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广州,中国 被引量:1
1
作者 O-office Architects 《世界建筑》 2015年第4期80-85,共6页
源计划在2012年开始将位于广州历史最老的广州啤酒厂建于1960年代的麦仓建筑顶层改造为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这栋38m高的历史建筑坐落于广州老城北郊的珠江支流增埗河南岸,与对岸的高层住宅小区形成有趣的城市景观对比.原麦仓顶层空间曾为... 源计划在2012年开始将位于广州历史最老的广州啤酒厂建于1960年代的麦仓建筑顶层改造为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这栋38m高的历史建筑坐落于广州老城北郊的珠江支流增埗河南岸,与对岸的高层住宅小区形成有趣的城市景观对比.原麦仓顶层空间曾为让小麦颗粒注入12个圆柱形的混凝土筒仓的运输空间,地面满布方形孔洞.筒仓群上部的空间通过一个桥型建筑与垂直运输塔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事务所 广州 中国 高层住宅小区 历史建筑 垂直运输 设计工作室 混凝土筒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城市”环境下的建筑文化探索——访源计划(建筑)工作室创始合伙人 蒋滢、何健翔
2
作者 赵夏榕 何健翔 蒋滢 《设计家》 2013年第4期38-45,共8页
在成立“源计划”之前,蒋滢和何健翔有过许多类似的经验:他们同时成长于南方,都曾经有过在“大院”成长或工作的经验,都曾在欧洲学习和实践,也都曾参与过具有典型性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他们发现,自己所熟悉的许多南方城市里建... 在成立“源计划”之前,蒋滢和何健翔有过许多类似的经验:他们同时成长于南方,都曾经有过在“大院”成长或工作的经验,都曾在欧洲学习和实践,也都曾参与过具有典型性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他们发现,自己所熟悉的许多南方城市里建筑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城市被经济发展牵引、拉伸、撕扯,“泛城市”的局面已经形成。因此,他们认为,通过一些尺度相对较小的项目,把握手中的资源,在设计中融入自己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公共建筑 城市 工作室 化探 环境 社会经济 建筑文化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记忆”主题沙龙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原 庞伟 +9 位作者 冯江 刘志伟 郑力鹏 何健翔 余志 邓启耀 刘珩 薛军 朱晔 赵趄 《城市建筑》 2015年第34期6-19,共14页
建筑对于人类,是记录过往历史坚固并宽宏的姿态。每一座城市,都留下这些记忆的痕迹。对于一座城市来讲,老建筑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承载着一代代在这里生活者的记忆,还是构建城市特色风格的"筋骨"。
关键词 建筑学院 建筑遗产 城市规模 历史建筑 媒介社会 历史城市 历史观念 库哈斯 文化特性 小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学:结构表达与技术呈现”主题沙龙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毅强 孙一民 +10 位作者 陈雄 吴中平 吴铁流 何健翔 朱亦民 苏平 李博 邹嘉盟 钟冠球 徐好好 熊璐 《城市建筑》 2016年第10期6-15,共10页
国内的建筑教育通常将结构、构造与建筑设计分开来教授,导致一直以来建筑的形式问题并不涉及结构、构造、材料。由于近年"建构"成为潮流,设计界将因建构而出现的表皮表现特征作为一种新的形式"进行追捧。而"表皮"本质上是要表达建... 国内的建筑教育通常将结构、构造与建筑设计分开来教授,导致一直以来建筑的形式问题并不涉及结构、构造、材料。由于近年"建构"成为潮流,设计界将因建构而出现的表皮表现特征作为一种新的形式"进行追捧。而"表皮"本质上是要表达建筑内容的。沙龙特邀请多位学者、建筑师集聚一堂,围绕教育及实践中如何重建建筑设计与结构、构造、材料的关系演绎,以及如何理解表面形式传达的当代建筑学内容等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表达 建筑学 技术 建筑设计 建筑教育 表现特征 表面形式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市计划 广州2050
5
