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虚拟技术应用多处肝切除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意 唐才喜 +1 位作者 易波 汪新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248-2253,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虚拟技术应用多处肝切除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6月行多处肝切除术治疗的90例复杂肝胆结石病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CT检查,实验组予以三维... 目的探讨三维虚拟技术应用多处肝切除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6月行多处肝切除术治疗的90例复杂肝胆结石病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CT检查,实验组予以三维虚拟技术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术前诊断情况与手术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前病理分型与术中所见符合率是97.78%,较对照组的71.1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门静脉分型与术中所见符合率是95.56%,肝静脉分型与术中所见符合率是93.33%,分别较对照组的80.00%、77.7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是4.44%,较对照组的2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残石、肝内胆管狭窄残留、结石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虚拟技术应用于多处肝切除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中可明确术前病理分型及门静脉、肝静脉情况,以便于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避免术中盲目探查,提升手术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虚拟技术 多处肝切除术 复杂肝胆管结石 术前诊断 肝胆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甘油三脂血症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TNF-α、IL-6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湘英 曾晓晨 +3 位作者 肖彦 李振华 张兴文 王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0期1847-1850,共4页
【目的】观察高甘油三脂血症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肿瘤坏死因子a(TNpa)、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脂血症相关性ANP的特性。【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高脂血症+ANP模型组(A组),非高脂血症+ANP模型组(B... 【目的】观察高甘油三脂血症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肿瘤坏死因子a(TNpa)、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脂血症相关性ANP的特性。【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高脂血症+ANP模型组(A组),非高脂血症+ANP模型组(B组),高脂血症+假手术模型组(C组)。A、C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3周成高甘油三脂血症模型,A、B组大鼠建立ANP模型。A、B组分别成模后4h、8h、12h时点测定血甘油三脂(TG)、血淀粉酶(AMS)、TNF-a和IL-6浓度,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C组大鼠假手术建模后同样方法检测以上指标。【结果】①A组大鼠ANP成模前后TG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B组大鼠ANP成模后TG浓度较成模前增高(P〈0.05)。②A、B组大鼠ANP成模后TNF-a和IL-6随时点逐渐增高,且A组大鼠TNF-a和IL-6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5)。③A组大鼠4h、8h、12h时点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且与成模前TG浓度呈正相关。【结论】①高甘油三脂血症时TG的浓度与ANP胰腺病理损害存在相关性;ANP时可出现脂质代谢障碍。②高甘油三脂血症可上调ANP大鼠TNF-a和IL-6等炎症介质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高甘油三酯血症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雷衍军 王湘英 《医学综述》 2013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故早期评估AP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早期给予合理的支持治疗以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有诸多评分系统、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生化指...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故早期评估AP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早期给予合理的支持治疗以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有诸多评分系统、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生化指标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现对各种评估方法的评估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胰腺炎10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廖春红 吴金术 +1 位作者 陈梅福 卢义展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somal prostaglandin E_1,Lipo-PGE_1)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7年6月—2009年6月20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及对照组(9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somal prostaglandin E_1,Lipo-PGE_1)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7年6月—2009年6月20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及对照组(9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10μg Lipo-PCE_1加入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1次/d,观察治疗后症状及住院时间,比较血淀粉酶测定阴转率以及临床疗效分级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在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上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前列地尔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兴文(综述) 王湘英(审校)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2期2354-2357,共4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普外科常见的危重病之一,近年来,SAP的死亡率统计仍达109/6~30%,而继发胰腺感染在SAP患者中占40%~70%,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SAP的早期死亡率逐渐降低,感染已上升为SAP死亡的主要原因,占SAP死亡总数...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普外科常见的危重病之一,近年来,SAP的死亡率统计仍达109/6~30%,而继发胰腺感染在SAP患者中占40%~70%,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SAP的早期死亡率逐渐降低,感染已上升为SAP死亡的主要原因,占SAP死亡总数的80%以上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和指征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卢义展 王湘英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2期169-170,共2页
