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阑尾黏液性肿瘤伴巨大转移瘤行腹腔化疗后肠梗阻1例
1
作者 张琳 程立超 +3 位作者 尹子文 赵赢 李世平 马炳奇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 阑尾黏液性肿瘤发病率极低,常导致腹膜假粘液瘤,临床症状差异很大,容易误诊或漏诊。本个案报道着重分析了一例阑尾黏液性肿瘤伴巨大转移瘤患者在接受腹腔化疗后的病程,旨在为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经验和参考。方法... 目的 阑尾黏液性肿瘤发病率极低,常导致腹膜假粘液瘤,临床症状差异很大,容易误诊或漏诊。本个案报道着重分析了一例阑尾黏液性肿瘤伴巨大转移瘤患者在接受腹腔化疗后的病程,旨在为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经验和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医学院附属医2023年5月份收治的1例阑尾黏液性肿瘤伴巨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治疗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为58岁男性,因查体发现腹水1年余入院。腹部增强CT及MR均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大网膜明显增厚,边缘轻度强化。首次探查术后给予腹腔化疗和靶向治疗后出现肠梗阻且保守治疗无效,再次行腹腔肿瘤减灭术+肠粘连松解术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腹腔巨大肿瘤时需要考虑到是否阑尾来源,对于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出现腹膜转移后推荐性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术,不推荐全身或者腹腔内化疗或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黏液性肿瘤 腹膜假黏液瘤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研究
2
作者 王森森 李健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7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肝部分切除术)与观察组(30例,肝部分切除术+胆肠吻合术)... 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肝部分切除术)与观察组(30例,肝部分切除术+胆肠吻合术)。对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术前及术后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ALT、AST、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ALT、AST、ALP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的ALT、AST、AL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疾病的复发率,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 胆肠吻合术 肝内胆管结石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玉文 臧珊珊 +3 位作者 柳萍萍 李星月 马炳奇 张绍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26,共3页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的1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n=56)。常规...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的1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n=56)。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应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腹水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腹水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甲泼尼龙治疗效果可行,较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甲泼尼龙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ERCP术后行LC时间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星月 申安 +2 位作者 孙银贵 赵典朋 李世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取石术(ERCP)术后行L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时间选择。方法:2014年10月—2017年2月,行ERCP术后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58例,按照ERCP术后行LC间隔时间差异不同分为ERCP术后限期行LC...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取石术(ERCP)术后行L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时间选择。方法:2014年10月—2017年2月,行ERCP术后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58例,按照ERCP术后行LC间隔时间差异不同分为ERCP术后限期行LC组(104例)及ERCP术后择期LC手术组(54例)。前者ERCP术后24~72 h行LC,后者ERCP术后出院3个月后行LC,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LC手术时间、出血、胆囊结石排入胆管内、再发胆囊炎、胆漏、住院时间、平均ERCP次数、医疗费。结果:两组术后均治愈。术后择期行LC住院时间长、医疗费多。结论:ERCP术后限期行LC组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手术安全性好、医疗费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 胆囊结石 胆囊切除 胆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3
5
作者 董鹏 王滨 +3 位作者 孙伟 孙西河 李玉意 刘文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影像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肝细胞癌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经临床综合指标诊断。另选择临床...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影像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肝细胞癌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经临床综合指标诊断。另选择临床诊断为肝细胞癌,但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无异常者5例作为对照组。着重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密度,肝后腔静脉前间隙是否受侵犯,肝后腔静脉前间隙内肿块强化特征。结果:(1)27例肝内病灶直接和/或经肝裸区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其中3例肝内病灶经肝裸区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20例为肝内病灶直接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4例为肝内病灶直接累及和经肝裸区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两种途径;(2)肝内病灶直接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表现为肝内肿块侵出肝脏,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消失,下腔静脉与肝脏交界处边缘不齐。肝内病灶经肝裸区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表现为肝内肿块经肝裸区长入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内形成软组织肿块,且其强化特点与肝内病灶一致。结论:肝细胞癌可直接和/或经肝裸区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根据CT表现,可判断肝细胞癌是否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肿瘤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免疫炎症指标对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马炳奇 孟慧娟 +5 位作者 张伟 董小锋 王蒙 窦杰 吴雨宁 李世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61-206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免疫炎症指标对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行根治切除术后生存结局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22例IC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免疫炎症... 目的探讨不同的免疫炎症指标对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行根治切除术后生存结局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22例IC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免疫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炎症预后指标(PII)、炎症评分(IS)和系统炎症评分(SIS)与I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评估上述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风险比(HR)及95%CI。