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和工作分解结构方法的遥测监护系统管理模式研究
1
作者 侯珺琳 朱洪燕 +1 位作者 徐英 齐天白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和工作分解结构(WBS)方法相结合对遥测监护系统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4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用的7套遥测监护系统,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遥测监护系统使用采用常规模式管... 目的:探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和工作分解结构(WBS)方法相结合对遥测监护系统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4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用的7套遥测监护系统,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遥测监护系统使用采用常规模式管理,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遥测监护系统使用采用基于FMEA与WBS方法相结合的遥测监护系统管理模式管理。通过FMEA方法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遥测监护系统1740次使用中各种故障的风险量化评分,其故障类型用Fx表示,根据故障风险量化评分评出影响系统安全有效使用风险评级最高的射频(RF)信号不佳(F2)、心电图(ECG)伪差干扰大(F3)、血氧饱和度(SpO_(2))测量异常(F6)、患者过度移动及误触(F8)和遥测发射盒身份标识号(ID)错误(F9)5种故障类型,运用WBS质量管理方法结合树形图、对策性鱼骨图和任务分配矩阵等工具进行遥测监护系统管理预期目标设定、对策分析、任务拟定及工作落实,对比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1850次遥测监护系统使用中风险评级最高的5种故障风险评级变化和故障发生率。结果:遥测监护系统管理模式管理后,风险评级最高的F2、F3、F6、F8和F9故障的风险评级均由高风险评级降至对应的低、中、中、低和中风险评级。遥测监护系统管理后风险评级最高的F2、F3、F6、F8、F9故障和总故障分别发生91、89、39、45、39和478次,发生率分别为4.92%、4.81%、2.11%、2.43%、2.11%和25.84%,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5、6.911、9.099、2.261、2.431、32.491,P<0.05)。结论:FMEA与WBS质量管理方法相结合对遥测监护系统进行管理,能够降低设备故障风险评级和故障发生率,保障设备临床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工作分解结构(WBS) 管理 遥测监护 风险量化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专科医院信息系统切换护理安全管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沈银萍 陈海勤 +2 位作者 汤伟丽 姚建红 朱月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医院信息系统可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和服务,本研究总结精神专科医院信息系统切换的护理安全管理经验,制定行之有效、适用于精神专科医院的系统切换实践管理方案,严谨有序实施,为精神专科医院信息切换提供安全可行的... 医院信息系统可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和服务,本研究总结精神专科医院信息系统切换的护理安全管理经验,制定行之有效、适用于精神专科医院的系统切换实践管理方案,严谨有序实施,为精神专科医院信息切换提供安全可行的路线,促进医院信息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专业 信息系统切换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注射液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在冠心病伴营养不良中应用
3
作者 张帆 黄龙武 李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71-677,共7页
背景前列地尔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二者联合应用可能对高龄冠心病伴营养不良治疗效果更佳.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对高龄冠心... 背景前列地尔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二者联合应用可能对高龄冠心病伴营养不良治疗效果更佳.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对高龄冠心病伴营养不良中应用.方法选取2020-02/2022-02我院142例冠心病伴营养不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7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采取前列地尔注射液结合肠内营养支持,连续治疗1 mo.统计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频率、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简易营养评价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微炎症状态指标[微小核糖核酸-196a(miR-196a)、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不良反应、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hina questionnai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QQC)评分.结果治疗1 mo后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 mo后研究组ALB、Tf水平及MNA评分高于对照组,miR-196a、miR-146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 mo后不良反应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 mo后两组CQQC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高龄冠心病伴营养不良患者,有助于减轻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状况,控制心绞痛发作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冠心病 营养不良 微炎症状态 肠内营养支持 前列地尔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在抑制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周帆 彭君伟 +1 位作者 徐小青 曹勤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59-463,469,共6页
目的 研究黄连素抑制幽门螺杆菌(Hp)多重耐药(MDR)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E-test法检测临床分离Hp菌株的耐药性,从中筛选出双重耐药(DR)株和MDR株;通过抗菌药物浓度两倍递增法对DR株进行体外诱导耐药;采用倍比稀释法... 目的 研究黄连素抑制幽门螺杆菌(Hp)多重耐药(MDR)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E-test法检测临床分离Hp菌株的耐药性,从中筛选出双重耐药(DR)株和MDR株;通过抗菌药物浓度两倍递增法对DR株进行体外诱导耐药;采用倍比稀释法检测黄连素对MDR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黄连素1/2 MIC浓度下连续传代培养MDR菌株,分别在培养1代和5代后检测对应抗菌药物的MIC值变化。结果 (1)共成功分离出128株Hp菌株,根据药敏试验筛选出DR株30株,MDR株12株,阿莫西林(AMX)、左氧氟沙星(LEV)、克拉霉素(CLR)、甲硝唑(MTZ)的耐药率分别为4.7%、26.6%、32.0%、64.8%,分离株中的MDR率为9.4%。(2)体外成功诱导MDR株24株,AMX诱导失败,其中MTZ诱导株的耐药水平最高,CLR次之,LEV最低;(3)黄连素对36株MDR株有明显的抑菌作用,MIC值范围为8~128μg/mL,大部分集中在32μg/mL;(4)选取的27株高水平耐药MDR株,经黄连素作用后共有17株的MIC值降低4倍及以上或逆转为敏感株,其中分别有9株、11株、5株对应CLR、LEV、MTZ的MIC值有阳性变化。在3种抗菌药物的阳性株中,MTZ组的MIC值下降倍数最高,CLR组居中,LEV组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素可有效逆转部分MDR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且逆转程度与作用时间、抗菌药物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幽门螺杆菌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并发异动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徐雯 冯耀耀 张长国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19-223,F0002,共6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并发异动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14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异动症分为异动症组(n=18)和非异动症组(n=96)。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D患者并发异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并发异动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14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异动症分为异动症组(n=18)和非异动症组(n=96)。