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万物互联时代的科技伦理和赛博伦理——第六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赛博伦理学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2
1
作者
唐熙然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0,共3页
2016年11月12日至13日,第六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赛博伦理学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晓庄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2016年11月12日至13日,第六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赛博伦理学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晓庄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晓庄学院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晓庄学院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研究》和《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工程伦理
科学技术
伦理学
研讨会综述
科技伦理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晓庄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待信息的伦理态度:从视觉文化到触觉文化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波
李伦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8,共8页
随着视觉文化的渗透力和操控力日益膨胀,不断遮蔽生活世界和人的主体性,不断抑制人性内在酝酿的可能性力量,不断桎梏人性内在孕育的超越性自由;而遗忘了在场参与非主题化的、直观的和可触觉的生活世界。鉴于此,便该倡导这样一种对待信...
随着视觉文化的渗透力和操控力日益膨胀,不断遮蔽生活世界和人的主体性,不断抑制人性内在酝酿的可能性力量,不断桎梏人性内在孕育的超越性自由;而遗忘了在场参与非主题化的、直观的和可触觉的生活世界。鉴于此,便该倡导这样一种对待信息的伦理态度:审思和超越视觉文化,聚焦触觉文化,即人的身心应当以连续在场的方式植根于生活世界的土壤之中,视觉文化中的技术信息应始终作为丰富人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手段;触觉文化中的传统信息和与其相关的"经验技能"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性得到发展,它们与生活世界的连续性和关联性应得到保护,符号与事物应保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触觉文化
网格空间
生活世界
技术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人体实验的伦理审视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伦
何瑛
何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7,共7页
本文概述了1932-1945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实施残酷人体实验的历史事实,认为侵华日军人体实验践踏了医学伦理和科研伦理,是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行,并分析了源于侵华日军人体实验又具有一般意义的"事后同谋"、"非人化"合理...
本文概述了1932-1945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实施残酷人体实验的历史事实,认为侵华日军人体实验践踏了医学伦理和科研伦理,是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行,并分析了源于侵华日军人体实验又具有一般意义的"事后同谋"、"非人化"合理化和"权威化"合理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三一部队
人体实验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伦理困境中的主体性重建
被引量:
8
4
作者
宋春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0,共6页
延展认知系统是包括人类身体和外在认知设备共同构成的认知整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延展认知技术与人类身体相互影响,人类在线生存与在世生存无缝嵌入。看上去这似乎为人类带来了便捷,提升了幸福,但不能忽视的是,诸如"人-机-互联网&...
延展认知系统是包括人类身体和外在认知设备共同构成的认知整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延展认知技术与人类身体相互影响,人类在线生存与在世生存无缝嵌入。看上去这似乎为人类带来了便捷,提升了幸福,但不能忽视的是,诸如"人-机-互联网"这样的延展认知系统已经让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本性,尤其是主体性。这导致了诸如盲从网络信息使得独立思考能力下降、混淆虚拟与现实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网络成瘾以至于失去对现实生活交往的兴趣等主体性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自我主体意识不强导致人在人机交流中被物化;自我社会定位不准导致认同危机和盲从;自我虚拟身份叠加而约束缺失导致责任感淡漠;自我效能感不高影响到对社会的非适应性认知等。而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在人机交流中重建人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认知
延展认知系统
主体性
“人-机-网”
人际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食源性疾病与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
2
5
作者
孙雯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1,共4页
食源性疾病在我国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疾病表征和社会成因,凸显中国社会各时期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通过个体养生观念的传统演绎、公共卫生观念的近代启蒙、爱国卫生运动的政治影响、现代卫生观念的科学展望等几个阶段类型的反...
食源性疾病在我国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疾病表征和社会成因,凸显中国社会各时期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通过个体养生观念的传统演绎、公共卫生观念的近代启蒙、爱国卫生运动的政治影响、现代卫生观念的科学展望等几个阶段类型的反思与批判,致力于保障食品安全,防治食源性疾病,促进公众健康和社会文明,这一探讨寄寓了人类新的伦理价值期望,以及对人类生存之道追寻的心灵救赎和自我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卫生文明观念
公共卫生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息理论视域下身份认同的再审视
被引量:
2
6
作者
文贤庆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7,共7页
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身份认同的问题,它因为网络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虚拟空间和延时效应而呈现出一种扭曲和虚假,这在根本上区别于传统哲学有关个人身份认同是自主意识在社会生活计划中实现的个人人格的看法。然而,从万物源自...