作者 蒋滢 何健翔 《世界建筑导报》 2017年第1期33-33,共1页
展品尺寸:约0.3米x 0.2米x 0.2米展品材质:木、亚克力、金属、纸质设计时间:2016年"水市计划"是源计划(O-office Architects)为2050年的广州提出一个大胆而浪漫的都市复兴计划。"水"将重新介入密集的城市中心,连接被道路和车... 展品尺寸:约0.3米x 0.2米x 0.2米展品材质:木、亚克力、金属、纸质设计时间:2016年"水市计划"是源计划(O-office Architects)为2050年的广州提出一个大胆而浪漫的都市复兴计划。"水"将重新介入密集的城市中心,连接被道路和车辆所割裂的城市和生活,恢复一个慢速而富有诗意的新都市系统。这是个深藏于广州城未来梦想之中的古老都市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市 城市中心 未来城市 设计时间 广州人 慢速 亚克力 六脉 虚拟现实 现代主义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员工宿舍,中国
6
《世界建筑导报》 2018年第2期23-23,共1页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员工宿舍的建造,为建筑师提供了一个重塑“集体主义”居住空间的机会。五层的宿舍是为研究中心提供一个容纳155位员工的集合居住建筑,并配套运动健身中心、餐厅、会客空间以及其他相应的生活设施。其余的非居住性公...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员工宿舍的建造,为建筑师提供了一个重塑“集体主义”居住空间的机会。五层的宿舍是为研究中心提供一个容纳155位员工的集合居住建筑,并配套运动健身中心、餐厅、会客空间以及其他相应的生活设施。其余的非居住性公共空间被整合到首层的木质饰面基座和从基座往上延伸到顶层,被称为”山“的建筑体。“山”的东侧面直接就是与立面垂直绿化并置的可以攀爬的一道攀岩墙。源于一个简单的社会及建筑概念,”集体主义”重现这座宿舍,而且蓬勃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 宿舍 员工 中国 居住空间 集体主义 居住建筑 生活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树开始的密度营造——景德镇川上行(景仰书院)品鉴
7
作者 张杰 董功 +7 位作者 张昕 王骏阳 刘家琨 柳亦春 史永高 何健翔 周榕 张准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5-45,共11页
川上行(景仰书院)是景德镇陶溪川一系列工业遗产更新利用的个例,它偏居整个文创街区的安静一隅,从以行道树为标识的入口折廊,到木廊环绕、微地起伏的香樟树院,再到打开窗户迎面即来的绿色景致,这些围绕树展开的空间营造在空气、风、光... 川上行(景仰书院)是景德镇陶溪川一系列工业遗产更新利用的个例,它偏居整个文创街区的安静一隅,从以行道树为标识的入口折廊,到木廊环绕、微地起伏的香樟树院,再到打开窗户迎面即来的绿色景致,这些围绕树展开的空间营造在空气、风、光的共同作用下,以及暖褐色的混凝土、条砖墙凹凸肌理与恢复的红砖空斗墙等层层叠叠的烘托下,升华为自然密度的氛围营造,是建筑师技艺圆融的凸显,更是空间生命力的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氛围营造 空斗墙 香樟树 空间营造 书院 行道树 景德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色更新”专题论坛
8
作者 崔愷 刘恒 +12 位作者 宋晔皓 章明 董功 刘珩 薄宏涛 何健翔 胡兴华 张宏 刘恩芳 赖军 杨旭 肖蓝 陈音 《当代建筑》 2024年第10期4-13,共10页
随着我们国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建筑设计的创作理念、设计方法和技术路径也在与日俱新,我们关注绿色、生态、低碳的导向,也关注城市逐渐进入更新阶段要面对的挑战。此次学术研讨论坛邀请众多知名专家共同论断,采用学术主题分享与点评问... 随着我们国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建筑设计的创作理念、设计方法和技术路径也在与日俱新,我们关注绿色、生态、低碳的导向,也关注城市逐渐进入更新阶段要面对的挑战。此次学术研讨论坛邀请众多知名专家共同论断,采用学术主题分享与点评问答交互展开的新方式,与广大建筑师、青年学者共同探索未来城市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学术主题 青年学者 学术研讨 专题论坛 建筑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河创想公社,广州,广东,中国
9
作者 《世界建筑》 2024年第8期70-75,共6页