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D患者并发异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的内部验证及预测效能分别用校正曲线、决策曲线评估。结果异动症组发病年龄、维生素B12水平均低于非异动症组(t分别=-3.55、-2.57,P均<0.05),女性比例、病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H-Y分级、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Beck抑郁量表(BDI)评分、Back焦虑量表(BAI)评分均高于非异动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t分别=3.80、2.44、4.74、2.41、3.91、2.72,P均<0.05)。ROC结果显示:发病年龄、病程、LEDD、H-Y分级、UPDRS评分、BDI评分、BAI评分、维生素B12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5岁、8年、449 mg/d、3级、22分、17分、20分、323.48 pmol/L。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发病年龄、性别、病程、LEDD、H-Y分级、UPDRS评分是PD患者并发异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1.57、1.36、1.73、1.88、1.70、1.76,P均<0.05)。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对PD患者并发异动症预测的C-index为0.90。列线图模型的阈值>0.19,列线图模型提供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发病年龄、性别、病程、LEDD、H-Y分级、UPDRS评分。结论本次研究基于发病年龄、性别、病程、LEDD、H-Y分级、UPDRS评分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D患者并发异动症的预测价值较好,可为临床预防PD患者并发异动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性同化教育等综合康复疗法干预帕金森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蔡艳萍 潘虹 +1 位作者 沈许文 沈文静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5期53-55,共3页
目的 观察正性同化教育、五禽戏、物理运动等综合康复疗法干预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予抗胆碱能、抗帕金森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 观察正性同化教育、五禽戏、物理运动等综合康复疗法干预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予抗胆碱能、抗帕金森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加用正性同化教育、五禽戏、物理运动等综合康复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及PDQ-39评分,干预后UPDRS-Ⅲ评分、Berg评分及康复体验优良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PDQ-39评分、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Berg评分和康复体验优良率(97.8%,44/45)高于对照组(82.2%,3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正性同化教育、五禽戏、物理运动综合疗法用于帕金森病患者,可改善其自我感受负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康复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正性同化教育 五禽戏 物理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对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株hefABC基因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周帆 徐小青 +1 位作者 彭君伟 曹勤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黄连素(BBR)在幽门螺杆菌(Hp)多重耐药(MDR)菌株外排泵基因hefABC调控中的作用。方法①通过E-test药敏实验检测阿莫西林(AMX)、左氧氟沙星(LEV)、克拉霉素(CLR)、甲硝唑(MTZ)对临床分离Hp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中筛选出敏... 目的研究黄连素(BBR)在幽门螺杆菌(Hp)多重耐药(MDR)菌株外排泵基因hefABC调控中的作用。方法①通过E-test药敏实验检测阿莫西林(AMX)、左氧氟沙星(LEV)、克拉霉素(CLR)、甲硝唑(MTZ)对临床分离Hp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中筛选出敏感株和MDR株;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敏感株与MDR株中外排泵基因hefABC mRNA的表达水平;③测定黄连素对MDR株的MIC值,在1/2 MIC黄连素浓度下液体培养MDR菌株,培养5代后用RT-PCR测定黄连素作用前后hefABC 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①从60株分离菌株中筛选出敏感株15株,MDR株12株;②与敏感组相比,外排泵基因hef'A、hefB的表达量在MDR组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fC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③黄连素作用后外排泵基因hef'A、hefB的表达量与作用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p的多重耐药与外排泵基因hefA、hefB表达量的上调有关。②黄连素通过下调外排泵基因hefA、hefB的表达抑制部分MDR菌株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幽门螺杆菌 多重耐药 外排泵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联合变性大脑损害的表现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厹东 蔡定芳 +1 位作者 徐桂芝 周林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 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 (SCD)大脑损害表现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 (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 SCD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智能、情感量表检查 ,并进行血 Vit B1 2 、叶酸浓度 ,周围血象及头颅 MRI等检查。结果  SCD大脑表现有智能障... 目的 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 (SCD)大脑损害表现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 (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 SCD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智能、情感量表检查 ,并进行血 Vit B1 2 、叶酸浓度 ,周围血象及头颅 MRI等检查。结果  SCD大脑表现有智能障碍 ,以记忆力减退、痴呆为突出表现 ;情感障碍以焦虑为主 ,抑郁也不少见 ,部分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 ;头颅 MRI显示以侧脑室旁为主的白质 T2 高信号 ,T1 高或低信号。结论  SCD的大脑损害以白质为主 ,可能为脱髓鞘改变 ,头颅 MRI和智能、情感量表检查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联合变性 大脑损害 智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长国 冯耀耀 +1 位作者 陈静 张强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的状况及特征。方法采用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中RBD最低诊断标准对68例早期PD患者进行诊断,进行统一PD评分量表Ⅲ(UPDRSⅢ)、H-Y分级评定和运动障碍分型,以及简易精神检查(MMSE)... 目的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的状况及特征。方法采用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中RBD最低诊断标准对68例早期PD患者进行诊断,进行统一PD评分量表Ⅲ(UPDRSⅢ)、H-Y分级评定和运动障碍分型,以及简易精神检查(MMSE)、额叶执行能力量表(FAB)和PD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采用PD患者RBD相关问卷调查RBD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本组患者中诊断为RBD 24例(35.3%),无RBD 44例。PD合并RBD组患者的PDSS评分显著低于无RBD组(P<0.05)。RBD表现为发声24例,肢体动作20例,防御或攻击行为5例;其中以出现讲话(24例)、喊叫(18例)和下肢蹬车样动作(14例)的最多,而起床行走(1例)、伤害同睡者(2例)较少。两组的一般资料及H-Y分级、左旋多巴剂量、运动障碍分型、UPDRSⅢ、MMSE、FAB、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PD患者合并RBD的比率高,对睡眠质量影响较大;RBD的主要表现为睡眠中讲话、喊叫及下肢蹬车样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早期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帕金森病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耀耀 张长国 +2 位作者 陈静 张强春 周胜华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878-879,891,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水平及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PD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清血管紧张素(Ang)Ⅰ、AngⅡ、Ang(1-7)、血管紧张素...