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LR、LMR、PII、PNI、IS、SII和SIS是ICC患者术后DFS的预测因素(HR值分别为2.212、0.403、3.013、0.530、1.809、2.107和2.225,P值分别为0.004、0.012、<0.001、0.019、0.001、0.002和<0.001);NLR、LMR、PII、PNI、IS、SII和SIS是患者术后OS的预测因素(HR值分别为2.416、0.297、3.288、0.292、2.048、1.839和2.335,P值分别为0.009、0.008、<0.001、0.003、0.002、0.049和<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PII、SIS是ICC患者术后D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值分别为2.146、2.511,P值分别为0.035、<0.001);高水平PII、PNI、SIS是患者术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值分别为2.981、0.261、2.294,P值分别为0.009、0.002、0.010);高水平PII组ICC患者肿瘤学T分期(χ^(2)=8.777,P=0.003)和M分期(P=0.029)更晚;高级别的SIS组患者肿瘤学N分期(χ^(2)=9.985,P=0.030)和M分期(χ^(2)=8.574,P=0.012)更晚。结论在现行的多种炎症指标中,PII和SIS更适用于术前对I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分层的预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管 肝内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胆道镜在肾结石开放手术中的应用(附38例报告)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春龙 李世平 +2 位作者 乔梁 孙伟 谭保斌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肾结石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纤维胆道镜应用于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多发结石患者 38例 ,术中经纤维胆道镜介入液电碎石 ,并配合钳夹冲洗等方法取出结石。结果 :36例获得成功 ,2例失败。结论 :肾多发结...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肾结石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纤维胆道镜应用于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多发结石患者 38例 ,术中经纤维胆道镜介入液电碎石 ,并配合钳夹冲洗等方法取出结石。结果 :36例获得成功 ,2例失败。结论 :肾多发结石经肾盂切开并配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对肾脏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胆道镜 肾结石 开放手术 应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炎症因子在肝内胆管癌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桂玲 窦杰 +1 位作者 孟慧娟 马炳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31-2236,共6页
肝内胆管癌(I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20年中发病率持续上升。手术切除是ICC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超半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只能选择局部区域治疗或系统治疗。目前ICC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ICC和其他实体肿瘤... 肝内胆管癌(I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20年中发病率持续上升。手术切除是ICC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超半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只能选择局部区域治疗或系统治疗。目前ICC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ICC和其他实体肿瘤中,已发现一些炎症指标可能有效反映肿瘤内部的炎症状态,这些免疫炎症因子(IIF)与肿瘤进展及预后指标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其均是基于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蛋白和肿瘤标志物等血液学指标计算得出,并可以分为三大类:直接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和联合炎症因子。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联合炎症因子在ICC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优于直接炎症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推荐使用IIF中的炎症和肿瘤指标预后评分、全身炎症评分或全身炎症反应指数作为ICC患者生存预后的评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生物标记 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胃癌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典朋 徐芸中 +2 位作者 贾丽燕 王晓玲 姚兴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94-1795,共2页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在胃癌及其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癌病例110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分析MT1-MMP在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以及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10例肿...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在胃癌及其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癌病例110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分析MT1-MMP在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以及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10例肿瘤标本根据染色结果评定,高表达组(>4分)74例,低表达组(≤4分)36例,而瘤旁组织仅有5例呈低表达,其余均未见明显表达。RT-PCR显示Ⅰ、Ⅱ期胃癌与Ⅲ、Ⅳ期胃癌之间表达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患者肿瘤早期转移、2年复发率及生存率与MT1-MMP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MT1-MM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肿瘤组织,与胃癌的病理类型无关,而与胃癌的分期有关。MT1-MMP高表达的胃癌患者,其预后往往差于低表达患者。MT1-MMP有可能作为胃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向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腹腔肿物的腹膜后单中心型Castleman病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翔飞 辛大平 +4 位作者 李杰 申安 程志雷 梁斌 黄晓强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报告1例罕见腹膜后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病例,提供诊疗经验,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诊治并经病理学确诊的腹膜后单中心型Castleman病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及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 目的报告1例罕见腹膜后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病例,提供诊疗经验,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诊治并经病理学确诊的腹膜后单中心型Castleman病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及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女性,21岁,偶然查体发现腹腔肿物,无自觉症状及体征。CT检查发现8.0cm×7.0cm×7.7cm边界清楚富血供的上腹部肿块,无法明确来源。术中明确肿瘤来源于腹膜后,术后病理明确为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结合临床所见确诊单中心型Castleman病,文献报告预后良好,仅予随访。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是腹腔占位的一种罕见原因。单中心型Castleman病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可仅予随访观察。多中心型者预后较差,可选择化疗和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腹腔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板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安 刘冲 +2 位作者 王雪莲 李世平 赵典朋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 认识肝门板的解剖结构,探讨经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肝病死亡尸体解剖患者肝脏4例及中重度肝硬化死亡尸体5例.