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大国经济新发展格局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峣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95-99,共5页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应该加强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研究大国经济发展格局的典型模式、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一般规律和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一般规律,研究中国经济格局演变的特殊规律、中国经济转型的特殊背...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应该加强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研究大国经济发展格局的典型模式、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一般规律和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一般规律,研究中国经济格局演变的特殊规律、中国经济转型的特殊背景和面临的特殊问题,研究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一般规律、双循环系统的相机抉择机制和国际国内产业链构建,将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必然联系相结合,建立比较完善的经济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大国经济 双循环 中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机制检验
2
作者 欧阳峣 谢北辰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7,共18页
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空间溢出效应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文章采用1995—2019年中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了高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空间溢出效应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文章采用1995—2019年中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了高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验证了高新区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高新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高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城市人口规模划分下呈现差异化的结果,相较于大城市而言,特大和中小城市高新区的建设更好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从城市区域划分来看则差异相对较小;第三,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创新效应是高新区空间溢出效应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与路径。研究表明,高新区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平台,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了所在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制定高新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空间溢出效应 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经济特征、优势识别与发展格局 被引量:7
3
作者 欧阳峣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3,共12页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市场范围”假说,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规模报酬”假说,发展经济学家探讨大国外贸依存度和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学家将国家规模因素纳入发展经济学理论框架。系统研究大国的概念界定、经济特征、经济优势、战略模式和发...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市场范围”假说,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规模报酬”假说,发展经济学家探讨大国外贸依存度和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学家将国家规模因素纳入发展经济学理论框架。系统研究大国的概念界定、经济特征、经济优势、战略模式和发展格局,使发展经济学理论进入新境界和新形态。大国经济特征是由初始特征、基本特征和典型特征组成的多层次结构,其与大国经济优势、大国经济发展格局之间具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根据中国经济的特征、优势和规律,需要在新发展格局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的和有序的大市场,集聚全球优质要素培育国内大产业和大企业,选择高水平产业和产品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经济 基本特征 经济优势 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化产业合作助力湖南深度对接粤港澳
4
作者 程抗 周欣 《新湘评论》 2024年第9期48-48,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部地区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产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具...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部地区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产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梯度转移 互利性 京津冀 中部地区崛起 长三角 有序承接 深度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发大国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被引量:7
5
作者 欧阳峣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0-75,共6页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中国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乃是后发大国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要将农业发展普遍规律和中国农业发展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中国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乃是后发大国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要将农业发展普遍规律和中国农业发展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确定农业规模经营的"度",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支持体系。从总体上看,应该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作用,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并相应地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大国 农业发展 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规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欧阳峣 盛小芳 +1 位作者 德怀特.帕金斯 莫什赫.赛尔昆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0期34-50,共17页
国家的大小与其经济表现和地位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国际社会对大国比小国更有兴趣。衡量国家大小的主要标志是人口,它包括人口数量和密度,但地理面积的大小也很重要,它与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相联系。根据不同样本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一... 国家的大小与其经济表现和地位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国际社会对大国比小国更有兴趣。衡量国家大小的主要标志是人口,它包括人口数量和密度,但地理面积的大小也很重要,它与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相联系。根据不同样本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对外贸易在国家的GDP中所占的份额越低。规模经济普遍被认为是大国外贸比例低的主要原因,大国具有庞大的市场,使许多行业可以享有规模经济的好处。在充满国际贸易制约的社会里,大国取得规模经济的成功比小国容易,相对而言,大国的资本和人力资源投入效率更高。在收入分配方面,大国比小国的地区差异更大。虽然经济与国家规模的直接联系很小,但国家规模确实对经济有影响,包括对经济结构和经济表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规模 经济影响 经济结构 经济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制度变迁的特征及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峣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3-16,共4页
大国人口众多、土地辽阔,有更加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大国的制度变迁具有内生性、渐进性以及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从静态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来看,制度变迁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从动态的角度看,制度变迁主要... 大国人口众多、土地辽阔,有更加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大国的制度变迁具有内生性、渐进性以及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从静态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来看,制度变迁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从动态的角度看,制度变迁主要通过形成激励机制和推动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从结构的角度看,制度变迁主要是通过黏合各种要素形成整体合力来促进经济增长。发展中大国应该以改革促进大国的制度创新,建立以市场机制为核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以驱动科技创新为目标的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规模 制度变迁 基本特征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大国的技术进步路径与技术赶超战略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礼 王林辉 欧阳峣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55,共18页
