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提取与丰缺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庆 夏江宝 陆兆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7,135,共5页
利用EDTA、DTPA、M3和ASI 4种提取剂对黄河三角洲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Fe、Mn、Cu、Zn 4种微量元素有效形态进行提取,探讨不同提取剂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提取效果,并以DTPA提取的结果为基础,评价Fe、Mn、Cu、Zn 4种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状况。... 利用EDTA、DTPA、M3和ASI 4种提取剂对黄河三角洲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Fe、Mn、Cu、Zn 4种微量元素有效形态进行提取,探讨不同提取剂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提取效果,并以DTPA提取的结果为基础,评价Fe、Mn、Cu、Zn 4种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状况。结果表明:EDTA对4种元素的提取能力最强,M3提取能力相对较弱,但各提取剂对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量元素的提取能力并不一致;DTPA所提取的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与总量相关性最好,其相关性程度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明显优于其他3种提取剂;土壤中有效态含量较为丰富的元素是Cu,其含量范围为0.62~2.31mg/kg,除未利用地土壤有效Cu为中等水平外,其他3种用地类型中土壤有效Cu均达到丰富和极丰富水平,而土壤有效Mn含量范围为2.2~7.54mg/kg,4种用地类型土壤有效Mn均处于较低和极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 微量元素 提取方法 评价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沙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庆 孙景宽 +2 位作者 田家怡 吕振江 许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4-207,212,共5页
通过对不同植被覆盖、不同剖面层次贝壳沙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沙中微量元素Fe,Mn,Cu,Zn的含量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贝壳沙中全Fe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土壤中Fe的含量均值,而Mn,Cu,Zn 3种元素却远低于全国土壤中... 通过对不同植被覆盖、不同剖面层次贝壳沙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沙中微量元素Fe,Mn,Cu,Zn的含量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贝壳沙中全Fe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土壤中Fe的含量均值,而Mn,Cu,Zn 3种元素却远低于全国土壤中的含量。无论是表层样品还是剖面样品,微量元素含量均具有较大变异,且表层以下剖面样品4种元素含量高于表层样品含量。受植物生长的影响,有机枯落物较多的表层贝壳沙样品,其元素含量相应高于没有植被覆盖的表层样品。不同剖面样点自上而下,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其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大小也不一样。Mn,Cu两种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之间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而Fe,Zn两种元素全量和有效态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却不显著,这可能是受元素种类与环境条件的双重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含量与形态 贝壳沙 贝壳堤岛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林分云斑白条天牛的空间分布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延升 付可聪 +1 位作者 梅增霞 李建庆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2期106-110,共5页
云斑白条天牛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园林绿化树种白蜡树造成严重危害,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空间分布,对云斑白条天牛抽样调查和防治具有参考价值。通过调查片林、庭院绿化林、公路行道林、城区行道林和庭院行道林5种不同林分类型白蜡树... 云斑白条天牛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园林绿化树种白蜡树造成严重危害,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空间分布,对云斑白条天牛抽样调查和防治具有参考价值。通过调查片林、庭院绿化林、公路行道林、城区行道林和庭院行道林5种不同林分类型白蜡树林地云斑白条天牛的排粪孔、羽化孔和蛀孔的数量,统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计算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指数方程结果表明,云斑白条天牛危害片林、庭院绿化林、公路行道林、城区行道林和庭院行道林5种林地时的排粪孔、羽化孔和蛀孔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不同林分类型的聚集度指标参数、Iwao回归方程的α和β值、Taylor幂指数方程lga和b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白条天牛 空间分布 林分类型 白蜡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西梅 陈印平 宋爱云 《现代园艺》 2017年第19期30-31,共2页
通过对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及应用配置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蒲园木本植物共有94种,属于35科62属,乔木占64.89%,灌木占30.86%,藤本占3.19%,竹类占1.06%,其中蔷薇科植物最多。针对目前蒲园园林植物配置与养护中存在... 通过对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及应用配置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蒲园木本植物共有94种,属于35科62属,乔木占64.89%,灌木占30.86%,藤本占3.19%,竹类占1.06%,其中蔷薇科植物最多。针对目前蒲园园林植物配置与养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景观优化方法,为建设更加生态、更加宜居、更加美丽的城市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州 蒲园 木本观赏植物 种类、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思路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华 高岩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12期131-133,共3页
