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PO技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 被引量:8
1
作者 明立功 明朝戈 +2 位作者 王自方 范会强 王慧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224-225,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接骨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thesis,MIPO)技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对13例掌骨骨折采用MIPO技术微型钛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接骨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thesis,MIPO)技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对13例掌骨骨折采用MIPO技术微型钛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个月.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骨折愈合率达100%,愈合时间4~9周,平均5周.手部功能按TAF评定标准评分,优8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2.3%.内固定物未出现松动、折断、变形及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MIPO技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其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明朝戈 明立功 +3 位作者 王现海 孟维娜 龙路漫 张振鹏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在85岁以上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近期疗效。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对85岁以上前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1例进行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术。术后常规口... 目的探讨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在85岁以上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近期疗效。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对85岁以上前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1例进行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术。术后常规口服桃红四物汤,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患肢局部应用海桐皮汤中药塌渍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并进行抗凝、预防下肢血栓等治疗。结果全组术后经6~12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膝关节HSS评分(86.83±3.52)分,VAS评分(1.07±0.81)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111.34°±3.13°、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179.1°±2.3°。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ROM、FT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假体松动和位置不良,无感染及假体翻修。结论对于85岁以上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该手术符合老年人尤其是超高龄患者的需求,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 前内侧骨性关节炎 超高龄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分髌骨合并痛风误诊1例报告
3
作者 明朝戈 明新广 +4 位作者 明立德 刘聚 齐生 明朝畅 明立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454-455,共2页
二分髌骨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部分骨化中心未能与髌骨发生融合所致[1-2],同时合并非典型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极易误诊,现报道1例。1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40 d前因绊倒跌伤导致左膝区疼痛而使其活动严重受限,未经特殊处... 二分髌骨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部分骨化中心未能与髌骨发生融合所致[1-2],同时合并非典型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极易误诊,现报道1例。1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40 d前因绊倒跌伤导致左膝区疼痛而使其活动严重受限,未经特殊处理,休息后稍缓解,未在意。期间患膝疼痛持续存在,于受伤3周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因其既往患有慢性痛风病史,在当地医院给予抽血化验检查(具体诊断结果不详)后给予抗生素药物应用以消炎镇痛,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再次前往当地卫生院行左膝关节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左髌骨骨折,为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门诊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二分髌骨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松解术及肩胛上横韧带切除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4
作者 明立功 明朝戈 +6 位作者 王自方 王新德 孟维娜 杨华丽 王双双 田东 陈德松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97-298,302,共3页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病例进行分析,均存在肩外展起始30°时,冈上、下肌肌力明显下降;同时双上肢在伸直位、肩关节前屈90&#...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病例进行分析,均存在肩外展起始30°时,冈上、下肌肌力明显下降;同时双上肢在伸直位、肩关节前屈90°位,交叉于胸前时可诱发肩胛部疼痛.肌电图显示肩胛上神经慢性损伤.10例给予手术治疗,全部行肩胛上横韧带切除,7例行神经松解术.结果 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未发现复发者,但肌萎缩均无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肩胛上神经卡压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积极手术治疗,但对于有肌萎缩的患者并不能恢复已萎缩的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卡压综合征 肩胛上神经 诊断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技术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申守仁 明新武 +4 位作者 明新月 董海亮 常彩虹 刘成瑞 明立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211-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完整随访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完整随访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或微创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功能训练。