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一性混乱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疏离感的中介作用和情绪调节困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顾红磊 黄佳 李家成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青少年是自伤行为的高发人群,并且近年来青少年的自伤发生率有日渐上升的趋势。本研究基于边界模型探讨同一性混乱与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关系,并从体验回避的视角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疏离感的中介作用和情绪调节困难的调节作用... 青少年是自伤行为的高发人群,并且近年来青少年的自伤发生率有日渐上升的趋势。本研究基于边界模型探讨同一性混乱与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关系,并从体验回避的视角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疏离感的中介作用和情绪调节困难的调节作用。采用自伤行为量表、同一性混乱量表、疏离感量表和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对1319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后,同一性混乱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伤,疏离感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2)疏离感在同一性混乱和青少年自伤之间的中介效应受到情绪调节困难的调节,只有当情绪调节困难水平较高时,疏离感的中介作用才显著。本研究将同一性这一青少年发展的中心任务与自伤联系起来,对青少年自伤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同一性混乱 疏离感 情绪调节困难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同一性混乱和青少年自伤的循环作用关系:疏离感的纵向中介效应
2
作者 顾红磊 余伟明 成宇芳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9,共13页
青春期是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同时伴随着心理社会发展的不适应问题(例如,自伤)。本研究采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I-CLPM),考察青少年同一性混乱和自伤(NSSI)的动态双向作用模式,并检验疏离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同一... 青春期是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同时伴随着心理社会发展的不适应问题(例如,自伤)。本研究采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I-CLPM),考察青少年同一性混乱和自伤(NSSI)的动态双向作用模式,并检验疏离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同一性混乱量表、疏离感量表和自伤行为量表对1258名中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三波段调查(分别记作T1、T2和T3)。RI-CLPM结果表明:(1)分离了个体间效应后,个体内水平上T1的NSSI显著正向预测T2的同一性混乱,而T2的同一性混乱显著正向预测T3的NSSI,T2的NSSI也显著正向预测T3的同一性混乱。青少年同一性混乱和NSSI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2)个体内水平上T2的疏离感在T1的NSSI与T3的同一性混乱的关系中具有纵向中介作用。本研究基于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视角,将同一性这一青少年的关键发展任务和NSSI在时间尺度上联系起来,对青少年NSSI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混乱 自伤 疏离感 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 青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及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毛晋平 杨丽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本文通过对长沙的三所大学共318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测试,调查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特点及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24个积极人格品质中得分最高的主要有爱、感恩、友善、公正和美的欣赏,最低的是自控、洞察力、勇气、创造性和毅... 本文通过对长沙的三所大学共318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测试,调查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特点及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24个积极人格品质中得分最高的主要有爱、感恩、友善、公正和美的欣赏,最低的是自控、洞察力、勇气、创造性和毅力。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分布特点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一致性。积极人格品质与大学生学习适应具有广泛的正相关,尤以毅力对学习适应变异的预测最大,但目前它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突出积极人格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积极人格品质 积极心理学 学习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现象之心理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杨碧漪 阎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11-115,共5页
自杀是一个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构成破坏性威胁的问题。依据对 35个大学生自杀案例的调查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自杀的诱因和特点 ,我们发现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 ,而大学生对挫折的不良认知以及心理挫... 自杀是一个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构成破坏性威胁的问题。依据对 35个大学生自杀案例的调查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自杀的诱因和特点 ,我们发现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 ,而大学生对挫折的不良认知以及心理挫折承受能力低也是导致其自杀的又一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现象 心理分析 大学生 心理机制 心理过程 心理承受能力 人格障碍 心理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幼儿的心理素质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阎平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幼儿 心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锡友 张湘一 高士乘 《社会心理科学》 2012年第4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探讨大学生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控制圈量表与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大学生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呈极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个人...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探讨大学生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控制圈量表与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大学生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呈极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个人效能和人际控制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呈极显著正相关,个人效能和人际控制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控制圈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类别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萍 《社会心理科学》 2005年第1期77-79,109,共4页