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身份认同的问题,它因为网络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虚拟空间和延时效应而呈现出一种扭曲和虚假,这在根本上区别于传统哲学有关个人身份认同是自主意识在社会生活计划中实现的个人人格的看法。然而,从万物源自比特的信息理论来看,个人身份认同无非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信息智慧体如何在一个人机交互的信息界面共享万物互联的智慧环境创造生活、呈现其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人格
生活计划
信息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奥尔多·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及其理论困境
被引量:
5
7
作者
简小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144,共4页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开创了生态整体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影响非常深远。但是在义务论、自然主义和整体主义方面,它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和诘难。义务论方面,它没有将人类价值放于优先位置,导致当出现多种义务...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开创了生态整体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影响非常深远。但是在义务论、自然主义和整体主义方面,它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和诘难。义务论方面,它没有将人类价值放于优先位置,导致当出现多种义务时难于抉择的困境;自然主义方面,它直接从"是"推出了"应当",抹杀了"是"与"应当"二者的区别;整体主义方面,由于把共同体的善置于个体的自由和权利之上,则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环境法西斯主义"。整体主义环境哲学杰出代表贝尔德·克里考特对利奥波德的理论进行了辩护与发展,提出了"同心圆"模型以及二阶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土地伦理的理论困境,生态整体主义也为环境问题打开了一个伦理探索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多·利奥波德
土地伦理
生态整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被引量:
76
8
作者
金春枝
李伦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112,共7页
在明晰数字鸿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的空间分异及产生的影响,利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选择从互联网普及和互联网应用类型的使用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区域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研究表明:1...
在明晰数字鸿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的空间分异及产生的影响,利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选择从互联网普及和互联网应用类型的使用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区域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研究表明:1我国东中西部、省份和城乡之间互联网使用者规模和普及率存在着差异;2我国网民尤其是城乡网民在互联网各类应用中的规模和使用率存在着差异;3数字鸿沟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鸿沟,反映的是我国区域、省份及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即贫富差距。据此,文章提出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从经济和技术两个维度发展地区经济,缩小以至消除区域数字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数字鸿沟
区域
经济
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万物互联时代的科技伦理和赛博伦理——第六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赛博伦理学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2
1
作者
唐熙然
机构
晓庄学院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0,共3页
文摘
2016年11月12日至13日,第六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赛博伦理学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晓庄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晓庄学院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晓庄学院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研究》和《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承办。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工程伦理
科学技术
伦理学
研讨会综述
科技伦理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晓庄学院
分类号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待信息的伦理态度:从视觉文化到触觉文化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波
李伦
机构
中国人民
大学
哲学
院
晓庄学院
道德文化
研究
中心
晓庄学院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
晓庄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哲学
系
晓庄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科技伦理问题研究"(项目号:12&ZD117)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Web3.0时代网络伦理前沿问题研究"(项目号:07JJD72004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随着视觉文化的渗透力和操控力日益膨胀,不断遮蔽生活世界和人的主体性,不断抑制人性内在酝酿的可能性力量,不断桎梏人性内在孕育的超越性自由;而遗忘了在场参与非主题化的、直观的和可触觉的生活世界。鉴于此,便该倡导这样一种对待信息的伦理态度:审思和超越视觉文化,聚焦触觉文化,即人的身心应当以连续在场的方式植根于生活世界的土壤之中,视觉文化中的技术信息应始终作为丰富人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手段;触觉文化中的传统信息和与其相关的"经验技能"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性得到发展,它们与生活世界的连续性和关联性应得到保护,符号与事物应保持平衡。
关键词
视觉文化
触觉文化
网格空间
生活世界
技术信息
分类号
B82-057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人体实验的伦理审视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伦
何瑛
何瑛
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
基地
晓庄学院
道德文化
研究
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
研究
协同创新中心
晓庄学院
医学院
晓庄学院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7,共7页
基金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移植技术中的生命伦理与法律问题”(12ZDB6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科技伦理问题研究”(12&ZD117)
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卫生研究伦理学项目课题“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Criminal Human Experiments in China 1932-1945 and the American Cover-up on Postwar Research Ethics”
文摘
本文概述了1932-1945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实施残酷人体实验的历史事实,认为侵华日军人体实验践踏了医学伦理和科研伦理,是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行,并分析了源于侵华日军人体实验又具有一般意义的"事后同谋"、"非人化"合理化和"权威化"合理化等问题。
关键词
七三一部队
人体实验
