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丽惠 陈薇 郑娟 《滁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2-106,120,共6页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和紧迫问题。以典型院校为案例,从教学体系、实训体系和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及全过程、全方位...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和紧迫问题。以典型院校为案例,从教学体系、实训体系和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及全过程、全方位和全覆盖三个维度构建了协同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对"三阶段"模式推进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三平台"联动模式完成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分类指导"模式保障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期能为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教学体系 实训体系 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管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汪桥 刘兴宇 张丽惠 《滁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教育理念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学生配套实施不完善等方面。本文以滁州学院经管类专...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教育理念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学生配套实施不完善等方面。本文以滁州学院经管类专业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滁州学院现阶段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度激励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改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经管类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学院 经管类 创新创业 融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构建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丽惠 王钦安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4-88,共5页
通过创新创业1.0教育反思与创新创业2.0内涵审视,新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塑造敢闯真创的品质、培养能创会创的能力,搭建多方协作的环境,通过完善育人机制、强化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拓展内外多元化平台、强化实践实训环... 通过创新创业1.0教育反思与创新创业2.0内涵审视,新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塑造敢闯真创的品质、培养能创会创的能力,搭建多方协作的环境,通过完善育人机制、强化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拓展内外多元化平台、强化实践实训环节、搭建校政企产多元耦合支撑系统等有效途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迭代升级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2.0 应用型本科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钦安 曹炜 张丽惠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7-633,共7页
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季节集中指数、偏离度等方法分析2015—2019年安徽省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安徽省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总量呈波动性逐年增长的态势,季节上表现为差异不大的不均衡性,各月分布呈周期性循... 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季节集中指数、偏离度等方法分析2015—2019年安徽省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安徽省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总量呈波动性逐年增长的态势,季节上表现为差异不大的不均衡性,各月分布呈周期性循环的“双峰”结构,“十一”和“五一”峰值在假期内偏度有差异。②空间呈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和从东部向西部的递减态势,华东、华北和华中为较高地区,东北和西北为较低地区,各地区内省域分布集中性较明显。③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水平、旅游年度总收入、人口数量、空间距离与安徽省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百度指数 网络关注度 时空特征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红色旅游游客感知-满意度-行为意向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钦安 张丽惠 王珊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2-109,共8页
以安徽省红色旅游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了概念模型,利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探讨红色旅游游客感知维度及其表现,以及各个维度游客对目的地满意度和游后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红色旅游的"资源禀赋&qu... 以安徽省红色旅游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了概念模型,利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探讨红色旅游游客感知维度及其表现,以及各个维度游客对目的地满意度和游后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红色旅游的"资源禀赋"和"管理服务"游客感知价值对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禀赋""景区设施"游客感知价值对行为意向重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禀赋""管理服务"游客感知价值对行为意向推荐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对行为意向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提出了保护好红色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创新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满意度 行为意向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感知的安徽省红色旅游满意度及提升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钦安 张丽惠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93-400,共8页
游客满意度对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经营、管理及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文献分析与德尔菲法,构建了安徽红色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重要表现程度分析法(IPA法)评价模型对游客感知满意度(P)-重要性(I)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游客满意度对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经营、管理及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文献分析与德尔菲法,构建了安徽红色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重要表现程度分析法(IPA法)评价模型对游客感知满意度(P)-重要性(I)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红色旅游地3个要素测度层——基础要素、服务要素、拓展要素及27项因子指标测度感知均值均为游客游后感知实绩(满意度)低于游前期望(重要性),游客处于失望情绪状态;IPA矩阵分析28项因子分布为:优势区域6项、修补区域8项、机会区域10项、维持区域4项,游客游后感知实绩(满意度)与游前期望(重要性)“双高项”占21.4%、“双低项”占35.7%。总体上游后感知实绩(满意度)偏低而游前期望(重要性)较高,各评价因子的满意度评价差异较大。本研究可为提升游客满意程度和旅游竞争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 满意度 红色旅游 IPA模型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表达的安徽省红色旅游意象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钦安 张丽惠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3-80,共8页
旅游地意象及游客感知对旅游目的地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网络文本数据、采用扎根理论和“认知—情感”模型,分析安徽红色旅游地意象,结果表明:红色基因宝库、革命教育圣地是游客整体感知意象;游客情感表达以积极情绪为主,景区资源品位、... 旅游地意象及游客感知对旅游目的地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网络文本数据、采用扎根理论和“认知—情感”模型,分析安徽红色旅游地意象,结果表明:红色基因宝库、革命教育圣地是游客整体感知意象;游客情感表达以积极情绪为主,景区资源品位、教育功能等积极情绪值较高;高频词呈现以“教育”“革命”“历史”为核心层,以“烈士陵园”“新四军”“烈士”为组合外缘的辐射圈层结构,且构成新四军文化、红军文化、战争文化和农村改革文化四个主题意象区。红色旅游意象分析旨在为安徽红色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意象 红色旅游 网络表达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乡村旅游地空间格局与优化提升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钦安 张丽惠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5-90,共6页
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安徽省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最邻近指数为0.950,呈现出集聚度较低兼具随机分布的异质性空间类型分布特征;地理集中指数为27.313、基尼系数为0.584,... 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安徽省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最邻近指数为0.950,呈现出集聚度较低兼具随机分布的异质性空间类型分布特征;地理集中指数为27.313、基尼系数为0.584,各地市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但集聚程度不高,整体差异不显著;密度相对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皖南和皖西地区,密度聚集呈现南高北低,且从南向北逐步递减的空间格局;类型分布皖南地区较丰富,皖东、皖中、皖北地区较为单一。提出了优化整体布局、交通网络、产品体系和区域分类的提升建议。可为整合乡村旅游发展产业要素配置,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模式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空间格局 均衡度 核密度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岳型5A级景区游客的情感表达与形象感知——以安徽省为例
9
作者 王钦安 张丽惠 曹美秀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0-51,共12页
山岳型景区在我国旅游发展及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游客评论网络文本分析安徽省5A级山岳型景区的形象感知与情感表达,结果显示:自然景观是形象感知的主体,游客对景区产品体验、形象感知及情感表达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感知高频词... 山岳型景区在我国旅游发展及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游客评论网络文本分析安徽省5A级山岳型景区的形象感知与情感表达,结果显示:自然景观是形象感知的主体,游客对景区产品体验、形象感知及情感表达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感知高频词为景点、设施、服务和体验4大类目,且呈长尾型分布;语义网络图呈“核心—边缘”状分布,整体呈以景区、风景、缆车为节点的三核多层格局,各景区呈以景区名为节点的单核多层次格局;情感表达积极占比较高,中性和消极占比较低;在旅游要素满意度中,对住、行、游、娱的满意度较高,对食、购的满意度较低。当前,应通过宣传特色资源、提高景区形象辨识度、推动设施环境建设、推进产品创新开发等措施,不断提升景区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表达 形象感知 山岳型景区 安徽省 旅游产品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