本文基于后发大国的内生技术进步框架,演绎不同创新战略下市场规模对技术进步路径和技术赶超的作用,发现在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相耦合的战略下,市场规模扩张将抑制经济体向技术前沿收敛,加深对模仿创新的依赖。在以自主创新替代模仿创新... 本文基于后发大国的内生技术进步框架,演绎不同创新战略下市场规模对技术进步路径和技术赶超的作用,发现在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相耦合的战略下,市场规模扩张将抑制经济体向技术前沿收敛,加深对模仿创新的依赖。在以自主创新替代模仿创新的战略下,市场规模对技术进步路径和技术赶超的影响存在非一致U形门槛效应,且技术进步路径转换的规模门槛滞后于技术赶超。为此,本文建议以技术赶超为基准,适时调整创新战略,释放创新的规模经济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适应中国市场规模变化的选择,但因经济尚处于由超大转向超强的阶段,自主创新的贡献率会先降后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追赶 市场规模 自主创新 创新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比较优势演变中的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基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袁礼 欧阳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为考察基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变化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影响及贡献率,文章构建统一的数理框架,结合WIOD-SEA的中国产业数据,将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变化分解为产业间结构效应和产业内技术效应,结果发现:中国资本存量积累和技... 为考察基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变化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影响及贡献率,文章构建统一的数理框架,结合WIOD-SEA的中国产业数据,将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变化分解为产业间结构效应和产业内技术效应,结果发现:中国资本存量积累和技能劳动供给增速较快,而非技能劳动供给相对稳定,这种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形成的动态比较优势,同时被产业间结构效应和产业内技术效应所形成的要素需求所吸收。但不同类型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分解效应呈异质性特征,资本、技能劳动相对于非技能劳动要素密集度的上升主要被产业间结构效应吸收,产业结构变迁向资本、技能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倾斜;而资本相对于技能劳动要素密集度的上升则被产业内技术效应主导,被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结构 技术进步方向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均衡化的大国经济治理:新中国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阳峣 李圣喆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6,共9页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是大国经济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均衡化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认为大国财政关系的关键在于实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力均衡,利益冲突则会使既有的财政体制失衡,而双方的利益调...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是大国经济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均衡化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认为大国财政关系的关键在于实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力均衡,利益冲突则会使既有的财政体制失衡,而双方的利益调整将伴随着财政体制的演变。在这个框架下考察新中国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演变过程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主要经历从“统收统支”到“央地权力均衡”、从“放权让利”到“地方主义”失衡、从“分税改革”到“制度均衡”的探索,总的趋势是各级政府和区域利益关系的均衡化及相应的制度化。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化和法治化构建均衡化的长效机制:基本目标是围绕大国财政治理中的关键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即在走向均衡化的过程中构建中央和地方财政利益均衡的长效机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职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即完成职责、财力和区域均衡“三位一体”的任务;基本要求是形成各级政府事权、支付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稳定制度,即遵循现代财政制度的事权、责任和财力协调的“三项原则”,构建有效的财税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经济治理 财政体制 集权与分权 财政权力均衡化
原文传递
大国经济发展优势的形成机理及实证研究——基于中国1979—2015年发展数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坚飞 欧阳峣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54,共9页
基于大国综合优势理论分析框架,对大国经济发展优势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国为样本,选取了中国1979—2015年经济发展数据,对大国经济发展优势的形成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国所形成的经济发展优势不同于传统经济理论中... 基于大国综合优势理论分析框架,对大国经济发展优势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国为样本,选取了中国1979—2015年经济发展数据,对大国经济发展优势的形成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国所形成的经济发展优势不同于传统经济理论中提及的诸多"优势论";大国表现出了一种由国家规模引致的综合优势,即大国经济发展优势的形成不仅仅来自大国自身资源要素禀赋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还来自大国经济发展积累以及发展基础异质形成的互补性优势和多元结构形成的适应性优势以及稳定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经济 经济优势 经济增长 国家规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经济史:人口数量、疆域变迁与中国传统经济”学术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宋纤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192,共3页
2024年4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晓庄学院商学院、晓庄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晓庄学院中国经济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大国经济史:人口数量、疆域变迁与中国传统经济”学术研讨会在湖... 2024年4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晓庄学院商学院、晓庄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晓庄学院中国经济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大国经济史:人口数量、疆域变迁与中国传统经济”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光明日报社、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晓庄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人口数量 晓庄学院 中国经济史研究 疆域变迁 郑州大学
原文传递
人口老龄化、制度质量与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10
13
作者 蔡兴 钟安琪 韩宝珍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制度质量对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具有重要影响。理论机制分析表明,制度质量可以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开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以及促进技术创新等机制,对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产生调节作用。进一步利用全球16... 制度质量对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具有重要影响。理论机制分析表明,制度质量可以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开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以及促进技术创新等机制,对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产生调节作用。进一步利用全球167个经济体较长时期的面板数据以及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以及制度质量对该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制度质量的提高对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由此建议通过提升制度质量来促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制度质量 产业结构升级 调节效应 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效应、交易成本和经济结构--国家贫富的一般均衡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君华 欧阳峣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40,共14页