对两组术后治疗情况(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关节功能、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骨折均得到愈合,愈合率为100%,中位愈合时间为(3.1±0.8)个月,针道感染2例,神经损伤1例,钢针断裂1例,并发症共4例;对照组骨折愈合38例,愈合率为88.6%,中位愈合时间为(6.8±0.3)个月,感染2例,骨延迟愈合5例,皮肤坏死1例,并发症共8例,参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与钢板内固定相比,可早期负重功能训练,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外固定技术 胫腓骨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清理成形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中重度肘关节骨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自方 明立功 +3 位作者 王新德 孟维娜 王晓文 李洋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53-155,167,共4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肘关节骨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2016年2月,对48例中重度肘关节骨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关节松解清理成形、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手术取肘关节后内侧入路或联合外侧入路... 目的探讨中重度肘关节骨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2016年2月,对48例中重度肘关节骨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关节松解清理成形、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手术取肘关节后内侧入路或联合外侧入路,清除增生骨赘,切除增生滑膜,取出关节腔内的游离体,用磨钻打磨做鹰嘴窝、冠状突窝及桡骨头窝成形,并行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术后10~14 d在支具保护下行肘关节主被动伸屈及前臂旋转功能康复训练。结果术后48例随访1~8年,平均3.5年,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7°至术后115°;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3.7%;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由术前平均5.0分改善至0.5分;电生理检查尺神经传导速度及体感诱发电位均明显恢复;采用顾玉东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20例,良27例,可1例。所有病例术后疼痛获得了长期缓解,肘关节活动度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肘关节清理成形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可以改善肘关节活动度,缓解神经卡压症状,但远期随访肘关节活动范围随着活动强度的增加仍会有继发性的部分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骨关节炎 关节清理 关节成形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自方 明立功 +3 位作者 王新德 孟维娜 李洋洋 王晓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91-293,30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治疗方法的选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47例。JakobⅠ型3例采用石膏托固定;JakobⅠ型5例、Ⅱ型7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Jako...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治疗方法的选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47例。JakobⅠ型3例采用石膏托固定;JakobⅠ型5例、Ⅱ型7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JakobⅡ型8例、Ⅲ型15例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5例陈旧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3例骨不连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加髂骨取骨植骨术;1例畸形愈合行截骨矫正复位髂骨取骨植骨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结果 47例术后随访1~4年,平均1.5年,骨折术后4~10周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标准,肘关节伸屈活动基本正常,1例术后肱骨外髁较健侧轻度高大畸形但无肘外翻,无鱼尾状畸形和肱骨小头坏死发生。按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3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结论针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移位程度、受伤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外髁骨折 骨折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背双翼皮瓣在先天性并多趾畸形趾蹼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自方 明立功 +1 位作者 李洋洋 王晓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双翼皮瓣在先天性并多趾畸形趾蹼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9月-2018年2月对15例19趾先天性并多趾畸形患者进行并趾分离多趾切除治疗,于并趾近侧足背设计双翼皮瓣并向近端适当延长切口,利用趾蹼动脉供血向远端推进...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双翼皮瓣在先天性并多趾畸形趾蹼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9月-2018年2月对15例19趾先天性并多趾畸形患者进行并趾分离多趾切除治疗,于并趾近侧足背设计双翼皮瓣并向近端适当延长切口,利用趾蹼动脉供血向远端推进后与足底设计"锚"状切口缝合,于并趾掌背侧设计方向相反的"锯齿"状切口分离趾体,侧方创面适当修剪脂肪后直接缝合,不需要植皮。结果术后随访8~25个月,全部病例均未行植皮,术后1例皮瓣远端缝合过紧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拆线换药愈合,1例术后出现瘢痕增生,余皮瓣成活良好,趾蹼外形、坡度接近正常。依据Withey指蹼爬移分级评价趾蹼外观和高度,0级13例17趾;l级1例1趾;1例1趾趾蹼轻度上移。足趾的伸屈、收展活动和感觉按Swanson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3例17趾,良1例1趾,可1例1趾。结论采用足背双翼皮瓣治疗先天性并多趾畸形,可以达到Ⅰ期重建趾蹼、分离并趾、切除多趾且无需植皮的目的,手术时间短,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双翼皮瓣 并多趾畸形 并趾分离 趾蹼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支撑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被引量:12
