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附6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君宇 刘运生 +3 位作者 姜维喜 袁贤瑞 廖达光 刘景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5-56,共2页
目的 :对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 1994~ 1999年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 6例的临床经验。结果 :6例病人中 ,5例椎管内囊肿一次性手术全切除 ;1例后颅窝囊肿第 1次手术部分切除 ,... 目的 :对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 1994~ 1999年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 6例的临床经验。结果 :6例病人中 ,5例椎管内囊肿一次性手术全切除 ;1例后颅窝囊肿第 1次手术部分切除 ,1年后复发 ,第 2次手术全切除。结论 :手术切除的肠源性囊肿大多位于椎管内 ,少数位于后颅窝。术前定性诊断困难。CT、MRI等可发现囊肿 ,若同时发现合并有其他畸形如 :脊柱裂、椎体异常时对定性诊断很有价值。治疗应争取一次全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囊肿 CT MRI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谢鼎华 肖自安 +5 位作者 袁贤瑞 任基浩 贺湘波 殷团芳 伍伟景 祝道桂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双侧听神经瘤 )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 7例双侧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侧听神经瘤占全部听神经瘤的 5 .8% (7/ 12 2 )。 7例中 ,男 6例 ,女 1例 ;...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双侧听神经瘤 )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 7例双侧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侧听神经瘤占全部听神经瘤的 5 .8% (7/ 12 2 )。 7例中 ,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13~ 6 0岁 (年龄中位数为 2 9 1岁 )。首发症状听力下降及耳鸣 4例 ,斜视和上睑下垂、头痛、步态不稳各 1例。 6例合并有中枢和 /或其它部位神经瘤 ,5例合并皮肤咖啡色斑 ,1例合并晶状体后囊混浊斑。重型 5例 ,轻型 2例。 4例行单侧听神经瘤切除术 ,术后 1例因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 ;2例间隔 3周行双侧听神经瘤切除术 ,术后 1例因脑水肿颅高压死亡。手术径路 1例 (1耳 )经迷路后 ,术后无听力受损及面瘫 ;5例 (7耳 )经乙状窦后 ,术后成活的 3例 (4耳 )中 ,4耳术后听力受损 ,3侧有面神经部分或全部麻痹。结论 双侧听神经瘤即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不同于单侧听神经瘤 ,治疗决策对每人及不同阶段应酌情而定。为了避免手术致听力受损和面瘫 ,建议术中监护第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2型 听神经瘤 听力障碍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 被引量:3
3
作者 丁锡平 袁贤瑞 +5 位作者 刘运生 姜维喜 陈立华 候永宏 刘景平 奚健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对23例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脑膜瘤起源部位及其主体所在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全组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23例,鞍上型11例,鞍... 目的:对23例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脑膜瘤起源部位及其主体所在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全组蝶鞍及其邻近区域脑膜瘤23例,鞍上型11例,鞍旁型12例,其中20例(86.96%)获全切除,无死亡,全组术后Karnofsky计分90.43±14.29分,较术前平均提高30.87土12.67分(P<0.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5±7.5天。结论:提高疗效的关键在于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与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鞍旁脑膜瘤首选眶颧额颞下入路,大型或巨大型鞍上脑膜瘤首选眶额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脑膜瘤 显微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后猴视网膜神经元钙结合蛋白免疫活性的变化
4
作者 罗端午 严小新 曾志诚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用免疫组织学方法观察了成年猴视网膜神经元在视神经切断后钙结合蛋白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视网膜神经元变性和死亡主要发生在损伤后1个月内.表现为节细胞层、视神经层及内核层阳性产物丢失.而部分内核层细胞.尤其是其中的水平细胞以及... 用免疫组织学方法观察了成年猴视网膜神经元在视神经切断后钙结合蛋白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视网膜神经元变性和死亡主要发生在损伤后1个月内.表现为节细胞层、视神经层及内核层阳性产物丢失.而部分内核层细胞.尤其是其中的水平细胞以及全部视锥细胞钙结合蛋白活性增加.损伤后该分子活性的上调节现象提示钙结合蛋白可能增强神经元对病理性钙离子浓度增高的耐受力,参予神经元的抗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视神经损伤 钙结合蛋白 神经元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神经根囊肿一例
5
作者 李康华 罗端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F003-F003,共1页