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水平及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PD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清血管紧张素(Ang)Ⅰ、AngⅡ、Ang(1-7)、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ACE2水平;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综合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分析抑郁评分与血清RAS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AngⅠ、AngⅡ、Ang(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受检者ACE、AC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Be c k评分、HAMD评分与AngⅠ、AngⅡ、Ang(1-7)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PD患者中血清AngⅠ、AngⅡ、Ang(1-7)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与抑郁症状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抑郁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辉飞 谢波 +2 位作者 秦理 赵进和 张长国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 分析丹参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VB-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VB-TIA患者,使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均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 目的 分析丹参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VB-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VB-TIA患者,使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均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药物起效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低切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细胞比容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川芎嗪能够在不增加治疗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有效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血液流变学稳定,对患者临床缓解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耀耀 张长国 +2 位作者 陈静 张强春 周胜华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962-964,982,共4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程≥5年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使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IV)评估患者运动并发症(异动症、症状波动及其他治疗并发症),采用UPDRSIV第41条...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程≥5年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使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IV)评估患者运动并发症(异动症、症状波动及其他治疗并发症),采用UPDRSIV第41条评估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采用剂末现象症状量表(WOQ9量表)评定患者的剂末现象,继而评估患者的症状波动情况。采用^(14)C呼气试验测定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同时测定患者血浆叶酸、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32例(32%)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倾向性匹配分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组UPDRSIV低于非感染组(4.7±3.2 vs 7.7±3.6),症状波动及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非感染组(71.9%vs 100%、15.6%vs 56.3%),两组左旋多巴等效用量、血浆叶酸、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差异(均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并发症较少,其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左旋多巴在胃肠道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幽门螺杆菌 运动并发症 左旋多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士良 钱敏才 +5 位作者 沈鑫华 陈静 陈焕林 葛陈捷 李建华 钟华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评价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6~2008年间接受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4例,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于术前... 目的:评价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6~2008年间接受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4例,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于术前、术后3周及术后8~10年进行访视。结果:完成访视26例,累积再住院率61.5%(16/26例);服药不规律者再住院率100%(7/7例);平均再住院次数为0~17次(中位数7次);使用抗精神病药折合氯丙嗪等效剂量术前、术后3周及末次访视时分别为[(595.2±107.9)、(208.2±101.0)、(396.4±276.3)mg/d]。术后3周及末次访视时BPRS总分及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分较术前显著下降(F=8.671~79.552,P均<0.01或P<0.001);末次访视时SDSS总分、ADL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术前显著下降(t=5.295~7.049,P均<0.001)。术后访视未见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立体定向术后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手术安全性好;但再住院率较高,仍需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脑立体定向手术 长期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组织中CPNE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鹏涛 刘顺林 +1 位作者 刘志聪 平金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Copine 1(CPNE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PNE1蛋白在186例肺腺癌组织及3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肺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CPNE1 mRNA的表达。结果在186例肺腺癌组织中68例... 目的探讨Copine 1(CPNE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PNE1蛋白在186例肺腺癌组织及3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肺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CPNE1 mRNA的表达。结果在186例肺腺癌组织中68例CPNE1低表达(36.56%),118例呈CPNE1高表达(63.44%),CPNE1在正常组织中均呈低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PNE1表达与肺腺癌分期、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无关。RT-PCR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CPNE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结论CPNE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高,且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CPNE1蛋白表达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肺腺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CPNE1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牙垫3M加压固定带固定经口气管插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琼芳 沈国娣 《护理学报》 2014年第19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可靠的固定经口气管插管导管的方法。