9
作者 明立功 明朝戈 王自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9期997-998,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横行、交叉支撑内固定治疗移位明显的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2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横行、交叉支撑固定技术治疗移位明显的第5掌骨颈骨折25例,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横行、交叉支撑内固定治疗移位明显的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2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横行、交叉支撑固定技术治疗移位明显的第5掌骨颈骨折25例,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25例均获得解剖复位,无针道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4~31个月,平均13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法评定:优10例,良14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采用克氏针横行、交叉支撑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创伤小、对掌指关节干扰小的优点,有利于术后手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掌骨颈骨折 克氏针 内固定 交叉支撑
原文传递
克氏针钩拉牵引固定法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自方 明朝戈 +3 位作者 李洋洋 王新德 孟维娜 明立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3期327-328,共2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钩拉牵引固定法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7-10采用克氏针钩拉牵引固定法治疗的20例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5~24)个月。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除1例1... 目的探讨克氏针钩拉牵引固定法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7-10采用克氏针钩拉牵引固定法治疗的20例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5~24)个月。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除1例1指屈曲受限40°外,其余伸屈功能接近正常,未发生指腹压疮。20例均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4周。末次随访时指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14指,良4例5指,可2例2指,差1例1指。结论克氏针钩拉牵引固定法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锤状指 陈旧性 钩拉牵引固定 克氏针
原文传递
改良Sauve-Kapandji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自方 明立功 +3 位作者 王新德 孟维娜 李洋洋 王晓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Sauve-Kapandji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退行性关节炎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5年4月,我们共收治16例DRUJ退行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改良Sauve-Kapandji术治疗,术中于尺骨头近端2~3c...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Sauve-Kapandji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退行性关节炎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5年4月,我们共收治16例DRUJ退行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改良Sauve-Kapandji术治疗,术中于尺骨头近端2~3cm处切除1.0~1.5cm尺骨,将DRUJ和远侧尺骨残端与桡骨融合,尺骨近侧残端用劈开的1/2尺侧腕伸肌腱悬吊。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3至4周,随后行功能锻炼,待骨性愈合后恢复正常劳动。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3-7.0年,平均42年,术后患侧疼痛缓解,握力增加,前臂旋转无明显影响,未发生尺骨残端不稳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疼痛由术前平均62分改善至1.5分;双手握力用Jamar握力器测量,患侧手的握力与健侧百分比由术前平均30%恢复至85%;腕关节总功能评价采用Mayo评分由术前平均56分恢复至术后平均87分;DASH评分由术前平均67分恢复至术后平均28分。结论应用改良Sauve-Kapandji术治疗DRUJ退行性关节炎可以稳定尺骨残端,防止腕关节不稳,缓解腕尺侧疼痛,改善前臂旋转活动,术后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治疗结果 桡尺远侧关节 Sauve-Kapandji术
原文传递
豫北地区120例电锤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12
作者 明立功 明朝戈 +3 位作者 王自方 王新德 孟维娜 王慧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期102-102,共1页
目的总结豫北地区电锤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0诊治的120例豫北地区电锤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电锤伤的临床特点。统计分析性别比、年龄段、季节分布、职业、受伤部位及类型、受伤原因。结果本组均为农民工,男... 目的总结豫北地区电锤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0诊治的120例豫北地区电锤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电锤伤的临床特点。统计分析性别比、年龄段、季节分布、职业、受伤部位及类型、受伤原因。结果本组均为农民工,男女性别比为119∶1。年龄段:20~30岁40例,31~40岁50例,41~50岁20例,51~60岁10例。农忙季节和春节期间为低发时段。左手10例,除1例软组织损伤外,9例为第4掌骨螺旋形骨折;右手110例,5例为手掌部软组织,105例为右手第4掌骨螺旋形骨折。120例均获得3~16个月随访,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电锤伤主要导致右手第4掌骨骨折,绝大多数为操作不当引起,增强安全操作观念及个人防护意识可减少电锤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锤伤 第4掌骨骨折 临床特点 豫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