多发神经根囊肿一例李康华⒇(附属湘雅医院骨科长沙410008)罗端午(附属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长沙410008)关键词脊神经根;腰骶丛;囊肿;病例报告中图号R651.3多发神经根囊肿尚未见报道,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多发神经根囊肿一例李康华⒇(附属湘雅医院骨科长沙410008)罗端午(附属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长沙410008)关键词脊神经根;腰骶丛;囊肿;病例报告中图号R651.3多发神经根囊肿尚未见报道,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黄某,男,37岁,农民,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根 腰骶丛 神经根囊肿 罕见病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肠营养支持对严重脑损伤后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东健 刘运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0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脑损伤病人实施早期胃肠营养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实验组(41 例)采用了早期(伤后48 h)持续滴注的鼻饲肠内营养方法,胃肠营养量以总量1/4,每天以1/4量递增,不足部分静脉补充;对照组(39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 结果... 目的:探讨严重脑损伤病人实施早期胃肠营养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实验组(41 例)采用了早期(伤后48 h)持续滴注的鼻饲肠内营养方法,胃肠营养量以总量1/4,每天以1/4量递增,不足部分静脉补充;对照组(39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 结果:病人能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实验组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明显减少,营养指标和意识状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持续滴注的鼻饲胃肠道营养辅以部分肠外补充的方法切实可行,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底物,对维护伤后胃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胃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乳参与对恶性神经胶质瘤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韩景光 秦天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9-30,共2页
颅内恶性神经胶质瘤,在颅内肿瘤中最为多见,约占颅内肿瘤的36%~50%,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合理的综合治疗即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是提高神经胶质瘤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大,病人难于接受。本组从... 颅内恶性神经胶质瘤,在颅内肿瘤中最为多见,约占颅内肿瘤的36%~50%,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合理的综合治疗即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是提高神经胶质瘤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大,病人难于接受。本组从1994年4月至1997年3月对32例恶性神经胶质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和榄香烯乳治疗,并对该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颅内肿瘤 恶性肿瘤 榄香烯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比较 被引量:31
8
作者 陈立华 刘运生 +3 位作者 马建荣 何正文 秦天森 曹美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比较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49例经头颅CT或(和)MRI证实的放射性脑水肿随机分为甘露醇对照组[11例,1g/(kg·d)]、地塞米松对照组(11例,20mg/d)、单纯... 目的比较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49例经头颅CT或(和)MRI证实的放射性脑水肿随机分为甘露醇对照组[11例,1g/(kg·d)]、地塞米松对照组(11例,20mg/d)、单纯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14例)和β-七叶皂甙钠并用甘露醇组(13例)。后2组均采用β-七叶皂甙钠20m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结果单纯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有效比例为13/14,2个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总有效比例为26/27,明显高于甘露醇组(7/11)和单纯地塞米松(8/1)组。结论β-七叶皂甙钠治疗放射性脑水肿有效,且优于甘露醇和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七叶皂甙钠 甘露醇 放射性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附19例报告)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立华 曹美鸿 +3 位作者 马建荣 袁贤瑞 姜维喜 刘景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39-341,共3页
本文报告1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对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选择和手术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凡有颅内高压的囊肿,充分建立囊腔与周围脑池或腹腔之间的交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脑囊肿 蛛网膜囊肿 手术指征 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原则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立华 刘运生 +3 位作者 何正文 候永宏 罗端午 霍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8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DTICH。32例经头颅X线检查发现颅骨骨折23例,全部病例均经CT复查证实,其中在伤后12小时内经CT证实者17例,12... 目的: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DTICH。32例经头颅X线检查发现颅骨骨折23例,全部病例均经CT复查证实,其中在伤后12小时内经CT证实者17例,12~24小时者14例,24~72小时者8例,72小时以上者3例。结果:42例DTICH占颅脑外伤住院病人的5.3%,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清除血肿33例。总死亡率为11.9%,致残率为16.7%,良好率为71.4%。结论:DTICH好发于伤后24小时内,占73.8%;脑挫裂伤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DTICH发生的基础。正确认识DTICH的早期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DTICH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ICH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 致残率 影像学特征 总死亡率 发现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斯匹林诱发开颅术后颅内自发性血肿2例报告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立华 刘运生 +1 位作者 袁贤瑞 秦天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0-121,共2页