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方法不断完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仍有不低的死亡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08年10月共255例SAP病人(APACHⅡ评分≥8分)的临床资料,探讨SAP的手术治疗时机与... 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方法不断完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仍有不低的死亡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08年10月共255例SAP病人(APACHⅡ评分≥8分)的临床资料,探讨SAP的手术治疗时机与指征。255例病人的总体治愈率达89%。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手术指征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26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晓晨 王湘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6期893-894,900,共3页
目的:分析26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及预后,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特点。方法:总结我科03.8-06.10间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病人26例的治疗及预后。结果: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26例,其中重症病例11例,重症病例中死亡二例,手术三例... 目的:分析26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及预后,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特点。方法:总结我科03.8-06.10间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病人26例的治疗及预后。结果: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26例,其中重症病例11例,重症病例中死亡二例,手术三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5例,在所有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中除重症中2例死亡外,其余根据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办法而全部治愈。结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并发病多、死亡率高,治疗以降血脂为主的多方位的综合治疗,血液净化是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一种较有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治疗特点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255例手术时机和指征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卢义展 王湘英 陈丽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09年第10期9-11,共3页
目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和指征手术,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8年10月8年间收治的25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手术168例,非手术87例。其中126例患者进行早期手... 目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和指征手术,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8年10月8年间收治的25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手术168例,非手术87例。其中126例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22例施延期手术。手术方法:早期手术选择坏死组织清除,胰被膜松解,腹腔清洗引流术,后期以假性囊肿内、外引流为主。以上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总花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治愈率、住院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在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总药费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组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在治愈率、病死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把握外科手术干预的时机与指征,选择正确的外科干预方式,同时配合综合治疗方案,对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降低总费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手术时机和指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占位性病变7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梁路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5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措施,分析影像学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总结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2008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22例。观察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措施,分析影像学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总结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2008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22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诊断措施,并总结治疗方法。结果 72例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影像学诊断中超声造影准确率较高,与灰阶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69例,保守治疗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使用临床综合诊断中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更好地对良恶性进行鉴别;对脾脏进行切除是临床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脾脏占位性病变 超声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进展与技术难点 被引量:8
10
作者 尹新民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191-193,共3页