地景缝合项目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山东侧安静的甘园路里,现状为两幢建于不同年代的多层仓库。A幢为建于1980年代的4层印刷品仓库,总建筑面积9980m^(2),总高约17m;B幢为刚新建的5层仓库,总建筑面积12,000m^(2),总高约18m。设计任务... 地景缝合项目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山东侧安静的甘园路里,现状为两幢建于不同年代的多层仓库。A幢为建于1980年代的4层印刷品仓库,总建筑面积9980m^(2),总高约17m;B幢为刚新建的5层仓库,总建筑面积12,000m^(2),总高约18m。设计任务是将这两幢空置厂房更新为以出租公寓和孵化办公基地为主的综合生活工作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白云区 建筑面积 空置 仓库 印刷品 白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化城市中的空间谱系学方法梗概 基于广州荔湾的城市观察与设计行动
10
作者 何健翔 《时代建筑》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文章从藏身于荔湾老城区的建筑工作室的空间改造行动和它周边的城市状态出发,在历史、景物和文化等不同维度细致地观察和研究该城区的空间演化,梳理整合物态和非物态的都市遗产和信息作为开展实质性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文章论述... 文章从藏身于荔湾老城区的建筑工作室的空间改造行动和它周边的城市状态出发,在历史、景物和文化等不同维度细致地观察和研究该城区的空间演化,梳理整合物态和非物态的都市遗产和信息作为开展实质性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文章论述了三个荔湾城市地区的分析设计方法,分别以“(城市)拼贴”“(边界)谱系”“(类型)重制”三种不同的方式将历史/时间和事件的线索叠合于新的空间构筑和体验当中,并以此作为对过度城市化和商品化空间的批判和反思,尝试为荔湾和类似的历史复合型都市空间中的城市和建筑介入创立新的设计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化城市 城市遗产 城市拼贴 空间谱系 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预制--有关南方校园设计的圆桌讨论
11
作者 朱竞翔 何健翔 +2 位作者 朱亦民 祝晓峰 钟华颖 《世界建筑导报》 2022年第5期73-75,共3页
五位建筑师朱竞翔、钟华颖、朱亦民、祝晓峰、何健翔讨论了他们近期各自设计的五座校园建筑,议题涉及建筑系统、结构创新、设计组织以及南方性等。这些信息展示了追求工程效率、集成性之外,表达建构品质的追求,也呈现了超越预制的涉及... 五位建筑师朱竞翔、钟华颖、朱亦民、祝晓峰、何健翔讨论了他们近期各自设计的五座校园建筑,议题涉及建筑系统、结构创新、设计组织以及南方性等。这些信息展示了追求工程效率、集成性之外,表达建构品质的追求,也呈现了超越预制的涉及气候、社会、记忆与南方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建筑 建筑系统 结构创新 设计组织 南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之上的构想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健翔 蒋滢 +12 位作者 董京宇 陈晓霖 吴一飞 张婉怡 王玥黄城强 曾维 何文康 蔡乐欢 彭伟森 何振中 张超 吴嗣铭(摄)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0年第2期52-57,共6页
高密度高速度和高密度已成了地处亚热地带的中国南部城市深圳的代名词。近年来这座沿着珠江口出海口东侧滨海带状规划的超级城市中的人口和建筑密度依然与日俱增,超高层建筑中的居住和工作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日常,甚至城市里的休闲和教育... 高密度高速度和高密度已成了地处亚热地带的中国南部城市深圳的代名词。