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宝慧 耿雪静 +1 位作者 姜吉祥 曲海燕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改革的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中发掘思政要素,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发挥专业课...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改革的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中发掘思政要素,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统一。儿科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主干学科,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必修课,因此,在儿科学课程中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儿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从更新思政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育德能力、完善教学体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建设儿科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儿科学思政教学案例库进行具体举例阐述,为儿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思路,不断推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儿科学 案例库 思政元素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耿雪静 尹宝慧 +5 位作者 周炜 李莉 夏天 孙允霄 曲海燕 刘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9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导入(bridge-in,B)、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O)、前测(pre-tes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P)、后测(post assessment,P)、小结(summary,S)”—即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在儿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基于“导入(bridge-in,B)、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O)、前测(pre-tes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P)、后测(post assessment,P)、小结(summary,S)”—即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在儿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见习的滨州医学院2019级2个班共8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40名学生),对比2种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技能、理论知识和教学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的实践技能评分为(36.88±2.19)分、理论知识评分为(54.52±3.2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的在对课程内容感兴趣程度(95.00%)、对教师授课形式满意率(90.00%)、对教师知识点汇总梳理情况(97.50%)、临床思维能力培养(92.50%)4个方面的教学满意度评价均优于对照组(75.00%,72.50%,77.50%,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在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实践技能、理论知识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模型 混合式教学 儿科学 课程思政 岗位胜任力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多组学揭示川崎病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茵茵 陈国珍 +2 位作者 魏春雪 孙蕴宁 孙允霄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5期103-105,共3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中小血管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严重影响临床早期病情评估。免疫反应参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免疫调节成为KD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在K...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中小血管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严重影响临床早期病情评估。免疫反应参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免疫调节成为KD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在K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近年来,新兴的单细胞多组学具备同时分析单个细胞的转录组、基因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等信息的能力。这项技术的进步为深入探究免疫细胞的异质性提供有力工具,有助于识别细胞的不同亚群,构建详尽的功能图谱,促进新型免疫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疾病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可能。本文就单细胞多组学揭示KD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KD的早期诊治提供更可靠、高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单细胞多组学 免疫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疾病为中心的PBL整合课程在儿科学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允霄 曲海燕 +4 位作者 刘红 姜友章 夏天 尹宝慧 马先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2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以疾病为中心的PBL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来院见习的五年制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施行传统授课法,实验组进行"以疾病... 目的探讨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以疾病为中心的PBL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来院见习的五年制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施行传统授课法,实验组进行"以疾病为中心的PBL整合课程"教学;实验组进行师对生能力评价、生对师能力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以及课程满意度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期末进行理论知识与病例分析考核。结果学期末师对生能力评价、生对师能力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课程满意度均与第1次PBL主题教学结束后各组评价总体指标相比,P<0.0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历分析考核与综合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学临床教学中采用以疾病为中心的PBL课程整合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学 以疾病为中心 PBL 整合课程 效果评价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C联合PBL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耿雪静 尹宝慧 +5 位作者 李宁 李莉 曲海燕 刘红 孙允霄 夏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0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科学临床本科见习教学过程中应用新型教学工具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联合基于问题(PBL)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0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见习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用随... 目的探讨儿科学临床本科见习教学过程中应用新型教学工具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联合基于问题(PBL)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0年12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见习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儿科见习教学模式,观察组在见习教学过程中应用新型教学工具MOOC联合PBL教学法,2组学生见习结束后均需完成课后作业、课程测试及满意度调查,并比较分析2组学生的课后作业成绩、课程测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课后作业成绩及课程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疾病基本诊治能力及案例综合分析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的81.67%(49/60)(P<0.05)。结论在儿科学临床本科见习教学中应用新型教学工具MOOC联合PBL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见习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儿科见习教学的满意度,同时具有提高儿科临床的教学效果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PBL教学法 儿科教学 临床见习 联合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急诊医学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1
