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葛根粉中植物源性成分
1
作者 张伊动 刘艳 +6 位作者 李诗瑶 朱必婷 张涛 林津 陈曦 朱力杰 张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RT-PCR),利用不同种属植物之间基因组序列的差异,设计葛根、甘薯、马铃薯、玉米、薯蓣、木薯和豌豆7种典型含淀粉植物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葛根粉中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RT-PCR检测方... 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RT-PCR),利用不同种属植物之间基因组序列的差异,设计葛根、甘薯、马铃薯、玉米、薯蓣、木薯和豌豆7种典型含淀粉植物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葛根粉中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RT-PCR检测方法。通过对豆薯、甘薯、大麦、小麦、黑麦、荞麦、菜豆等27种产品进行引物探针的特异性扩增,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并检测7种引物探针的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结果表明,葛根、甘薯、木薯、玉米、豌豆成分检出的绝对灵敏度最低可达0.010 ng/μL,薯蓣和马铃薯的绝对灵敏度为0.001 ng/μL;7种引物探针的相对灵敏度低至0.1%(质量分数)。针对葛根粉掺假严重的状况,对市面上流通的40种葛根粉产品进行植物源性成分检测,其中25份样品不含葛根源性成分,占样品总数的62.5%;含葛根的15份样品中有5份样品掺有其他非葛根源性成分,占样品总数的12.5%。所检测到的非葛根源性成分以木薯和玉米居多,豌豆、薯蓣等也有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技术 葛根粉 植物源性成分 特异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富集-荧光法快速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
2
作者 黄徽 郭银利 +4 位作者 彭青枝 鲁振坦 王福燕 柳迪 张苗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特异性识别和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明胶酶的特点,诱导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上FITC的释放,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功能化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建立包装饮用...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特异性识别和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明胶酶的特点,诱导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上FITC的释放,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功能化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建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富集铜绿假单胞菌,250 mL饮用水中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的添加量为5.00 mg,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6 h,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30 min,检验时间小于8 h,方法检出限为0.004 CFU/mL,特异性强。相较于GB 853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缩短了检测时间,且检出限能够满足监管需要,可作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糖基功能化 磁性纳米颗粒材料 富集 荧光 快速检测 包装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3
作者 何名扬 王鸣秋 +6 位作者 刘艳 李诗瑶 付文雯 郭雅晴 周陶鸿 张莉 彭青枝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68-174,222,共8页
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食品中11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通过设计并合成特异性MLPA探针,与高温变性后的标准菌株DNA进行杂交、连接、PCR扩增反应,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PCR扩增产物。结果表明,利用1... 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食品中11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通过设计并合成特异性MLPA探针,与高温变性后的标准菌株DNA进行杂交、连接、PCR扩增反应,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PCR扩增产物。结果表明,利用11对探针分别对单一致病菌核酸样品进行检测,每种待测物均为单一峰,未出现杂峰,说明11对探针之间不存在交叉影响,探针特异性良好;利用11对探针同时对混合致病菌核酸样品进行多重检测,每种待测物均可得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扩增峰,扩增峰之间互不干扰,空白对照中没有扩增出任何目的扩增峰,说明该体系能同时检测多种食源性致病菌。该技术检测结果特异性强,可检出的最低致病菌污染量为1.5×10^(5)CFU/mL,作为对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补充,MLPA技术可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早期筛查以及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TiO_(2)富集-XRF法快速检测饮用水中的多种元素
4
作者 郭雅晴 周陶鸿 +3 位作者 胡家勇 黄徽 冀威昊 彭青枝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以氢氧化钠颗粒和六水合硝酸铈晶体为材料合成CeO_(2),再与钛酸四丁酯反应,煅烧制备CeO_(2)@TiO_(2)复合材料;对饮用水中Pb、As、Cd、Cr、Fe、Cu、Zn、Sr元素进行富集、洗脱、XRF快速检测。结果表明,CeO_(2)@TiO_(2)复合材料可同时富集... 以氢氧化钠颗粒和六水合硝酸铈晶体为材料合成CeO_(2),再与钛酸四丁酯反应,煅烧制备CeO_(2)@TiO_(2)复合材料;对饮用水中Pb、As、Cd、Cr、Fe、Cu、Zn、Sr元素进行富集、洗脱、XRF快速检测。结果表明,CeO_(2)@TiO_(2)复合材料可同时富集饮用水中的Pb、As、Cd、Cr、Fe、Cu、Zn、Sr元素,最佳吸附pH为6~8,最佳吸附时间为5 min;以2%硝酸或1%氢氧化钠为洗脱液,各元素在洗脱10 min时洗脱率均达到最大值;在最优吸附条件下,当各元素添加量为20μg时,CeO_(2)@TiO_(2)复合材料对各元素的吸附率较高,均超过90%。CeO_(2)@TiO_(2)复合材料具备一定的可再生性能,至少可循环使用6次;当富集倍数为10倍时,Pb、As、Cd、Cr、Fe、Cu、Zn、Sr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6.0、5.6、2.7、30.9、15.4、14.7、15.2、4.8μg/L。Pb、As、Cd、Cr、Fe、Cu、Zn、Sr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2%~5.46%。该方法可用于饮用水中Pb、As、Cd、Cr、Fe、Cu、Zn、Sr元素的同时快速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法 快速检测 富集 CeO_(2)@TiO_(2)复合材料 饮用水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质谱靶向筛查技术鉴别阿胶中杂皮源成分
5