近年来这座沿着珠江口出海口东侧滨海带状规划的超级城市中的人口和建筑密度依然与日俱增,超高层建筑中的居住和工作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日常,甚至城市里的休闲和教育都被带进高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建筑密度 超级城市 实验小学 高密度 出海口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寂静的庆典--连州摄影博物馆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健翔 蒋滢 +12 位作者 陈晓霖 林礼聪 张婉仪 邓敏聪 王玥 黄城强(摄影) 何文康 尹建江 曽喆 彭伟森 张超(摄影) 陈小铁(摄影) 《世界建筑导报》 2018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连州,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城,初来的访客已很难从略显灰暗的城市中看到她曾经的辉煌,但很容易被小街小巷里细腻的街道生活,简单质朴的生产作业方式和各种美味的食物所打动。连州摄影博物馆座落于连州旧城中山南路,连同中山北路、建国路、... 连州,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城,初来的访客已很难从略显灰暗的城市中看到她曾经的辉煌,但很容易被小街小巷里细腻的街道生活,简单质朴的生产作业方式和各种美味的食物所打动。连州摄影博物馆座落于连州旧城中山南路,连同中山北路、建国路、城隍街一带,沿线基本保持原有民国时期的城市风貌,是市区内仅存较为完整的一片历史文化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摄影 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风貌 作业方式 民国时期 中山 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在风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健翔 《世界建筑导报》 2017年第3期4-6,共3页
本文尝试在理论和方法层面探讨在当下高速都市化语境的中重建中国人文传统中的诗化"风景"空间的建筑可能性和策略。体现在具体建筑操作中,则是以新的建筑"风景"文本侵入"泛城市"的超级景观,以局部抑止和... 本文尝试在理论和方法层面探讨在当下高速都市化语境的中重建中国人文传统中的诗化"风景"空间的建筑可能性和策略。体现在具体建筑操作中,则是以新的建筑"风景"文本侵入"泛城市"的超级景观,以局部抑止和改写"泛城市"程式,进而修复/治愈城市并引发新空间文化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城市 建筑学 植入 物象 时间 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州摄影博物馆,连州,中国
15
作者 何健翔 蒋滢 《世界建筑》 2018年第5期70-71,共2页
连州摄影博物馆由新旧两幢建筑相互咬合构成。新建筑立面和屋面的折线形态充分尊重连州老城的城市肌理,传统"连州大屋"意象象征老城区的复兴。新屋面的3个连续的坡面作为博物馆核心空间一系列展厅的覆盖和延展,展览和公共活动都发生... 连州摄影博物馆由新旧两幢建筑相互咬合构成。新建筑立面和屋面的折线形态充分尊重连州老城的城市肌理,传统"连州大屋"意象象征老城区的复兴。新屋面的3个连续的坡面作为博物馆核心空间一系列展厅的覆盖和延展,展览和公共活动都发生在同一屋檐下,同时为建筑内部空间创造了丰富的垂直变化,并与保留的三层平顶旧建筑形成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摄影 中国 建筑立面 空间创造 城市肌理 公共活动 垂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象国际艺术社区,深圳,中国
16
作者 何健翔 蒋滢 《世界建筑》 2018年第5期72-73,共2页
艺象国际社区的前身是深圳大鹏半岛葵涌社区的鸿华印染厂的后工业遗址,曾经红火的现代化厂区现在俨然成为一个没落的工业"卫城"。艺象iD Town的建造构想也就从"卫城"的遗址感开始。艺术区的营建试图在遗址现场找寻失去了的集体生活... 艺象国际社区的前身是深圳大鹏半岛葵涌社区的鸿华印染厂的后工业遗址,曾经红火的现代化厂区现在俨然成为一个没落的工业"卫城"。艺象iD Town的建造构想也就从"卫城"的遗址感开始。艺术区的营建试图在遗址现场找寻失去了的集体生活记忆和潜藏的古典情怀,回归场地自然和构筑自身的"本源"艺象"城邦"初始建立的3个集体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艺术 国际 深圳 中国 大鹏半岛 遗址 印染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健翔,蒋滢
17
作者 何健翔 蒋滢 《世界建筑》 2018年第5期28-28,共1页