肝癌是全世界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腹腔镜外科是当代外科微创化理念发展的主要潮流与趋势。自1987年Mouret首次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镜外科技术逐步被... 肝癌是全世界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腹腔镜外科是当代外科微创化理念发展的主要潮流与趋势。自1987年Mouret首次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镜外科技术逐步被应用于腹腔、盆腔器官手术。而曾被视为外科手术禁区的腹腔镜肝脏外科,成为最后被攻克的外科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治疗方式 肝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外科微创化 手术切除 腹腔镜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HMGB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损伤中的时点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卿伯华 曾之耀 +4 位作者 王湘英 骆永富 李振华 张兴文 卢义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3390-3396,共7页
目的:探讨NF-κB、HMGB1在SAP大鼠肠黏膜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时点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和S组(n=30),再分别按3、6、12、24、36h时点随机均等分成5个亚组.A组大鼠行逆行胰胆管匀速泵入5%牛磺胆酸钠建立... 目的:探讨NF-κB、HMGB1在SAP大鼠肠黏膜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时点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和S组(n=30),再分别按3、6、12、24、36h时点随机均等分成5个亚组.A组大鼠行逆行胰胆管匀速泵入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S组大鼠开腹仅翻动十二指肠.两组大鼠均在建模后按时点开腹,门静脉取血检测AMY、DAO浓度,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黏膜NF-κB和HMGB1的表达.结果:(1)A组大鼠血DAO浓度随时点延迟逐渐增加;(2)肠黏膜NF-κB表达在3h最高,随时点延迟逐渐下降,24h、36h降至正常水平;(3)肠黏膜HMGB1表达6h开始明显升高,且随时点延迟逐渐增高,在24h最高,一直持续到36h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1)SAP大鼠早期即出现肠黏膜损伤;(2)SAP肠黏膜早期的损伤可能与小肠组织NF-κB的表达增加有关;(3)HMGB1作为"晚期"炎症介质可能介导了SAP肠黏膜损伤的发生发展;(4)HMGB1的调控可能受到了NF-κB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高迁移率族蛋白1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腹腔置管引流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HMGB1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骆永富 王湘英 曾之耀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1期25-27,32,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HMGB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n=60)随机分为A组(SAP模型组,n=20)、B组(腹腔置管治疗组,n=20)和SO组(对照组,n=20)。A、B组大鼠均泵入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B组大鼠在建立SA...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HMGB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n=60)随机分为A组(SAP模型组,n=20)、B组(腹腔置管治疗组,n=20)和SO组(对照组,n=20)。A、B组大鼠均泵入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B组大鼠在建立SAP模型的同时予以留置腹腔引流管一根,SO组大鼠开腹仅翻动十二指肠。三组大鼠均在建模后24 h开腹,观察大鼠腹腔内改变,检测AMY、DAO浓度,检测小肠黏膜HMGB1的表达水平,观察小肠和胰腺的病理改变。结果 A、B组大鼠血AMY、DAO浓度、小肠黏膜HMGB1的表达水平、小肠和胰腺病理学改变均显著优于SO组(P<0.05),但与A组比较,B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SAP肠黏膜的损伤可能与肠黏膜HMGB1的表达增加有关。早期腹腔置管引流能减轻大鼠SAP肠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腹腔置管引流 重症急性胰腺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肠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b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王子承 田秉璋 +3 位作者 毛先海 段小辉 杨建辉 周力学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4期3685-3690,3695,共7页
目的研究miR-10b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10例及正常肝组织5例miR-10b的表达,分析miR-10b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下调miR-10b表... 目的研究miR-10b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10例及正常肝组织5例miR-10b的表达,分析miR-10b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下调miR-10b表达后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结果 MiR-10b在癌组织组与癌旁组织组,癌组织组与正常组织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0. 01),而癌旁组织组与正常组织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抑制miR-10b可以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株的增殖和克隆能力(P <0. 01),并可以减弱其抵抗凋亡的能力(P <0. 01)。抑制miR-10b的表达可以明显减弱肝细胞癌株的侵袭和转移能力(P <0. 01)。结论MiR-10b在临床上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恶性肿瘤的生物检测标识,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B 原发性肝细胞癌 临床意义 增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根治术后实现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影响因素分析的全国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智鹏 李雪雷 +23 位作者 戴海粟 陈炜越 夏钰韩 王伟 叶祥浩 龙志华 朱沂 黄帆 喻超 吴兆平 周进学 张东 丁睿 陈伟 林科灿 程遥 岳平 李云峰 杨田 白洁 江艳 郭伟 尹大龙 陈志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6-872,共7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术后实现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TOLS)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530例行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09例,女321... 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术后实现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TOLS)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530例行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09例,女321例;年龄为(61±10)岁。