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武县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与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雷斌 胡家铭 +1 位作者 骆少华 李兵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0期42-45,共4页
根据临武县2019年生态公益林监测数据,将生态公益林划分为黑松针阔混交林、润楠常绿阔叶混交林、灌木林、杉木混交林和毛竹纯林5种类型,分别对其群落结构及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等级。结果表明:Simpson多样... 根据临武县2019年生态公益林监测数据,将生态公益林划分为黑松针阔混交林、润楠常绿阔叶混交林、灌木林、杉木混交林和毛竹纯林5种类型,分别对其群落结构及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等级。结果表明:Simpson多样性指数,黑松针阔混交林0.7033>润楠常绿阔叶混交林0.4780>灌木林0.4169>杉木混交林0.2684>毛竹纯林0.2144,整体调查样地的生物多样性为中等,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等级为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群落结构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临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楠不同近自然改造模式对杉木林分生长及材种出材量的影响
2
作者 江怡航 胡宇欣 +5 位作者 刘振华 李党仁 刘娜 潘红林 张建国 张雄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58,142,共9页
【目的】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近自然改造模式是当前我国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主要技术模式。研究杉木-闽楠不同近自然改造模式对杉木林分生长以及材种结构的影响,可为杉木大径材培育目标下筛选适宜的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提供重要... 【目的】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近自然改造模式是当前我国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主要技术模式。研究杉木-闽楠不同近自然改造模式对杉木林分生长以及材种结构的影响,可为杉木大径材培育目标下筛选适宜的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湖南郴州西山林场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的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和1个纯林对照,并对不同模式下杉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单木材积和蓄积量以及杉木大、中、小径材的出材量和出材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纯林模式,除林分蓄积量外,3种近自然改造模式的杉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及单木平均材积均大于对照模式,不同模式下杉木胸径、树高、冠幅、单木材积和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不同模式的大、中、小径材出材率差异极显著(P<0.01)。4种模式的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大小排序为T1>T2>T3>CK,即杉木大径材的出材量和出材率随杉木占比的增大而减小。杉木大径材的材种出材量与杉木平均胸径、林分优势高、平均冠幅正相关,而与杉木保留密度负相关。【结论】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可以促进杉木的生长。近自然改造模式T1(3杉7楠)下,有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较低的杉木保留密度更有利于优化林分的材种结构,培育杉木大径材及超大径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闽楠 近自然改造 林分生长 材种出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伐桩活细根活力、非结构性碳含量及其碳氮磷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3
作者 宝音满达 郑冬英 +7 位作者 王旭 赵厚本 李兆佳 李党仁 陈跃华 周光益 皮志豪 郭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4-910,共7页
伐桩(stump)是森林经营过程中人工采伐剩余物,长期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其在水土保持、碳(C)吸收以及森林更新方面发挥的生态功能已受到关注,但伐桩活细根的活力,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C、氮(N)、磷(P)含量随时间的如何变化尚... 伐桩(stump)是森林经营过程中人工采伐剩余物,长期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其在水土保持、碳(C)吸收以及森林更新方面发挥的生态功能已受到关注,但伐桩活细根的活力,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C、氮(N)、磷(P)含量随时间的如何变化尚不清楚.以湖南省临武县2014-2022年国家储备林建设期间产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伐桩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分析活细根的活力、NSC以及C、N、P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产生原因.结果显示:(1)随伐桩存留时间的延长,细根C含量在第一年显著上升,之后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采伐第一年(2022年)到第9年(2014年)下降了10.06%;而N和P含量在第一年有所下降,随后逐年上升,直到第9年(2022年)分别增加了70.06%和103.03%;(2)杉木伐桩细根根系活力在采伐后的9年内仍较强,活力值介于92.34-113.22μg g^(-1)h^(-1)之间,整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3)杉木伐桩活细根NSC含量变化不显著,维持在228.59-267.65 mg/g之间.本研究表明杉木采伐9年后,伐桩活细根仍然保持较强的活力,能够持续从土壤中吸收N和P并将其储存于细根内,导致这些元素含量逐年上升;NSC总含量的稳定性可能暗示杉木伐桩细根NSC含量需要保持在一定阈值范围内,以维持根系的活力并使其在土壤中存活更长时间.(图3表1参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伐桩 细根 非结构性碳 化学计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