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1)、金属基质蛋白酶-3(MMP-3)表达的变化,探讨强脉冲光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三组:A组(正常对照组):无UVB照射无IPL照射;B组(UVB...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1)、金属基质蛋白酶-3(MMP-3)表达的变化,探讨强脉冲光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三组:A组(正常对照组):无UVB照射无IPL照射;B组(UVB照射组):采用UVB(20 m J/cm2)照射成纤维细胞;C组(UVB+IPL照射组):先用UVB(20 m J/cm2)照射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用强脉冲光照射成纤维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中MMP-1、MMP-3的表达。结果 UVB照射后成纤维细胞中MMP-1及MMP-3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组成纤维细胞MMP-1及MMP-3表达较B组显著降低。结论强脉冲光能显著抑制UVB导致的成纤维细胞MMP-1、MMP-3的表达升高,可能通过该机制改善光老化中皱纹的形成。展开更多
目的:对性病门诊就诊的男男同性恋的性行为方式、安全套使用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该人群的行为特征,为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9年1月至12月在多家综合医院性病门诊采用自...目的:对性病门诊就诊的男男同性恋的性行为方式、安全套使用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该人群的行为特征,为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9年1月至12月在多家综合医院性病门诊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0名就诊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男男同性恋)的人口学特征、性行为方式、安全套使用情况、HIV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年龄(26.7±8.9)岁,近1年来有121人(62.6%)被确诊过性病。近6个月来,同性性伴侣数为(9.2±4.8)人,102人有异性性伴侣(52.8%)。与同性性交时,123人有肛交行为(63.7%),117人有口交行为(60.6%)。与异性性交时,92人有阴道交(90.2%),37人有肛交行为(36.2%),59人有口交行为(57.8%)。经卡方检验,同性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的行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性行为方式安全套使用频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88.396,P<0.001)。而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相关知识与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发现除异性肛交安全套使用与HIV知识得分有线性关系外,其他性行为方式的安全套使用与HIV知识得分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能够主动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艾滋病知识,但其HIV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安全套使用频率无明显相关性。MSM在与异性性交时无保护性行为比例高。如何对性病门诊的MSM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以减少其高危性行为值得思考。展开更多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nan Province(2021JJ30399)the Key Project of Health Commission of Hunan Province(202104122479),China。
文摘目的:黑色素瘤具有高度恶性和异质性。开发特定的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选择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最近,铁死亡已被证明是一种由过度脂质过氧化诱导的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然而,铁死亡相关基因(ferroptosis-related genes,FRGs)与黑色素瘤预后的相关性仍不清晰。本研究评估FRGs在黑色素瘤中的作用,开发一种新的预后模型,旨在为黑色素瘤的个性化治疗及疗效改善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通过系统地表征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皮肤黑色素瘤(skin cutaneous melanoma,SKCM)中73个FRGs的遗传改变和mRNA表达。同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筛选的特定靶基因。随后使用TCGASKCM队列构建多基因特征模型。根据特征模型将黑色素瘤患者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组,对铁死亡相关的特征模型与免疫特征、免疫治疗的疗效或药物反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通过分析TCGA-SKCM数据集中的黑色素瘤样本,发现FRGs在基因变异和拷贝数变异方面表现出高频率,这些变化显著影响了基因的表达。此外,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在黑色素瘤组织中发现了30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随后使用LASSO Cox回归方法构建的FRGs相关预后模型成功识别了13个与患者总体生存预后相关的FRGs,并通过外部数据集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功能富集和免疫响应结果分析进一步表明高风险和低风险组之间存在免疫细胞浸润、突变负担和低氧状态的显著差异,且该模型能有效预测免疫治疗响应和药物敏感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强预后预测模型,可为黑色素瘤患者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文摘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1)、金属基质蛋白酶-3(MMP-3)表达的变化,探讨强脉冲光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三组:A组(正常对照组):无UVB照射无IPL照射;B组(UVB照射组):采用UVB(20 m J/cm2)照射成纤维细胞;C组(UVB+IPL照射组):先用UVB(20 m J/cm2)照射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用强脉冲光照射成纤维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中MMP-1、MMP-3的表达。结果 UVB照射后成纤维细胞中MMP-1及MMP-3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组成纤维细胞MMP-1及MMP-3表达较B组显著降低。结论强脉冲光能显著抑制UVB导致的成纤维细胞MMP-1、MMP-3的表达升高,可能通过该机制改善光老化中皱纹的形成。
文摘目的:对性病门诊就诊的男男同性恋的性行为方式、安全套使用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该人群的行为特征,为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9年1月至12月在多家综合医院性病门诊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0名就诊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男男同性恋)的人口学特征、性行为方式、安全套使用情况、HIV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年龄(26.7±8.9)岁,近1年来有121人(62.6%)被确诊过性病。近6个月来,同性性伴侣数为(9.2±4.8)人,102人有异性性伴侣(52.8%)。与同性性交时,123人有肛交行为(63.7%),117人有口交行为(60.6%)。与异性性交时,92人有阴道交(90.2%),37人有肛交行为(36.2%),59人有口交行为(57.8%)。经卡方检验,同性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的行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性行为方式安全套使用频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88.396,P<0.001)。而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相关知识与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发现除异性肛交安全套使用与HIV知识得分有线性关系外,其他性行为方式的安全套使用与HIV知识得分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能够主动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艾滋病知识,但其HIV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安全套使用频率无明显相关性。MSM在与异性性交时无保护性行为比例高。如何对性病门诊的MSM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以减少其高危性行为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