患者行胆囊癌根治术包括胆囊切除术、肝切除术、受侵犯胆管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TOLS情况。(2)术后实现TOLS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结果(1)TOLS情况。530例患者均行胆囊癌根治术,其中498例实现R0切除术,508例无≥2级术中不良事件,456例无B级和C级术后胆汁漏,513例无B级和C级术后肝衰竭,395例无术后90 d内严重并发症,501例无术后90 d因严重并发症导致的再入院。530例患者中,54.53%(289/530)术后实现TOLS,45.47%(241/530)术后未实现TOLS。(2)术后实现TOLS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2级、术前黄疸、T分期为T3~4期、N分期为N2期、肝切除类型为右半肝切除术、新辅助治疗是胆囊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实现TOLS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2.65,1.87,5.67,5.65,2.55,3.34,95%可信区间为1.22~5.72,1.18~2.95,2.51~12.82,2.83~11.27,1.41~4.63,1.88~5.92,P<0.05)。结论54.53%行胆囊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实现TOL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2级、术前黄疸、T分期为T3~4期、N分期为N2期、肝切除类型为右半肝切除术、新辅助治疗是胆囊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实现TOLS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肝切除术 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 预后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胰腺外科手术术式的进展
15
作者 张钜 邹方 陈梅福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08-411,共4页
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解剖位置深,毗邻重要血管,手术操作难度大。胰腺分泌消化酶,一旦发生胰瘘,后果较为严重。因此,如何提高胰腺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及防止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胰腺外科手术 手术术式 术后并发症 腹膜后位 解剖位置 操作难度 胰腺分泌 消化酶
原文传递
胆囊癌意向性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影响因素及辅助化疗效果分析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
16
作者 张东 李起 +10 位作者 郭伟 黄帆 朱沂 林科灿 尹大龙 陈伟 丁睿 岳平 李云峰 陈志宇 耿智敏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3,共9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意向性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影响因素及辅助化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1家医学中心收治的506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8例,女338例... 目的探讨胆囊癌意向性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影响因素及辅助化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1家医学中心收治的506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8例,女338例;年龄为(62±11)岁。患者均行意向性胆囊癌根治术;根据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时间分为早期复发和非早期复发。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随访及生存情况。(3)胆囊癌意向性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4)术后辅助化疗效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治疗情况。506例患者中,112例行术后辅助化疗,394例未行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周期为5(3~9)个周期。(2)随访及生存情况。50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5(34~93)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248例(早期复发158例、晚期复发90例),肿瘤未复发258例。506例患者中,生存275例,死亡231例,死亡原因均为肿瘤复发转移致多器官衰竭。506例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为52(1~93)个月、总生存时间为62(2~93)个月;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8.8%、53.8%、47.9%,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3%、58.7%、51.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58例术后早期复发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9(2~73)个月,348例非早期复发患者(晚期复发90例、肿瘤未复发258例)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15,P<0.05)。(3)胆囊癌意向性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5.0 μg/L、病理学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肝脏侵犯、N分期为N1期和N2期是影响胆囊癌患者意向性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74,6.20,1.81,2.93,4.82,95%可信区间为1.62~4.64,1.82~21.12,1.15~3.08,1.68~5.09,1.91~12.18,P<0.05);术后辅助化疗是影响胆囊癌患者意向性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比值比=0.39,95%可信区间为0.21~0.71,P<0.05)。(4)术后辅助化疗效果。394例未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和112例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7(2~93)个月和未达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P<0.05)。158例胆囊癌意向性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患者中,未行辅助化疗135例,行辅助化疗23例,两者总生存时间分别为8(2~73)个月和17(8~61)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P<0.05)。结论癌胚抗原>5.0 μg/L、病理学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肝脏侵犯、N分期为N1期和N2期是影响胆囊癌患者意向性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是影响胆囊癌患者意向性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术后辅助化疗可延长术后肿瘤早期复发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意向性根治术 早期复发 辅助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达到教科书式结局对远期预后影响的全国多中心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智鹏 李子沐 +19 位作者 罗宇乐 赵小林 白洁 江艳 李云峰 喻超 黄帆 吴兆平 周进学 尹大龙 丁睿 郭伟 朱沂 陈伟 林科灿 岳平 程遥 戴海粟 张东 陈志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6-933,共8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后达到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TOLS)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胆道外科学组全国多中心数据库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824例胆囊癌患者的... 