分析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总体情况以及咨询问题在不同样本大学生中的分布特征。结论为大学生咨询问题的类别与其性别、年级、与家庭的联系、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庭融洽程度等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 家庭经济状况 在校大学生 心理咨询 结论 独生子女 询问 父母文化程度 问题 年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例分析与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宏宇 卫冬妹 《咸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8-109,共2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层面的重视,是维护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一起高校学生危机干预实例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高校二级院系学生工作角度,从预警机制、应急体系、维...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层面的重视,是维护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一起高校学生危机干预实例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高校二级院系学生工作角度,从预警机制、应急体系、维护措施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危机 干预 实例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小学教师自我教育与创造性教学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盛盎 《科教导刊》 2015年第5期74-75,143,共3页
本文章研究了乡镇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与创造性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要采用问卷法,分别对乡镇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与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乡镇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总体上得分较高,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鼓励... 本文章研究了乡镇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与创造性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主要采用问卷法,分别对乡镇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与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乡镇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总体上得分较高,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鼓励变通、动机激发、观点评价、学习方式指导。(2)乡镇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水平总体上得分较高,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自我调控、自信、自我反省。(3)教师自我教育的各个维度和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各个维度相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小学教师 自我教育 创造性教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彭纯子 燕良轼 +1 位作者 马晓虹 吴文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9-231,234,共4页
目的 :对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认知与行为疗法的团体治疗 ,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取社交焦虑的大学生 2 2人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进行约 1 6小时团体的认知与行为疗法的治疗 ,用 SAD、 IAS、EPQ、ATQ、SCL- 90五个量表 ,结合临床... 目的 :对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认知与行为疗法的团体治疗 ,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取社交焦虑的大学生 2 2人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进行约 1 6小时团体的认知与行为疗法的治疗 ,用 SAD、 IAS、EPQ、ATQ、SCL- 90五个量表 ,结合临床评估与自我报告等对干预疗效全面评估。结果 :两组被试干预后在社交焦虑的主观感受、回避行为、自评症状、认知以及人格的 N与 E维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认知疗法对于改善被试的消极自动思维稍优于行为疗法 ,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两组效果改善在所有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都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由于两组都采用团体治疗的方式、治疗师相同以及共存认知与行为因素 ,故两种方法疗效差异不显著。采用团体的方式干预社交焦虑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交焦虑 团体治疗 比较研究 干预研究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老年人亲子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罗扬眉 胡华 +2 位作者 朱志红 陈姣 郭慧敏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和成年子女之间的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纽纷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和申继亮等编制的老年人亲子支持问卷对湖南省内5个地市的32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t检验,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 目的:探讨老年人和成年子女之间的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纽纷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和申继亮等编制的老年人亲子支持问卷对湖南省内5个地市的32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t检验,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差异不显著(t=-0.569,P>0.05)。总接受支持、总给予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9和0.131。经逐步回归分析,接受经济支持和接受情感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总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二者贡献率为8.3%。结论:亲子支持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接受经济支持和接受情感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亲子支持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姚振东 凌辉 +3 位作者 张建人 文雅静 阳子光 宁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教师工作满意感量表、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对201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性别(t=-4.99,P<0.05)...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教师工作满意感量表、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对201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性别(t=-4.99,P<0.05)、婚姻状况(F=19.30,P<0.01)和教龄(F=13.72,P<0.01)的差异;2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1),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1),工作压力对职业幸福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85,P<0.01),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也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职业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工作压力 工作满意度 职业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工作记忆容量对图形推理影响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夏 陈向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8-24,共7页