分别解剖肝门板左主干支、左内叶支、左外叶上支、左外叶下支,右主干支、右后叶支、... 目的 认识肝门板的解剖结构,探讨经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肝病死亡尸体解剖患者肝脏4例及中重度肝硬化死亡尸体5例.分别解剖肝门板左主干支、左内叶支、左外叶上支、左外叶下支,右主干支、右后叶支、右前叶支,进行测量其宽度和深度.观察肝门板各支干与周围管道的关系及与肝脏实质间的组织间隙.同时临床筛选行左半肝切除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为经全肝血流阻断组与经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组,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肝功能变化,对}匕分析两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的肝切除技术.结果肝硬化肝脏肝门板与正常肝脏肝门板各支测量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肝门板与第一肝门入肝血管之间存在明显的组织间隙,组织间隙及位置相对固定.通过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肝切除患者较全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以及肝功能状态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毒结论肝门板作为肝脏解剖上的一特殊结构,在肝脏病变过程中,相对稳定.经肝门板选择性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安全、可行,在临床运用中对于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明显低于全肝血流阻断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板 肝门板 血流阻断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秀红 李翠萍 +2 位作者 窦丽云 张丹丹 李星月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7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案例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100名临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教学,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 目的探究基于案例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100名临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教学,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案例教学。比较两组临床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及病历分析成绩,教学前后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及病例分析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两组实习生教学前后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教学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习生师生互动、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分析能力及协作能力等教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实习生教学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生教学中有效且可行,不仅能提高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及病例分析成绩,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教学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方法 消化内科 临床实习 教学质量 教学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肝硬变患者肝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的检测
13
作者 王敬文 施宝民 +1 位作者 陶得定 杨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炎肝硬变患者肝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相关调控因素。方法 选20例肝炎肝硬变患者手术所取肝组织,以光镜、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的相关调控基因Bcl-2,C-myc,C-fos和细... 目的 研究肝炎肝硬变患者肝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相关调控因素。方法 选20例肝炎肝硬变患者手术所取肝组织,以光镜、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的相关调控基因Bcl-2,C-myc,C-fos和细胞因子,TGFβ,TNFα、iNOS。结果 肝炎肝硬变患者肝细胞有凋亡和坏死两种死亡模式,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数量显著增加,凋亡指数分别为3.06+/-0.79%,0.56+/-0.2%(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C-myc,C-fos,TGFβ、TNFα、iNOS的蛋白质表达,肝炎肝硬变者均为阳性或强阳性;正常肝为阴性。结论 凋亡是肝炎肝硬变肝细胞死亡模式之一,而且其凋亡数量增加与Bcl-2,C-myc,C-fos,TGFβ、TNFα、iNOS的高量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变 凋亡 细胞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手术治疗评估及预后分析
14
作者 申安 李世平 +1 位作者 王雪莲 赵典朋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 探讨肝门胆管癌术(HCCA)前影像学检查在可切除评估中的价值及影响切除的因素,分析患者的预后与不同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HCCA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手术治疗76例,其中根治性切除(R0)42例,Rl切除8例、R2切除8例,根... 目的 探讨肝门胆管癌术(HCCA)前影像学检查在可切除评估中的价值及影响切除的因素,分析患者的预后与不同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HCCA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手术治疗76例,其中根治性切除(R0)42例,Rl切除8例、R2切除8例,根治切除率占全部病人的43.8%;行十二指肠镜下胆管支架内引流8例,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10例.结果 根据Bisthmuth-Corlette分型I、Ⅱ、Ⅲ、Ⅳ型HCCA分别为29例,21例,17例,29例,根治切除率分别为75.9%,52.4%,47.1%,22.6%;根治性切除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9.0%,61.8%,9.0%;姑息性手术组,其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7.1%、23.5%、0%.两组1、3、5年生存率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影响HCCA可切除的主要因素为Bisthmuth分型,肝动脉、门静脉是否受累及有无远处转移;HCCA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性切除,而姑息性手术也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可切除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琳 李世平 +2 位作者 赵典朋 王蒙 耿超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 Fang...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筛选TGF-β1-509及-86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篇,共5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病例5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FGF-β1-509位点基因型和-509位点T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均无相关性(OR=1.04,95%CI:0.79~1.36;OR=1.09,95%CI:0.92~1.28);FGF-β1-869位点基因型和-869位点C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亦无相关性(OR=1.61,95%CI:1.17~2.21;OR=1.02,95%CI:0.82~1.27)。结论 TGF-β1-509及-869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均与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多态性 乙型肝炎 肝硬化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培制度下麻醉本科毕业学员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洁 李星月 +2 位作者 李林艳 孙银贵 封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6期166-169,共4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我国麻醉医师技能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及国民对高质量麻醉的渴求提升,社会对于麻醉医师的要求逐步提升,麻醉医师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操作技术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学科研能力及较高的综...