作者 范小龙 朱晓玲 +4 位作者 江丰 陈梦圆 吴婉琴 黄坤 王福燕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94-98,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靶向筛查鉴别阿胶中猪皮、骆驼皮、羊皮、牛皮、马皮、龟甲杂皮源成分的方法。阿胶、黄明胶、龟甲胶、新阿胶对照药材经胰蛋白酶酶解后,于Thermo Accucore aQ C18色谱柱(150 mm×2.1 mm,2.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靶向筛查鉴别阿胶中猪皮、骆驼皮、羊皮、牛皮、马皮、龟甲杂皮源成分的方法。阿胶、黄明胶、龟甲胶、新阿胶对照药材经胰蛋白酶酶解后,于Thermo Accucore aQ C18色谱柱(150 mm×2.1 mm,2.6μm)上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扫描模式下,分别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全扫描检测,采用Library View软件建立不同杂皮源特征肽的一级精确质量数据库和二级碎片质谱库。样品同法处理后上样分析,采用Peak View软件将样品高分辨数据与杂皮源特征肽数据库中的质谱图、精确分子离子质量数、碎片离子质量数、保留时间等相关参数进行靶向筛查鉴别分析。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实际样品阿胶、阿胶糕、阿胶口服液、阿胶膏、阿胶浆筛查分析,发现有1批次阿胶口服液、1批次阿胶糕样品中筛查匹配的特征肽与杂皮源特征肽数据库中的牛皮-黄明胶特征肽碎片离子一致,推断该阿胶口服液和阿胶糕中可能加入牛皮;1批次阿胶样品中筛查匹配的特征肽与杂皮源特征肽数据库中的猪皮-新阿胶特征肽碎片离子一致,推断该阿胶样品中可能加入猪皮。该方法可实现无标准品情况下阿胶掺伪的定性筛查,具有高通量、准确、简便、快捷的特点,为阿胶品质监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鉴别 杂皮源成分高分辨质谱靶向筛查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肉制品中氟苯尼考及代谢物氟苯尼考胺残留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迪 王会霞 +6 位作者 黄坤 罗彤 曾妮 郭晓希 石梦玲 徐芬 柳迪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58-62,共5页
肉制品中存在抗生素药物残留超标风险,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建立了肉制品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肉制品用1%氨化乙腈(V/V)提取后,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净化,氮吹浓缩净化液至干,70%乙... 肉制品中存在抗生素药物残留超标风险,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建立了肉制品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肉制品用1%氨化乙腈(V/V)提取后,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净化,氮吹浓缩净化液至干,70%乙腈水定容后过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2~400.0μg/kg的系列浓度范围内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 00。样品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5、1.0μg/kg,在3个浓度添加水平(LOQ、10倍LOQ、200倍LOQ)范围内回收率在85.2%~99.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3%~10.9%。该方法简便快捷、定性准确,适用于肉制品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兽药残留 肉制品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艳 李诗瑶 +5 位作者 张伊动 张涛 林津 朱必婷 张莉 彭青枝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55-58,共4页
建立一种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定量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技术。根据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ETA)基因序列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多种菌株扩增验证方法特异性,通过人... 建立一种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定量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技术。根据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ETA)基因序列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多种菌株扩增验证方法特异性,通过人工添加铜绿假单胞菌验证方法检出限。结果表明,建立的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ddPCR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检出限为10 CFU/mL,灵敏度高,适用性好。该方法可以满足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定量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PCR(ddPCR) 包装饮用水 铜绿假单胞菌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α)芘的不确定度
8
作者 黄坤 郭晓希 +3 位作者 范小龙 刘迪 黎星 王会霞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47-50,72,共5页
为了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α)芘的不确定度,根据相关规定和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等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整个检测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与计算,找出不确定度分量并合成相对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 为了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α)芘的不确定度,根据相关规定和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等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整个检测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与计算,找出不确定度分量并合成相对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当植物油中苯并(α)芘的测定结果为7.60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69μg/kg(k=2),其中,标准溶液配制与测量重复性两方面引入的不确定度占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α)芘(BaP) 不确定度评定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的地克珠利残留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晓玲 王亨 +5 位作者 刘杰 黎星 刘迪 江丰 王会霞 韩智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71-74,共4页
建立了水产品中地克珠利药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水产品样品经乙腈提取后,采用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溶液进行净化除油,收集的净化液经氮气吹干,定容液定容,并过滤膜,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采用负离子... 建立了水产品中地克珠利药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水产品样品经乙腈提取后,采用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溶液进行净化除油,收集的净化液经氮气吹干,定容液定容,并过滤膜,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采用负离子多反应检测模式采集,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地克珠利目标物在0.5~10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检出限为0.5μg/kg。在鲈鱼、草鱼、牛蛙、龙虾4种水产品基质中分别添加低、中、高3个加标浓度水平,得到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2%~92.3%,相对标准偏差在1.0%~5.9%。该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水产样品中地克珠利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地克珠利 水产品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分析法和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用餐饮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比较