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后达到肝脏外科中教科书式结局(TOLS)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胆道外科学组全国多中心数据库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824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85例,女539例;年龄为(62±11)岁。根据TOLS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达到TOLS和未达到TOLS。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向后Wald法。结果(1)TOLS情况。824例行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患者中,510例达到TOLS,314例未达到TOLS。(2)随访情况。824例行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患者,排除出院后90 d内死亡的112例,712例患者纳入生存分析。510例达到TOLS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2.1(11.4,30.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7.6(30.6,64.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47.5%。202例未达到TOLS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0(6.8,25.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4.3(20.0,28.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21.0%。两者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91,P<0.05)。(3)影响患者生存情况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LS、癌胚抗原、CA19‑9、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2期、第八版AJCC T3期和T4期、第八版AJCC N1期、第八版AJCC N2期、辅助治疗是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0.452,1.479,1.373,1.612,1.455,1.481,1.835,1.978,0.538,95%可信区间为0.352~0.581,1.141~1.964,1.052~1.791,1.259~2.063,1.102~1.920,1.022~2.147,1.380~2.441,1.342~2.915,0.382~0.758,P<0.05)。结论达到TOLS的胆囊癌根治性目的切除术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肝切除 教科书式结局 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镜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
18
作者 廖艳 成伟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外科手术已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腹腔镜技术也在外科手术中逐渐展开。而腹腔镜胰腺手术较其他腹腔镜手术开展相对较晚,原因主要在于胰腺位置深,血供丰富,显露困难等。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胰腺疾病的手术治疗中... 外科手术已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腹腔镜技术也在外科手术中逐渐展开。而腹腔镜胰腺手术较其他腹腔镜手术开展相对较晚,原因主要在于胰腺位置深,血供丰富,显露困难等。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胰腺疾病的手术治疗中,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腹腔镜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其在胰腺癌切除术,胰腺癌的分期与活检和晚期姑息治疗中体现出了腹腔镜技术的微创优势,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也得到了初步的证实。本综述分别从以下方面对腹腔镜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腺肿瘤 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门静脉流域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理论与技术实践 被引量:26
19
作者 曹君 王宏光 +3 位作者 梁霄 李建伟 成伟 陈亚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1-597,共7页
解剖性肝切除旨在对荷瘤门静脉流域进行系统性切除,以提高肝细胞癌手术疗效,但由于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存在偏差,其肿瘤学疗效尚存争议。门静脉流域解剖性肝切除(PT-AR)基于真实门静脉流域分析进行手术规划,以荧光染色引导荷瘤门静脉流... 解剖性肝切除旨在对荷瘤门静脉流域进行系统性切除,以提高肝细胞癌手术疗效,但由于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存在偏差,其肿瘤学疗效尚存争议。门静脉流域解剖性肝切除(PT-AR)基于真实门静脉流域分析进行手术规划,以荧光染色引导荷瘤门静脉流域切除同时,显露代表性流域间静脉,实现完整切除荷瘤门静脉流域同时可保证剩余肝脏完整功能。PT-AR基于经典解剖性肝切除核心理论,从技术层面修正经典解剖性肝切除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偏差,有望更好实现肝细胞癌肿瘤学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门静脉流域 解剖性肝切除 门静脉流域解剖性肝切除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胃肠动力障碍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强 王湘英 +2 位作者 黄硕 卢义展 张兴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机理。方法 SD大鼠32只,按抽签法随机均分为2组:假手术(SO)组和SAP组。采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大鼠胃窦部消化间期复合肌电活动(IM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胃动素(MTL...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机理。方法 SD大鼠32只,按抽签法随机均分为2组:假手术(SO)组和SAP组。采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大鼠胃窦部消化间期复合肌电活动(IM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浓度,并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与SO组比较,SAP组MTL浓度明显下降、VIP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SO组比较,SAP组IMC周期以及Ⅰ、Ⅱ相时间延长,Ⅲ相时间缩短,Ⅲ相峰电振幅及频率下降(P<0.01);SAP组大鼠中的MTL浓度与IMCⅢ相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967,P<0.01),VIP浓度与IMCⅢ相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0.592,P<0.05)。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SAP组明显高于SO组(P<0.01)。结论 SAP时大鼠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并且通过影响胃肠道平滑肌电活动而导致胃肠动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 胃肠激素 消化间期复合肌电 胃动素 血管活性肠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