通过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以及食用菌产业现状的研究,对滨州市发展食用菌产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发展食用菌产业优势为气候条件适宜,农业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充足;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是出台产业发展政策,创新发展... 通过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以及食用菌产业现状的研究,对滨州市发展食用菌产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发展食用菌产业优势为气候条件适宜,农业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充足;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是出台产业发展政策,创新发展思路,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的新技术研究和推广体系,促进食用菌餐饮业、保障食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 高效生态循环农业 滨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 被引量:39
6
作者 孙佳 夏江宝 +4 位作者 苏丽 赵西梅 陈印平 岳喜元 李传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3-1332,共10页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滨海盐碱地的重要分布区,种植植被是盐碱地绿色改良的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探讨滨海盐碱地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探索适宜植被模式,选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竹柳+NyPa草、旱柳+NyPa草、柽柳+紫花苜蓿、白蜡+柽柳+紫...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滨海盐碱地的重要分布区,种植植被是盐碱地绿色改良的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探讨滨海盐碱地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探索适宜植被模式,选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竹柳+NyPa草、旱柳+NyPa草、柽柳+紫花苜蓿、白蜡+柽柳+紫花苜蓿4种林草措施为研究对象,以纯竹柳为对照,测定土壤水分物理参数、盐碱含量、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等20个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等统计方法评价了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林草复合模式可显著改善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土壤孔隙度和贮水量,降低土壤密度,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白蜡+柽柳+紫花苜蓿的乔灌草混交模式在压碱抑盐、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效果最好,而旱柳+NyPa草的乔草混交模式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能的效果最好。不同植被模式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改良效应表现为白蜡+柽柳+紫花苜蓿>旱柳+NyPa草>竹柳+NyPa草>柽柳+紫花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措施 土壤孔隙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土壤盐分
原文传递
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果园土壤中砷和汞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西梅 吕春艳 +1 位作者 刘庆 朱西存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38-541,共4页
利用王水消解-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山东省苹果主产区栖霞市果园土壤中的 As和 Hg含量,验证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与精密度,分析了栖霞市果园土壤中重金属As和 Hg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栖霞市果园土壤中As和Hg的污染状况进行... 利用王水消解-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山东省苹果主产区栖霞市果园土壤中的 As和 Hg含量,验证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与精密度,分析了栖霞市果园土壤中重金属As和 Hg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栖霞市果园土壤中As和Hg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栖霞市果园土壤中As的含量范围为2.79~20.93 mg &#183; kg -1,平均值为10.59 mg &#183; kg -1,而Hg的含量范围为0.01~0.79 mg &#183; kg -1,平均值为0.12 mg &#183; kg -1。As元素在土壤中变异较小,而 Hg元素在土壤中变异较大。频数分布图显示,土壤中 As元素含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含量大多在7~15 mg &#183; kg -1之间,土壤中Hg元素含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含量大多在0.03~0.21 mg &#183; kg -1之间。土壤As和 Hg含量与土壤各养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且土壤中As和Hg两种元素之间亦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以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依据,栖霞市果园土壤A s含量处于无污染的清洁水平,而土壤 H g的污染指数大于1的样点占总数的4.76%,需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土壤 空间分布 污染评价 原子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干旱胁迫下甜高粱能源性状及抗逆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艳云 许卉 +1 位作者 陆兆华 夏江宝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