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是大国两个最主要的自然特征,从这两个自然特征出发可推导出"大国效应"是否存在及其存在的条件。通常,土地面积与国家人均收入有正向关系,而人口规模与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在土地面积和其它条... 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是大国两个最主要的自然特征,从这两个自然特征出发可推导出"大国效应"是否存在及其存在的条件。通常,土地面积与国家人均收入有正向关系,而人口规模与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在土地面积和其它条件给定的情况下,若一国人口规模适度偏大,该国人均收入将会高于小国;但是,若该国人口规模超出一定限度,该大国会因拥挤而丧失其优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结构差异和国家之间的开放程度都有可能显著地减弱和逆转大国效应。可见,大国效应的形成需要一定条件,国家规模与贫富差距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效应 经济结构 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原文传递
大国创新道路的经济学解析 被引量:73
15
作者 欧阳峣 汤凌霄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3,共13页
中国在创造经济繁荣的同时,怎样创造经济学的繁荣?我们应该通过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经济学说。本文讲述了中国创新道路的故事,并试图提出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包括用市... 中国在创造经济繁荣的同时,怎样创造经济学的繁荣?我们应该通过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经济学说。本文讲述了中国创新道路的故事,并试图提出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包括用市场规模解释大国创新优势的形成,用后发追赶解释模仿创新优势的选择,用经济转型解释自主创新优势的培育。为了构建大国创新道路的经济学话语体系,需要总结中国经济史的经验,对接世界经济史的经验,并利用经济思想史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市场规模 后发追赶 经济转型
原文传递
人口老龄化倒逼了中国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吗 被引量:39
16
作者 蔡兴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91,共11页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出口贸易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从而提高劳动力成本,进而削弱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但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可能倒逼出口企业以技术替代劳动力,进而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出口贸易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从而提高劳动力成本,进而削弱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但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可能倒逼出口企业以技术替代劳动力,进而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运用1998~2013年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的确倒逼了中国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人力资本状况的改善能显著强化这一"倒逼机制",而金融发展水平对其的影响则呈现出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出口结构 中介效应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供给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城市化不平衡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26
17
作者 谢冬水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95,共20页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给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探讨了土地供给、城市化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在土地垄断供给机制下,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偏重空间城市化、忽视人口城市化的城市发展倾向。...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给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探讨了土地供给、城市化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在土地垄断供给机制下,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偏重空间城市化、忽视人口城市化的城市发展倾向。这一倾向推动了城市空间快速扩张,但城市吸纳农业人口转为市民的能力相对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的不平衡发展。城市化不平衡发展使得农村居民无法有效向城市迁移定居,不能平等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本文利用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垄断更多的国有土地供给会显著加剧城市化不平衡发展程度,并通过城市化不平衡发展这一作用机制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推进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改革,打破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壁垒,加快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均衡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供给 城市化不平衡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发展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被引量:17
18
作者 欧阳峣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46,共7页
发展中大国是指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和市场潜力大,但劳动生产率和国民人均收入较低、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国家;大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规模问题,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结构问题,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基本问题是规模和结构问题;从要素规模... 发展中大国是指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和市场潜力大,但劳动生产率和国民人均收入较低、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国家;大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规模问题,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结构问题,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基本问题是规模和结构问题;从要素规模到供需均衡机制形成大国内生能力原理,从多元结构到要素耦合机制形成大国综合优势原理;基于发展中大国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应该选择内生发展、稳定发展、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发展经济学 逻辑结构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欧阳峣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38,共11页
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具有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和劳动生产率偏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经济分权、对外开放、创新驱动的大国发展道路。从毛泽... 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具有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和劳动生产率偏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经济分权、对外开放、创新驱动的大国发展道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习近平,对这条道路进行了实践探索和理论阐释,可以说在理论分析中是符合逻辑的,在实践应用中被证明是成功的,它对世界上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道路 中国经验 经济分权 创新驱动
原文传递
新发展格局下大国经济开放空间构建 被引量:6
20
作者 欧阳峣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56,共9页
从斯密、马克思到韦伯和克鲁格曼,经济开放空间的研究经历了从市场空间、生产空间到要素集聚空间的过程,空间经济学理论通过揭示经济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客观规律为研究经济开放空间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中国依托二十国集团、金砖... 从斯密、马克思到韦伯和克鲁格曼,经济开放空间的研究经历了从市场空间、生产空间到要素集聚空间的过程,空间经济学理论通过揭示经济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客观规律为研究经济开放空间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中国依托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中日韩自贸区,从总体上构成了纵横交错、有点有面、功能齐全的国际经济开放空间圈层结构。遵循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路,应该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机遇,选择和拓展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经济开放空间。总体的战略是:从新兴大国国情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出发,根据自主选择、动态调整和内外均衡的原则,以国内经济空间为主体、以后发国家经济空间为延伸、以发达国家经济空间为前沿,构建具有综合优势的大国经济开放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经济开放 国际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