第一次独自远离家乡,第一次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龄人共同学习、生活,第一次自由地在某种未知但令人神往的综合性学科中畅想和游历。在华南理工大学(华工)求学阶段的回忆极其丰厚,这段回忆以及相似的经历构成了我们今天共同生活和创造... 第一次独自远离家乡,第一次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龄人共同学习、生活,第一次自由地在某种未知但令人神往的综合性学科中畅想和游历。在华南理工大学(华工)求学阶段的回忆极其丰厚,这段回忆以及相似的经历构成了我们今天共同生活和创造的基石,尽管这种记忆对我们俩而言不尽相同。对于当年未谙世事的建筑学子,校园的景物、场所和氛围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建筑起点;而校园中5年自由的梦想和学习时光则赋予我们今后的建筑人生一个不断开放和求知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学 学习 生活 自由 校园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象满京华美术馆
18
作者 O-office Architects 《城市建筑》 2015年第10期50-59,共10页
荣获第九届"深港生活大奖"年度设计奖的、由源计划主持设计的建筑更新项目—艺象iD Town前身为深圳鸿华印染厂。我们在2013年初介入时,占地近8 hm^2的厂区已结业荒废多年,俨然一个没落的工业"卫城",藏身于深圳东海岸山峦的谷地之中... 荣获第九届"深港生活大奖"年度设计奖的、由源计划主持设计的建筑更新项目—艺象iD Town前身为深圳鸿华印染厂。我们在2013年初介入时,占地近8 hm^2的厂区已结业荒废多年,俨然一个没落的工业"卫城",藏身于深圳东海岸山峦的谷地之中。设计便是从这"卫城"的遗址感开始的。在工业功能剥离后,厂群建筑历经岁月洗练,显露出纯粹而又独特的建筑美学。原厂房功能性的采光排风结构所塑造的独特空间被静置于山海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美学 设计奖 景观水池 生机勃发 细叶榕 主入口 建筑墙体 主展厅 支承结构 过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建造的历险
19
作者 蒋滢 《城市建筑》 2013年第23期18-20,共3页
如同世上所有形式的历险一样.无论是有惊无险还是险象环生.是困难重重还是过关斩将,总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一波三折。在将近一年的种种努力后.老啤酒厂麦仓顶层的改造计划终于完成.源计划搬到珠江支流边现在这个被12个直径6m的圆筒高... 如同世上所有形式的历险一样.无论是有惊无险还是险象环生.是困难重重还是过关斩将,总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一波三折。在将近一年的种种努力后.老啤酒厂麦仓顶层的改造计划终于完成.源计划搬到珠江支流边现在这个被12个直径6m的圆筒高高架起、距地面近40m半空中的新办公室.隔江远望各式现代化的楼盘林林总总.老麦仓如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般格外惹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计划 啤酒厂 现代化 办公室 高架 顶层 楼盘 地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岭中学高中部
20
作者 何健翔 +7 位作者 蒋滢 董京宇 吴一飞 黄城强 何文康 张婉怡 王玥 吴嗣铭 《世界建筑导报》 2021年第1期60-61,共2页
设计直接源起于基地与自然。山形建筑在地形学(topographical)角度上是南边自然山体的延伸,以大概10%坡度往北下降。三道山形建筑之间限定两个宽约30米的纵向高低起伏的地景场地,将整合任务书中各种大尺度活动空间。而在连续地景空间上... 设计直接源起于基地与自然。山形建筑在地形学(topographical)角度上是南边自然山体的延伸,以大概10%坡度往北下降。三道山形建筑之间限定两个宽约30米的纵向高低起伏的地景场地,将整合任务书中各种大尺度活动空间。而在连续地景空间上方则是架设与山形建筑之间的30米见方的单元式桁架匣体,装载屋面户外球场和社团活动和室内艺术课室。两列共8个地景之上的活动单元匣顺着山势由南向北跌级而下,形成一个自然坡地式的屋面活动集群。构建于山形基础设施上的“上层建筑“除了本身作为一个半户外自然活动集群外,同时构建了一个屋顶景观流通网络。其东侧通过加建连廊与原教学楼各层连接,北侧则在山形建筑下地处与修整过的现有景观交通台地相连。建综合设施在东、北两端都与现状校园交织,将原本分布极不均匀的校内交通重新处理编织成一个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书 社团活动 综合设施 基础设施 单元式 地形学 地景 校内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