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文平 周敏 杨进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9期7025-7026,共2页
关键词 检验科 医院/组织和管理 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验科易出现的差错及防范管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志强 程鹏 严雪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检验标本 仪器 试验 防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樊市城区企业职工血糖血脂体检结果873例分析
3
作者 王文平 杨进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0期7313-7313,共1页
目的:通过对873例各年龄段城区企业职工的体检,了解其血糖、血脂异常情况。方法:对873例年龄在20~70岁,间隔10岁分5组测定其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按SPSS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通过对873例各年龄段城区企业职工的体检,了解其血糖、血脂异常情况。方法:对873例年龄在20~70岁,间隔10岁分5组测定其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按SPSS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加,各组血糖、血脂的异常比例增加,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糖、血脂和血糖血脂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格检查 血糖/分析 脂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患者IL-6研究
4
作者 孙永林 张妍 +2 位作者 李竞 张小飘 卜京萍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51-552,共2页
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IL 6的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 40例初发的Graves病患者的IL 6值 ,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Graves病患者的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不同性别及家族史的患者IL 6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发... 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IL 6的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 40例初发的Graves病患者的IL 6值 ,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Graves病患者的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不同性别及家族史的患者IL 6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发现IL 6与TT3、TT4相关性显著。结论 Graves病患者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白介素-6
原文传递
两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对艾滋病患者血液红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富强 董明驹 +1 位作者 龚文胜 唐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879-3880,共2页
目的:比较两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药物对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液红细胞系统的影响,并探讨造成影响的原因。方法:A组采用AZT+3TC+NVP进行HAART,B组采用D4T+3TC+NVP,检测分析两组HARRT前后红细胞各项参数及形态变化。结果:两组患... 目的:比较两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药物对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液红细胞系统的影响,并探讨造成影响的原因。方法:A组采用AZT+3TC+NVP进行HAART,B组采用D4T+3TC+NVP,检测分析两组HARRT前后红细胞各项参数及形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案进行HAART3个月后,RBC、HCT及HGb显著性减低(P<0.01),而MCH、MCV显著性增加(P<0.01),镜检外周血形态上呈现红细胞体积增大,色素加深。治疗6个月及1年后RBC、HGb及HCT比3个月时增加(P<0.05),MCV及MCH变化无显著性(P>0.05)。A组用药6个月及1年后各项参数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用药6个月及1年后HGb及HCT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A、B两组药物治疗3个月后均会导致患者血液红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增大,治疗6个月及1年后红细胞代偿性增加,仍以大红细胞形态存在,A组各项参数未能达到治疗前水平,而B组仅HGb及HCT达到治疗前基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AART 红细胞 影响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在评价IgA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富强 董明驹 朱磊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9-350,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血尿组、肾病综合征组、急性肾炎组及慢性肾炎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 目的通过测定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血尿组、肾病综合征组、急性肾炎组及慢性肾炎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尿肌酐浓度,用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将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Cys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肾炎组、慢性肾炎组SCr、Ccr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组、肾病综合征组、慢性肾炎组及全部IgA肾病患者CysC的异常率显著高于SCr的异常率(P<0.01);CysC浓度与Ccr呈负相关(r=-0.796,P<0.01)。结论在IgA肾病中CysC是一种比SCr、Ccr更敏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胱抑素类 内生肌酐清除率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旭东 史丽 +3 位作者 肖红琼 张贵斌 罗韵文 梅元武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42例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和50例合并HHe的脑梗死患者(HHe组)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血液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42例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和50例合并HHe的脑梗死患者(HHe组)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血液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系数)进行测定,并对照比较。结果HHe组患者血液黏度、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系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e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脑梗死的病理机制之一,HHe致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是造成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免疫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萍 杨富强 郭红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方法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HBVV)注射(A组,126例)...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方法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HBVV)注射(A组,126例);仅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HBVV(B组,102例);仅新生儿进行HBVV接种(C组,215例)。检测A组孕妇血液HBV DNA含量变化,比较各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及1岁后感染率。结果 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76%、4.92%和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1年后感染率分别为5.92%、4.93%、8.3%,C组感染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HBIG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HBV宫内传播无保护作用;对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HBVV能减低HBV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类 疾病传播 肝炎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龚守会 陈全凤 +3 位作者 朱贵忠 张贵斌 宋金辉 罗韵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5-596,共2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3月于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和病房就诊的93例PD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年龄、性别、民族与PD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人91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3月于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和病房就诊的93例PD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年龄、性别、民族与PD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人91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尿酸水平为(270±75)μmol/L,对照组为(342±62)μmol/L,两组血尿酸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P<0.01);病例组低尿酸患者43例,对照组14例,两组低尿酸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8,P<0.01)。结论PD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低于正常对照者。尿酸作为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抗氧化物,可能在P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尿酸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酶同工酶在流行性腮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小飘 董明驹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29-1130,共2页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及其并发症血清淀粉酶(AMY)及其同工酶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正常对照组、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腺)组及各并发症组进行血清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活性测定,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流行性腮腺炎组及发生并发症组的血清总淀粉酶...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及其并发症血清淀粉酶(AMY)及其同工酶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正常对照组、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腺)组及各并发症组进行血清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活性测定,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流行性腮腺炎组及发生并发症组的血清总淀粉酶及其同工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炎并发症组胰淀粉酶(P-AMY)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及其他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腮并发卵巢炎组唾液淀粉酶(S-AMY)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腮及并发睾丸炎、卵巢炎组以唾液淀粉酶(S-AMY)升高为主,并发胰腺炎组P-AMY及S-AMY两型同工酶均有大幅度升高。