颅内肿瘤术后并发自发性血肿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甚至是致死的直接原因。我科曾收治2例因术前服用阿斯匹林而致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术后并发颅内自发性血肿。现报道如下。例1男,71岁。因右眼睑下垂,视力进行性下降1年余于... 颅内肿瘤术后并发自发性血肿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甚至是致死的直接原因。我科曾收治2例因术前服用阿斯匹林而致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术后并发颅内自发性血肿。现报道如下。例1男,71岁。因右眼睑下垂,视力进行性下降1年余于1996年3月12日入院。检查: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匹林 颅内血肿 自发性 脑外科手术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液压颅脑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研究Ⅰ.液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方加胜 袁贤瑞 +1 位作者 刘运生 曹美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46-,66,共2页
实验性液压颅脑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研究Ⅰ.液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装置的研制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410008)方加胜,袁贤瑞,刘运生,曹美鸿颅脑损伤发病率,死亡率高仍是当今面临严重困难的问题。世界各国竞相投入大量的... 实验性液压颅脑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研究Ⅰ.液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装置的研制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410008)方加胜,袁贤瑞,刘运生,曹美鸿颅脑损伤发病率,死亡率高仍是当今面临严重困难的问题。世界各国竞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这一重大课题。实验性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损伤模型 模型装置 液压装置 实验性 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 压力传感器 神经病理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在松果体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永宏 仇斌 +2 位作者 唐建兵 马志明 刘运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6,共2页
的探讨伽玛刀对松果体区肿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5例共31个病灶,治疗前肿瘤平均体积为54cm3(0092~293cm3);KPS平均为7923分(50~100分);射点数1~8个(平均42个);周边剂量10... 的探讨伽玛刀对松果体区肿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5例共31个病灶,治疗前肿瘤平均体积为54cm3(0092~293cm3);KPS平均为7923分(50~100分);射点数1~8个(平均42个);周边剂量10~225Gy(平均1486Gy);周边剂量曲线30%~90%(平均439%);中心剂量1444~5625Gy(平均3618Gy)。结果19个月内有1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为55个月,治疗后平均肿瘤体积缩小至44cm3(0~267cm3)。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或改善,KPS平均为8692分(50~100分)。结论定位诊断明确的松果体区占位病变,如果其体积在伽玛刀治疗的允许范围内,首选伽玛刀治疗是明智的,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松果体区肿瘤 脑肿瘤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导致周围重要结构异常改变的观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运生 袁贤瑞 +9 位作者 方加胜 候永宏 刘景平 罗端午 姜维喜 陈立华 王君宇 何正文 黄月明 霍雷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查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周围重要结构的变异情况。方法:在19例垂体瘤病人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时,观察其变异情况。结果:1)视神经、视交叉全部被牵拉、受压、抬高,部分与肿瘤发生粘连。2)鞍膈全部向上隆起,在肿瘤上长... 目的:探查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周围重要结构的变异情况。方法:在19例垂体瘤病人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时,观察其变异情况。结果:1)视神经、视交叉全部被牵拉、受压、抬高,部分与肿瘤发生粘连。2)鞍膈全部向上隆起,在肿瘤上长出分叶的小肿瘤处鞍膈破溃。垂体柄被挤压在鞍膈的后下方。3)视交叉池不完整,在粘连及垂体柄进入鞍膈处,蛛网膜下腔已经消失;在肿瘤挤压(包括动脉)处,蛛网膜下腔仅为一潜在腔隙。4)凡被肿瘤挤压、包围、发生粘连的硬脑膜、神经及血管均有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结论: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对周围重要结构产生挤压,发生粘连,部分蛛网膜下腔消失,并有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以上异常与肿瘤大小及生长方向直接相关。了解上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几种治疗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维喜 袁贤瑞 +7 位作者 刘运生 方加胜 马建荣 何理盛 易善楚 王茂山 杨治权 奚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7-17,21,共2页