6
作者 郝信磊 郭飞 +2 位作者 于德娇 朱世慧 李晓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2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明确"课程思政"理念运用在急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我院两个小组学生进行急诊医学专业教学,分组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实验组与常规组,两个小... 目的研究"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明确"课程思政"理念运用在急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我院两个小组学生进行急诊医学专业教学,分组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实验组与常规组,两个小组学生数量相同,均是50名。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课程思政与医学教学融合的价值。结果实验组学生给予教学满意度评价效果好于常规组学生(P<0.05);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如下:道德修养(8.3±0.3)分、责任心(7.5±0.4)分、学习主动性(8.2±0.6)分、差错率(2.7±0.5)%;常规组学生考试成绩如下:道德修养(6.6±0.3)分、责任心(6.1±0.1)分、学习主动性(6.9±0.8)分、差错率(4.5±0.2)%。经过对比,实验组学生在道德修养、责任心和学习主动性方面,平均分数较常规组学生高(P<0.05);经过比较,实验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效果好于常规组学生。结论"课程思政"理念运用在急诊医学专业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树立学生职业精神,提高学生医学专业技能,继而培养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急诊医学专业 教学运用 自主学习 思辨能力 满意度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循证医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曲向阳 于德娇 杨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5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在骨科临床教学中,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方法将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在我院骨科实习的70名临床医学生作为本次教学方法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在骨科临床教学中,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方法将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在我院骨科实习的70名临床医学生作为本次教学方法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对照组(35名学生),与采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教学方式的观察组(35名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带教满意度的对比。结果在两组学生的教学完成后,观察组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96.19±1.77)分、自学能力(95.29±2.62)分、思维能力(96.34±1.79)分、学习积极性(96.21±1.65)分,相对对照组学生的得分,表现更为优异(P<0.05);并且在实习成绩上,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成绩为(93.49±2.74)分、(93.57±1.43)分,对照组学生的成绩为(86.36±1.53)分、(86.21±1.75)分,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教学满意度的评价上,观察组的总满意度经过观测为97.14%,对照组学生的总满意度为82.8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的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对医学生在骨科的临床教学中,采用循证医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对医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融合,提高学习成绩,以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对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在临床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骨科 临床教学 学习成绩 教学质量 应用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德娇 孙文丽 李晓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3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情景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实习护士5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该组护理人员均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入科实习的人员,比较护生观教学前后理论成绩、实操成绩的变化、对患儿家属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情景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实习护士5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该组护理人员均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入科实习的人员,比较护生观教学前后理论成绩、实操成绩的变化、对患儿家属健康教育效果、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综合能力评比。结果采用情境教学法后,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结果与实操成绩考核结果对干预前效果更佳(P<0.05)。干预后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总肯定例数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护生健康教育过程中健康教育时机、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形式均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护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分值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就儿科实习护士而言,为之采取情景式教学方式,可提高护生理论及实际操作成绩,教育效果更为理想,提高护士实习期间综合能力,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式教学法 儿科 护理教学 理论成绩 实操成绩 综合能力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曲延诺 尹翠翠 +1 位作者 闫朋姣 都美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究翻转课堂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1年9月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64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32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于妇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比较2组学... 目的 探究翻转课堂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1年9月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64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32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于妇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比较2组学生考核成绩、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教学前2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教学结束后护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SRSS-DL)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中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沟通表达能力、能够提高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能够增加师生互动、能够提高记忆效果、能够提高发散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妇科教学中,可提升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提高考核成绩,进而获得更高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护理 教学 翻转课堂 考核成绩 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教学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胆石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10
作者 尹宝慧 姜吉祥 孙允霄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105-108,共4页