10
作者 程银棋 郑欣 +6 位作者 周蕊 林津 彭青枝 周陶鸿 陈琳 王福燕 郭青青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75-79,共5页
为研究一种复用餐饮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残留量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和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复用餐饮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残留量进行测定,并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分析方法检出限... 为研究一种复用餐饮具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残留量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和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复用餐饮具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残留量进行测定,并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分析方法检出限为0.000 9 mg/100 cm^(2),较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低,相对标准偏差为1.29%~5.22%(n=6),精密度较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高,且2种方法样品加标回收率均达到85.00%以上,2种方法均满足复用餐饮具检测的技术要求,并且连续流动分析法具有更高效、简便、环保等优势,适合批量化样品检测,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虽手式振摇萃取费力,但样品量少时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用餐饮具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连续流动分析法 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冲泡条件下青砖茶中15种元素析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龚蕾 韩智 +4 位作者 刘杰 苏莹 林津 于果 张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37-41,共5页
为测定青砖茶及其茶水中Pb、As、Cd、Cr、Ni、Al、Mn、Ba、Zn、K、Ca、Sr、Fe、Mg、P 15种元素的含量和析出水平,研究冲泡次数、冲泡时间、冲泡温度、茶叶粒度和冲泡方式对其析出率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电感耦... 为测定青砖茶及其茶水中Pb、As、Cd、Cr、Ni、Al、Mn、Ba、Zn、K、Ca、Sr、Fe、Mg、P 15种元素的含量和析出水平,研究冲泡次数、冲泡时间、冲泡温度、茶叶粒度和冲泡方式对其析出率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测定青砖茶及其茶水中15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5种元素在青砖茶及其茶水中均有检出,相对含量较高的元素有K、Ca、P、Al、Mg、Mn,但茶水中含量明显低于茶叶本身,茶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其析出率不一定高。冲泡次数、冲泡时间、冲泡温度、茶叶粒度和冲泡方式对茶叶中元素的析出率均有影响,茶叶中元素的析出率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冲泡温度的升高和冲泡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碎茶和煮茶元素析出率较高。K、P、Ni、As、Zn 5种元素较易析出,Ca、Mg、Al、Mn、Fe较难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砖茶 茶水 元素 析出率 冲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相萃取净化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8种基质中纽甜的含量
12
作者 张菊 王亨 +4 位作者 李贝贝 江丰 张莉 王会霞 黄坤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42-46,共5页
建立了快速测定不同基质中人工合成甜味剂纽甜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采用甲醇-三乙胺作为提取剂,聚苯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填料固相萃取柱作为净化柱,甲醇-0.005 mol/L乙酸铵作为流动相,进行方法学的考察。结... 建立了快速测定不同基质中人工合成甜味剂纽甜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采用甲醇-三乙胺作为提取剂,聚苯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填料固相萃取柱作为净化柱,甲醇-0.005 mol/L乙酸铵作为流动相,进行方法学的考察。结果表明,可在5 min内快速测定市售常见的软糖、面包、白酒、番茄酱、硬糖、沙琪玛、黄酒、芝麻酱8种基质中纽甜的含量;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4 375.7x+5 517.4,相关系数R^(2)=0.999 5,表明纽甜系列标准溶液质量浓度在5~100 ng/mL水平上线性关系良好;8种基质检出限为0.03 mg/kg,定量限为0.10 mg/kg,回收率达81.02%~103.40%,表明该方法灵敏度、精密度较高,可用于纽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甜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 固相萃取柱 人工合成甜味剂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冲泡条件对青砖茶稀土元素析出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韩智 龚蕾 +3 位作者 江丰 朱晓玲 谢茜 张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68-71,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青砖茶及其茶水中Sc、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 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和析出水平,研究冲泡次数、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冲泡茶叶粒度和冲泡方式对茶叶中稀土元...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青砖茶及其茶水中Sc、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 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和析出水平,研究冲泡次数、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冲泡茶叶粒度和冲泡方式对茶叶中稀土元素析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稀土元素在青砖茶及其茶水中均有析出,加工过程对稀土元素析出的影响不明显,但茶水中稀土元素含量明显低于茶叶本身;冲泡次数、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冲泡茶叶粒度和冲泡方式对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析出率均有影响,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析出率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冲泡温度的升高和冲泡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碎茶末和煮茶的稀土元素析出率较高。研究结果对青砖茶稀土元素含量及析出水平分析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也为健康安全饮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砖茶 稀土元素 析出率 加工过程 冲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