采用眼动技术,选取瑞文图形推理测验作为实验材料,探讨工作记忆对于图形推理过程的影响。实验为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2(性别:男、女)×3(题目难度:高、中、低)的混合实验设计。以扫视时间、眼跳幅度、注视次数、扫视次数、... 采用眼动技术,选取瑞文图形推理测验作为实验材料,探讨工作记忆对于图形推理过程的影响。实验为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2(性别:男、女)×3(题目难度:高、中、低)的混合实验设计。以扫视时间、眼跳幅度、注视次数、扫视次数、瞳孔直径为因变量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第一,不同性别大学生进行图形推理过程的眼动模式有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由工作记忆差异所导致,而是图形推理策略不同所引起;第二,工作记忆容量高低影响图形推理过程,由于工作记忆影响注意资源分配,从而工作记忆容量高低不同会导致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图形推理,不仅影响工作记忆推理过程,也导致推理成绩的差异。这些结果能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因材施教以及考试测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推理 工作记忆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要聚焦于青少年的人性成长 被引量:9
14
作者 燕良轼 李亮 +1 位作者 卞军凤 徐异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9,121,共8页
人性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的真正要义与真谛就是促进青少年的人性成长,人性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人只能通过教育而获得人性,环境是通过人性的改变而改变的,教育应当是使人性向善的系列活动,促进青少年人性成长的关键与核心是开... 人性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的真正要义与真谛就是促进青少年的人性成长,人性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人只能通过教育而获得人性,环境是通过人性的改变而改变的,教育应当是使人性向善的系列活动,促进青少年人性成长的关键与核心是开展良心教育。青少年良心教育又可以从是非心、羞耻心、恻隐心、宽恕心、孝敬心、诚信心、感恩心、责任心等八个方面展开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成长 青少年 良心教育 教育目的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智力和家庭环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凌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 探讨智力及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 采用Moss家庭环境量表和中国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 40名学习成绩低下儿童 (低分组 )和 40名学习成绩优良儿童 (高分组 )进行测评。结果 高分组儿童家庭情感表达、成功性二维... 目的 探讨智力及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 采用Moss家庭环境量表和中国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 40名学习成绩低下儿童 (低分组 )和 40名学习成绩优良儿童 (高分组 )进行测评。结果 高分组儿童家庭情感表达、成功性二维度得分高于低分组儿童 ,矛盾性和独立性二维度得分低于低分组儿童 ;高分组儿童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以及除填图、拼物之外的所有分测验量表分均显著高于低分组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 学习成绩 家庭环境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和平愿景:西方和平心理学的理论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湘一 刘邦春 陈锡友 《心理研究》 2012年第4期8-12,共5页
和平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内部新兴的一个前沿领域,在近十几年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拥有自身学科基础、研究内容的专门学科。和平心理学研究模型主要有"诊断—预后—治疗"(PTD)模型、2×2系统模型、过程式积极和平多... 和平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内部新兴的一个前沿领域,在近十几年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拥有自身学科基础、研究内容的专门学科。和平心理学研究模型主要有"诊断—预后—治疗"(PTD)模型、2×2系统模型、过程式积极和平多维模型。目前西方和平心理学的研究忽略了对人类历史实践的关照,且未能摆脱非此即彼的二歧研究视野。未来和平心理学需要扩宽自己的人性观;应该促进人类的和平转化;加强多文化背景的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心理学 和平 理论模型 人性观 和平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及其特色与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燕良轼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文章对中国古代心理测验历史进行反思,认为中国古代心理测验是以知人观为其理论依据,渊远流长,内容丰富,既有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小时空心理测验,也有西方至今尚未充分关注的大时空心理测验。文章还阐释了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几个具体... 文章对中国古代心理测验历史进行反思,认为中国古代心理测验是以知人观为其理论依据,渊远流长,内容丰富,既有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小时空心理测验,也有西方至今尚未充分关注的大时空心理测验。文章还阐释了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几个具体特色;置测验于生活实际中;文化与超文化测验井存;测验与选拨、训练、教学、娱乐相结合;精于定性,疏于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测验 大时空心理测验 超文化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艾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看良好亲子关系模式的创立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红梅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2-33,共2页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既连续,又各有独特发展课题的八个发展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亲子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良好亲子关系模式创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试从艾里克森人格渐成说对亲子关系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并对...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既连续,又各有独特发展课题的八个发展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亲子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良好亲子关系模式创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试从艾里克森人格渐成说对亲子关系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创立良好亲子关系模式,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发展渐成说 亲子关系 幼儿教育 家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经》心理学思想:精神节约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燕良轼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9年第1期116-121,共6页
《道德经》运用自然类推和逆向求索的方法论揭示、阐发了一个基本的心理学观点──精神节约论。所谓精神节约论即指:人应当以最小的精神付出获得最大的实际效果或行为效果。在此基础上又将精神节约论的具体运作概括为九条定律,即守静... 《道德经》运用自然类推和逆向求索的方法论揭示、阐发了一个基本的心理学观点──精神节约论。所谓精神节约论即指:人应当以最小的精神付出获得最大的实际效果或行为效果。在此基础上又将精神节约论的具体运作概括为九条定律,即守静律、寡欲律、守中律、爱身律、自知律、弃智律、俭啬律、处柔律、贵言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节约 守静律 俭啬律 寡欲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心理学视野下的音乐起源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道群 芦球 《心理研究》 2010年第6期29-32,共4页
以进化心理学的视野来考察音乐的起源,主要探讨音乐认知能力是否与其他的心理机制一样是适应的结果,并总结了两种观点:适应的观点和适应的副产品的观点。综合各方面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副产品说,学者相对支持音乐源于进化的心理适应机制... 以进化心理学的视野来考察音乐的起源,主要探讨音乐认知能力是否与其他的心理机制一样是适应的结果,并总结了两种观点:适应的观点和适应的副产品的观点。综合各方面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副产品说,学者相对支持音乐源于进化的心理适应机制。此外,笔者提出可用经验的方法和从本体论的角度即从客体、主体、主客体相互建构方面来探索音乐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 音乐起源 适应 副产品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