结论AMY及其同工酶活性测定在流腮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酶同工酶 流行性腮腺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光成 史莉 李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363-1364,共2页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AB)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所分离的185株AB菌株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B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及神经内科为主,呼吸道标本...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AB)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所分离的185株AB菌株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B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及神经内科为主,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AB菌株对常用抗菌剂均不同程度耐药,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7.6%。结论临床应重视AB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剂,加强医院环境和人员消毒,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率,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抗药性 细菌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血清肌红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富强 康俊辉 董明驹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09-111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肌疼发生后24 h及2、4、7 d时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肌疼发生后24 h及2、4、7 d时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动态变化规律,并对前2 d检测值诊断灵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肌疼发生后24 h内血清肌红蛋白(Mb)能平均升高10倍以上并达到峰值,7 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CK在2 d左右达峰值至10倍以上,以后浓度逐渐降低,7 d时其浓度仍高于正常水平;CK-MB及LDH仅在发病2 d左右时,其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红蛋白在肌疼发生24 h内检测灵敏度最高;2 d时检测与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肌红蛋白是一种灵敏度高,并对肌炎的诊断有更早的提示作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MB 乳酸脱氢酶 急性良性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明驹 许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655-655,657,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CRP和ICAM-1的浓度。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组急性期ICAM-1和CRP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CRP和ICAM-1的浓度。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组急性期ICAM-1和CRP分别与恢复期、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面积大小与CRP的含量呈正相关,而ICAM-1与病灶大小关系不密切。结论CRP与ICAM-1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治疗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C反应蛋白质 细胞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旭东 史莉 +3 位作者 肖红琼 张贵斌 罗韵文 黄本友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不同性别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2例正常HCY脑梗死患者(正常Hcy组)和50例高HCY脑梗死(高HCY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ηbL)和高切粘度(η...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不同性别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2例正常HCY脑梗死患者(正常Hcy组)和50例高HCY脑梗死(高HCY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ηbL)和高切粘度(ηbH)、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AI),分析HCY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HCY血症组男女性ηp、ηbL、ηbH、AI、TK、Fib及ESR与健康对照组和正常HCY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异常明显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梗死患者 血液流变性变化 相关分析 高HCY血症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液流变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3和腺苷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明驹 李明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年第4期354-355,358,共3页
IL 1 3和腺苷在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展进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尽管它们的发病机理不尽相同 ,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着病情的发展变化 ,对IL 1 3的研究使我们对支气管哮喘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了更多的了... IL 1 3和腺苷在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展进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尽管它们的发病机理不尽相同 ,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着病情的发展变化 ,对IL 1 3的研究使我们对支气管哮喘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在治疗上也很有帮助。现就I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3 腺苷 支气管哮喘 纤维化 IL-13 呼吸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组HAART方案对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富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药物对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经HAART前后红细胞各项参数及形态变化,评估ART对患者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A组(AZT+3TC+NVP)26例患者进行HAART后,RBC...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药物对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经HAART前后红细胞各项参数及形态变化,评估ART对患者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A组(AZT+3TC+NVP)26例患者进行HAART后,RBC、HCT减低,(P<0.01),Hb降低(P<0.05),而MCH、MCV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镜检外周血红细胞呈现体积增大、淡红色色素加深;B组(D4T+3TC+NVP)15例患者进行HAART后,外周血红细胞各项参数也出现相应变化。结论用A、B两组方案治疗3个月后均导致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减少、Hb浓度及Hct减低、MCH增大,均出现大红胞血症,少数患者出现贫血现象;但A组对红细胞部分参数(RBC、Hb及HCT)影响更大;该现象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评估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ART 红细胞 影响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富强 康俊辉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1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梅毒(TP)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新生儿先天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例疑为先天梅毒新生儿(其母亲怀孕时已被确诊为梅毒)于出生及出生后6个月时,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TPPA)和抗体捕捉酶... 目的探讨梅毒(TP)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新生儿先天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例疑为先天梅毒新生儿(其母亲怀孕时已被确诊为梅毒)于出生及出生后6个月时,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TPPA)和抗体捕捉酶免疫测定技术(TP-IgM-Cap-ELISA)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对7例新生儿于出生时进行检测,其中5例TRUST、TPPA、TP IgM抗体均阳性,TP IgM抗体阳性者经过治疗6个月后TP IgM抗体均转为阴性,TP-PA仍为阳性,TRUST有1例转为阴性;另2例出生时TRUST、TPPA阳性,TP IgM抗体阴性,未经治疗,6个月后TRUST、TPPA、TP IgM抗体均转为阴性。前5例新生儿确诊为先天梅毒,后2例排除先天梅毒。结论 TRUST、TPPA阳性不能用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诊断,特异性TP-IgM-Cap-ELISA可作为新生儿先天梅毒的确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梅毒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疟疾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小飘 陈全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723-723,共1页
关键词 肝脾 先天性疟疾 发热 WBC 血片 入院 正常 精神 R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解脲脲原体1270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郝 胡志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903-2903,共1页
关键词 脲原体属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的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光成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3073-3074,共2页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分离的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情祝,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32例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2例前列腺液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125株(94.70%),革兰阴性杆菌7...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分离的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情祝,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32例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2例前列腺液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125株(94.70%),革兰阴性杆菌7株。葡萄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葡萄球菌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治疗,以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诊断 细菌学技术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