医学伦理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伦理困境中的主体性重建
被引量:
8
4
作者
宋春艳
机构
湖南
省社会科学院
晓庄学院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0,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科技伦理问题研究"(项目号:12&ZD117)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Web3.0时代网络伦理前沿问题研究"(项目号:07JJD72004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延展认知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项目号:2016M59243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延展认知系统是包括人类身体和外在认知设备共同构成的认知整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延展认知技术与人类身体相互影响,人类在线生存与在世生存无缝嵌入。看上去这似乎为人类带来了便捷,提升了幸福,但不能忽视的是,诸如"人-机-互联网"这样的延展认知系统已经让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本性,尤其是主体性。这导致了诸如盲从网络信息使得独立思考能力下降、混淆虚拟与现实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网络成瘾以至于失去对现实生活交往的兴趣等主体性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自我主体意识不强导致人在人机交流中被物化;自我社会定位不准导致认同危机和盲从;自我虚拟身份叠加而约束缺失导致责任感淡漠;自我效能感不高影响到对社会的非适应性认知等。而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在人机交流中重建人的主体性。
关键词
延展认知
延展认知系统
主体性
“人-机-网”
人际交流
分类号
B82-057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食源性疾病与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
2
5
作者
孙雯波
机构
晓庄学院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1,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食品安全伦理问题研究"(12JJD720008)
文摘
食源性疾病在我国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疾病表征和社会成因,凸显中国社会各时期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通过个体养生观念的传统演绎、公共卫生观念的近代启蒙、爱国卫生运动的政治影响、现代卫生观念的科学展望等几个阶段类型的反思与批判,致力于保障食品安全,防治食源性疾病,促进公众健康和社会文明,这一探讨寄寓了人类新的伦理价值期望,以及对人类生存之道追寻的心灵救赎和自我拯救。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卫生文明观念
公共卫生革命
分类号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息理论视域下身份认同的再审视
被引量:
2
6
作者
文贤庆
机构
晓庄学院
道德文化
研究
中心
晓庄学院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
晓庄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哲学
系
晓庄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科技伦理问题研究"(项目号:12&ZD117)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Web 3.0时代网络伦理前沿问题研究"(项目号:07JJD72004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身份认同的问题,它因为网络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虚拟空间和延时效应而呈现出一种扭曲和虚假,这在根本上区别于传统哲学有关个人身份认同是自主意识在社会生活计划中实现的个人人格的看法。然而,从万物源自比特的信息理论来看,个人身份认同无非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信息智慧体如何在一个人机交互的信息界面共享万物互联的智慧环境创造生活、呈现其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关键词
身份认同
人格
生活计划
信息
人机交互
分类号
B82-057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奥尔多·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及其理论困境
被引量:
5
7
作者
简小烜
机构
晓庄学院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144,共4页
文摘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开创了生态整体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影响非常深远。但是在义务论、自然主义和整体主义方面,它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和诘难。义务论方面,它没有将人类价值放于优先位置,导致当出现多种义务时难于抉择的困境;自然主义方面,它直接从"是"推出了"应当",抹杀了"是"与"应当"二者的区别;整体主义方面,由于把共同体的善置于个体的自由和权利之上,则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环境法西斯主义"。整体主义环境哲学杰出代表贝尔德·克里考特对利奥波德的理论进行了辩护与发展,提出了"同心圆"模型以及二阶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土地伦理的理论困境,生态整体主义也为环境问题打开了一个伦理探索的新维度。
关键词
奥尔多·利奥波德
土地伦理
生态整体主义
Keywords
Aldo Leopold
land ethic
ecological holism
分类号
B82-058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被引量:
76
8
作者
金春枝
李伦
机构
晓庄学院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
晓庄学院
道德文化
研究
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11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17)
晓庄学院生态文明研究院科研项目
文摘
在明晰数字鸿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的空间分异及产生的影响,利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选择从互联网普及和互联网应用类型的使用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区域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研究表明:1我国东中西部、省份和城乡之间互联网使用者规模和普及率存在着差异;2我国网民尤其是城乡网民在互联网各类应用中的规模和使用率存在着差异;3数字鸿沟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鸿沟,反映的是我国区域、省份及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即贫富差距。据此,文章提出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从经济和技术两个维度发展地区经济,缩小以至消除区域数字鸿沟。
关键词
互联网
数字鸿沟
区域
经济
技术
Keywords
internet
digital divide
region
economic
technology
分类号
F490.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万物互联时代的科技伦理和赛博伦理——第六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赛博伦理学研讨会综述
唐熙然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待信息的伦理态度:从视觉文化到触觉文化
李波
李伦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人体实验的伦理审视
李伦
何瑛
何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网络伦理困境中的主体性重建
宋春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国食源性疾病与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
孙雯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信息理论视域下身份认同的再审视
文贤庆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奥尔多·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及其理论困境
简小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金春枝
李伦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