生物质能源作物的快速发展是缓解当前能源资源短缺和环保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甜高粱茎秆产量和含糖量较高,能够生产燃料乙醇,是当前替代油气资源的重要能源作物,此外,甜高粱具抗旱、耐盐碱的特性,又使其成为干旱、盐碱地区的目标能源... 生物质能源作物的快速发展是缓解当前能源资源短缺和环保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甜高粱茎秆产量和含糖量较高,能够生产燃料乙醇,是当前替代油气资源的重要能源作物,此外,甜高粱具抗旱、耐盐碱的特性,又使其成为干旱、盐碱地区的目标能源植物。为推动我国在盐碱、干旱地区的能源产业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干旱、盐碱生境下甜高粱能源性状变化和抗逆性研究进行综述表明:目前关于甜高粱在盐碱、干旱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胁迫条件下各品系不同生育期能源性状研究不够全面;甜高粱抗逆机理如渗透调节物质、分子及生理机制研究亟待深入;各地气候、土壤差异引起土壤的盐碱、干旱规律不同,同时土壤盐碱、干旱现象往往交互而生,实地开展甜高粱能源性状转化及分子、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对于我国在盐碱、干旱地区甜高粱的顺利栽培、成熟管理措施的制定以及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将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能源性状 盐碱胁迫 干旱胁迫 抗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放花绒寄甲对核桃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建庆 杨忠岐 +3 位作者 梅增霞 冯斌 王平 王小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在山西省左权县、河南省林州市和四川省广元市,选择11个受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严重危害的核桃Juglans regia L.林作为试验样地,在云斑天牛幼虫期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卵和成虫,... 在山西省左权县、河南省林州市和四川省广元市,选择11个受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严重危害的核桃Juglans regia L.林作为试验样地,在云斑天牛幼虫期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卵和成虫,分别调查和统计天敌释放前后核桃树的被害株率和天牛的株虫口数,计算出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对云斑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而且具有显著持续控制的防治效果。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4个试验林中,天敌释放当年的校正株虫口减退率和校正被害株减退率平均值分别为16.16%和25.03%,释放第二年分别为41.96%和35.12%,第三年分别为56.08%和51.37%;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7个试验林中,天敌释放当年的校正株虫口减退率和校正被害株减退率平均值分别为17.10%和21.01%,释放第二年分别为54.13%和43.63%,第三年分别为63.50%和68.33%。通过对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的防治结果进行比较,表明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防治效果要略高于释放卵的林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生物防治 云斑天牛 核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滩涂不同覆盖度下盐地碱蓬生长特征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永涛 王振猛 +6 位作者 魏海霞 周健 王莉莉 张军 吕兴军 杨庆山 王元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8-486,共9页
为探究不同覆盖度下盐地碱蓬的生长特征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规律,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典型的盐地碱蓬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滩涂裸地区、低覆盖区、中覆盖区和高覆盖区4种样地,研究了不同覆盖度下盐地碱蓬的植株生长、根系分布及土壤呼吸... 为探究不同覆盖度下盐地碱蓬的生长特征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规律,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典型的盐地碱蓬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滩涂裸地区、低覆盖区、中覆盖区和高覆盖区4种样地,研究了不同覆盖度下盐地碱蓬的植株生长、根系分布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盐地碱蓬不同覆盖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植被生长状况差异明显,与滩涂裸地相比,盐地碱蓬不同覆盖区土壤含盐量和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和养分增加。盐地碱蓬的生长指标与覆盖度呈正相关,生物量、株高及分支数均随覆盖度的提高显著增加(P<0.05)。其中,盐地碱蓬地下部分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表层土壤中,呈现浅层化分布;且均以2~5 mm粗度根系为主,分别占低、中和高覆盖区地下生物量的72.53%、59.72%和39.30%。