胆石症是发生在胆囊及胆管内的结石性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成年人低。儿童胆石症的成因复杂,其发病与儿童体质量、饮食、性别、消化道微生物、药物、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由于缺乏大规模循证研究,儿童胆石症的治疗具有异... 胆石症是发生在胆囊及胆管内的结石性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成年人低。儿童胆石症的成因复杂,其发病与儿童体质量、饮食、性别、消化道微生物、药物、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由于缺乏大规模循证研究,儿童胆石症的治疗具有异质性,主要包括饮食干预、药物干预、内镜下治疗及手术治疗,尚缺乏关于儿童胆石症治疗的权威指南。探讨儿童发生胆石症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对临床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胆石症 胆结石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XIST通过抑制miR-186-5p上调PSME3表达促进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发展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曲海燕 姜友章 +1 位作者 杨国鹏 孙允霄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634-1643,共10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性转录因子(long noncoding RNA X-inactive specific transcript,lncRNA-XIST)通过抑制miR-186-5p上调PSME3表达促进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生存曲线(Kaplan-Meier曲线)生存分...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性转录因子(long noncoding RNA X-inactive specific transcript,lncRNA-XIST)通过抑制miR-186-5p上调PSME3表达促进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生存曲线(Kaplan-Meier曲线)生存分析XIST表达对32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儿童患者生存率的影响,miRNA模拟物、miRNA抑制剂、PSME3 shRNA转染KG-1细胞后,RT-qPCR检测XIST及miR-186-5p 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PSME3、cleaved-caspase 3及cleaved-caspase 8的表达水平,CCK-8及细胞凋亡实验检测KG-1细胞的活力。结果XIST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儿童患者临床样本及细胞系中显著表达。在KG-1细胞中,敲降XIST抑制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敲降XIST的KG-1细胞移植瘤小鼠肿瘤体积及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186-5p与XIST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XIST通过内源性竞争海绵吸附miR-186-5p影响其下游靶基因PSME3的表达。结论XIST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中可通过海绵吸附miR-186-5p调控PSME3表达,XIST的异常表达可作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诊断及治疗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XIST miR-186-5p PS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牟飞飞 都美玲 陈少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析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婴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喂养方式不同进行分组,A组(人工喂养组)和B组(母乳喂养组),每组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婴儿出生~4...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析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婴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喂养方式不同进行分组,A组(人工喂养组)和B组(母乳喂养组),每组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婴儿出生~42 d、>42 d^2个月、>2~3个月、>3~6个月的体重净增值、身长净增值和头围净增值,以及两组婴儿6个月时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情况。结果 B组出生~42 d、>42 d^2个月、>2~3个月婴儿体重净增值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3.12、2.53,P<0.05),两组婴儿>3~6个月的体重净增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05)。B组>2~3个月、>3~6个月婴儿的身长净增值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3.05,P<0.05);两组出生~42 d、>42 d^2个月婴儿的体重净增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25,P>0.05)。B组出生~<42 d、>2~3个月婴儿的头围净增值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0、2.91,P<0.05);两组婴儿>42 d^2个月、>3~6个月的头围净增值无明显差异(t=0.26、1.14,P>0.05)。B组婴儿6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2.98,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以提高婴儿的体格发育,对于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的提高均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方式 婴儿 早期生长发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红 刘培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肺炎婴幼儿152例,其中重症肺炎患儿63例(重症肺炎组),包括细菌性肺炎32例,非细菌性肺炎31例;轻症肺炎患儿89例(轻症肺炎组),包括细菌性肺炎47例,非细菌性肺炎42例...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肺炎婴幼儿152例,其中重症肺炎患儿63例(重症肺炎组),包括细菌性肺炎32例,非细菌性肺炎31例;轻症肺炎患儿89例(轻症肺炎组),包括细菌性肺炎47例,非细菌性肺炎42例;健康体检儿童50设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组、对照组婴幼儿血清PCT水平,比较重、轻度肺炎组患儿细菌性肺炎与非细菌性肺炎PCT水平差异,并计算PCT检查对细菌性肺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治疗前,3组血清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重、中度肺炎组PC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细菌性肺炎婴幼儿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肺炎患儿(P<0.01)。治疗后,细菌性肺炎患儿PCT水平下降(P<0.01)。PCT检测对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2%、93.22%、95.45%、85.94%。结论血清PCT检测可作为重症肺炎的客观标准,且可作为区分细菌性肺炎与非细菌性肺炎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重症肺炎 早期诊断 细菌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典型和不典型川崎病72例临床及冠脉损害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红 刘培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3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对儿童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及冠脉损害(CAL)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KD患儿72例,按照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典型组和不典型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记录两组患儿的实... 目的对儿童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及冠脉损害(CAL)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KD患儿72例,按照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典型组和不典型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记录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并对CAL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56例为典型KD患儿,其中合并CAL的患儿8例,CAL发生率14.29%;16例为非典型KD患儿,其中合并CAL的患儿7例,CAL发生率43.75%;非典型KD患儿CAL发生率明显高于典型SD患儿(P<0.05);典型KD患儿的临床表现如草莓舌、淋巴结肿大、口唇皲裂和肛周脱屑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典型KD患儿(P<0.05);此外,合并CAL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如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均明显高于不合并CAL患儿(P<0.05)。结论不典型KD的CAL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不显著且好发于<1岁的儿童,而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明显升高可能是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临床表现 冠脉损害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炎不同发热程度的临床特征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凤秋 刘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0期69-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不同发热程度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9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发热患儿280例临床资料,依据发热程度分为低热组(37.5—38.0℃)39例、中热组(38.1~39.0℃)127例、高热组(39.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不同发热程度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9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发热患儿280例临床资料,依据发热程度分为低热组(37.5—38.0℃)39例、中热组(38.1~39.0℃)127例、高热组(39.1~41.0℃)114例。