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我国麻醉医师技能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及国民对高质量麻醉的渴求提升,社会对于麻醉医师的要求逐步提升,麻醉医师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操作技术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学科研能力及较高的综合素质,以便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文章结合既往研究和自身从事住培工作的实践,对麻醉本科毕业住培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认为缺乏科研导师及科研资金、缺乏内部动力、时间分配问题是目前存在的核心问题,并从科研能力培训的时间规划、科研培训的主要方向、完善评价体系及设置科研基金、探讨合适的导师制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思路,为我国麻醉临床及科研复合人才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科研能力 科研培训 麻醉 导师 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EST患者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的制订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窦杰 刘桂玲 +3 位作者 牟灵英 申营 潘胜男 王祥杰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2年第4期138-143,共6页
目的制订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患者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制订ERCP+EST患者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潍坊医学院附... 目的制订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患者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制订ERCP+EST患者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实施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入院时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心理状态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落实单实施护理,可以规范护理行为,加快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护理路径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与MMP-9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胡昱 李茂竹 +1 位作者 马玉文 黄友娜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胆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分析两者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关系,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胆管癌组织及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与MMP-9的表达.... 目的 通过观察胆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分析两者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关系,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胆管癌组织及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与MMP-9的表达.应用SSP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VEGF和MMP-9在胆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和73.3%,二者显著高于在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10%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中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MMP-9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5),它们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大小无关(P>0.05).两者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与MMP-9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率中的应用及有效对策
19
作者 王森森 李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256-257,260,共3页
为了给住院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氛围,从而进一步促进患者住院满意度的提升,通过具体实践,观察研究品管圈在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率方面的实际应用及相关对策。方法:本院9名护理人员自愿参与品管圈应用研究,自主组织名为阳光圈的研究小... 为了给住院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氛围,从而进一步促进患者住院满意度的提升,通过具体实践,观察研究品管圈在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率方面的实际应用及相关对策。方法:本院9名护理人员自愿参与品管圈应用研究,自主组织名为阳光圈的研究小组,并共同商议推举小组领导人,以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率为本次研究核心目标,详细观察分析导致病房呼叫器频繁使用的根本原因,并研究落实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经观察分析发现,导致病房呼叫器频繁使用的原因来自换液、输液管脱落以及为做好胶布固定等多个方面,随着本次阳光圈活动的不断推进,病房呼叫器使用频率逐渐降低,最终由每人每天53.3次,减至每人每天25.3次,完全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期目标,由此可见,品管圈措施在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结论:借助本次阳光圈活动的具体实施,发现了导致病房呼叫器使用频率高的根本原因,有效探索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了病房呼叫器使用率的大幅度降低,为住院患者创造了安件舒适的住院条件,不仅有利于患者休养康复,同时也能促进患者住院满意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率 应用 有效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肠造瘘口周围皮肤侵蚀1例皮肤护理
20
作者 王森森 李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320-321,共2页
为了进一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盲肠造瘘口周围皮肤侵蚀并发症现象,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提升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的有效措施。方法:在征询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对一例盲肠造瘘口周围皮肤侵蚀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在患者术后进行肠... 为了进一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盲肠造瘘口周围皮肤侵蚀并发症现象,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提升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的有效措施。方法:在征询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对一例盲肠造瘘口周围皮肤侵蚀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在患者术后进行肠内外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及生活指导措施,并通过造口袋式引流、负压吸引等方法实施伤口护理,在此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盲肠造瘘口周围皮肤侵蚀状态变化以及治疗护理进展情况,最后总结护理实施体会。结果:采取以上治疗和护理措施之后,在换药第三天,患者便表达疼痛现象得到有效改善,护理人员发现患者造瘘口边缘长出新鲜肉芽,次日则发现造瘘口会缩,一周后患者痛感消失,只有些微粪液漏出,最后造瘘口周围皮肤侵蚀症状消除,粪液经引流管排出。结论:对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健康教育,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生活指导,可有效扭转患者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手段有利于尽快缓解患者疼痛和造瘘口周围皮肤侵蚀症状,对造口袋式引流、负压吸引方法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患者造瘘口粪液漏出现象,促进伤口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肠造瘘口 皮肤侵蚀 皮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