细根的根长、表面积、根尖数、分支数和交叉数均随覆盖度的提高而逐步增大,且不同覆盖区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覆盖区内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高覆盖区>中覆盖区>低覆盖区>裸地区,并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呈现出低-高-低的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盐量与盐地碱蓬各生长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是主要限制因子,而土壤呼吸速率与植株各生长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度 盐地碱蓬 植株生长 根系分布 土壤呼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孩儿拳种子萌发特性和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景宽 刘俊华 陈印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8,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孩儿拳种子进行胁迫处理,探讨盐胁迫下孩儿拳种子萌发特性、保护酶和膜质过氧化程度。结果表明:(1)低浓度盐胁迫(50 mmol/L)下,种子总萌发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幼根长度和幼苗鲜重却高于对照,随着盐胁迫的加重,种...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孩儿拳种子进行胁迫处理,探讨盐胁迫下孩儿拳种子萌发特性、保护酶和膜质过氧化程度。结果表明:(1)低浓度盐胁迫(50 mmol/L)下,种子总萌发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幼根长度和幼苗鲜重却高于对照,随着盐胁迫的加重,种子萌发率、幼根长度和幼苗鲜重均呈下降趋势。盐浓度为200 mmol/L时,总萌发率仅为13.8%。(2)在盐胁迫浓度较低时,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当盐胁迫浓度达到200 mmol/L时,SOD活性开始下降;CAT酶活性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变化趋势和SOD酶活性相似;POD酶活性随着盐胁迫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尤其在SOD酶活性开始下降时,POD酶活性仍在增加。(3)盐胁迫为50 mmol/L和100 mmol/时,其丙二醛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盐胁迫为200 mmol/L时,丙二醛含量最高,为对照的2.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种子萌发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对铜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对土地利用的响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庆 赵西梅 +1 位作者 舒龙 陆兆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131,230,共5页
用吸附平衡法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对Cu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对比了农田和未利用地土壤吸附与解吸能力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着平衡液Cu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吸附作用可用Langmuir,Temkin... 用吸附平衡法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对Cu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对比了农田和未利用地土壤吸附与解吸能力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着平衡液Cu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吸附作用可用Langmuir,Temkin和Freundlich方程来拟合,以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最佳。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出的两种土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 961mg/kg和3 521mg/kg,农田土壤对Cu2+的吸附能力强于未利用地土壤;土壤Cu2+的解吸量远远小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与农田土壤相比,未利用地土壤Cu2+的解吸有滞后现象;农田土壤和未利用地土壤Cu2+的解吸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1%~0.35%和0.15%~1.8%,农田土壤的解吸率明显低于未利用地土壤。综合分析认为,两种土壤吸附—解吸特征的差异与农田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从而在土壤胶体表面形成较多的吸附位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解吸 土壤 土地利用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下大垫尖翅蝗种群空间结构的地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庆年 梅增霞 +2 位作者 张柱岐 马明敏 巴秀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2期206-210,共5页
为研究大垫尖翅蝗的空间结构,探索其预测预报方法。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半变差函数和Kriging插值法对山东省大垫尖翅蝗种群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大尺度下大垫尖翅蝗种群的空间结构均为聚集型,不同方向呈各向异性;全方向及0... 为研究大垫尖翅蝗的空间结构,探索其预测预报方法。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半变差函数和Kriging插值法对山东省大垫尖翅蝗种群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大尺度下大垫尖翅蝗种群的空间结构均为聚集型,不同方向呈各向异性;全方向及0、45、90、135℃方向的最小聚集范围分别为426.73、320.24、447.55、353.65、85.44 km;空间分布模拟图反映了大垫尖翅蝗在山东的具体分布情况,鲁北滨海地区的发生明显重于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变差函数 Kriging插值法 大垫尖翅蝗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冬枣生长季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京涛 宋爱云 +2 位作者 赵西梅 彭玲 周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7-236,共10页