目的:报道经不同方法治疗2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就其结果进行评价。方法:颈总动脉切开肌肉片“放风筝”4倒,开颅穿刺海绵窦马尾填塞6例,股动脉穿刺微导管球囊栓塞10例,眼上静脉穿刺弹簧圈栓塞1例。结果:“放风筝”治愈1... 目的:报道经不同方法治疗2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就其结果进行评价。方法:颈总动脉切开肌肉片“放风筝”4倒,开颅穿刺海绵窦马尾填塞6例,股动脉穿刺微导管球囊栓塞10例,眼上静脉穿刺弹簧圈栓塞1例。结果:“放风筝”治愈1例,既闭塞瘘口又保持颈动脉通畅,2例颈动脉闭塞,1例瘘口及海绵窦部分闭塞;开颅穿刺海绵窦马尾填塞4例CCF消失,颈动脉保持通畅,2例CCF大部分栓塞,6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Ⅱ、Ⅲ、Ⅳ、Ⅴ。Ⅵ颅神经损害;股动脉穿刺微导管球囊栓塞法,6例既闭塞瘘口,又保持颈动脉通畅,4倒闭塞瘘口及颈动脉,术后除1例术前已失明外,所有临床症状消失;眼上静脉穿刺弹簧圈栓塞1例CCF消失,颈动脉通畅。结论:颈动脉海绵窦瘘治疗首选经动脉途径囊栓塞法,对于经动脉途径困难或失败的病人,经静脉途径亦能达到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治疗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MRI和术中所见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潘力雄 刘运生 陈忠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了解MRI术前诊断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采用KnospE的MRI 5级分级标准 ,符合 3、4级的患者视为MRI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而术中见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壁 海绵窦内壁穿通甚至肿瘤包埋窦内的结构 ,视为... 目的 :了解MRI术前诊断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采用KnospE的MRI 5级分级标准 ,符合 3、4级的患者视为MRI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而术中见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壁 海绵窦内壁穿通甚至肿瘤包埋窦内的结构 ,视为术中所见海绵窦侵袭。结果 :MRI诊断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敏感性为 6 0 9% ,特异性为 89 5 % ,阳性预测值为 87 4%。结论 :MRI术前判断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瘤 MRI 术中所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细胞瘤的伽玛刀治疗(附27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永宏 马志明 +2 位作者 唐建兵 仇斌 刘运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11-13,共3页
1995年9月~1996年9月共治疗脑胶质细胞瘤患者82例,获得随访者27例,随访时间1.5~5.5月,治疗前平均KPS为68.2分,治疗后平均为70.7分。治疗前平均病灶体积为19.2cm3,治疗后为14.1cm3。分析了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认为伽玛刀... 1995年9月~1996年9月共治疗脑胶质细胞瘤患者82例,获得随访者27例,随访时间1.5~5.5月,治疗前平均KPS为68.2分,治疗后平均为70.7分。治疗前平均病灶体积为19.2cm3,治疗后为14.1cm3。分析了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认为伽玛刀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伽玛刀 颅内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N_2(p16)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正文 曹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4-76,共3页
CDKN2(p16)基因研究进展何正文曹亚作者单位: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长沙,410008)第一作者:男,1966年生,博士,讲师关键词CDKN2(P16)基因抑瘤基因肿瘤中图号R394R73-3R73... CDKN2(p16)基因研究进展何正文曹亚作者单位: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长沙,410008)第一作者:男,1966年生,博士,讲师关键词CDKN2(P16)基因抑瘤基因肿瘤中图号R394R73-3R73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16基因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硬膜下血肿189例手术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源福 曹美鸿 +1 位作者 李耀华 孙培永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7期9-11,共3页
为探讨严重脑外伤急性硬膜下血肿(SDH)及时手术的预后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了近十年经手术治疗的189例急性硬膜下血种。结果:预后良好83例(439%),重残13例(69%),植物生存7例(37%),死亡86例(... 为探讨严重脑外伤急性硬膜下血肿(SDH)及时手术的预后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了近十年经手术治疗的189例急性硬膜下血种。结果:预后良好83例(439%),重残13例(69%),植物生存7例(37%),死亡86例(455%),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有:GCS、瞳孔反应、低血压或/和低氧血症、合并脑肿胀、双侧硬膜下血肿及年龄超过60岁者。表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和继发性缺血缺氧、脑水肿、脑肿胀、颅高压是影响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关键,及时清除血肿可减缓继发性脑损害,因而对预后有显著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硬膜下血肿 外科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转移颞肌筋膜肌瓣修补脑脊液鼻漏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秋松 王太周 +1 位作者 袁贤瑞 王茂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79-181,共3页
关键词 脑脊液鼻漏 带蒂转移 颞肌筋膜肌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