观察发热肺炎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首发症状、病原体、病程、热程及用药情况。结果不同发热程度的肺炎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及热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98、0.176、1.149、1.165,P〉0.05),不同发热程度的肺炎患儿的首发症状、病原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99、16.127.P〈0.05)。发热的肺炎患儿均进行抗感染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及与退热药联合用药,抗感染治疗以抗生素的应用为主,联合性应用退烧药相对较少。结论了解小儿肺炎发热程度临床特征情况,可以为肺炎患儿病情的诊断、发展和预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炎 发热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治疗BECTS的疗效及对患儿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孙贵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4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左乙拉西坦(LEV)与丙戊酸钠(VPA)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CTS)的疗效及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儿科治疗的BECTS 38例,随机分成LEV组(n=19)及VPA组(n=19),共治疗随访16周。脑电图... 目的对比观察左乙拉西坦(LEV)与丙戊酸钠(VPA)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CTS)的疗效及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儿科治疗的BECTS 38例,随机分成LEV组(n=19)及VPA组(n=19),共治疗随访16周。脑电图仪记录患者治疗后8周、16周脑电图表现,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判定患儿认知功能改变。结果临床症状完全控制率:LEV组78.95%,VPA组68.42%;两组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χ2=0.136,P=0.713)。治疗8周后,LEV组与VPA组在脑电图改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χ2=0.279,P=0.597),但在治疗16周后,LEV组痫样放电完全控制率显著高于VPA组(63.16%vs.15.79%),差异有显著性(χ2=7.049,P=0.008)。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全量表智商(FIQ)在两组治疗前后得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LEV组在操作测验中的积木、拼物、译码方面得分显著高于VPA组(P均<0.05)。两组总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在整个治疗期间,LEV组发生行为异常或情绪异常患者达7例,显著高于VPA组0例(χ2=6.304,P=0.012)。结论 LEA及VPA单药在控制BECTS临床发作均有良好疗效。LEA较VPA对脑电图改善起效早且更有优势。LEA对患儿认知功能有一定改善,但VPA对患儿认知功能有轻度负性影响。LEA与VPA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但在行为异常或情绪异常方面,LEA组发生率显著较高,在临床应用中需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 认知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焦虑的早期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凤秋 朱明哲 +1 位作者 姜宏杰 冯学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1期59-61,共3页
目的对学龄前儿童焦虑的早期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得分≥48分的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监测组。干预组对患儿家长在10周时间内共进行6次集体教育课程,讲解对儿童焦虑的管理,监测组只进行随访。所有受试儿童... 目的对学龄前儿童焦虑的早期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得分≥48分的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监测组。干预组对患儿家长在10周时间内共进行6次集体教育课程,讲解对儿童焦虑的管理,监测组只进行随访。所有受试儿童在第3个月、6个月、1年、1年半时分别用量表再次进行测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在3个月、6个月、1年、1年半时干预组量表得分持续降低,与监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学龄前焦虑儿童的父母进行短期教育课程培训,可有效缓解儿童焦虑症状并具有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焦虑 早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媛 安丽 +1 位作者 李宁 施玮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7期16-18,37,共4页
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对不同胎龄脑组织的影响。方法将96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实验组)及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生后24h内采集股静脉血,进行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检测,并对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对不同胎龄脑组织的影响。方法将96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实验组)及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生后24h内采集股静脉血,进行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窒息组新生儿各血清酶活性较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经统计学分析,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窒息对不同胎龄的脑组织具有选择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期窒息 新生儿 血清酶 胎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趋化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炎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冬杰 孙英红 +2 位作者 于龙广 宿世震 张豪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8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炎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60例,按照超声影像肝脏损伤程度分为三个亚组,即轻度组(B组)、中度组(C组)...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炎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60例,按照超声影像肝脏损伤程度分为三个亚组,即轻度组(B组)、中度组(C组)、重度组(D组),正常健康体检者22例为健康对照组(A组),测量各组患者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体质指数;检测并比较各组间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Chemer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AFLD三个亚组血清Chemerin、HOMA-IR、hs-CRP、TNF-α水平升高(P<0.05);D组Chemerin、HOMA-IR、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C组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BMI、TG、FBG、HOMA-IR、hs-CRP、TNF-α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9、0.454、0.409、0.434、0.589、0.561,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57,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Chemerin呈高水平表达状态,血清Chemerin水平与HOMA-IR、hs-CRP、TNF-α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清趋化素 胰岛素抵抗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曲海燕 朱明哲 姜宏杰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66-267,302,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微量喂养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108例早期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治疗组(n=56)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微量喂养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108例早期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治疗组(n=56)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结果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发生NEC6例(11.54%),治疗组发生NEC 2例(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院体重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在早期微量喂养基础上适当补充双歧杆菌,NEC发生率明显降低,严重程度减轻,同时可缩短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增加出院时体重,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期微量喂养 双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