研究沾化冬枣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生长季动态,判定沾化冬枣不同生长阶段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沾化冬枣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采用五点取样法,于2016年5~10月每月定期采集沾化冬枣叶片及林下0~80 cm土壤样品,测... 研究沾化冬枣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生长季动态,判定沾化冬枣不同生长阶段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沾化冬枣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采用五点取样法,于2016年5~10月每月定期采集沾化冬枣叶片及林下0~80 cm土壤样品,测定叶片C、N、P及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结果表明,5~10月份,冬枣叶片C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10月份达到最大值(477.89±1.0)mg/g;叶片N、P含量呈先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趋势,5月份叶片N、P含量最高,分别为(42.93±0.38)mg/g、(3.37±0.16)mg/g。叶片C含量与N、P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N、P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叶片C∶N∶P呈先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叶片P含量对C∶N∶P变化具有显著的主导作用。5月份C∶P、N∶P最低,分别为136.9±6.2、12.7±0.5;6~10月份C∶P、N∶P相对稳定,平均值分别为287.4±8.4、19.8±0.7。土壤C、N、P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表层土壤C、N、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层土壤,但20 cm以下土壤层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之间土壤C、N、P含量差异也不显著。土壤C∶N∶P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C、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叶片C、N、P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沾化冬枣叶片C、N、P含量高于全国及全球植物叶片C、N、P含量的平均水平;而C∶N∶P则显著低于全国及全球植物叶片C∶N∶P的平均值。土壤C、N、P含量高于全国土壤C、N、P含量平均水平;C∶N∶P则与全国土壤C∶N∶P接近,且不同月份之间保持相对稳定,存在Redfield比值。综合沾化冬枣叶片及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在生长季初期的5月份,沾化冬枣生长受到N元素不足的限制;在6~10月份,生长受到P元素不足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限制 C∶N∶P 生态化学计量学 季节动态 沾化冬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农药的中国专利申请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林水 李宏伟 +1 位作者 宋爱云 曹帮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35-139,共5页
统计分析了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中生物农药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状况,系统研究了申请文献的年度分布、申请人国家或省区分布情况、不同类型申请人申请量比例组成、申请数量较多的申请人及其发明技术内容、国内外申请文献技术特点对比等内... 统计分析了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中生物农药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状况,系统研究了申请文献的年度分布、申请人国家或省区分布情况、不同类型申请人申请量比例组成、申请数量较多的申请人及其发明技术内容、国内外申请文献技术特点对比等内容,根据统计结果总结了我国在生物农药领域的专利申请现状、问题,并提出了我国今后生物农药专利技术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专利申请 统计 专利分析 技术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营养土联合堆肥中钾细菌接种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甲亮 单长青 李学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0期142-147,共6页
为探索污水厂剩余污泥和生活垃圾RD湿解营养土的联合资源化途径,利用两者作为堆肥物料,并添加钾长石粉和接种钾细菌进行了中温堆肥试验,研究2种接种模式(I、II)对堆肥体系钾、磷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液体分批培养试验证明从土壤... 为探索污水厂剩余污泥和生活垃圾RD湿解营养土的联合资源化途径,利用两者作为堆肥物料,并添加钾长石粉和接种钾细菌进行了中温堆肥试验,研究2种接种模式(I、II)对堆肥体系钾、磷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液体分批培养试验证明从土壤中分离的钾细菌具有分解钾长石粉中的不溶钾为可溶钾的能力,其解钾速率为9.20μg/h,解钾率达7.83%;且钾细菌第8 h开始产生芽孢,32 h芽孢最多;(2)堆肥进行15天后,模式I体系总钾和总磷略有提高,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比未接种对照(CK)提高了97.75%和19.77%;(3)模式I和模式II的最高发酵温度分别出现在第5天和第7天,比对照高出5℃和3℃;(4)接种钾细菌对堆肥体有一定减毒作用,特别是模式I减毒效果较好;(5)堆肥后体系内钾细菌密度增长明显,其中,模式I比对照增加了105.42%,模式II增加了8.81%。总体上,接种有利于堆肥,经加权评价,2种接种模式评价值分别为0.57和0.29,模式I总体优于模式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细菌 剩余污泥 营养土 联合堆肥 接种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北地区不同棉花品种上棉铃虫卵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17