方法将108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去除牙垫联合3M加压固定带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即保留牙垫,2条布胶四头固定加弹力绷带...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可靠的固定经口气管插管导管的方法。方法将108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去除牙垫联合3M加压固定带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即保留牙垫,2条布胶四头固定加弹力绷带双套节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导管移位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结果置管期间,观察组气管导管移位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除牙垫采用3M加压固定带固定经口气管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预防气管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气管插管 3M加压固定带 牙垫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川芎嗪注射液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斌 黄斌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64-165,共2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性反应的影响 ,比较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的优劣。方法  30例 (30只眼 )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联合使用川芎嗪注射液 ,与单独常规使用地塞米松组进行比较 ...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性反应的影响 ,比较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的优劣。方法  30例 (30只眼 )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联合使用川芎嗪注射液 ,与单独常规使用地塞米松组进行比较 ,分别观察术后 1、3、7天患者不适症状、房水、前房内纤维蛋白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前房内炎性反应消退明显加快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使用过程中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白内障术后联合使用川芎嗪注射液 ,能快速降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房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应用 川芎嗪注射液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眼内炎性反应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治疗时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长国 张强春 +1 位作者 陈静 冯耀耀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5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探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测定的意义。方法测定44例PD患者(PD组)与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并进行比较,将PD组分为≥14mmol/L与<14... 目的探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测定的意义。方法测定44例PD患者(PD组)与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并进行比较,将PD组分为≥14mmol/L与<14mmol/L两个亚组,比较两组统一帕金森量表评分。分析P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PD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1±7.8)μmol/L]高于对照组[(10.9±2.8)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呈负相关(r=-0.467,P<0.01;r=-0.347,P<0.05),与左旋多巴用量及UPDRSⅢ呈正相关(r=0.464,P<0.01;r=0.378,P<0.05),与年龄、起病年龄、病程、左旋多巴使用时间无关(均P>0.05),≥14mmol/L与<14mmol/L两组UPD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治疗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_(12)治疗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统一帕金森症状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静 张强春 +2 位作者 周胜华 杨君祥 冯耀耀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60例,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Hoehn- Yahr分期(H- Y stage)、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60例,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Hoehn- Yahr分期(H- Y stage)、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帕金森病疾病严重度、情绪状态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78.3%,其中H- Y分期1~2期发生率为75.0%,2.5~3期发生率为65.0%,4期及以上发生率为95.0%,不同分期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男性高。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性别、H- Y分期、HAMD分值呈正相关。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患者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干扰、催眠药物这6个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重要的非运动症状,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均可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非运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行为障碍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洁琳 崔力军 +3 位作者 李露 倪红芬 沈建慧 张红波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6期1712-1715,共4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伴精神行为障碍与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及Apo E、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的322例AD患者(其中伴精神行为障碍172例,不伴精神行为障碍150例)...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伴精神行为障碍与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及Apo E、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的322例AD患者(其中伴精神行为障碍172例,不伴精神行为障碍150例)及20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Apo E基因多态性及血清Apo E、CRP、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D伴精神行为障碍组的ε3/4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AD伴精神行为障碍组的Apo E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Hcy水平在AD伴精神行为障碍组最高,正常对照组最低(P<0.05),所有患者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ε4基因携带者Apo E水平显著低于未携带该基因者(P<0.05)。结论Apo E基因多态性及血清Apo E、CRP、Hcy水平可能与AD伴精神行为障碍有关。ε4等位基因可能会影响人群血清Apo 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基因多态性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致癫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君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49,共1页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临床分析 致癫痫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患慢性支气管炎 上呼吸道感染 癫痫患者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