是基于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蛋白和肿瘤标志物等血液学指标计算得出,并可以分为三大类:直接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和联合炎症因子。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联合炎症因子在ICC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优于直接炎症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推荐使用IIF中的炎症和肿瘤指标预后评分、全身炎症评分或全身炎症反应指数作为ICC患者生存预后的评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生物标记 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董秀红 李翠萍 +2 位作者 窦丽云 张丹丹 李星月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7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案例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100名临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教学,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 目的探究基于案例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100名临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教学,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案例教学。比较两组临床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及病历分析成绩,教学前后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及病例分析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两组实习生教学前后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教学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习生师生互动、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分析能力及协作能力等教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实习生教学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生教学中有效且可行,不仅能提高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及病例分析成绩,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教学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方法 消化内科 临床实习 教学质量 教学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琳 李世平 +2 位作者 赵典朋 王蒙 耿超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 Fang...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筛选TGF-β1-509及-86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篇,共5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病例5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FGF-β1-509位点基因型和-509位点T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均无相关性(OR=1.04,95%CI:0.79~1.36;OR=1.09,95%CI:0.92~1.28);FGF-β1-869位点基因型和-869位点C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亦无相关性(OR=1.61,95%CI:1.17~2.21;OR=1.02,95%CI:0.82~1.27)。结论 TGF-β1-509及-869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均与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多态性 乙型肝炎 肝硬化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培制度下麻醉本科毕业学员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洁 李星月 +2 位作者 李林艳 孙银贵 封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6期166-169,共4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我国麻醉医师技能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及国民对高质量麻醉的渴求提升,社会对于麻醉医师的要求逐步提升,麻醉医师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操作技术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学科研能力及较高的综...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我国麻醉医师技能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及国民对高质量麻醉的渴求提升,社会对于麻醉医师的要求逐步提升,麻醉医师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操作技术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学科研能力及较高的综合素质,以便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文章结合既往研究和自身从事住培工作的实践,对麻醉本科毕业住培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认为缺乏科研导师及科研资金、缺乏内部动力、时间分配问题是目前存在的核心问题,并从科研能力培训的时间规划、科研培训的主要方向、完善评价体系及设置科研基金、探讨合适的导师制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思路,为我国麻醉临床及科研复合人才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科研能力 科研培训 麻醉 导师 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EST患者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的制订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窦杰 刘桂玲 +3 位作者 牟灵英 申营 潘胜男 王祥杰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2年第4期138-143,共6页
目的制订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患者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制订ERCP+EST患者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潍坊医学院附... 目的制订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患者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制订ERCP+EST患者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实施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入院时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心理状态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实施护理,可以规范护理行为,加快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护理路径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芬太尼对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手术患儿麻醉苏醒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法瑞 孙银贵 +1 位作者 邢怀新 房雪丽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383-388,共6页
目的小儿全麻扁桃体摘除手术术后易诱发苏醒期躁动,本研究探讨阿芬太尼对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手术患儿麻醉苏醒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09-02-2023-08-18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120例,按照... 目的小儿全麻扁桃体摘除手术术后易诱发苏醒期躁动,本研究探讨阿芬太尼对七氟烷全麻下扁桃体摘除手术患儿麻醉苏醒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09-02-2023-08-18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和C 3组,每组40例。A组为空白对照组,术中全凭七氟烷麻醉;B组为阿芬太尼组,术中阿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C组为阿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麻醉。主要观察指标为患儿术后躁动发生情况:拔管即刻(E0)、拔管后5 min(E5)、拔管后10 min(E10)术后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分、术后躁动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记录患儿疼痛评估面部、腿部、活动、哭闹和可安慰度(FLACC)量表评分、追加镇痛药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E0,E5,E103个不同时间点,PAED评分B组(9.6±2.2)、(6.6±2.0)、(5.0±1.8)分和C组(9.0±1.6)、(6.2±1.5)、(4.9±1.2)分与A组(11.8±2.2)、(9.3±2.2)、(7.3±1.9)分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30%)相比,B组(10%)和C组(5%)术后躁动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0,均P<0.05。C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5.1±2.3)min、拔管时间(17.8±2.6)min、PACU停留时间(48.2±5.7)min与A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9.0±1.7)min、拔管时间(10.8±1.9)min、PACU停留时间(39.4±5.8)min相比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LACC评分B组(2.4±1.0)分和C组(2.0±0.8)分与A组(4.7±1.3)分相比显著降低,追加阿芬太尼的患儿例数及呛咳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10%)和B组(13%)相比,C组(21%)的嗜睡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P<0.05。结论阿芬太尼用于七氟烷全麻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可有效提升麻醉苏醒质量,防止术后躁动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七氟烷 全身麻醉 术后躁动
原文传递
炎症和肿瘤指标预后评分在肝内胆管癌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炳奇 孟慧娟 +5 位作者 董小锋 高学磊 吴雨宁 张伟 李世平 申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7-783,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炎症因子和肿瘤标志物在肝内胆管癌(ICC)中的预测价值,提出新的有效的术前预后评分系统。方法分别选取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02例和72例ICC患者作为实验组和验证组,收集临床...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炎症因子和肿瘤标志物在肝内胆管癌(ICC)中的预测价值,提出新的有效的术前预后评分系统。方法分别选取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02例和72例ICC患者作为实验组和验证组,收集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用类型预后指标的预测价值,并通过秩和检验、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预后指标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在直接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和联合炎症因子中,炎症预后指标(PII)、糖类抗原(CA)19-9和系统炎症评分(SIS)分别是ICC患者术后生存结局的最有价值的预测因子。提出了一个新的针对ICC的预后评分系统——炎症和肿瘤指标预后评分(PITS),它将PII和CA19-9二个指标纳入评分标准对患者预后进行分层。PITS是I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高级别PITS患者肿瘤分期更晚、血管侵犯的频率更高。结论PITS是一个高效的针对ICC患者的预后评分系统。推荐使用PITS对ICC患者在术前进行预后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炎症和肿瘤指标预后评分 预后 炎症因子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行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彦静 孙美艳 +4 位作者 李星月 王春玲 孙银贵 赵虹翔 赵晓勇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186-192,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尚无特效药应用于临床。乌司他丁(ulinastatin)在抗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其还具有抗氧化应激、抗凝、免疫调节作用,可能对于降低CO...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尚无特效药应用于临床。乌司他丁(ulinastatin)在抗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其还具有抗氧化应激、抗凝、免疫调节作用,可能对于降低COVID-19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主要结合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及其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肺损伤等COVID-19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论述其应用于COVID-19的可行性,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肺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