作者 梅增霞 李建庆 +1 位作者 刘庆年 李泽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03,共3页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鲁北地区不同棉花品种上棉铃虫卵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铃虫卵在不同棉花品种上均呈聚集分布,其中,中棉所39、鲁RH-2、鲁棉研24等3个品种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呈球形模型,鲁棉研25、鲁棉研20呈高斯模型,...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鲁北地区不同棉花品种上棉铃虫卵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铃虫卵在不同棉花品种上均呈聚集分布,其中,中棉所39、鲁RH-2、鲁棉研24等3个品种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呈球形模型,鲁棉研25、鲁棉研20呈高斯模型,鲁棉研15呈指数模型。鲁RH-2的变程最小,为0.58nl;鲁棉研20的变程最大,为29.88m;其他棉花品种的变程在1.69-4.17m之间。鲁RH-2、鲁棉研20的空间结构比率分别为66.17%、42.16%,介于25%~75%之间,为中等聚集程度;其他棉花品种的空间结构比率均小于25%,聚集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虫卵 空间格局 地统计学 鲁北 棉花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盐地碱蓬对铯污染的响应及富集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衍亮 杨红军 +3 位作者 夏江宝 孙景宽 屈凡柱 李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7-632,共6页
为了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先锋植物盐地碱蓬对铯胁迫的富集修复能力,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先锋植物盐地碱蓬为材料,盆栽条件下研究其在不同Cs浓度胁迫下的萌发特性和迁移、富集特征。结果表明:Cs浓度为100~800 mg·L^(-1)时对盐地碱... 为了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先锋植物盐地碱蓬对铯胁迫的富集修复能力,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先锋植物盐地碱蓬为材料,盆栽条件下研究其在不同Cs浓度胁迫下的萌发特性和迁移、富集特征。结果表明:Cs浓度为100~800 mg·L^(-1)时对盐地碱蓬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对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双重作用,且胚根对Cs更具敏感性;低浓度Cs(100 mg·kg^(-1))对盐地碱蓬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使其生物量增加,表明盐地碱蓬对Cs具有一定的抗胁迫能力;随着Cs浓度的升高,盐地碱蓬对Cs的富集量也逐渐增大,当Cs浓度≤200 mg·kg^(-1)时,富集情况为叶>根>茎;当Cs浓度≥400 mg·kg^(-1)时,富集情况为叶>茎>根,表明盐地碱蓬对Cs具有良好的富集与转运能力。研究表明,盐地碱蓬对Cs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Cs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地碱蓬 铯胁迫 萌发特性 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冬枣果实发育期内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启浩 宋爱云 +3 位作者 董林水 刘京涛 陈纪香 朱晓兰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68-72,共5页
试验以沾化冬枣主栽品种沾冬1号(一代冬枣)和沾冬2号(二代冬枣)为材料,测定冬枣幼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叶片及果实中氮、磷、钾元素含量,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两个主栽冬枣品种间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及不同元素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冬枣幼... 试验以沾化冬枣主栽品种沾冬1号(一代冬枣)和沾冬2号(二代冬枣)为材料,测定冬枣幼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叶片及果实中氮、磷、钾元素含量,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两个主栽冬枣品种间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及不同元素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冬枣幼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内,沾冬2号叶片中N、P、K含量均高于沾冬1号;幼果期冬枣果实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K> N> P,而叶片中则为N> K> P;成熟期冬枣果实和叶片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均为K> N> P。品种间比较表明,与幼果期相反,果实成熟期一代叶的N/P及K/P均低于二代叶,说明果实发育后期沾冬2号叶片P及K的消耗速度快于沾冬1号。相关分析表明,N含量在叶片、果实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K、P含量在叶片、果实间都呈显著正相关。除果实K含量和叶片P含量相关性不明显之外,其它指标在果实和叶中的含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沾冬1号和沾冬2号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为今后开展科学定量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氮磷钾 主栽品种 果实发育期 相关分析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县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卉 刘庆 陆兆华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4-68,共5页
本文基于黄河三角洲沾化县1987年、1997年和2007年遥感影像数据,定量分析了1987年-2007年间沾化县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调整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评价了因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20年间沾... 本文基于黄河三角洲沾化县1987年、1997年和2007年遥感影像数据,定量分析了1987年-2007年间沾化县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调整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评价了因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20年间沾化县城镇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大量增加,农田、草地、滩涂和盐碱荒地面积迅速减少,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水域面积的转入、农田和滩涂面积的转出分别是影响沾化县生态服务价值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动态分析 生态服务价值 遥感 GIS 黄河三角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