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联合耳穴埋籽对局部麻醉择期手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1
作者 徐聪 姚婕 +1 位作者 唐丽丽 董卫芹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129-133,共5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耳穴埋籽对局部麻醉择期手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和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拟行局部麻醉择期手术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治疗,对照组联合耳穴...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耳穴埋籽对局部麻醉择期手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和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拟行局部麻醉择期手术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治疗,对照组联合耳穴埋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量表(APAIS)、生命体征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易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4.44%(P<0.05)。治疗后,2组APAIS (焦虑、信息需要)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SF-36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APAIS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心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耳穴埋籽治疗局部麻醉择期手术下肢静脉曲张,能够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改善生命体征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揿针 耳穴埋籽 局部麻醉 择期手术 术前焦虑情绪 生命体征
原文传递
6S 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建华 裘秀菊 +1 位作者 韩丽安 王莉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17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1...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1例。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肺性脑病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给予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9,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种类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6,P>0.05)。结论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6S管理模式 肺性脑病 护理质量
原文传递
加强科室医疗废物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建华 何博平 +3 位作者 记凤珍 唐辉英 费湘英 施晓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835-3837,共3页
目的观察加强科室医疗废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感染率的控制作用,为降低感染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患者3 056例为废物管理实施前小组,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3 186例患者为废物管理实施后组,通过对比两... 目的观察加强科室医疗废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感染率的控制作用,为降低感染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患者3 056例为废物管理实施前小组,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3 186例患者为废物管理实施后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采集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寻找到薄弱环节、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前医院感染率为6.05%,实施后医院感染率为0.94%;实施后医疗废物与生活废物分类、医疗废物加盖盛放、医疗废物袋或容器<75.0%满、医疗废物有效封扎、收集人员防护措施、收集人员利器刺伤处理知识、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规范、是否及时运送、按规定进行移交登记等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科室医疗废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废物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废物 持续质量改进 医院感染 控制
原文传递
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胡建华 杨凤凤 +1 位作者 宗福群 申萍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1期3338-3339,共2页
目的:探讨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生存... 目的:探讨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情感能力[(71.86±7.42)分与(79.67±4.68)分]、社会能力[(31.65±3.65)分与(33.59±3.56)分]及总分[(196.45±15.88)分与(211.49±8.5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4.45、4.24,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UCDAI)总分为(3.06±1.58)分,对照组为(3.45±2.1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χ2=4.36, P<0.05)。结论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护理炎症性肠病患者能显著提升患者情感能力及社会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计算机通信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